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坏的日子挨过去
有些生活,你永远也不会习惯,但只要你活着,这样的日子你还得一天一天过下去,所以你就得学会克制,学会忍耐,把最坏的都挨过去,迎来的也就是好的了。就像你不习惯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脚步渐渐逼近,你也只能忍耐着,等待着寒冬的消逝,春天的到来。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颤微微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
一个孤独的人
即使一时拥有全世界的钱财、名誉和最高的地位又能如何!真正至真至善觉悟了的心灵不会受到凡尘的任何牵挂。另外,也许一个人一无所有,但却大智大慧,他所宣讲的一切却得到了现世和以后的永世传扬;也许一个人拥有世上的一切,但他自己却极度空虚四面树敌,最终在众叛亲离中恐惧致死,连同生前的功名和所谓的功业化作历史的尘埃烟消云散。富有与贫穷、伟大与卑贱的区别,也许就在这里吧!
这个人出生在鲜为人知的小村落,父母都是犹太人,母亲是个农家女。
他在另外一个小村庄里长大,在木匠店里工作。30岁后开始旅行布道3年之久。
他没写给过一本书,没有担任过什么职务,也没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屋,没有自己的小家。他从来没有进过大学,也不曾涉足过大城市。足迹所到的地方,离他的出生地不逾200英里。一切和伟大的人物和伟大有密切关系的东西,他全没有。他连一张证书也没有,他只有他自己。
这个世界没有给他丝毫,除了他的身体。年纪很轻的时候,大家就看不起他,反对他。他的学生有的抛弃他,甚至其中还有一个出卖了他。他被交到当时的统治者手中,受到审判,被人戏笑、嘲弄。他被钉在一个木头十字架上,钉在两个强盗当中。他在世上拥有唯一的一件外衣,被士兵们抓阄来分。
他死后被人从十字架上取下来,埋葬在一个借来的坟墓里。这个坟墓是他的一个朋友(原文如此,也许应该是学生或门徒吧)让出来的。
1900多年后的今天,他已成为世界人民心目中幸福生活,美好愿望的化身。我敢说把全世界所有的陆军、海军,所有议会的议员,所有统治过人类的帝王,都加起来,对地球上人类生活的影响力,远远不及这个孤独的人。
这个一生孤独的人就是耶稣。
跛足歌手的奉献
生活的贫寒不应该成为弃绝于世的理由,对世间的绝望应该缘于最深层次,也就是精神与思想上的绝望,其他任何事情严格说起来都不是自杀的理由。尝试改变或更换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或者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重新看待目前的困境,你会于绝境之中看到一片希望的天空。
一个因为贫穷和无助而企图自杀的青年在森林中徘徊。
这时,他惊奇地看到:在三月的风中,一名跛足的歌手自远方而来,弹着古朴斑驳的竖琴。他的脸上洋溢着快乐而幸福的神情。整片森林因他的放歌而充满生机。
那青年终于明白了:原来一个人自身的贫寒并不妨碍他对于世界的贡献,不妨碍他过得快乐。
面对耻辱勇敢拼搏
不敢面对自己的耻辱,又如何能积极的拼搏奋斗,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誉,消除自己的耻辱。不敢面对自己的失败,又如何能从失败中站起来,走向成功,并且将失败抛得远远的。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中年时得了一种怪病,这时他做了参议员,在政坛上炙手可热,遭此打击,差点心灰意冷,退隐还乡。
开始时,他一点也不能动,必须坐在轮椅上。但他讨厌整天依赖别人把他从楼上抬上抬下,晚上就一个人偷偷练习。
有一天他告诉家人说,他发明了一种上楼梯的方法,要表演给大家看。
原来,他先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撑起来,挪到台阶上,然后再把腿拖上去,就这样一阶一阶艰难缓慢地爬上楼梯。他的母亲阻止他说:“你这样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给别人看见了多难看。”
罗斯福断然说:“我必须面对自己的耻辱。”
健康的身体不怕传染
如果我是健康的,我不怕别人来传染,因为健康的身体不怕传染;如果我是好人,我不怕别人教我学坏,因为好人是不会去学坏的。做人不应该“近墨者黑”,应该“出污泥而不染”。
一位小伙伴染上了很麻烦的、还易传染的皮肤病,为自家孩子的健康,很多家长都告诫各自的孩子不要再跟那个小伙伴接触。
但有一个小男孩例外,他仍然跟以往一样,与患病的伙伴一起上学放学,一起玩耍。邻居们都感到奇怪:因为这位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医生,他从小受到的卫生教育理应比别人多,他没有理由不知道那样做的“危险”啊!
