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39674700000023

第23章 处世沉稳,慎落俗套(2)

现实中,不论是与人发生矛盾,还是善意地提醒别人,都会不免想批评别人几句。许多时候,我们的初衷是为了缓减矛盾,或是为对方着想,但是不当的批评方式却容易适得其反。

1963年,因父亲遗产问题,曾宪祥在远在泰国的哥哥的多次催促下,动身来到了泰国。曾宪祥的叔父曾桃发听说后,以为曾宪祥一定要与其哥哥联手来对付他。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场面:

一天早上,3个笑容可掬的长辈来到了曾宪祥哥哥的小店铺里,执意要请曾宪祥到公司坐坐。曾宪祥客气了一番后,便随他们来到了曾桃发的公司。等所有人都就位以后,这些长辈们便一改初始亲切温和之态,对曾宪祥纷纷大加指责:“你看你,像什么话,一点道理也不懂。来了泰国这么久,也不来拜见叔父、叔母。你这算什么?真没规矩!”

其实,曾宪祥来泰国的当天,便拜见了叔父、叔母。因此,长辈们劈面的训斥令曾宪祥一头雾水。长辈们见曾宪祥无言以对,认为其真的是那么忘恩负义,于是,又毫不留情地把他骂了个狗血喷头。原本极富自尊心的曾宪祥终于忍耐不住,做了回黑脸的莽汉,大发雷霆:“你们简直是太不像话了!我本来应该尊重你们,因为你们是长辈,但是从听到你们这番漫骂的话,从看到你们玩弄的这些骗人的把戏,我觉得你们根本不配得到我的尊重。”

曾宪祥指着身边的一个小孩说道:“我这个人,对于讲道理的人从来都是尊重的。就是这样的小孩子,知道做人讲道理,明白事理,我也会很尊重他。但你们这样的老前辈,一点道理都不懂,只会嫌贫爱富,昧着良心拍有钱人的马屁,你们这样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们,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们!”

听曾宪祥这么一说,长辈们更生气了,正要据理力争,没想到曾宪祥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又进行了一番有理有据的摆事实,讲道理,扮起了红脸好人,不失时机地给长辈们找台阶,进入了收场的好戏。他语重心长地说:“长辈们只有凭着自己的劳动,凭着自己的智慧,才能一点一滴地建立起今天这样庞大的事业。现在长辈们有钱有势,那不过是长辈们的能耐,我只会从心里感到佩服。长辈们现在大可不必为了这些财产的事情绞尽脑汁,你们是我的长辈,你们有话跟我说,喊一个小孩把我叫来就可以了。”

曾宪祥这番赞美,既充分肯定了长辈们的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对他们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语不媚,不坏刚直不阿之节,不涉阿谀奉承之嫌,从而拉近了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听了这翻活,站在一旁的叔父、叔母激动得喃喃而语:“好侄子,好侄子!”曾宪祥之所以在家人纠纷中操纵自如,主要是因为他能懂得如何在保全自己的同时,也能够保全别人。

从这个故事中不难看出,如果一定要批评别人,并想使批评既不伤人,又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批评之后给予适度的赞美。这样的例子在身边并不少见,如一个聪明的主管批评下属不敬业,他一般会说:“不要把私人事情带到工作中,工作要有工作的样,要按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事。”末了,总是不忘补充一句:“你这个人呀,头脑很聪明,悟性很强,如果一门心思都用在工作中,你是会做成一些事情的。”

有人称这种“黑脸开场,红脸收场”为“胡萝卜加大棒”,即人际交往中要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先贬后扬,恩威并重,起先的批评不使对方产生怨恨,而后的表扬又不使其翘尾巴。这种做法可以合理地调整你与对方的距离,并可以强化你的感染力,更重要的是不会让你轻易树敌。

人情包袱该卸则卸

人世间凡事做到绝对公平很难,所以,让别人欠你个人情也并不是件太难的事,同样,你也可能欠下别人的人情。

人情是必须回报的,但是,如何回报,何时回报,回报的代价是多大,却从来没有一定之规。如果你欠了小情,却还了大的,岂不吃亏?如果你欠久了,难以还,成了负担,岂不糟糕?所以,你既要学会“做人情”,又要努力使自己避免欠下别人的人情。

