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39674700000033

第33章 处世投贤,宜走长线(2)

与人打好第一回交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不善交际的人来说,这往往是一种负担。小董很年轻,他不但很有学识,而且也很能干,就是有点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打交道。认识他的人都觉得很难接近他。对他还不是很了解的人会说,小董这个人很清高;了解情况的人会说,没法和小董这样的人相处。小董也很纳闷,没招谁,没惹谁,却引来一些人的冷落。一次,单位里新调来一位上司,许多人都明争暗斗,抢着给新上司留下好印象。不论是一起进餐,还是讨论工作,有人总是能说了一段又一段,新上司乐得像个弥勒佛。眼看着大家都争着抢着与新上司套近乎,小董却很看不惯,他总是习惯把别人对新上司说的话当做拍马屁,所以,他也只有在工作需要的时候才会与新上司聊上几句,话里话外也只谈工作,从来没有见过双方有过笑脸相迎的时候。在新上司眼中,小董不但能力最强,业绩也最突出,并且在做人做事的态度上也没给他留下什么坏印象。但是,他在人员的使用上却很少考虑小董。例如,有紧急的事情会招呼别人,推选小组长也没小董的份……小董越来越看不懂上司演的戏。他甚至一度怀疑是朋友“出卖”了自己,并经常对其他人说,上司是个很势利的人。

其实,没有朋友出卖过他,上司也不是很势利的人。像类似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与你周围的人相处,不论是亲戚、朋友、同学、下属,还是上司,与他们打好第一回交道非常重要。小董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在上司眼中,小董不善于与人交往,尤其是在工作中,一个下属如果与上司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与有效的沟通,通常很难把工作做到位,即使你能力再强,上司还是会有些不情愿。

所以,一个人涉世深浅直接影响着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成功涉世的关键就是,尽可能与人打好第一回交道,不论对方是什么人,他是干什么的,都不例外。具体来说,与人打好第一回交道,必须要掌握好以下几种处世效应。

亲和效应

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人们的心理定势大体上可以分为肯定与否定两种形式。肯定的心理定势主要表现为,对交往对象产生好感和积极意义上的评价。否定的心理定势则主要表现为,对交往对象产生反感和消极意义上的评价。

人们在人际交往和认知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倾向,即对于自己较为亲近的对象会更加乐于接近。人际交往与认知过程中较为亲近的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类:

具有一定的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关系;

具有相同,或是相近的志向、兴趣、爱好、利益;

彼此共处于同一团体或同一组织,即具有共同的归宿感。

在与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大都会让人们形成肯定的心理定势,从而对对方表现得更为亲近和友好,并且在此特定的情境中,更加容易发现和确认对方值得自己肯定和引起自己好感的事实。所有这一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巩固并深化自己对对方的原来已有的积极性评价。在这一心理定势作用下,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与认知不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会超过一般的人际交往。

所以,在与人打第一次交道时,不要忘记自己要创造一些条件,让别人更快地接纳你,并使其对你产生一种亲和效应。只有双方都产生这种效应,交往才会变得顺利,在这一点上切忌:烧火棍一头热。

这就是所谓的“亲和效应”原则。它的主要含义是:人们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因为彼此间存在着某种共同之处或近似之处,从而感到相互之间更加容易接近。而这种相互接近,则通常又会使交往对象之间萌生亲切感,并且更加相互接近,相互体谅。交往对象由接近而亲密、由亲密而进一步接近的这种相互作用,有时被人们称为亲和力。

互惠效应

人际关系中如果不能相互满足某种需要,那么这种关系维持起来就比较困难。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都遵循着一种功利原则——这一原则是建立在人的各种精神与物质需求基础之上,即人际交往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活动,体现在具体的交往行为中,即成功的交际遵循互惠效应。

心理学家霍曼斯早在1974年就曾经提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这种交换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所遵循的原则是一样的,即人们都希望在交往中得到的不少于所付出的。同样,如果得到的大于付出的,也会令人们心理失去平衡。

所以,即使在还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也要学会遵循这一效应,避免给人留下一种“无事不登三宝殿”,或者贪图心强的印象。这在与人建立初步信任与交往时非常重要。

适度效应

人际交往要有所保留,初入社交圈中的年轻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感情用事,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彼此关系更融洽、密切,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往往是行不通的。