有好心的邻居阿姨提醒小男孩,小男孩看了看阿姨,回答说:“妈妈告诉我,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
果真,直到患病的伙伴痊愈了,这位小男孩儿也没有被传染。
好几年过去了,这位小男孩长成了大男孩,上了高中,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是老师发现他有一个“缺点”,就是爱跟那些大家公认的“坏学生”在一起。这当然不是个好兆头!
因此,老师善意地劝告他要注意自己的好学生形象。但是男孩却自有他的主见:如果我真的变“坏”了,也只能证明自己在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好学生,又怎么怨得了别人呢?
“健康的身体是不怕传染的。”男孩子说,眼睛亮亮地看着老师。
经历巨大的灾难痛苦
在没有经历巨大的灾难痛苦之前,一些小灾小难也会让人惊心,悲伤不已。长期生活在小康幸福之中,绝大部分都会生在福中不知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顺利的小事也会让人不堪痛苦和烦恼。一些心理学家指出,人们在经历更大的恐惧之后,会对以前所经历的恐惧淡忘。所以,有时候人是有必要吃一点大一些的苦头。
一位国王曾有一次海上巡游,当船出航时,不巧遇上了大风暴。一名士兵因是第一次乘船,所以害怕得又哭又叫。他不停地狂哭乱喊,船上的人几乎都受不了,而国王也想下令把他关起来。
这时,国王身旁的一位官员说:“不要关他,让我来处理。我想我可以使他马上安静下来。”官员随即令水手将那位士兵绑起来,丢入海中。可怜的家伙一被丢下海,更是高声嘶喊,手舞足蹈;过了几秒钟,官员才叫人把他拉上船来。
回到船上后,说也奇怪,那个刚才歇斯底里乱叫的士兵,静静地待在船舱一角,半点声音也没有。
国王好奇地问这个官员何以会如此?官员答说:“在情况转为更加恶劣之前,人们很难体会自身是多么的幸运。”
生生死死争斗无已
生生死死,争斗无已,又无时不相依相伴,如影随形。没有生当不会死,然而没有死又何能有生?没有死的冷漠,又哪有生的热情?没有死的决绝,又哪有生的依恋?没有死的黑暗,又如何可见生的辉煌?
生和死是一对孪生兄弟。死对他的哥哥眷恋不舍,生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可是,生却讨厌他的这个弟弟。尤其使他扫兴的是,往往在他举杯畅饮的时候,死突然出现了,把他满斟的酒杯碰落在地,摔得粉碎。
“你这个冤家,当初母亲既然生我,又何必生你,既然生你,又何必生我!”生绝望地喊道。
“好哥哥,别这么说。没有我,你岂不寂寞?”死心平气和地说。
“永远不!”
“可是你想想,如果没有我和你竞争,你的享乐有何滋味?如果没有我同台演出。你的戏剧岂能精彩?如果没有我给你灵感,你心中怎会涌出美的诗歌,眼前怎会展现美的图画?”
“我宁可寂寞,也不愿见到你!”
“好哥哥,这可办不到。母亲怕你寂寞,才让我陪伴你。我这个孝子怎能不从母命?”
于是,生来到大自然母亲面前,请求她把可恶的弟弟带走,别让他再纠缠自己。然而,大自然是一位大智大慧的母亲,绝不迁就儿子的任性。生只好服从母亲的安排,但并不领会如此安排的好意,所以对死始终怀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怨恨心情。
求人不如求己
一有事情,最好是尽自己能力努力去做,在自己独力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转而求助他人。如此,既减少了求人不得和求错人反而误事的失误,又少欠不少人情债,同时自己的能力也会在拼搏中不断地得到增强。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件很困难的事,首先便想到去寺庙里求观音。
他走进庙里,跪在观音像前叩拜,他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人也跪在那里,仔细一看,那个人长得和观音像一模一样。
他忍不住问:“你怎么这么像观音啊?”
“我就是观音。”那个人回答道。
他很奇怪:“既然你是观音,那你为何还要拜呢?”
“因为我也遇到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观音笑道,“然而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四个过桥人
有时候近处的汹涌危险并不构成直接威胁,只是人们被其巨大气势吓破了胆,而不能从容镇定,放不开手脚,因而败下阵来。
有一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而所谓的桥则是几根横亘在悬崖峭壁间光秃秃的铁索。
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子,以及两个耳聪目明的正常人。
四个人一个接一个抓住铁索,凌空行进。
结果呢?盲人、聋子过了桥,一个耳聪目明的人也过了桥,另一个则跌下深渊丧了命。
难道耳聪目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吗?
