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39747500000005

第5章 完善自身,尽显人格魅力(4)

一天,康熙在读公文的时候,看到内阁所拟的谕旨,有“海内升平”等歌功颂德的言语,便认为实在是言过其实,便指出:“今海内虽定,民生悦安,若谓升平,则泰然自足,无勤求上进之心非朕意也。嗣后谕旨,此等夸张盈满语,勿复拟人。凡见章奏内有‘德迈二帝,功过三王’、‘道备君师,功过覆载’等语就及时传谕批评,令其改正。”他接着又说:“一切颂扬之文,俱属无益。朕见近来颂圣殊多,表策内亦以此等语铺凑数,悉应停止。”

从康熙二十年到康熙六十一年,这期间但凡国家取得重大胜利,或者是皇帝五十、六十大寿,执政五十、六十周年等日子,全国各地的诸王、贝勒、满汉大臣、蒙古王公等,都要纷纷请求康熙帝上尊号,大概有二十多次,可是都被康熙皇帝拒绝了,并且他反复向诸官员说:“若大小臣工,人人廉洁,俾生民得所,风俗淳厚,教化振兴,天下共享太平之福,虽不上尊号,令名实多。如一切政治不能修举,则上尊号何益?朕断不受其虚名也。今吏鲜洁无效,民无康阜之体,君臣之间全无功绩可记,倘复上朕尊号,加尔等官秩,则徒有负愧,何尊荣之有?”

康熙六十年三月初四,为庆贺康熙帝御极六十周年,众人又一次上疏吹捧,并恭上二十字尊号:“圣神文武钦明浚哲大孝弘仁体元寿世至圣皇帝”,这次的尊号字数最多,康熙批驳得也最尖锐,他说:“朕所上尊号,不过将字面上下转换。此乃历代相沿陋习,特以欺逛不学之人主,以为尊称,其实何尊之有?且现今西陲用兵,外则官兵披坚执锐,冒暑充寒,劳苦已久;内则人民负重跋涉,换运远道,力亦疲困,兼之被灾之处,民多受累。念及于此,唯当修省图治,加惠黎民,有何庆贺?”一连串的质问,令那些想奉迎他的人都十分难堪。他进一步指出:“微贱无耻之徒,谓举行庆典必有殊恩,邀望非分更有人认为六十六年庆典时,皇上必行宽大,故屡杀屡犯。”对此,他断然决定:“凡诏赦恩责等项,概行停止。这所奏庆典无益,不准行。”

康熙的这种明智和求实的精神,不仅教育了文武百官不应徒有虚名,更让他们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深刻含义,谁能把这句话理解透彻,把握准确,谁就会受益最大。

每一个人都应当懂得这个道理,牢记那句让我们说得都快烦了的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尤其是不要误入骄傲的迷途之中。因为一旦有了骄傲之心,你就会在该同意的场合固执起来,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就会丧失客观标准。对于别人而言,没有人愿意跟一只骄傲的公鸡交往,待人处事中,只有自己先低下头来,别人才可能为你提供一些机会,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只会使别人离你越来越远,同时也会使你离成功越来越远。

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对自己的一切敝帚自珍的成见,只要看出同真理冲突,都愿意放弃。

——斯宾塞

正义之心——顶天立地

没有什么可以轻易把人打动,除了正义的号角。

当你面对蒙冤无助的弱者,当你面对专横跋扈的恶人,当你面对陷害朋友的败类,当你面对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叛徒,当你面对入侵者,你会选择什么?是扶弱抑强、惩恶扬善,还是助纣为虐、出卖人格?毫无疑问,我们会选择前者,因为古往今来,背叛正义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够逃过正义的惩罚,而坚持正义的人,即使当时结局凄惨,但是却万古流芳。这些是否让你想起来那个写过《正气歌》的文天祥呢?

