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听心理学家讲故事:为心灵打开尘封的锁
39747200000045

第45章 点亮幸福(7)

上台当然自在,可是下台呢?难免神伤,这是人之常情,可是我认为还是要上台下台都自在。所谓自在指的是心情,能放宽心最好,不能放宽心也不要把这种心情流露出来,免得让人以为你受不住打击。你要平心静气,做你该做的事,并且想办法精练你的演技,随时准备再度上台——不管是原来的舞台或别的舞台——只要不放弃,就会有机会!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也很令人难堪,就是由主角变成配角。如果你看看电影、电视的男女主角受到欢迎、崇拜的情况,你就可以了解到由主角变成配角的那种难过。

就像人一生免不了上台下台一样,由主角变成配角也一样难以避免——下台没人看到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在台上演给别人看!

由主角变成配角也有好几种情形,第一种是去当别的主角的配角,第二种情形是与配角对调。

这两种以第二种最令人难以释怀。

真正演戏的人可以拒绝当配角,甚至可以从此退出那个圈子,可是在人生的舞台上,要退出并不容易,因为你需要生活,这是现实啊!

所以,由主角变成配角的时候不必悲叹时运不济,也不必怀疑有人在暗中搞鬼。你要做的只是平心静气,好好扮演你配角的角色,向别人证明你主角配角都能演!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连配角都演不好,那么怎么让人相信你还能演主角呢?如果自暴自弃,到最后就算不下台,也必将沦落到跑龙套的角色,人到如此就很悲哀了。如果能好好扮演好配角,一样会获得掌声,如果你仍然有主角的架势,自然会有再度独挑大梁的一天!

有一个女子,出身于一个平常的家庭,做一份平常的工作,嫁了一个平常的丈夫,总之,她的一切都十分平常。突然有一天,她被一个导演看中,让她饰演一部戏中的王妃,从此开始了“王妃”生涯。

演戏对她来说太艰难了,她阅读了许多有关“王妃”的书,细心揣摩“王妃”的心思,重复“王妃”的一品颦一笑、一言一行……

最后,她终于能够驾轻就熟地扮演“王妃”了,进入角色已无需多少时间。然而,糟糕的是,现在她想要回复到那个平常的自己却非常艰难。无论戏里戏外,她都流露出“王妃”的姿态,甚至在家里对待丈夫和孩子也是如此。每天早上醒来,她必须一再提醒自己“我是谁”,以防止毫无来由地对人“摆气势”;在与善良的丈夫和活泼的女儿相处时,她必须一再告诫自己“我是谁”,以避免莫名其妙地对他们喜怒无常。

只能演主角,而不能演生活中的配角的尴尬让她无法找到自己。

总而言之,人生的际遇是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起伏难免,有时逃都逃不掉,碰到这种时候,就应有上台下台都自在、主角配角都能演的心情,这是面对人生一种能屈能伸的弹性,而你的这种弹性,不但会为你的人生找到安顿,也会为你寻得再放光芒的机会!

同时,你的这种做人的弹性也必将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因为没有人会欣赏一个自怨自艾又自暴自弃的人!

首先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去做自己必须做的事。

——阿佩克特丘

完善自我

应当努力完善和提高自己,然后去爱人并被人爱。

成熟的心灵,完善的人格,逐步获得的通达和成就感,个人的社会人格的所有较高的能力相组合,获取广泛的知识的兴趣和感情上的愉悦。这就是自我改善的各个阶段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

1956年2月,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对依萨克·普莱斯勒的专访:普莱斯勒先生白天在一家百货公司做售货员,他用4年的时间完成了高中夜校教育之后,又进入布鲁克林学院夜校,准备完成大学课程,然后继续研读法律。在大学一年级的一篇题为《快乐是什么?》的作文中,普莱斯勒先生写道:

“拿下高中文凭,进入大学,然后期待着做一名律师——这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这期待就能增添我内心的快乐,”普莱斯勒先生说,“大学要5年或更长的时间,这要看我努力的程度,然后法律学院的学习又需要5年。”

