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灵感悟全集
39092000000034

第34章 生活智慧关于生活的三条忠告(1)

关于生活的三条忠告

前人总结出来的人生哲理忠告,其道理听起来简单明白,真正做起事来却并不容易。所以聪明的人,不单要多学前人的哲理忠告,还要有意识地多加历练,丰富阅历,从经验中汲取教训。遇到重大问题时要不急不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以免再犯一些低级的,相类似的错误。

一次,一个猎人在森林里捕获了一只非常奇特的鸟。这只鸟它会说话。

鸟儿挣扎着说:“你放心吧,我能说七十种语言,非常聪明。只要你放了我,我将给你三条忠告。”

“先告诉我,”猎人回答说,“我发誓我会放了你。”

“好吧,第一条忠告是,”鸟说道,“做事后就不要懊悔。”

“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第三条忠告是:当你爬不上去时,就别强迫自己去爬。”

然后这只鸟对猎人说:“该放我走了吧。”猎人依言将它放了。

这只鸟飞起后落在一棵大树上,并向猎人大声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在我的嘴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大珍珠。正是这颗珍珠使我这样聪明。”

这个猎人一听,便又想去捕获这只放飞的鸟。他跑到树跟前并开始爬树,但是当他爬到一半的时候,他掉了下来并摔断了双腿。

鸟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刚才对你的忠告你全忘记了。我告诉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别后悔,而你却后悔放了我;我告诉你,如果有人对你讲你认为是不可能的事,就别相信,而你却相信像我这样一只小鸟嘴里会有一颗大的珍珠;我告诉你,如果你爬不上去就别强迫自己去爬,而你却追赶我并试图爬上这棵大树,结果掉下去摔断了双腿。

“这句箴言说的就是你:‘对聪明人来说,一次教训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挞还深刻。’”说完,鸟就飞走了。

大师年轻时得到的教诲

不经历风雨,就见不到彩虹。在风雨中历练自己,敢于挑战困难和挫折,才能得到更多的收获。

鉴真大师刚刚遁入空门时,寺里的主持让他做个谁都不愿做的行脚僧。

每天他都很勤奋地做着住持交给他的工作,已经两年了,他每天如此,从来没有一次让住持对他的工作觉得不满。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别人都在做着很轻松的活,而我却一直做寺里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两年这么长的时间?

一直以来,他都不能接受,他认为自己很委屈,觉得住持分配的一点都不公平。有一天,已日上三竿了,鉴真依旧大睡不起。主持很奇怪,推开鉴真的房门,只见床边堆了一大堆破破烂烂的瓦鞋。主持很奇怪,于是叫醒鉴真问:“你今天不外出化缘,堆这么一堆破瓦鞋干什么?”

鉴真打了个哈欠说:“别人一年都穿不破一双瓦鞋,我刚剃度一年多,就穿烂了这么多的鞋子。”

主持一听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说:“昨天夜里刚落了一场雨,你随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黄土坡,由于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

主持拍着鉴真的肩膀说:“你是愿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还是想做一个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鉴真回答说:“当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

主持捻须一笑,接着问:“你昨天是否在这条路上走过?”

鉴真说:“当然。”

主持问:“你能找到自己的脚印吗?”

鉴真十分不解地说:“我每天走的路都是又干又硬,哪里能找到自己的脚印?”

主持又笑笑说:“今天再在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脚印吗?”

鉴真说:“当然能了。”

主持笑着没有再说话,只是看着鉴真。鉴真愣了一下,然后马上明白了主持的教诲,开悟了。

扎卡尔国王悲哀

贪图享受而目光短浅的人,没有考虑潜在的危险,最终会遭到生活处罚。

格林纳达的摩尔国王阿布达拉·埃斯·扎卡尔(1485~1491年在位)厌烦国王的地位,以500万马拉贝迪钱(约合今天的一千七百万美元),把它转让出去,然后前往非洲。他打算在那里过奢华和安乐的生活,但是被贝尼梅林国王所逮捕,庞大的财产被没收了,两眼也被弄瞎了。失去了财富和视力的埃斯·扎卡尔,在悲哀中落到了乞丐的地步,在12年间过着衣衫褴褛流浪街头的贫苦生活,背上贴着牛皮纸,纸上用阿拉伯语写着:“这个不走运的人,曾经是格林纳达的摩尔国王。”

女皇的代价

一代女皇武则天,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她很聪慧,但也很有心计;她雄心勃勃,也很心狠手辣;她很执著,但也不择手段。她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也是一代毒妇。在她眼中,只有权力,没有亲情。武则天杀了自己的亲生女儿,加害皇后让自己成为皇后,她杀害了太子,让自己当上皇帝。

武则天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争夺权力的一生。公元636年,刚刚十四岁的武则天因美貌被召进宫做才人。对别人来说,入宫就相当于生离死别,但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因此,她很高兴地入了宫。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但是武则天进宫长达十二年,却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自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稚专权的局面再次出现,便决定赐死武则天。

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未必不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皇上。”

武则天面对死亡的选择时机智地回答这个问题,选了一条最好的路,也是唯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

然而事情总是有所转变的,在太宗在世的时候,武则天便和李治产生了感情。贞观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了。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她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就是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都不能动。

武则天虽然到感业寺出家了,却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

再次进入皇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依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半老徐娘,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非常出众,另外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加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能再入宫和宫中的斗争也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但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是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很快升到了昭仪,这可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的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也就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这样聪慧的女人在等了李治多年后,怎甘心只当个昭仪?十几年的宫廷生活,让她深知后宫的残酷,为了自保,更为了满足她压抑在心底十几年的欲望,她必须取得皇后的位置。

武则天的性格注定了她不甘居人之下,她的最终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王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行动。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庆成庶人之后,武则天便又将矛头对准了王皇后。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非常可爱的女孩,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就又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利用这种机会对亲生女儿下了毒手。

皇后刚走后,武则天就将女儿掐死,甚至捧着女儿幼小的尸体说:“可惜你生在帝王之家。为了母亲的前途,你只好死。”然后她把被子盖好,伪装好。

当高宗来时,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失声痛哭。不知道当时的她会不会有些许后悔,虎毒尚且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会连野兽也不如?