(1)不要一开始就靠得太近。毕竟是初步交往,所以不可以随便与初次交往的人交心,双方最好保持一定距离。例如,在你遇到一点困难后,有人主动伸手帮了你一把,因此你们有机会相互认识。这时,你最好不要一开始就告诉对方:“你就是我的朋友。”或称兄道弟。一个轻易说别人是自己朋友的人,都会让人觉得太轻浮。最恰当的做法就是,逐步深入了解对方,让对方有一个逐渐适应你、接纳你的过程。许多人在这一点上做得太过简单,自己认为值得深交的人,便不给其留一点空间,急于表示自己的态度。这反倒会容易影响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2)限制交往的宽度与深度。一个人人际关系面狭窄不是什么坏事,如果仅是因为相互握过手,或交换过名片,就认定是朋友,未必会显得轻率。生活中,那些坚持“我交往面极广”这种想法的人,反而会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腐朽。

所以,与人打第一回交道时,不该涉及的方面就不要涉及。有些人与对方见面还没说两句话,便会张口问一些对方的隐私,或是不该问的问题。例如,一位推销员向你推销商品时,突然索要你的家庭住址或是电话,你会同意吗?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回避。与人初步交往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不只是问话,在其他方面也要适度限制交往的深度与宽度,建立起真正有效的人际关系;反之,就会交际失度,给人留下不良印象,或直接导致交际失败。

平衡效应

平衡效应有三层意思,不论哪一层,在生活中都有极强的参考意义。

(1)做人要四平八稳。这样的人才让人觉得踏实、可靠。与人第一次交往时,如果你能给人留下这种印象,相信对方很乐意与你继续深交。例如,你是一个喜欢说大话的人,即使你是真心想表达些什么,而一旦被人识破你有说大话的毛病,也会怀疑你说过的真话。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一种做事不踏实、靠不住的感觉,如此一来,怎么让人相信你。

(2)要平衡双方的地位、身份等。例如,你是一位很有身份的人,但是想结识一些普通人,这时,身份不是优势,如果处理不当,它很可能成为一种阻力。有位科长很喜欢结交朋友,一次家人都想吃烤羊肉串,为了省点钱,他决定请教一位烤羊串的摊贩,让对方教自己怎么烤。开始两个人还聊得挺开心,对方不但教他如何做烤羊肉串,而且还告诉他这种生意怎么做。可是说着说着,这位科长却拿自己的身份说起了事,他说自己的手下如何如何地怕他,自己办事时别人如何赏自己的脸。听他这么一说,烤羊肉串的摊贩心想:“你拿科长来咋呼谁呀,我只是一个烤羊肉串的,又不招惹你。”所以,也就不再把这位科长放在眼里,对科长提出的问题也只是草草作答。所以,与人交往时,要学会摆正自己,在照顾到对方的同时,要学会让对方更快地接纳你。

(3)要平衡现存的各种关系。现在,每个人都免不了会有各种类型、各种级别的朋友。在这些朋友当中,如果你不懂得平衡艺术,就会招惹许多麻烦。

请看下面的例子。

A先生在生活中结识了几位新朋友,但大家都没有正式打过交道。一次,一位朋友升迁了,A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特意上门祝贺。不久,另一位朋友在生意场上吃了官司,正巧A先生有事在身,没有在第一时间向朋友表示慰问。事后,这位朋友认为A先生对自己不够真诚。

像这样的误会会严重挫伤彼此的感情,问题不在于朋友误会A先生,而在于A先生忽略了一些细节,在朋友眼中,使自己的友情杠杆失衡。成功的交际必须要学会平衡,不论你交什么样的朋友,至少要在朋友眼中做到一视同仁,这是一种处世艺术。

两眼一抹黑,求人有妙招

求人办事最怕的就是一个情字,最难的也是一个情字,交情、感情、人情……如果你的人生中缺少了这个字,可以说举步维艰。经常见到有些人在遇到急事求人时,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个情字的价值。

可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着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一些关系困难户来说,求人必须学会先求情。小赵初到某地,人生地不熟,自己又缺少一技之长,为了能尽快找点活干,先站稳脚跟,经常会像乞丐一样沿街“乞讨”,希望好心的老板能够收留他,为他提供一份薪水微薄的工作。但每次都会怀着希望去敲门,转而又会失望地离开。渐渐地,他开始明白,一个人没有正常的社会关系,再缺少点能耐,求人比登天还难。

的确,两眼一抹黑,即使你把姿态放得再低,也很难办成几件事。所以,不论求人,还是求事,一定要有关系才行。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关系可用,也不要低三下四,摆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求人家给你一杯羹。这样的话,即使人家给你,你还能吃得下去吗?

