书城农业林业农村科学种植常识——葡萄种植新技术
39749700000002

第2章 概述

(第一节)葡萄栽培综合知识

一、科属

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成熟果实。落叶木质藤本,长12~20米;树皮长片状剥落,幼枝光滑。叶互生,近圆形,长7~15厘米,宽6~14厘米,3~5裂,基部心形,两侧靠拢,边缘粗齿。圆锥花序,花小,黄绿色。花后结浆果,果椭球形,圆球形。著名水果,亦为酿酒制干果的原料。

葡萄的栽培历史十分悠久,品种也很多,大致可分为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两大类。按地理分布和生态特点,可分为欧亚种群、东亚种群和北美种群三个种群。每一种葡萄的内在特性,对于葡萄酒的质量具有某种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任何葡萄都可以酿酒,但不是任何葡萄都可以酿出好酒来。

葡萄古称蒲陶,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如闻名中外的新疆无核葡萄、河北白牛奶葡萄、山东的龙眼及四川的绿葡萄等。港、沪等地的市场通常将粒大、皮厚、汁少、优质、皮肉难分离、耐贮运的欧亚种葡萄称为提子,又根据色泽不同,称鲜红色的为红提,紫黑色的为黑提,黄绿色的为青提。而将粒大、质软、汁多、易剥皮的果实称为葡萄,因而形成了两种名称。一般进口的葡萄均为提子类。

二、功效主治

葡萄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量果酸有助于消化,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葡萄中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B1、B2、B6、C和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补益。把葡萄制成葡萄干后,糖和铁的含量会相对强,是妇女、儿童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我国历代医药典籍对葡萄的药用均有论述。中医认为,葡萄味甘微酸、性平,具有补肝肾、益气血、开胃力、生津液和利小便之功效。《神农本草经》载文说:葡萄主“筋骨湿痹,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久食,轻身不老延年。”葡萄不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还可用于食疗:头晕、心悸、脑贫血时,每日饮适量的葡萄酒2~3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干葡萄藤15克用水煎服可治妊娠恶阻。《居家必用》上还曾记载葡萄汁有除烦止渴的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葡萄还具有防癌、抗癌的作用。葡萄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人们将其制作成各种盆景放置室内,清香幽雅美观别致;或在居室前后栽植,藤蔓缠绕,玲珑剔透,芳香四溢,是美化环境的佼佼者。然而,葡萄的巨大经济价值主要在于酿酒,全世界80%的葡萄都用于酿酒。但是,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葡萄被酿成果汁,成为味美多效的营养保健果品。其不但能治疗多种疾病,直接饮用葡萄汁还有抗病毒的作用。

补气益血,滋阴生津,强筋健骨,通利小便。主治气血虚弱,肺虚久咳,肝肾阴虚,心悸盗汗,腰腿酸痛,筋骨无力,风湿痹痛,面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三、食疗作用

(1)抗病毒杀细菌:葡萄中含有天然的聚合苯酚,能与病毒或细菌中的蛋白质化合,使之失去传染疾病的能力,尤其对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2)防癌抗癌:葡萄中含有一种叫白藜芦醇的化合物质,可以防止正常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恶变细胞扩散,有较强的防癌抗癌功能。

(3)抗贫血:葡萄中含具有抗恶性贫血作用的维生素B12,尤其是带皮的葡萄发酵制成的红葡萄酒,每升中含维生素B12 12~15毫克。因此,常饮红葡萄酒,有益于治疗恶性贫血。

(4)降低胃酸、利胆: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葡萄中还含有维生素P,用葡萄种子油15克口服即可降低胃酸毒性,12克口服即可达到利胆的作用,因而可治疗胃炎、肠炎及呕吐等。

(5)抗动脉粥样硬化:研究发现,葡萄酒在增加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同时,能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而高度密脂蛋白不仅不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常食葡萄(葡萄酒),可减少冠心病引起的死亡。同时,葡萄中钾元素含量较高,能帮助人体积累钙质,促进肾脏功能,调节心搏次数。

