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人生路上舍与得
39747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历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这里,你看的不是风花雪月,听的不是高山流水,闻的不是鸟语花香。恰恰相反,在这里,讲的是刀光剑影,听的是唇枪舌剑;讲的是朝代更迭,听的是指点江山;讲的是英雄铁胆,听的是马革裹尸……然而,无论是乡野闲逸的轶情别事,抑或是英姿豪迈地激扬奋进,无不显现着古人的精神风貌与生存智慧。

“读史使人明理”、“观今宜鉴古”、“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就好像一面镜子,往往是一个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成果。古代圣贤明哲、帝王将相,凡成大事者,无不具备治世之经略,他们或恪守道德,感化世人;或博学多才,享受生活;或文治武功,开元建国;或雄才大略,称霸一方。虽然我们的生活不是如此,但他们的智慧却适用于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一个人。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思考,让我们对以后的发展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价值走向,先人的对与错,都是我们参考借鉴和自我完善的样板。面对历史,我们总会有那么多的收获;感悟历史,更让我们倾听到历史前进的足音。无论对错,历史就是历史,它已经过去,关键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现在和未来。对的可以激励我们取得更大的成就,却无法保证我们不再犯错;错的虽然已经给过去造成了损失,却能够给我们以警醒,降低以后的失误。

人生百态,无不与历史交相辉映,无论是修身养性,还是为人处世;无论是为官从政,还是运用谋略。翻开历史的篇章,你可以从中找到借鉴。做人说到底还是在于修身养性。修身养性讲究的是个人修为,其信条是追求崇高和圣洁。而崇高与圣洁并非远离尘世的海市蜃楼。每个人都可以称为圣贤,孟子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为世人点亮了希望的火把,他说“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就是说,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怀着无限的希望和对光明的渴望,修炼自己的美德之心,严于自律,宽以待人,不断地变革自我、更新自我和优化自我,就一定能够达到修身养性的至高境界。

其实,人生的道理永远是简单的,不过是人心太复杂,进而又被一些无所事事的好事者添枝加叶,越弄越复杂,渐渐地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使人们对它越来越陌生,也越来越恐惧。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一切瞬息万变。人们每天都在忙,为了学习,为了工作,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渐渐的,在忙碌中忘了他人,甚至忘了自我,也忘了奔波忙碌的目的。于是,就像无法停止旋转的红舞鞋,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静心梳理我们的思绪,没有时间反省我们的行为,甚至没有时间停下来倒掉鞋子里那粒硌脚的沙子。我们茫然,我们困惑,我们无所适从,我们力不从心甚至疲惫不堪,步伐踉跄,蹒跚前行。

所有的这一切:梳理渐乱的思绪、反省不当的行为、倒掉鞋里的沙子,都不过是一个简单的停顿、一次静心的思考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一篇篇简洁凝练、通俗易懂、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就能够让我们洗涤心灵,顿悟生活,领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历史故事,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们为人处世的精华,读着这一幕幕历史话剧,听着他们一席席精彩台词,我们逐渐能够从更高的角度立身处世,更明智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轻松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难题,更明智地选择拿起和放下,更豁达地看待得到和失去。

听历史学家讲故事,会让我们从冗繁忙乱的生活和复杂迷离的社会中走出来,让我们在蓝天白云的简练中,与先人圣贤们对话,从而忘记烦恼和忧虑,而后对人生的取舍得失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让我们心平气和地从繁琐的事中理出头绪,让我们坦率真诚又豁达宽容。因此说,这些历史故事让我们成为旁征博引的智人的同时,还告诉我们为人做事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成为一个生活的智者,或者是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胜者。

本书由一篇篇通俗简洁的历史故事组成,在每一篇故事前都有简短的感悟,其后又配以相关的名言俗语。没有冗长枯燥的说教,只有精练深刻的感悟。通过聆听历史学家精讲的历史故事,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更为可贵的是,你还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经验教训,学到许多修身养性的智慧、为人处世的哲学以及纵横商场、职场和官场的谋略。而这些经验教训,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普通人,无论是对成功者还是怀有梦想的年轻人,都是非常有益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