当然,你也不要与自己较劲:“求人还不如求己。”说实话,要是谁都能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话,谁还会去求别人呢?

凡事都要慢慢来,当别人还不了解你、不认识你的时候,不要抱怨别人太无情,而要学会改变自己求人办事的方法。

投石问路

向河中投块石子,先探明水的深浅再前进,才能让自己找到过河的正确道路。当你面对陌生的人与事时,不要不知深浅,逢人便推销自己,或是急于博得人们对你的信任。王先生被派到外地扩展快餐连锁经营业务,这可是一项一般人做不了的工作,现在到处都是搞业务推销的,想获取对方的信任,并与你建立合作关系很难。

要不怎么说,王先生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呢。一次,他在餐厅就餐时,旁边有几个人正在闲聊,这几个人之所以能引起他的注意,不但因为对方的话题让他感兴趣,而且还有说话的口音。不久,王先生在起身时,假装不注意把打火机碰到对方脚下,然后起身去捡,这时,对方也很有礼貌地为他挪开。这样一来,王先生有了与对方搭话的机会,在向对方致谢后,他特意又稍带了一句:“你们是山西人,还是内蒙古人?”

对方的几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山西人。”

王先生立刻客气地说:“我也是山西人啊。”

一来二去,王先生与他们聊了起来。一会儿,王先生又问对方:“刚才,你们不是说要打算开一家食品店吗?我倒建议你们主打咱们山西特色的。”

“是啊,你和我们想到一块儿了。”

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王先生就递上了自己的名片,并答应带他们到公司参观。后来,王先生几乎用同样的方式结识了许多新客户。

投石问路,看似是一种老套的求人方法,如果运用得当的话,无疑是最实用的方法——进可攻,退可守。

借事生题

如不方便一开始就向人张口,怕对方不满足自己的要求,而给自己带来难堪,那么,就要学会巧妙地从某事引发一番议论,然后加以引导,便能顺利进入话题。刘二做小本生意多年,经常与陌生的人打交道,不论遇到谁,都能与对方搭上话。一次,他在卖西瓜时把秤砣给丢了,眼看着赚钱的买卖做不成,刘二哪能不着急,但是一时半会儿找一杆秤还真挺难。所以,刘二就打起了附近一家小卖部的主意。于是他径直走了过去,掏出两元钱买了一包烟,边抽边与主人聊了起来:“你这儿生意咋样?”

“不怎么样,我看你卖西瓜挺赚钱。”

“还凑合吧,不过今天肯定是赔钱了。”

“这话怎么讲?”

“这不,不知哪个小子把我的秤砣给偷走了,这不是坏我的买卖吗?”

“买卖重要,还是秤砣重要,赶快去买一个吧,年轻人。”

听主人这么一说,刘二便答道:“不过今天没时间了,还是想法借一秆吧。”

恰巧主人有一秆老式秤,他见刘二挺憨厚,于是主动答应借给他。刘二装作很惊喜的样子,表示先借用半天,并答应答谢一个大西瓜。

从刘二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技巧不难看出,求陌生人,起初一定要给双方都留有余地,不要一上来就直奔主题。通常,在对方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时候,即使能帮助你,也会暂时选择拒绝。以刘二为例,如果他推开门就张口借秤,对方很可能会以“无秤”为由拒绝他,毕竟,这对对方来说,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反过来,刘二即使知道对方有意说谎,也没有什么办法。

换位思考

在提出自己的要求时,一定要照顾到对方的心理,如果只是强调自己,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那么,对方就很难接纳你。所以,求人时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换位思考,这样才会尽可能做到两全其美。

有一座工厂宿舍楼,一楼住着老工人,二楼住着年轻人。一天深夜,一些年轻人喝酒猜拳,大吵大闹,到了凌晨两点还不罢休,吵得楼下老工人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