难道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至于六亲不认?

武则天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推理来嫁祸王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杀死的。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因此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得大怒,而且王皇后一直没有生育,因此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这里面的阻力主要来自重臣、国舅长孙无忌。宰相信遂良及其他大臣也强烈反对。

但是高宗不顾众人的反对,硬是要废后。最后,还是开国功臣丰就及给高宗出了一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乃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则天为皇后。

武则天被正式立为皇后时,距她离开感业寺只有一年零九个月,攻势之凌厉与无情,使人惊骇。身为后宫之主的武则天并没有满足,她的目光看得更远,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太和殿正中那张高高在上、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

武则天做了皇后之后,首先就是要清除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集团中的其他人也被杀或被流放。

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曾说她出身贫寒,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作准备,她主持修改了《姓氏录》,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修订的。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这让武则无一直耿耿于怀。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至于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进行排列。

高宗也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独断专行,曾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位,上官仪答应起草诏书。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于是武则天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被废太子李忠图谋反叛的事实,将上官仪父子处死。

争夺高位改诏书反误了性命

对想谋求长久利益或者稳固地位的人而言,出于长远的考虑而进行筹划,就要在不同的阶段使用不同的策略,而且每个阶段所要面对的境遇都不尽相同。在这方面,秦朝的大奸臣赵高的造诣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巡视全国各地,随行的有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秦始皇据说有20多个儿子,但只有18子胡亥被允许同行,因为他特别受到秦始皇的宠爱。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次巡视东至会稽,渡江至琅琊,再取道西返。7月,车驾至平源津,秦始皇病重。由于他忌讳说死,群臣谁也不敢谈论死的事。至沙丘平台,病情严重。他自知不能治愈,于是命令赵高拟定诏书给长子扶苏,要他把军务托付给蒙恬,速回咸阳料理丧事。诏书写毕,还来不及封口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拿了秦始皇的玉玺大印和遗诏,心中感到十分沉重。当时知道遗诏内容的只有李斯、胡亥和他三个人,其他的大臣一概不知。丞相李斯因为秦始皇死在出行的路上,立太子的事未定,恐天下发生动乱,就命令秘不发丧。

每到一地,按例进膳,朝廷百官照样还要报告政务,亲信宦官就在车中假托皇帝命令批复百官的奏本。

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与胡亥关系密切。

赵高原是赵国国君的远亲,自幼受宫刑,长大后进宫当宦官。他曾经犯大罪,秦始皇命蒙毅去审理,秉公执法的蒙毅判赵高为死罪。秦始皇因赵高办事比较干练,又精通刑狱法令,所以就赦免了他。这时的赵高担心如果按秦始皇所云让公子扶苏即位,与扶苏关系密切的蒙恬、蒙毅兄弟就会受到宠信,并对他不利。这个时候,赵高就处于一个是生还是死的困境选择之中。为此,赵高策划了一场夺嗣的争斗,决定把胡亥推上皇位。

赵高扣下皇帝的信件,游说胡亥道:“皇上驾崩,没有遗诏封诸皇子为王而只赐信给长子扶苏。扶苏一到咸阳,就将即帝位。公子你却无尺寸之地可以立足,你想过该怎么办?”胡亥说:“贤明的君主了解大臣,贤明的父亲了解儿子。我还有什么好说的!”赵高面露一丝奸笑说:“现在皇位的归属取决于您、我和李斯3人,希望公子要抓住机会。‘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怎可同日而语呢?”胡亥对赵高的奸谋心存恐惧,但皇位对他的诱惑实在太大,也就不管那么多了,最后只是有点担心:“现今父皇的遗体还在路上没有发丧,此时怎么对丞相说呢?”

赵高知道,没有丞相李斯的支持,他的阴谋是无法得逞的,遂去劝说李斯。李斯起初还以忠于君事自命,但赵高晓之以利说:“无论才能、功劳、谋略、声望以及和扶苏的私人情谊,你李斯哪一点比蒙恬强?公子扶苏即位,必定宠任蒙氏,以蒙恬为丞相。这样,你的荣华富贵不仅没有了,而且你的子孙也将会受到伤害。只有公子胡亥,人非常仁慈可爱,轻钱财,重人才,在始皇的所有公子中没有谁比得上他。我认为继承皇位的应该是他,所以我特地来和你商议,把谁即皇位定下来。”出于对权势的欲求,李斯终于被赵高说服,同意照赵高的意思去办。

三人狼狈为奸,对外宣称李斯接到始皇的诏书,让他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扶苏和将军蒙恬带兵数10万屯边已10多年了,军事上没有丝毫的进展,而死亡的士兵很多。扶苏没有立尺寸之功,反而多次上书对我进行诽谤,心存怨恨。作为人子,你实属不孝之至,赐剑令自杀。将军蒙恬,长期与扶苏共事,却不能帮助扶苏,反而参与他的阴谋活动,作为人臣不知尽忠,亦赐死。”他们将诏书密封,盖上皇帝的玉玺,派胡亥的亲信为使者,将信送给扶苏。

使者到达上郡,宣读秦始皇的诏书,扶苏大哭不止,回到内屋就拔剑自杀。蒙恬对使者的诏书表示怀疑,不肯自杀,使者就命法吏把他关押到阳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