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哲学家讲故事:困境即是赐予
39747300000007

第7章 探索人性(7)

其实,衣服穿旧一点,食物吃简单一点,是不会影响一个孩子的快乐的。要使孩子不再欢笑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而有时候,使一个成年人不快乐的原因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他内心的那只野兽——贪欲,醒过来了。它像一只吼叫的狮子,在人内心的原野上,遍地游走。即便是蓝天之下已有的和现有的一切黄金,都很难使贪婪的灵魂安息片刻。

——华姿

贪婪让你不快乐

太多的贪婪使我们离快乐太远,不是快乐太难,而是我们活得还不够简单。

一个乞丐垂头丧气地走在大街上,他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起来像是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他边走边嘀咕:“如果能让我饱吃一顿就好了!为什么我就这么穷呢!”他痛恨贫穷,怪命运女神不公平。

突然,命运女神出现在乞丐的面前。乞丐认出是命运女神后连忙跪倒在地,低声哀求道:“慈爱的命运女神啊,请您帮帮我这可怜的人吧!可怜可怜我吧,我现在一无所有。”

命运女神和气地问乞丐:“那么请你告诉我,你最想要什么?”

此时此刻,乞丐早就把自己刚才的愿望抛到了九霄云外,他张口便说:“我要金子!”

命运女神说:“好吧,请脱下你的外衣来接吧。不过别接太多,以免撑破衣服。这些金子只有被接住并且牢牢地包在衣服里才是金子,一旦掉在地上,就会变成垃圾。”

乞丐非常高兴,他赶忙脱下了外衣。

命运女神轻轻一挥手,金子就像流星雨一样,闪着金光,一颗颗地落在乞丐的衣服上,渐渐堆积成了一座小金山。

命运女神提醒那个乞丐:“小心啊!衣服就要被压破了。”

乞丐看着飞来的金块,两眼放光,他根本听不进去女神的劝告,还在兴奋地嚷嚷:“再给点,再给点……”

喊着喊着,“哗啦”一声,他那破旧的衣服裂开了一条大口子。金子纷纷滚落在地上,然后变成了砖头、玻璃和小石块。

这时候,命运女神也已经不知去向了。乞丐又变得一无所有。他只好披上那件更破烂的衣服,继续沿街乞讨。

贪婪的心灵如同一个永远填不满的沟壑。而且贪婪的人,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有些人因为贪婪,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伊索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历史上像李白这样刚直不阿、傲视权贵的人实在是多。他们因自身高尚的品德备受世人尊敬。比如归隐山林的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被世人传为佳话。

公元399年,晋安帝在位,东晋朝政日益腐败,狼烟四起。诗人陶渊明就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他因为看不惯当时政治腐败,而隐居在家乡柴桑。祖上曾做过大官,但是到了陶渊明一代,家境已经很贫寒了。陶渊明从小就嗜书如命,不求仕途,尽管家里穷得常常揭不开锅,但他还是照样读书做诗,自得其乐。由于家门前有五株柳树,他便给自己起个别号——五柳先生。

后来,陶渊明家里日益捉襟见肘,仅仅靠自己耕种田地已无法养活全家老少。亲戚朋友纷纷劝他去谋个一官半职,无奈之下他只好答应了。

当地官府听说陶渊明是名门之后,且才华横溢,便推荐他在刘裕手下做了个参军。没多久,陶渊明便看出当时的官员将军互相倾轧,他厌烦这样的官场,于是就要求去做个地方官。上司就把他派到彭泽(在今江西省)当县令。

当时的县令没有很高的官俸。再加上陶渊明既不会搜刮,也不懂贪污,所以日子并不富裕,不过跟他在柴桑家里的日子比起来,当然要好一些。况且,他认为留在一个小县城里,没有什么官场应酬,也还比较自在。

一天,郡里派了一名督邮到彭泽视察。县里小吏得知后连忙向陶渊明报告。此时,陶渊明正在内室捻着胡子吟诗,听到这个消息后感觉很扫兴,但也勉强放下诗卷,准备跟小吏一起去见督邮。

小吏一看他穿的还是便服,便吃惊地说:“督邮来了,您怎么不换上官服、束上带子去拜见呢?”

