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哲学家讲故事:困境即是赐予
39747300000029

第29章 超越自我(7)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足足16小时,就在只剩下1800多米的时候,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心想:“怎么看不到头呢,何时才能游到彼岸啊?”失去了信心的她顿时浑身困乏,不得不上小艇休息,结果就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那个时候,她已经快要到达终点了。成功的彼岸就在前方。其实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动摇。是她在被大雾挡住视线后,对创造新的纪录丧失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所俘虏。

对于这一次的经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感到非常惋惜。为了弥补这次的过失和遗憾,她在两个月后决定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也感到有些疲乏,但是想到上次的教训,她便不停地鼓励自己:“离岸边越来越近了!不能功亏一篑!”潜意识里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强烈信号,于是,她顿时浑身充满力量,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战胜了自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人的一生总会面临无数次的挑战,但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因为其他敌人都非常容易战胜,惟独自己是最难战胜的。有人曾说:“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有力量征服一切挫折、痛苦和不幸。”由此可见,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一旦战胜了自己,你就会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自我征服是最大的胜利。

——柏拉图

丧失信心就等于放弃了自己

人必须要活在希望之中,而这种希望和光明是自己铺设的。如果心中一片黑暗,那你的生活也不会有光明。

从前,有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盲人父子,他们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计。

一天,父亲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于人世,于是便把儿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儿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它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已经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不过你一定要记住,必须在弹断第20000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儿子流着眼泪答应了父亲,这位父亲便含笑离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盲人儿子始终把父亲的遗嘱铭记在心,他不停地弹啊弹,他收藏的弹断的琴弦也日益增多。当他弹断第20000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变成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用颤抖的双手,慢慢地把琴盒打开,取出秘方,叫别人念给他听。

可是,别人却告诉他,那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上面什么都没有。于是,有一滴泪水落在纸上,他却笑了。

显然,盲人父亲骗了自己的盲人儿子。可是这位过去的盲人小孩如今的盲人老者,在拿着这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时,非但没有气恼,反而淌出感动的泪水,露出幸福的笑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就在知道“秘方”内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父亲的用心。他觉得父亲的无字秘方是为了告诉自己一个人生的真谛——只有不放弃自己,不丧失信心,始终活在希望中,才会看到光明。

生活中不少人总爱抱怨缺少光明,这是因为他们自己缺少希望的缘故。处境再艰难,只要不丧失信心,不放弃希望,就一定会有拨开乌云见丽日之时,而这丽日也将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

——歌德

别说“我不能”

觉得自己做得到还是做不到,往往只在一念之间。

翻开成功的字典,可以看到“我可以”,却无法找到“我不能”。时常对自己说“我可以”,就会在心里形成一种积极的暗示,很多看似难以完成的事情也能变得容易解决。

安妮是阿拉斯加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老师。一天,她给学生们上了一节非常生动的课。她让学生们在纸上写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所有的学生都全神贯注地埋头在纸上写着。一个9岁的小男孩写道:“我无法把球踢过第二道底线”,“我不会做4位数以上的乘法”,“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皮特喜欢我”,“我总是不能把秋千荡得很高”……他已经写满了半张纸,但毫无停下的意思,依然在埋头写着。

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在纸上写下了一些句子,诉说着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安妮老师也正忙着在纸上写着她不能做到的事情,比如“我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詹姆斯的母亲来参加家长会”,“除了体罚之外,我不能耐心劝说约翰”等等。

大约10分钟的时间,大部分学生已经写满了一整张纸,个别的已经开始写第二页了。“各位,写完一张纸就行了,不要再写了。”

等所有的学生把写好的纸都投入盒子里以后,安妮老师也把自己的纸投了进去。然后,她把盒子盖上,夹在腋下,带着学生走出教室,沿着走廊向前走。

走着走着,队伍停了下来。只见安妮老师走进了杂物室,出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把铁锹。然后,她一只手拿着盒子,另一只手拿着铁锹,带着大家来到运动场最边远的角落里,放下盒子开始挖坑。

大家你一锹我一锹地轮流挖着,坑挖好后,安妮老师让他们把盒子放进去,然后再盖上泥土。这样,每个人所有的“不能做到”的事情都被深深地埋在了这个“墓穴”里,埋在了将近1米深的泥土下面。

然后,安妮老师注视着围绕在这块小小的“墓地”周围的30多个八九岁的孩子,神情庄重地说:“好了,各位,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我们准备默哀。”

“朋友们,今天很荣幸能邀请大家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安妮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时,曾与我们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我们周围任何一个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比如学校、议会,甚至是白宫。但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今天,我们已经把您安葬在此,并为您立下了墓碑,刻上了墓志铭。希望您能够安息。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接下来,安妮老师就为“我不能”做了一个纸墓碑。

安妮老师把这个纸墓碑挂在教室里。每当听到哪个学生在无意中说出“我不能”时,她只要一指这个象征死亡的标志,大家便会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然后就去设法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当“我不能”在耳边响起时,是你对自己的宣判。说多了“我不能”,你很可能就会走进自卑的怪圈而无法自拔。在这样的困境中,很多事情就真的无法做到了。

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

——盖叫天

自信但不自负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而自负则是进步的敌人。

风靡全球的《小王子》一书中讲到了一个自负的人:

“啊!啊!有我的崇拜者来访了!”当他看到小王子前来时,大老远就开始叫道。因为对于这位自负的人而言,没有人不崇拜他。

“早安,”小王子说,“你戴的帽子真是有些古怪啊!”