在年轻人看来,这个计划充满了抱负,不是吗?但依萨克·普莱斯勒是在他刚刚度过60岁生日之后进入大学的。他懂得,对于一个成熟的人,学习应该是任何年龄都可以继续的快乐体验。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校园内,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正规的课程。

哈佛大学前校长A·劳伦斯·洛威尔博士曾经说过,大学教育或教育培训制度所能教给我们的只是如何帮助自己,我们必须学会教育自己。教育贯穿成长的全过程,是一种心灵所需的自发的运动,是一个扩充心灵发展的过程。

一旦我们了解了这些,自我教育和自我改善便成了我们无论身处生命中的哪个阶段都可以追求的令人兴奋的体验了。没有什么能比开发出乐于在晚年继续摄取知识的热情更好的投资了。

得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同时也是5个儿子的母亲,在儿子们受过大学教育和技术培训,成为专业和生意上的负责人之后,这个五十多岁、做了祖母的女士入读得州大学,并在4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现在,她七十多岁,已成为寡妇,但可别把你的同情心滥用在她身上!她机敏、可爱,整日为社区工作忙个不停,她多的是朋友和仰慕者,每一个与她接触过的人都说她会对人产生激励和启发。她的儿孙们都非常敬爱她,都很珍惜她与他们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虽然这种机会少之又少。她为自己培养出成熟的心灵,如今她享受的是丰硕的成果。

那些没上过大学或夜校却渴望完善自我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没错——他可以自修。英国工党的杰出领袖赫伯特·莫瑞生说起“我得到的最好的忠告”是他15岁在伦敦为一家杂货店工作时的事。一个街头的骨相师为他摸过骨后,问他都看些什么书。“大部分是写恐怖的谋杀案的书和短篇故事。”莫瑞生回答。他说的就是书报摊上一个硬币一本的恐怖故事。

“看无聊的书倒是比什么都不看要好,”骨相师说,“但是你有这么聪明的头脑,应该看些历史、传记方面的书。随自己的喜好去看,但要养成一个严肃的阅读习惯。”

骨相师的话成为莫瑞生人生的转折点。他从此明白即使只有小学文化,也能通过阅读来完善自己。莫瑞生开始频繁地往图书馆跑,终于有一天,他进入英国下议院成为现实。“过去我曾每天浪费几个小时听广播、看电视,”他说,“但是从没有哪个节目的价值能与一本好书相提并论。”

大多数现代人的心灵却是荒芜的!尽管浩瀚的知识的海洋任每个人遨游,图书馆的大门永远为每个人开放,但是,我们却在忍受心灵的饥饿。在物质上,我们过着高水准的生活,在知识上,我们却堕入无比贫乏的空洞中。当然,除了读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自我完善,只要我们愿意抽出自己放纵到各种无聊小钱当中的时间就可以做到。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人的自我完善。

——高尔基

及时充电不落伍

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虽然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但这句古话到现在也没有错:勤奋学习终究会有回报。

一份统计表明北京的高收入者当中,有一定学历的人所占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没有学历或学历低的人。

这种情形不仅在中国北京,在国外也是如此。一份加拿大公布的2001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高学历者收入也较高,年收入最高的是大学毕业生。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加拿大全国1640万上班族的平均收入为31757加元,比10年前增加7.3%,学历愈高收入也愈高。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加拿大人,六成以上拥有学位。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全职工作者,2000年的平均收入为61823元,社区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41825元,高中毕业者的平均收入为36278元。大学毕业的全职工作者年收入最高,比高中毕业的全职上班族,一年多赚25545元。2000年收入2万元或更低的加拿大人中,近六成都只有相当于高中,甚至更低的教育程度。而年收入10万元以上者,拥有大学学位者则超过60%。

在美国,2000年11月,高中以下学历的美国人失业率为6.5%,有大学文凭的人失业率为1.5%。到了2001年12月,高中以下学历的美国人失业率为8.3%,而有大学文凭的美国人的失业率为3%。

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那些失业的大学生、白领而言,身有一技之长,倒还可以豪言壮语一番,正所谓:人生所至,到处有青山;而对于那些读书少、又失业的人而言,只有“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了。

