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升修养的118种现代礼仪
38785700000040

第40章 涉外礼仪(2)

迎送人员如职位较高时,应在机场安排休息室。如果客人首次来访,双方又不认识,可事先联系好或做一特定标识牌,方便对方辨认。行李票的交接、行李的运输要有专人负责。团长和重要外宾的行李要先取,及时派人专送,方便客人更衣。

迎宾时,客人初次到访,一般较为拘谨,主人应主动与客人寒暄。所以,当客人下机后,迎接人员要主动迎上前去表示欢迎,由礼宾官或迎接人员首先将中方前来欢迎的主要领导介绍给来宾,其他领导可简明扼要地介绍。主要翻译必须时刻紧随中方主要领导和主宾。礼宾官或迎接人员在介绍其他中方领导时要始终照顾好主宾,不要因忙于介绍别人而冷落了主宾。如遇外宾主动与我方人员拥抱时,可做相应表示,不要退却或勉强拥抱。主要领导人与客人握手之后可以献花。

迎送宾客的乘车礼仪

在乘车时,应先请客人从右侧上车,陪同主人再从左侧上车。待外宾与陪同人员全部上车后,再驱车去宾馆。在途中,陪同人员应择机将沿途所见的欢迎标语、人文景观等对外宣传的事物向外宾介绍。重要外宾和大型团体来访,应安排专人、专车提取行李并及时送到客人房间。外宾抵达住处后,不宜马上安排活动,应稍事休息,给对方留下更衣时间。

外宾的接待

在外宾抵达以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弄清楚来访外宾或代表团的总人数,是否包括主宾和其他人员的配偶,来访人员的职务、性别、礼宾次序等情况,这些都可请对方事先提供。重要国宾来访,其随访人员中,有正式随行人员和工作人员之分,而正式随行人员中有的还是政府的高级官员。此外,有的国家领导人来访,随行的还有企业家、记者以及专机的机组人员等。这些都应在事先了解清楚,以便由有关单位做好相应的接待准备。

外宾来访期间的住房、坐车、生活起居,要尽量使其舒适、方便、安全,饮食应当可口。住地应当选择在环境优美安静的地段,以便使来宾在繁忙紧张的活动之后得到适当的歇息。国事访问一般以住国宾馆、高级饭店为多,这些地方设备好,服务周到有经验。也有的国家为了讲究礼仪规格而安排来宾住在王宫、别墅等地方。元首住地应升来访国的国旗或元首旗。秘书、译员、近身警卫和服务人员等应住在靠近主宾的房间。对代表团中的高级官员亦应妥善安排。除非不得已的情况,单身汉亦应安排单独房间,而不要安排单身汉两人合住。住房可由东道主安排分配后,再征求客人意见;也可将房间位置图提前交给对方,请对方自行安排。

常年有外宾居住的高级宾馆、饭店,都应把搞好生活接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其孜孜不倦的奋斗目标,不但要配备先进的生活设备,而且要有优质的服务。

乘车安排和注意事项

介绍结束后,速引导客人上车。如安排主人陪车,则请客人从车的右侧门上车,中方主人从车的左侧门上车。有时客人上车后先坐到了当地主人的座位上,一般不必请客人挪动座位。国宾车队和大型代表团的车队要事先编号;国宾车队的主车要挂两国国旗。多国使节代表团同团时,可以轮流乘坐一号车,轮流当团长。

涉外人员应提高礼仪素养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很久以来就十分关注和重视礼仪礼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往的增多,礼仪问题越来越受各界人士的重视。因此,作为涉外人员更应该增强礼仪观念、提高礼仪素养。

涉外工作人员的仪容仪表

涉外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的形象,给外宾留下良好的印象。涉外工作人员的仪容、服饰要整洁,头发、胡须、指甲、鼻毛等都要加以修整;穿西装应系领带,衬衫应塞在裤腰内,袖口不要卷起,内衣裤、衬衣不要露出来。着装应注意场合,参加正式活动一般应穿深色服装,参加丧葬吊唁活动一般应穿黑色服装。进入室内应脱大衣以及其他相应饰物,并存放于衣帽间。在公开场所不能穿背心、拖鞋。