1275年,元军南下取下临安,为了保家卫国,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在几个月内组织了三万义军,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他为民族、为正义而战的戎马生涯。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临安门户独松关,在赶往目的地的途中,得知独松关已失守。于是,文天祥急返临安,准备死战到底,结果到了临安却发现满朝文武纷纷弃官而逃,文官仅剩6人。

1276年正月,谢太后执意投降。元将伯颜要求必须由丞相出城商议,结果丞相陈宜中却连夜逃走了,于是文天祥便当即被任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出使议和。谈判的过程中,文天祥毫不畏惧,他痛斥伯颜,慨然表示势必会抗战到底,因此被元军扣留,而后又被押乘船北上,刚开始的时候,文天祥以绝食抗议,后来在镇江虎口逃离了元军。这时,元军便使用反间计,在宋军那里散布说文天祥已经投降了元军,把他放回去是为了帮助元军赚城取地,因此,文天祥屡遭猜疑戒备,颠沛流离,经过两个月的周折,终于到达了温州。而此时,朝廷已经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陆秀夫等拥立7岁的赵端宗在福州即位。于是,文天祥又奉诏入福州,担任枢密使,同时都督诸路军马。建立督府后,文天祥立即派人奔赴各地募兵筹饷,号召各地起兵杀敌。秋天,元军攻入福建,端宗被迫逃到海上,在广东一带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军移驻龙岩、梅州,挺进江西。在雩都大败元军,攻取兴国,收复赣州10县、吉州4县,这次胜利使得人心大振,江西各地纷纷响应,一时间,全国抗元的号角异常响亮,文天祥的号令可达江淮一带,这是他坚持抗元以来最有利的形势。可是,好景不长,元军主力开始进攻文天祥的兴国大营,文天祥终因寡不敌众而败退,军队损失惨重,妻儿也被元军掳走。

1278年春末,端宗病逝,陆秀夫等人再拥立6岁的小皇帝,南宋朝廷迁至距广东新会县50多里的海中弹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为信国公。冬天,文天祥率军进驻潮州潮阳县,准备凭借山海的险恶难攻之势屯粮招兵,等待机会。然而,这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元军水陆猛进,发起猛攻。

当年年底,文天祥在海丰北五坡岭遭到突然袭击,兵败被俘后他立即服冰片自杀,结果没有死。已经投降的张弘范前来对他进行劝降,结果被文天祥骂了个狗血喷头。为了表明自己的志向,文天祥曾写《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还在《正气歌》中表示:天地之间本来就有着浩然正气,它充盈着整个宇宙,国难当头的时候,应当把生死置之度外,地立天尊靠的都是正气,因此一个人更应当把天地正气时刻放在心上,视生死如浮云,把舍生取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使自己青史留名。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决心和气度呢。

求生是人的本能。荀子曰:“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然而,古今中外,舍生取义者大有人在,为了一个原则、一个志向、一个道义,他们宁可放弃生命。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隐忍之心——成就人生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一代兵仙”韩信是汉朝的开国名将之一。汉高祖刘邦曾说:“指挥千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汉朝建立后,刘邦封韩信为淮阴侯。但就是这个拜帅封侯的韩信在年轻的时候也受到过常人难以忍受的侮辱——胯下之辱。

韩信年轻的时候,家里穷到了“上无片瓦遮身,下无寸土立足”。而他本人又不善于溜须拍马、投机取巧,因此整日在家里研读兵书。为了能够混口饭吃,他整日背着传家宝剑沿街乞讨,对此,很多人都看不起他,都讨厌他。俗话说“柿子专拿软的捏”,韩信的这种境况自然会成为人们欺负的对象。

有一次在市集上,三个当地的无赖,对于韩信那种寒酸迂腐的书生相,他们看不过,因此当众取笑韩信,并让韩信从自己的胯下钻过去,这种侮辱无论对谁而言,都是奇耻大辱,难以忍受。韩信当然也知道了,可是韩信看了看这三个无赖,心想:他们人多势众,对抗只能是自己被打得鼻青脸肿、皮开肉绽,何必为自己招致祸患呢。于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好汉不吃眼前亏,就钻一次胯吧。”于是在众目睽睽下,韩信弯腰趴下,从几个无赖的裤裆下钻了过去。众人纷纷讥笑韩信是个懦夫、是个没用的人。