《论语》上说:“惠则足以使人。”意思是说,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了。所以,对朋友的小恩小惠、大恩大惠要慎重,能不接受的尽量不接受,“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一短,若想再长起来,就必须替朋友办事。

朋友之间来来往往,提点礼物,都挺正常,不在上述之列,带有明显功利目的的朋友,是可以看得出来的。假如一个并不经常见面的朋友,却在一天忽然登门,你可千万别奇怪,或者常见面的好友,带的礼物的价值超出平时很多,你也要心里有数。

中国人讲面子,带来的东西,你不收,他觉得你不给面子,你再让他带回去,更是有损尊严了,所以,你也不能太驳人家的面子,盛情难却,你可以暂时收下,但你必须将这个人情送回去。你要去回访他,带着差不多的礼物,两下扯平,也不会伤了和气。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不要像孔子那样,收了人家的礼,必须回访,又不想同人家碰面,专找一个人家不在的时候去,却想不到在路上不期而遇。

朋友请你办事的第二种手段,就是请你吃饭,东西送上门,你不能不给面子,吃饭却得预约,这就让你有许多理由去推脱掉,但脑子要转得快些,推辞讲得要委婉。

避免人情债,要有自知之明。

自己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能吃几碗饭,能干多少事。然而,中国人的面子害死人,有的人就爱打肿脸充胖子,自认自己特能,朋友一求,马上一拍胸脯,包在我身上。更有甚者,明知自己办不成,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国时的蒋干就是这么一个人。他自以为了不起,认为自己的口才可以同春秋战国连横、合纵的雄辩天才相比。他向曹操自荐,说他可以去说服周瑜投降曹操,而且信心十足,青衣小帽,再加一个书童,一叶扁舟就去见周瑜。周瑜岂是白吃干饭的?年纪轻轻便能统率千军万马岂是一个蒋干可以动摇的?蒋干来到周瑜的兵营,连三句话都没说上,便被周瑜玩得团团转,最后走得也不正大光明,带回的密信,让曹操上了当,损失两员大将。

所以,千万别逞强,办不成的事,要老实地说,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办不了的事就是办不了,朋友之所以来找你,就因为他也办不成,别为你帮不上别人的忙而不好受,与其搞砸了一件事,还不如让他另请高明。

多挣面子,少撑面子

人活脸树活皮。尤其是那些喜欢往脸上贴金的人,他们最讲究面子,求人办事要面子,处世交往要面子,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有面子,别人能给自己面子,大事可化小,小事可化了;反之,便会为了维护面子、挣点面子使出浑身解数。

有这么一位年轻人在都市里闯荡了几个月,“苦”于自己是个名校毕业生,不甘心做一些低级别的工作,所以,一直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其实,不是他不想先找一份工作,而是放不下面子。好不容易有一家不错的企业接纳了他,工作也不错,但是当他放眼周围的这些同事时,发现他们大多资历平平,并且更让他感到自身优越的是,自己属名校出身。所以,如果有其他同事提醒他:“这样做不妥吧,你应该……”他心里总是很不舒服,时间长了,便按捺不住,于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只是我习惯的做事方法,再说,你的话说得也不一定对呀。”

很快,周围的人都了解了他的脾气,于是,再也不提示他该怎么做好工作。这回年轻人反倒感觉自在多了,至少他认为自己没有被人驳面子。其实,当他不能再融入团队,习惯在别人面前争面子的时候,已经不再是企业当初需要的人才了,所以,最后他只能选择离职。

何必为了一点面子,而刻意与人计较长短呢?当我们为了面子与人争执的时候,其实,我们也已经失去了自己想维护的面子。有位世界级的小提琴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都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首曲子之后,他会亲自再将这首曲子演奏一遍,让学生们从聆听中学习自己的拉琴技巧。他总是说:“琴声是最好的教育。”