陶渊明一向看不惯那些依权仗势、作威作福的督邮,听小吏说还要穿官服行拜见礼,便忍受不了了,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屈辱。于是他叹了口气说:“我可不愿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去向那号小人打躬作揖!”

说着,他索性把身上的印绶解下来交给小吏,宣布辞职不干了。

陶渊明回到柴桑,总感觉这个乱糟糟的局面跟自己的志趣、理想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于是,从此他便下定决心隐居,闲暇之余写了许多诗歌文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约翰·米尔顿

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古人讲究“吃亏是福”,这绝非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种宽宏豁达的生活态度。

清朝的时候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两家邻居因一道墙的归属问题争执不休,准备打官司。其中一家的亲属是当时在京为官的张廷玉。于是这家人便向他求助,但是张廷玉并未干涉此事,只是给家里写了一封信,劝家人不要争执,信中说:“千里求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辕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家人便听从了他的话,这一下邻居反倒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两家握手言欢。《菜根谭》中讲:“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可见“让”中是有“乐”的。

古代的贤君舜“孝感动天”的故事被世代传诵。舜孝敬父母,爱护弟弟,可是亲生父亲、继母以及弟弟却总是想把他害死,尤其是弟弟象。一次兄弟俩去挖井,舜正在井内干活,象却突然在上边把井口封死。象以为舜必死,就想把舜的妻子娥皇和女英据为己有,于是便来到舜家。没想到,舜却从井的另一个出口脱身回到家里。象到舜家,发现舜正在弹琴,只好尴尬地说:“我正惦记着哥哥呢。”舜平静地说:“谢谢你的美意。我们是好兄弟。”能够有宽广的胸怀,他不成就一代帝王大业谁来成就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与人相处的时候,退让并吃不了多大的亏,多数情况下是受益的。即使是吃了亏,也会积一分福。

天玄子说:“利人就是利己,亏人就是亏己,让人就是让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说:君子以让人为上策。”

克己所以制怒,明理所以制惧。

——章学诚

忍让是美德

忍让是痛苦的,但它结出的果实是甜美的。

在开往费城的火车上,一个来自纽约的妇人上了火车,走进了一节车厢,找了个座位坐下。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身体微胖的男子坐在了她前面的座位上,之后就点燃了一根香烟。妇人禁不住咳嗽了几声,身子也挪来挪去,好像是在无声地抗议。可是,男子似乎丝毫没有注意到她的行为,依旧在美滋滋地享受着。最后,妇人终于忍不住开口说道:“你多半是外国人吧?这里是不让抽烟的,这趟车有一节专门吸烟的车厢。”那个男子听完,起初有些诧异,但接下来他一声没吭,熄灭了香烟,扔出了窗外。

过了一会儿,列车员过来对那位妇人说:“对不起,这里是格兰特将军的私人车厢,请您离开。”她大吃一惊,慢慢站起身往门口走,边走边为将军刚才的举动感到诧异。这时候,她看着将军一动不动的身影,心里有些惊慌和害怕,就这样她心有余悸地一直退到了门那里。而整个过程中,将军仍像刚才一样表现出了他的宽容大度,没有给她任何难堪,没有以他的身份来显示什么,甚至连一个取笑嘲弄她的神情也没有挂在脸上。

这位将军在妇人面前表现出了自己的涵养,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贵而轻视她,相反的,他顾及到了一位平常妇人的尊严,忍让对方。当然,将军一时的忍让换来的却是那个妇人,甚至于我们对他的肃然起敬。

老子曾说:事业成功了而不能居功。不仅让功要这样,对待善也要让善,对待得也要让得。凡是坏处就归于自己,好处都归于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这个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这个心。二者之间,孰轻孰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寸了。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小不忍则乱大谋

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西汉初年,北方的匈奴首领冒顿杀父自立为王,以力自威,这让邻国东胡极为震撼。为了限制匈奴的发展,东胡国不断挑衅,企图灭掉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