“这是用来答礼的,”自负的人回答说,“当人们向我欢呼的时候,我可以把它举起来答礼。不过,很可惜,在你之前从来没有人经过这里。”

“真的吗?”小王子说,他一点都不知道这位自负的人到底在说什么。

“鼓掌!”自负的人命令小王子。

于是小王子赶忙鼓起掌来,而这个时候,那个自负的人便举起他的帽子答礼。

“这比拜访国王要有趣多了。”小王子自语。说着又拍起了手,于是自负的人也再次举起帽子答礼。

五分钟的练习过去了,小王子开始对这种单调的游戏感到厌烦了。

“要我怎么做你才能放下那顶帽子呢?”他问道。

可是自负的人根本就没有听到他的话。因为对于一个自负的人而言,除了赞美的话之外他什么都听不见。

“你真的非常崇拜我吗?”他问小王子。

“你说的‘崇拜’是指什么呢?”

“崇拜的意思就是:你认为我是这个星球上最英俊、衣着最好、最富有、最聪明的人。”

“可是,这个星球上就只有你一个人呀!”

“就算是做好事,你也还是要一样地崇拜我。”

“那好吧,我崇拜你,”小王子说着,还轻轻地耸了耸肩膀。“不过,‘有人崇拜’这个东西吸引你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呢?你怎么如此感兴趣啊?”

于是小王子带着他的疑问离开了。

自信得过了度,就会变得自负。而自负的人往往就像小王子遇到的那个人一样,只能听得进赞美的话,只欣赏自己,并且认为所有的人也欣赏自己。他把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孰不知,如此的自负除了引起别人反感外,就是给自己招致麻烦。

一个自信的人并不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是看到自己的缺点,并能最终克服,达到目标;一个自负的人也不是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是他认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缺点,于是往往在自以为是的完美中离成功越来越远。因此,不能把自信和自负混为一谈。万事过犹不及,树立自信却不可过分,否则就走向了自负的一边。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梁启超

钻石就在身边

每个人的都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只要你相信自己,并努力挖掘,成功便会接踵而至。

在100多年前的美国费城,几个高中生向他们仰慕已久的牧师请求:“先生,您能教我们读书吗?我们想上大学,可是却没有钱。我们中学快毕业了,稍有一些知识,您能教教我们吗?”

这位牧师名叫康惠尔,他答应了这几个孩子的请求。同时,他想:“肯定还会有许多年轻人都没钱上大学。我应该努力为这样的年轻人办一所大学。”于是,他真的开始为筹建大学进行募捐了。

当时建一所大学大概要花150万美元。康惠尔奔走各地进行演讲,五年过去了,出乎意料的是居然筹到的钱还不足1000美元。康惠尔情绪一下子低落了。一天,他突然发现教堂周围的草枯黄了,并且东倒西歪。他问园丁:“为什么这里的草没有其他地方的草长得好呢?”

园丁回答说:“你认为这地方的草长得不好,主要是因为你把这些草同其他地方的草相比的缘故。人们往往能够看到别人美丽的草地,并且希望那些草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却很少去整治自家的草地。”园丁的这一席话让康惠尔恍然大悟,于是,他跑进教堂开始撰写演讲稿。

他在演讲稿中指出:我们大家往往让时间在等待中白白流逝,而不是去努力地工作使事情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另外,演讲稿中还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农夫拥有一块土地,生活过得还算安稳。但是,当他听说可以找到一个埋有钻石的宝库时,他想:只要有一块钻石就会非常富有了。于是,农夫便卖了自己的地,四处寻找可以发现钻石的地方。农夫走了很多地方都未能发现钻石,最后,在花光了卖地的钱后,便在海滩自杀身亡。

无巧不成书,那个买下这个农夫土地的人,散步时无意中看见一块异样的石头,他拾起一看,这个石头晶莹剔透。仔细察看后发现是一块钻石。这样,就在农夫卖掉的这块土地上,新主人发现了从未被人发现的钻石宝藏。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康惠尔写道:财富不单靠奔走四方才能发现,它需要我们去往深处挖掘。只有相信并依靠自己能力的人,才能发现它。

然后,康惠尔作了7年这个“钻石宝藏”的演讲。7年后,他居然募集了800万美元,远远超出了他想建一所学校所需的费用。

他建立的那所学校就是位于费城的著名学府——坦普尔大学。

多数人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卡耐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