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39747500000020

第20章 智用谋略,方可得势(5)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有多种,杀鸡儆猴就是其中之一,鸡血淋淋地被杀于地,对猴子而言无疑是一种威慑,万物皆趋生避死。武则天以人头来警示群臣:惟我是从,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以欲从人,奖一劝百。

——《孙子·谋攻篇》

遇事要冷静

宁可假装着无知而不行动,不可以假装真知而去轻举妄动。

在生活中可能每个人都有被诬陷、被冤枉或者被误会的经历,如果有人故意攻击和诬陷你,首先你一定不要惊慌,冷静地进行反击和辩解,尽量消除一切误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战国时期,张仪和陈轸都投靠在秦惠王门下,颇受重用。不过没多久,张仪就开始嫉妒陈轸了,因为他觉得陈轸的才能要比自己强很多,他忧心时间久了,秦惠王会冷落自己。于是,他便利用一切机会在秦惠王面前进谗言来攻击陈轸。

一天,张仪对秦惠王说:“大王时常派陈轸在秦、楚两国之间往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楚国对秦国并不怎么友好,反倒待陈轸非常好。由此可见,陈轸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他自己,并非诚心诚意地替我们秦国办事。另外,我还听说陈轸经常把我们国家的机密泄漏给楚国。他作为您的臣子,怎么可以这样做呢?我可不想同这样的人共事。最近,我又听说他要离开秦国去楚国。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王还不如把他杀了呢。”

听罢张仪这番谗言,秦王当然很气愤,立即传令召见陈轸。一见到陈轸,秦王就说:“听说你正打算离开本国,想去哪儿啊?你跟我说一声,我好给你准备车马呀!”陈轸听了这话,顿时感到莫名其妙。但是他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这其中是话中有话啊,因此他镇静地答道:“我计划去楚国。”如此一来,秦王便更加相信张仪的话了。于是他慢悠悠地说:“这么说来张仪讲的话全是真的了。”

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心里马上明白了。但他并没有立即回答秦王,而是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接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这件事不只是张仪一个人知道,就连过路的人都很清楚。假如我对大王您不忠,楚王又怎么会要我做他的臣子呢?臣一片赤胆忠心,您却不相信我,我不去楚国去哪里呢?”

秦王听后,认为他说的非常有道理,遂点头称是,但是又想到张仪所说的泄密一事,就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向楚国泄漏我国的机密呢?”陈轸坦然笑道:“大王,我正是为了顺着张仪的计策才这样做的啊,这样就可以证明我并不是楚国的同谋!”

秦王却更糊涂了,直盯着陈轸发愣。陈轸不紧不慢地解释说:“有个楚国人,他有两个小妾。有人来勾引那个年纪较大的妾,结果被她骂走了。然后这个人又去勾引那个年纪小一点的妾,而年轻的对他十分友好。后来,楚国人死了。别人就问那个人:‘假如你要娶她们做妻子的话,你是娶年纪大的呢,还是娶年轻的呢?’他说:‘娶那个年纪大一些的。’于是这个人继续问道:‘年纪大的骂你,年轻的喜欢你,你怎么想娶年纪大的呢?’他说:‘站在她当时的立场上,我自然希望她答应我。她骂我,正说明了她对丈夫非常忠诚。如果是做我的妻子,我当然也希望她能忠于我,对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一下,作为楚国的臣子,我要是经常向楚国泄漏秦国的机密,楚王还会信任我、重用我吗?楚国又怎么会收留我呢?现在您该明白,我究竟是不是楚国的同党了吧?”

听了陈轸的解释,秦惠王不仅打消了先前的疑虑,而且更加信任和重用陈轸了。陈轸的一番话,既有力地击破了谗言,又很好地保护了自己。我们也要学习陈轸的镇静,遇事不能太急躁,尤其是当别人误解你的时候,你只有自己首先冷静下来,才能把误会解释清楚。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周易》

智用比喻,巧妙说服

一言能兴邦,一言能丧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纵横家苏秦为燕昭王效力,只身前往齐国,凭三寸不烂之舌,成功说服齐王归还了燕国的十个城池。苏秦游说有功而回,还以为自己会受到燕昭王的厚遇呢。但令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在燕王面前诋毁自己。而燕昭王听信谗言,非但不以相国之礼待之,还对他心存成见。苏秦不禁为自己的处境深感委屈,于是,他便忍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并想方设法要摆脱他人的控制。

有一次,苏秦去拜见燕昭王,便趁机道:“前几****听到这样一则故事,真是发人深省,想同大王您一起分享。”

燕昭王不明白苏秦到底什么意思,只好耐着性子说:“不妨说来听听。”说完这话就闭上了眼睛,对他便不再理会。

苏秦知道只要自己有了说话的机会,就有可能从此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他专心致志地开始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商人,他为了使自己的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常年奔波在外做生意,只剩下原配夫人还有一个小妾在家里独守空房。终于,他的夫人耐不住寂寞,跟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私通。小妾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但是她什么也不说。有一天,那个男子和夫人在房里商议道,如果她的丈夫回来了应该怎么办。夫人便说:‘我们若是真的想在一起,他就必须得死。到时候我准备好一杯毒酒给他喝,一切就都好办了。’这时,小妾正好路过,隐隐约约地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于是便记在心里,日夜忧虑不已。”

“没过多久,丈夫回家了,他给妻子和小妾带回来很多金银首饰。两个女子就开始忙碌着为丈夫接风洗尘,端上来一道道美味佳肴。一切准备妥当以后,原配夫人便吩咐小妾为丈夫斟酒。这令小妾左右为难,不倒的话,丈夫和原配夫人肯定要说自己不懂规矩礼法;倒吧,又怕会毒死丈夫,甚至还可能把自己也牵扯进去;如果直接说出酒中有毒,还担心丈夫把原配夫人赶出去,自己又于心不忍。突然,她灵机一动,便装作被脚底下的东西绊了一下,打了个趔趄,并打碎了手中的酒壶。可是毫不知情的男主人却对她破口大骂,甚至还打了她一顿。”

燕昭王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之后,他沉思片刻,似有所悟地问苏秦道:“你不会只想给我讲个故事听吧?你到底想说什么?”

苏秦看燕昭王已经有几分明白了,于是笑道:“我想说的是,大王的身边有很多人就像故事里的小妾,对大王忠心耿耿。但是您却不能像对待原配夫人一样给他们以信任,况且想要陷害小妾的还不止原配夫人一个呢!身处小妾境况的人终会被大王所遗弃的啊!”

燕昭王看了苏秦一眼,然后对他会心一笑,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没过几日,他就重赏了苏秦,并以相国之礼厚遇之。苏秦因此才得以摆脱“小妾”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