涉外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

涉外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国家的形象,因此,对涉外人员的举止言行的要求十分严格。涉外人员的坐姿要端正,不要跷二郎腿或摇晃双腿,也不要靠在椅背或沙发背上伸直双腿,更不可把脚或腿搭在椅子上,女士坐时不可叉开双腿,站立时不要倚靠墙或柱;在外宾面前,不要修指甲、剔牙齿、掏鼻孔、揩鼻涕、伸懒腰等,打喷嚏、打呵欠就用手巾捂住嘴、鼻,朝向另一侧,避免发出声音;在外宾面前讲话应文雅,不可争吵或争论,不可大声呼喊、喧哗或大笑。

在公共场所应注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不随地吐痰、不吸烟、不乱扔杂物。参加活动前,不吃葱、蒜等带刺激味道的食物。不私自收受外宾礼品,更不可向外宾暗示及索要礼品。服务要热情周到。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主动、及时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汇报。谈话要实事求是,不要允诺或答应没有把握的事,但已经答应的事应说到做到。要注意内外有别,严守国家机密。参加外事活动要严守时间,不能迟到早退,有特殊事情应事先请假。

涉外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

接待外宾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谨对待。在工作中严格遵照上级和政策办事,不掺入个人的兴趣和感情。尽可能避免发表不必要的个人意见。做事要积极主动,谨言慎行,对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要事先作必要的请示。要严守国家机密,不在外宾面前谈内部问题。除非因为工作关系,否则文件资料、工作日记本等不得随身携带。未经上级批准,不得自行接受外宾的馈赠,但如果外宾坚持赠送小纪念品时,可先收下,并立即报告上级组织,并把礼品提交组织处理。另外,工作人员要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汇报外宾工作情况和生活要求以及对每种活动与事件的反应。若对外宾反应搁置不理,隐匿不报,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表现。

涉外驾驶人员的礼仪

驾驶人员在每次参加涉外活动前,都要对车辆进行检修,以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并事先弄清行驶路线,必要时可事先熟悉路线,仔细观察路上情况,有所准备,以免误时误事。招待外宾时,驾驶人员应热情、主动,以优质的服务礼貌待客。外宾准备乘车时,驾驶员应将车门打开,并用手示意,防止客人头部碰撞车门上端的车篷。待外宾坐好后再关车门,注意防止夹客人的手足;如果接待外国代表团,在主宾车上的人员上齐后,前卫车即可开始缓行,以免主宾车等候过久,防止后面的车辆掉队。车辆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驾驶人员在未结束当天活动前,不得离车,以确保安全。

如何安排礼宾的次序

(1)按身份与职位的高低排列。由于各国的国家体制不同,部门之间的职位高低不尽一致,所以,首先要熟悉各国的规定,然后按相应的级别和官衔进行安排。

(2)按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有时在国家间举行的多边活动中,采用通知代表团组成的日期先后排列礼宾次序的方法。

(3)按字母顺序排列。多边活动中的礼宾次序有时按参加国国名字母顺序排列,一般以按英文字母排列居多,少数情况也有按其他语种的字母顺序排列。

港、澳、台的礼仪习俗

团结、友爱、和平、亲近是大陆与港、澳、台同胞相处的重要原则,大家同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大家庭里,要相互了解,相互交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还需了解港、澳、台同胞的一些生活礼仪。

香港

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外东侧,地处世界航道要冲,被视为我国华南的门户。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国从1997年7月1日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于当日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是以握手为礼。亲朋好友相见时,也有用拥抱礼和贴面颊式的亲吻礼的。他们向客人表达谢意时,往往用叩指礼。香港人在接受别人斟酒或倒茶时,总喜欢用几个指头在桌上轻叩。香港人十分注重礼节,与人见面前先电话预约,去人家家里做客可以准备一些水果饼食作为礼物,千万不要空手去。对一般的男士称“先生”,女士称“小姐”,如果是对年纪大的男子可称“阿叔”或“阿伯”,年长的女子称“阿婶”;对男侍应生和售货员可称“伙计”,对女侍者仍称“小姐”。