知识改变命运。美国近十年开始从制造型经济逐渐向知识经济型过渡,雇佣人员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即对被雇佣的人学历要求高了。这也是为什么高学历的人容易找工作的另一原因。有学历的白领大多能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而那些没有学历或学历较低的人无法应对时代的转型,一旦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衰退,就很难再去适应新的工作。

有一则寓言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活着羚羊和狮子。每天清晨,羚羊从睡梦中醒来,它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我就会被消灭。而狮子也同时在想:要想得到今天的美餐,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羚羊快,否则我就会饿死。于是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无时无刻不在演绎着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我们有机会学习某个专业时,我们要问自己:我要学的知识能够用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吗?也许在很多情况下,你投入了时间和费用,但却得不到一个为你带来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的应用环境。

为此,最好的办法是将培训班的教学内容与你目前和今后的工作加以对比,以清楚你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才能提高工作能力,学习什么知识才有利于你的全面发展。要始终考虑学以致用。

施瓦伯出生在美国乡村,只受过很短的学校教育。15岁那年,家中一贫如洗的他就到一个山村做了马夫。三年后,他来到钢铁大王卡耐基所属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一踏进建筑工地,施瓦伯就抱定了要做同事中最优秀的人的决心。当其他人在抱怨工作辛苦、薪水低而怠工的时候,施瓦伯却默默地积累着工作经验,并自学建筑知识。

一天晚上,同伴们在闲聊,唯独施瓦伯躲在角落里看书。那天恰巧公司经理到工地检查工作,经理看了看了施瓦伯手中的书,又翻开了他的笔记本,什么也没说就走了。第二天,公司经理把施瓦伯叫到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我们公司并不缺少打工者,缺少的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对吗?”经理点了点头。不久,施瓦伯就被升任为技师。打工者中,有些人讽刺挖苦施瓦伯,他回答说:“我不光是在为老板打工,更不单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的远大前途打工。我们只能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得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重用,才能获得机遇!”抱着这样的信念,施瓦伯一步步升到了总工程师的职位。25岁那年,施瓦伯又做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

乔治·盖洛普是美国舆论调查机构的创始人和罗德奖金新泽西委员会的主席。他曾说过:“有很多人取得文凭以后就不再学习了。其实学习应该是个从生到死一直不能停顿的过程。”

也许你会说自己已经拿到了很高的文凭,但是文凭并不能保证你所学到的知识永远不会落伍。况且,大学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研究的时间和场所,还有许多有待我们自己解决的问题。所以,不管学校教育有多完善,要想丰富心灵以防止晚年孤寂无聊,就要首先了解“活到老,学到老”的意义。再说,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我们不想被社会所淘汰,就必须去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时刻更新大脑的资源。只要生命不息就有无限的可能,学习就不能停止,只有即时充电才不会在生命的进程中落伍。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

——库尔茨

拥有一颗平常心

心无杂念才是真正的平常心。

山中大王老虎要出远门,想来想去,最后把猴子叫来,说:“我出门在外的时候,山上的一切就交给你来掌管吧!”

猴子平时在山上游荡惯了,到处攀爬,和其他猴子一起嬉戏,一时间要做代理大王还真是找不到感觉。这只平凡普通的猴子开始想办法,揣摩威风凛凛的老虎的心理,模仿它的神态和举止,提高嗓门,尽量让自己显得威严庄重。猴子真的很聪明,不久它真的像大王了,以前和它一起玩耍的猴子都对它敬重有加,甚至诚惶诚恐。它自己也特别满意,感慨地说:“做大王真过瘾!”

过了一段时间,老虎回来了。猴子又开始苦闷起来,自己毕竟还是猴子,可是它怎么努力也难以恢复到以前。它的同类开始讨厌它,因为它还是一副大王的架子,甚至对它们颐指气使,在它们面前喜怒无常。

平凡的猴子痛苦地对同伴说:“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对我尊敬些呢!毕竟我也是做过大王的!只是恢复到平常太难了,我看,你们是不可能理解的!”

一只小猴子天真地说:“可是你说这句话的时候还像大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