这样的侮辱并没有给韩信的内心带来什么影响,对于自己的忍气吞声,韩信并不以为意,他也没有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消沉,从此他闭门苦读,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使自己的处境得以改变。几年后,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机会来了,韩信闻风而起,最终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一名名扬天下的开国名将。

韩信忍胯下一时之辱而成就了盖世功业,这已经被传为千古佳话。如果那时他为了出一口气而一剑刺死那些无赖们,则他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那时他图一时之快而与那些无赖斗殴,则他也可能混迹于市井,成为流氓而丢弃鸿鹄之志。然而,毕竟没有假如,事实是韩信成了一名大将。因为韩信明白其中的道理,他宁愿忍辱负重,也不做那种因一时之气而自毁前程的事情。

后来,韩信被封为大将军后,他又把当年那位侮辱他的人召到身边,说:“当年你欺侮过我,如今还敢吗?”那人向韩信乞求饶命,韩信也就不再追究,非但没有追究,还封了一个小官给那个人。

面对一个曾经让自己受到奇耻大辱的人,已经位高权重的韩信原本可以而且理应狠狠地惩治一下那个人,但他并没这样做,而是不再追究当年的事,还给那个人封了一个小官。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能够以德报怨的人还是不多的,但是韩信却做得很好。其实,想想也是,自己拥有了这样的地位,也没有必要再跟一个市井流氓争了。一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一个人的心,并且还让旁观者感到你的气度,如此一来,向你靠拢的恐怕就不只是一个人的心了。孰重孰轻,每一个人都能掂量出来。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受欺侮的事情,坦然处之会让你生活得更轻松。本来生活就已经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何必再增加一份烦恼呢。所谓弱肉强食,倘若你真的力量弱小,那就学会忍耐吧,自不量力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学会忍耐,才能给自己逐步发展壮大的机会。面对种种外在的非难,我们也应该忍耐一时,笑对人生。

隐忍以行。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别让算计影响了生活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为人还是不要时时刻刻忙算计,这样,别人生活得痛苦,自己也得不到快乐。

在《庄子·山木》中记载了一则这样的故事:

一天,庄周去雕陵的粟园中游玩,忽然看见从南边飞来一只怪异的鹊。这只异鹊翅膀足足有七尺宽,眼睛直径有一寸长,蹭着庄周的额角便飞了过去,隐没在不远处的粟树林中。庄周说:“这究竟是只什么鸟呀!翅膀那么大却飞不远,眼睛那么大却视力不佳。”

怀着这样的疑问,庄周迅速提起衣裳,大步流星朝着那只异鹊落下的地方走去,拿着弹弓窥伺异鹊的动静。这时,庄周又忽然看见一只蝉儿,正得意地在树叶中乘凉,而一只螳螂突然伸出长臂来一把便把蝉儿抓住了。螳螂意在捕蝉,它为了抓蝉而暴露了自己,这个时候,那只异鹊趁螳螂专心捕蝉之机一口咬住了螳螂。可是异鹊也因见利而忽视了自己的危险,它不知道庄周正拿着弹弓藏在它的身后。

看到这个情形后,庄周心里一惊,不禁想:“唉!事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是由于它们之间相互的算计啊!”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则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庄子通过这个寓言表明了自己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在他看来,忙于算计他人,其结果必然是自相残杀。因此,只有泯除心计,才能免于卷入物物竞逐的残酷斗争。

然而,多数人却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沉迷算计他人而忽视自己身边的危险。这样的生活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的生活。那么,放宽自己的心吧,多宽容、多关怀、多原谅,不算计,要知道,播种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

——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对你越苛刻。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朝无常万事休。”每个人都应有一定的气量,比如积极进取的斗志、对事物的热情。对内心的这种力量加以合理使用,会使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增强积极行动的力量,拓展更广阔的发展天地。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意气用事,意气用事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和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对于心中的怨气和怒气一定要忍耐,千万不能忽视了对这种修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