一般情况下不可能。但在这种危险情况下,他耳聪目明的优点恰恰成了弱点。
盲人说:“我的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
聋人说:“我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
那个过了桥的耳聪目明的人则说:“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激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名医和绝症病人
精神的力量是伟大而又神奇的,它能使许多逆境得以扭转,困难得以战胜。
卡尔·赛蒙顿是美国一位专门治疗晚期癌症病人的著名医生。在他的从医生涯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赛蒙顿医生治疗了一位61岁的癌症病人。当时这位病人因为病情的影响,体重大幅下降,瘦到只有44公斤,癌细胞的扩散使他无法进食,甚至连吞咽都很困难。
赛蒙顿医生告诉这位患者,将会全力为他诊治,帮助他对抗恶疾。同时每天将治疗进度详细地告诉他,明白无误地讲述医疗小组治疗的情形,及他体内对治疗的反应,使得病人对病情得以充分了解,以便缓解不安的情绪,充分和医护人员合作。
结果治疗情形出奇的好。赛蒙顿医生认为这名患者实在是个理想的病人,因为他对医生的嘱咐完全配合,使得治疗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
更为关键的是,赛蒙顿医生教这名病人运用想象力,想象他体内的白血球大军如何与顽固的癌细胞对抗,并最后战胜癌细胞的情景。结果数星期之后,医疗小组果然抑制了癌细胞的破坏性,成功地战胜了癌症。对这个杰出的治疗结果,就连医生本人都感到惊讶。
好老师与好学生
赋予人以内心的自豪感,既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鞭策。它能极大地激发人的热情与潜力,由此,即使平凡也会走向出色。
1960年,哈佛大学罗森塔尔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学校中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
新学年开始时,他让校长把三位老师叫进办公室,对他们说:“根据过去三四年来的教学表现,你们是本校最好的老师。为了奖励你们,今年我们特别挑选了三班全校最聪明的学生给你们教。这批学生的智商比同龄的孩子都要高,希望你们能有更好的成绩。”
老师们表现出掩饰不住的喜悦。临出门时,校长又叮咛:要像平常一样教他们,不要让孩子或家长知道他们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
一年之后,这三班的学生成绩是整个学区中最优秀的,比平均分数值高出两三成。
这时候校长才告诉老师们真相,这些学生并不是刻意选出来的,而只是随机抽选出来的普通学生。三位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只有归功于自己教得好了。
校长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们另一个真相:他们三个也是在教师中随机抽出来的。但整个结果就如博士所料:这三位老师觉得自己很优秀,充满了信心与自豪,工作中自然也就格外卖力;学生知道自己是好学生,肯定会努力学习,结局自然就皆大欢喜,全都真的优秀起来。
诗人救了大家的命
想象力是征服困难的一把利器,它是知识与灵感的结晶,更是在困境中由内心的热情所喷发的火焰。
有三个好朋友,他们分别是政客、地质学家、诗人。
由于在外出旅游度假时,被当地土著追杀,他们要穿越一片渺无人迹的荒漠,才能得以逃生。
他们忍饥挨饿,熬过了最初的两天,却不知何时才能走出这片荒漠。饥饿倒是其次,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水,他们明显地感受到死亡的威胁。
政客说:“唉,谁要是在这时候,给我们送上一些水,我回去后,一定会对他提拔重用。”而地质学家说:“我们还是现实点儿吧——寻找水源!”后来,他果真在一片凹地里,发现了相对潮湿的土壤。三人立即折下树枝作为工具,不停地刨下去。但直到筋疲力尽,仍然找不到水源。
第三天早上,诗人早早地醒了。面对一望无边的荒漠,他放开了想象的缰绳:要是我们正置身于一大片绿地,那该有多好啊!山泉叮咚,溪水流淌,阳光也柔和地照着大地,把树叶之上的露珠,全都折射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珍……树叶上的露珠?!诗人突然间想起了什么,急忙向一棵树奔去。果然,树叶上还残留着一些尚未完全蒸发掉的露珠的痕迹。“我们有救了!”他欢呼起来。
于是,每日的后半夜,他们就想办法吸饮树叶上刚刚凝结而未及蒸发的露珠。近一个星期后,当他们出现在荒漠的另一头时,人们都为他们能徒步穿越这片荒漠而活着回来,感到十分惊讶。
诗人自豪地对人们说:“是想象力,救了我们的命!”
沙漠里的最后一壶水
当你握紧希望之绳时,你就会充满信念,充满坚强。因此,希望是人生中不息进取的强大支柱。
有一年,一支英国探险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某个地区。他们在茫茫的沙海里负重跋涉,阳光下,漫天飞舞的风沙,就像烧红的铁砂一般,扑打着探险队员的面孔。他们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没有了。这时,探险队队长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于是,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的源泉,成了求生的寄托。水壶在队员手中传递,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显露出坚定的神色。最终,探险队顽强地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了那壶支撑他们精神和信念的水——缓缓流出来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第一千根琴弦
如果你背对着整个世界,整个世界也会背对着你。有道是:我们不能改变现状,但我们可以把握心情。只要燃亮心中的希望之火,生活就会充满阳光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