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悬疑灵异鬼婴转世
3936900000093

第93章 诡异的湘西赶尸(3)

“现在走吧,没事了。”师傅道。

我不解“师傅,这是什么符咒?”

“呵呵……以后你就晓得了,这符可以让你跟喜神一样走阴路,减少你的阳气。”师傅有些卖关子。

“前辈,那这几具喜神现在怎么办?”段雨生问。

“怎么办?该怎么办怎么办呗,走就是了。”

“我是想问怎么才能起尸?”他的语气有些惭愧。

“哦,呵呵……老头子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只给给他们贴了镇尸符,把符揭下你再念起尸咒就可以了。”

段雨生按照师傅的办法倒挺管用,这五具喜神齐齐的转过头朝土路的方向,随着他手中铜铃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继续跳动开来。

我的好奇心再也压不住了“师傅,你怎么懂赶尸?”

“无论是茅山,崂山,苗蛊,还是巫术,其实都属咱道教学派,基本法门如出一辙,我是不懂赶尸,但最起码它是尸,尸就是死物,死物都有七魂六魄,一死之人七魂已不在体内,只有六魄被赶尸人封在体内,魄乃何物你晓得吗?就是人的潜意识,如今这五具喜神的潜意识就是跟随赶尸人的步伐,刚才闻到附近有生人的味道自然处于本能反应就是要诈尸……”

“哦,没想到这赶尸术还挺深奥的,师傅给我讲讲赶尸的由来好吗?小徒洗耳恭听哦,嘿嘿……”我阴笑道。

“你想出我洋相?行,那你就听好了。”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是居住在湘西等地各族人民的传统观念。居住在湘、黔、桂边界的侗族人民普遍认为:人死之后,其魂魄都要回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美丽家园——“高圣雅安”(雁鹅村头)。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歌有舞,四季如春,没有战争,没有苦难……假如客死他乡,不能魂归故里,他或她的灵魂只能变成孤魂野鬼。“赶尸文化”的产生,大概也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

学习“赶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胆子特别大,二是身体要好,三是必须是还没有娶妻生子的红花童子。

“赶尸”时使用的咒语,主要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

“赶尸”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三赶三不赶”:被官府处死的可以赶;战争中死亡的可赶;在外做工意外死亡的可以赶。不明病死的不能赶;投河、吊颈等自杀而亡的不能赶;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

“赶尸”所走的路,多是偏僻荒凉、人迹罕至的荒野小径。不走官道,不走乡间大道……

沈从文先生就说过:“一个士兵,不能战死在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句话,被黄永玉刻在湘西凤凰沈从文的墓碑上,让沱江边那朴实无华的墓地增加了血性和灵气。

历史上的第一次赶尸,据说是源于遥远时代的部族战争。《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与逐鹿之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