这位小提琴家在招收新学生时,会要求学生当场演奏一首曲子,算是给自己的见面礼,而他也先听听学生的底子,再给予分级。这天,他收了一位新学生,琴音一起,每个人都听得目瞪口呆,因为这位学生表演得相当好,出神入化的琴音犹若天籁。当学生演奏完毕,老师照例拿着琴上前,但是,这一次他却把琴放在肩上,久久不动。最后,小提琴家把琴从肩上拿了下来,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接着满脸笑容地走下台。这个举动令所有人都感到诧异,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小提琴家说:“你们知道吗?这个孩子拉得太好了,我恐怕没有资格指导他。最起码在这首曲子上,我的表演将会是一种误导。”

这会儿大家都明白了他宽阔的胸襟,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送给学生,更送给这位小提琴家。有容乃大,当小提琴家能接受比自己更优秀的学生时,那么在他身上就会体现出令人赞叹的大师风范。他不为盛名所累,也不被人们的目光所限制,充分地表现出可贵的谦逊与一切只为音乐的赤诚之心。这些才是他受人们尊重的地方,或许更甚于他的琴艺。在别人面前,你也许是最优秀的,但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当你懂得欣赏别人的时候,人们也会因为你的宽大胸怀,而更加肯定你的人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会遇到面子问题的困扰。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千万不要据理力争,而要学会通过一些巧妙方法来让自己觉得更有面子。

忌揭别人的短,显自己的长

故意揭人短说得轻点是不道德,说得难听点就是缺德。每一个人都有虚荣心与自尊心,这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经常有些人因为相互间发生了一些小冲突,便会以揭对方的短来贬损对方。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反而是最让自己丢面子的事情。有一个小伙子被公司开除了,他到另一家公司应聘时,考官问他“你为什么要离开那家公司呢?”于是小伙子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堆:上司的为人多么的刻薄,作风多么的不正派……他以为这样说了,会让考官觉得一切问题都出在先前的上司身上,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与同情,其实不然,他还没有把话说完,对方就听得不耐烦了,因为考官会有这样的顾虑:“录用了这小子,说不定哪天他也会把我说得一无是处。”

的确,一些最丢面子的事情,往往没有人直接愿意说出来,这时,你可以变换一种方式,如编造一些善意的谎言,但绝不要采用贬低他人的做法。

争面子,不如挣面子

喜欢抬杠的人,又称杠头。杠头是最喜欢争面子的人中的典型代表,经常会看到两个人因为一步棋,或是一个观点,甚至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非要争个你死我活。尤其当双方都是不甘示弱的人,轻则会争得面红耳赤,重则会发生肢体冲突。人们之所以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生争执,问题的根源在于面子。在聪明的人眼中,真正的面子是挣来的,不是争来的,以两位朋友下棋抬杠为例,如果当初一位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对方的观点,然后再表达自己观点的合理之处。相信,谁也不会太过计较,但之所以会抬杠,就是因为他一开始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对方,没有给对方一个台阶下。

在人际交往中,尤其是在我们国家的人际交往中,面子值千金,所以,大家会争来争去。其实,即使你争到了面子,也是建立在他人丢面子基础之上,想必这样一来,你的面子越大,结冤的人也会越多。聪明的人从来不这样做,他们更习惯于为自己挣面子。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有位先哲说过:“人之过误宜恕,而在己则不可恕;己之困辱宜忍,而在人则不可忍。”别人的错误和过失应该多加宽恕,可是自己有过失和错误却不可以宽恕;自己受到屈辱时应该尽量忍受,可是别人受到屈辱就要设法帮他消解。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知过即改,是圆融处世的待人之道。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北宋时齐名的文章大家,并且他俩都是师从欧阳修。在他们二人间曾有这样一则故事。苏东坡原来是翰林学士,后被贬为潮州刺史,他一直认为是因为揭了王安石的短而遭此报复。三年刺史任满,回到京城,一日去拜见王安石,在东书房等待。他偶然看见砚台底下压着一首没有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但只写了“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两句。苏东坡心想,按常理秋天才刮西风,菊花开在秋天,老了也只是枯萎,不会落花瓣的,就挥笔依韵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写完不等见到王安石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