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灵异河洛鬼纹
3851600000012

第12章 太子冢

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外公当年逃难到过的地方,也是这个劫难发生的地方,跟着唐铭一起出来的还有3个人,都是他们家族里的人,这三人给人的感觉就是经常下地干活,从他们身上无形的散发出腐朽和阴暗的气息,这或许就是小说里常说的阴气,我们6人一行到了缑氏镇,安顿好住处之后便开始采买物资,其实有一部分物资唐铭他们随身带的都有,可是有些东西要是随身带了就太过累赘,因为也是比较普通的东西,便在当地采买,晚上躺在床上,老郑和我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这时候外面就有了响动,声音很细微,但是老郑听了之后蹭的一下便从床上弹起,接着便飞身闪了出去,我也赶紧下床跟着往外去,屋外唐铭正站在院墙上手里握着一柄短刀,月光下刀锋闪烁着冷光,让人心中一寒,唐家的3个族人也在院子里站着,不远处的院门口,似乎站着个人,可是这人歪着头,身子轻微的晃动,不知道是何方神圣,这时候从远处就飘来一阵若有若无的声音,门口站的人便开始快速的移动,但是他移动的步伐很怪,像是在跳,老郑轻喝一声便冲着来人飞身而去,这个怪人动作比较单一,只是一味的乱抓,老郑便和他缠斗在一起,这个时候唐铭便跳了下来加入战斗,随着打斗的继续,远处传来的声音节奏也越来越快,伴随着变化的节奏,这怪人的动作也越来越快,他仿佛打不死,老郑和唐铭已经在他身上割开许多伤口,从伤口处流出的是发黑的血液,这时候老郑就喊了一句,砍头,唐铭会意一个转身来到怪人身后,一刀斜劈而下,怪人终于躺在地上,那远处传来的声音也戛然而止,院子里的3个唐家人正要往外去追,老郑说道:别追了,他还会来的。望着躺在地上的怪人,老郑显得忧心忡忡,“这是一具尸体,”“嗯,应该是赶尸人,真没想到,竟然还有人用这招!”唐铭和老郑很有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是长了见识,以前在电影里看的没想到今天竟然遇到了,老郑分析这伙人的路子有点杂,很邪性,但是又不能掉以轻心,所以就交代我一定万事小心,有了这个遭遇,后半夜我们均没有睡意,众人围着火堆开始聊天,闲谈中得知唐铭原来年纪与我相仿,但是这哥们打小的之乎者也,思想很是陈旧,这也难怪,生在这样的世家不免要被这些繁文缛节所累。唐家传到他这一代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了,其实最初他们并不姓唐,只是后来迫于战乱及仇杀,不得不隐姓埋名,后来渐渐的改姓为唐,至于下地的生意基本上唐家现在已经很少在做,出力的都是当年祖上留下来的侍从及外姓人,到了唐铭他爹这一代,基本上转作经营,家族的生意也是涉及很多行业,但是最大且最重要的还是地下这条产业链,唐铭的几个叔伯基本上都在打理家族的生意,每个人分工不同,有做流通的,有做进出口的,还有杂七杂八的很多生意,而唐铭从小就被他老爹给管教甚严,请各种老师来给授课,这几年来也是习得一身本事,这次的行动也算是他老爹检验他的学习成果,这次我们的目标就是缑氏镇的太子冢,来之前我也抽空恶补了下,太子冢又名唐恭陵(孝敬皇帝陵),位于偃师市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因是唐高宗的太子李弘的陵墓,故称“太子冢”。据记载,恭陵“制度尽用天子礼”。其规模和24岁的墓主人名字含义相似,气势恢弘。陵区长宽约440米,为中原第一。按照武则天的工程标准,她要求站在今天的白云岭下的安滩伊河边,可以看见唐恭陵顶端。相传为预防被盗,当初修建采用民间建议,伊河取流沙,聚沙成丘,嵩山取粘土,泥封沙冢。这样如有盗贼掘墓必被流沙活埋。而我们要进的正是这座陵墓。第二天夜里,眼见夜幕垂下,我们一行人便驱车前往太子冢所在的景山,将车隐蔽好之后众人便开始着手行动,唐家那几人早已拿着工具准备妥当,这时候唐铭便开始在周围踱步,看的出他走的是一种步法,他的步履有些奇特,我看的觉得好笑,像是广场上老年人跳的广场舞,这时唐铭已经站定,只见他冲着那几人打了个眼色后,众人便开始行动,这群人都携带的有改进过的洛阳铲,三人分工明确,2人打盗洞,一人往外清理土层,不多时的功夫,这坑已3米有余,这时坑里的人说了一句,挖不动了,看来是遇到当年封陵时用到的粘土了,这时候唐铭就从随身带的背包里取出一包东西,夜色下看不太清楚,像是一种粉末,取来水后,混合均匀,便顺着坑底的土层开始泼撒,不多时坑底的土层便起了变化,感觉像是被腐蚀,众人便继续开动,约莫2小时过后,盗洞挖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