香港人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地址。因为他们不欢迎别人去他家里做客,一般都乐于到茶楼或公共场所。他们忌讳询问个人的工资收入、年龄状况等情况,认为个人的私事不需要他人过问。他们对“节日快乐”之语很不愿意接受。因为“快乐”与“快落”谐音,是很不吉利的。他们忌讳“4”字。因为“4”与“死”谐音,故一般不说不吉利的“4”。送礼等也避开“4”这个数,非说不可的情况下,常用“两双”或“两个二”来代替。在香港,酒家的伙计最忌讳首名顾客用餐选“炒饭”,因为“炒”在香港话中是“解雇”的意思。开炉闻“炒”声,被认为不吉利。

澳门

澳门毗邻广东省珠海市,居澳的广东人占绝大多数。因此,广东人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习俗在澳门的影响最为深远。

澳门是******,除毒品等违法物品外,其他物品均可自由出入,因此出入澳门除例行检查外,一般无需填写海关申报单。澳门的经济结构主要由出口制造业、旅游博彩业、金融业和地产建筑业等构成。

台湾

台湾是我国最大的海岛,位于祖国大陆架的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近之处仅70海里;东北临近日本琉球群岛,东濒太平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对。

台湾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都以握手为礼。在亲朋好友相见时,也惯以拥抱为礼,或吻面颊的亲吻礼。台湾的高山族雅美人在迎客时,一般惯施吻鼻礼,以示最崇高的敬意。台湾信奉佛教的人的社交礼节为双手合十礼。与熟人或亲密朋友见面时,习惯上握一下手。初次见面时只须点头打招呼。微微弯腰鞠躬是表示敬意。

台湾送礼禁忌

按台湾民俗,丧事办完,送手帕给吊唁者留念,意为让吊唁者与死者断绝来往,所以台湾俗语有“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之说。刀剪是伤人的利器,含有“一刀两断”之意。以刀剪赠人,会让受赠者觉得有威胁之感。因此,台湾人基本上不会用剪刀送人。另外,他们一般不会用甜果送人,因为民间逢年过节,常以甜果为祭祖神之物,如果以甜果赠人,会使对方有不祥之感。镜子也是不能当礼物送的,因为镜子容易打破,破镜难圆,还好像有嫌人丑陋,让你照镜子看看自己的意思。相互间送礼,也不能送钟,因为送钟会引起“送终”的意思。

部分亚洲国家的社交礼仪

新加坡的社交礼仪

新加坡的全称是新加坡共和国,在世界上有“花园之国”的美称。新加坡的主要宗教为******教。除此之外,信徒较多的宗教还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在新加坡,马来语被定为国语,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四种语言同为官方语言,英语则为行政用语。

在社交场合,新加坡人所行的见面礼节多为握手礼。在商务活动时一般穿白衬衫,着长裤,打领带即可。访问政府办公厅仍应着西装、穿外套。新加坡人非常讨厌男子留长发,对蓄胡子者也不喜欢。在一些公共场所,常常竖有一个标语牌:“长发男子不受欢迎”。由于新加坡居民中华侨多,人们对色彩想象力很强,一般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在商业上反对使用如来佛的形态和侧面像。在标志上,禁止使用宗教词句和象征性标志。喜欢红双喜、大象、蝙蝠图案。数字禁忌4、7、8、13、37和69。

朝鲜的社交礼仪

朝鲜的全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国的民族是单一的朝鲜族,朝鲜的国语是朝鲜语,它是朝鲜人民的单一民族语言。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按照民族传统,朝鲜人与外人相见时所行的见面礼节是鞠躬礼。在行鞠躬礼时,同时问候对方。在行礼时,通常不准戴帽子。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目前朝鲜人在社交场合大多以鞠躬礼、握手礼并用。在行礼时,他们一般是先鞠躬,后握手。在握手时,可用双手,也可以单用右手。在一般情况下,朝鲜妇女不与男子握手,而是以鞠躬为礼。朝鲜男子与外国妇女握手,则是许可的。在日常交往中,称呼朝鲜人时最好采用尊称或其职务、职称,尽量不要直呼其名。

日本的社交礼仪

日本,正式名称为日本国,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西临日本海,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东面是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