(6)补益和兴奋大脑神经:葡萄果实中,葡萄糖、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都很丰富,可补益和兴奋大脑神经,对治疗神经衰弱和消除过度疲劳有一定效果。

(7)利尿、消肿、安胎:据李时珍记载,葡萄的根、藤、叶等有很好的利尿、消肿、安胎作用,可治疗妊娠恶阻、呕吵、浮肿等病症。

(第二节)葡萄栽培特点

所谓葡萄保护地栽培就是在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寒冷季节,利用保护设施,创造一个适合葡萄植株生长发育的小气候条件,进行葡萄生产的一种特殊栽培方式。

葡萄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浆果,它含有大量的糖类(特别是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和十几种氨基酸。

这对幼儿发育,人体特别是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的正常活动,都是大有补益的。因而,葡萄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天然补品。加之葡萄果实皮薄肉厚,味甜汁多,每当炎热的夏季,一粒葡萄入口,顿感心旷神怡,更是惹人喜爱。

但是,因为生物学上的原因和气候条件的限制,露地栽培的葡萄,在北方,一般说来,中熟品种需在8月末到9月上旬成熟,早熟品种(一般品质不佳)也需7月末或8月初上市,而晚熟品种则需在10月上旬才能供应市场。且成熟上市时期也比较集中,历时不过70多天,而大量上市时期不超过一个月。另一方面,葡萄是一种浆果,既不耐贮藏,又不耐运输。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要求,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使其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上市,就地供应市场,以调节水果淡季,就成为势在必行的事业。

(第三节)中外葡萄保护地栽培概况

远在300年前西欧就开始进行葡萄保护地栽培,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荷兰等国利用玻璃温室栽培葡萄已很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为水果的运输和贮藏方法有了重大改进,形成了全球性果品商业系统,使西欧在水果淡季的鲜果供应得以改善。因而其保护地葡萄的面积大为减少,但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温室葡萄。在意大利除温室葡萄外,还有大量的葡萄园在秋季实行薄膜覆盖,使葡萄延迟到圣诞节采收。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保护地葡萄迅速发展,到1990年止,其保护地葡萄面积已达6 403公顷,占全国葡萄面积的23.9%,跃居世界之首,这些保护地葡萄栽培的方式多种多样,成熟有先有后,因而大大加长了供应期,使鲜食葡萄几乎是周年供应了。

我国保护地葡萄的栽培起步较晚。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自1979年开始到1985年止,先后利用地热加温的玻璃温室、不加温薄膜温室和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对巨峰葡萄进行了保护地栽培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辽宁省大部分地区,采用上述保护设施可使巨峰葡萄提早25~60天成熟上市。而且还可利用葡萄的二次结果习性进行延后成熟的栽培,并可利用当时的棚内低温延迟采收,其延迟效果可长达60多天。齐齐哈尔园艺研究所为了使巨峰葡萄能在当地安家落户,将巨峰葡萄栽在薄膜温室里获得成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葡萄通过保护地栽培,不仅能使其浆果提早或延迟成熟上市,而且还能获得高产、稳产的栽培效果。葡萄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在其开花授粉期间,经常遭受低温、降雨的大风危害,致使葡萄坐果不良,穗形不整齐,产量不稳定。特别是大粒系统的巨峰群品种,表现尤为严重。而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因为保护设施的存在,有力地抵御了这一自然灾害,从而保证了葡萄的授粉、受精的生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加上在保护地条件下,浆果成熟采收后的营养累积生长期较长,营养的累积也就较多。因而,使下一年萌芽以及萌芽后新梢初期生育阶段的营养供应较充足,花器分化较充分,坐果率较高。

保护地葡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据在辽宁省调查,每亩保护地葡萄的建园投资虽然约需1万~2万元,但只要保护设施得当,栽植品种对路,栽植密度适宜,栽培方法正确,一般于栽后第一年每亩可获得1 500~2 000千克葡萄产量,亩产值可达3万以上。是同面积蔬菜保护地的2~3倍。因而,葡萄保护地栽培是颇有发展前途的一项新兴种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