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39645100000020

第20章 放弃虚妄才能收获实有

本章讲《老子·十九章》“绝圣弃知”

放弃越大,收获越多。

《老子·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说:

让圣人绝迹,抛弃一切智慧,人类就会获利百倍。不要那仁义,人类就会恢复本性,自然而然就讲孝道,并有慈爱的心。不要那机巧与名利,形形色色的强盗就会自行消失。我这三句话要把大道讲清可能还不够,所以我让这三句话都有所归属,它们都只是一个意思:要让你的本性现出来,要让你的真心不散失,私心要少,欲望更不能多。

“绝”,绝交,不要。

“弃”,抛弃,放弃。

“文”通义:真理,大道。

“见”,通现。

“素”,没染过的素帛,比喻本性。

“抱”,抱紧,不散失。

“朴”,没经过砍伐修剪的自然状态下的树木,比喻人的真心。

老子这段话重点是“绝圣弃智”,天下都是圣人搞砸的,都是智慧惹的祸。非与圣人绝交不可,非与智慧绝缘不可,人再不回到本来面目,将会自厌而死。

我们再来看《老子·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成功遂事,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说:

远古的真人,人们都知道他,但各自不相干。再近一点的贤人,人们都亲近他、赞誉他。再近一点的君子,人们都害怕他、反抗他、侮辱他。一个人如果太虚假,诚信不足,那么就有人不相信他,哎呀,人一定要看重自己的话,可不能乱说。你有道、有言、行为不失,就会成功,完成自己的事业,那么老百姓都会说我这是应该的。

“太上”,太是远古,上是真人,太上即远古的真人。

“下知”,下民,一般人。下民也有智慧,所以叫下知(下智)。这是相对太上(上智)而言的。上智的智慧是大道,下智的智慧是谋生之术,不是同一档次。上智不谋生,而是通过投身大道生生不息。

“悠兮”,通犹唏,叹词“哎呀”。

老子这段话高度赞美了太上的智慧。太上与常人不同。他有道,有信,有言,有事功,合乎道本身,因此配得上称“自然”。

太上不与下知同流。

甘泉与泥潭绝交。

东汉管宁和华歆两人在园子里锄菜,忽然从地里锄到了一片金子。管宁只管锄地,看到金子就跟石头瓦片没什么区别。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扔了。

他们又曾经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外有人坐着豪华马车经过,管宁读书就读书,根本不为之所动,华歆却放下书到门口看。

管宁就拿刀把席子割开,表示了自己对华歆的轻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绝交是人的一大美德。

一定要与有的人绝交。不绝交不足以理清恩怨向前走。世路多荆棘,世人多险恶,与其与虎狼为伴,不如与虎狼绝交,走自己的路。

其实,绝交已是宽恕与包容。

绝交仅仅是不来往,并没有要去攻击对方,甚至击倒对方。刚才我说“与虎狼绝交”,不说“猎杀虎狼”,就是此意。虽是猎人,也不能剥夺虎狼的生存权。所以你不能灭他,并且你未必灭得了他。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离开。

这不是一般的离开,而是绝交。

一走开就永远不再走到一起。

你绝交一些人,才能交往另一些人。不绝交则无法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人。

如果你绝交的是你最好的朋友,并且你知道与他绝交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那怎么办?

答案是:依然要绝交。

不绝交不足以成就自己。

不绝交不足以成全对方。

记住:刘备可以暂时依附曹操,但两人不会成为真正的朋友。哪怕他们曾经青梅煮酒,笑谈天下英雄,依然不能朋友到底。

当然,你可以像管宁割席一样,以绝交代替对敌,便是真正爱对方,真正为对方着想了。

记住:有时绝交是爱。

朋友可以绝交,不可以欺骗。小房间里结下的友谊,大饭店都装不下。事业不怕做不大,就怕做不好。

老子说:“绝圣弃知”,其实这就是一种圣与智的做法。这个绝圣的“绝”,就是本书开头讲过的“塞其兑,闭其门”,有时要封闭自己才能打通心灵。至于“弃”,也不是真的弃,而是通过弃的方式得,庄子“忘忘”之说,可以与老子此处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