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晋商之魂:200年老店的昌盛秘诀
38374000000042

第42章 雷履泰

雷履泰(1770~1849),山西平遥洪保村人。雷履泰自幼读书,后改儒就商,办事干练,颇有才华。为山西票号创始人。

雷履泰起初为本县达蒲村李家独资经营的“西裕成”颜料庄经理,以制作、经营铜绿为业。在达蒲村设有规模不小的作坊,在县城西大街、北京崇文门外草厂九条和天津、汉口、重庆等城市设有分庄。后由于晋中平、祁、介、太等县在各地开字号店铺者颇多,货币周转极为频繁,公私饷银等运送费用既高又不安全,实感不便。雷履泰总结借鉴了我国历史上“汇票”等经验,与东家李氏商议决定,开始经营京晋埠际商业汇兑,旋于道光四年(1824年)将“西裕成”颜料庄改为“日升昌”票号,专营汇兑业务,从而把我国银行业由账局只搞商业存放款业务,发展为存放汇统营的票号业。以一纸票据从甲地到乙地取款不误,信用卓著。先后派同人到各省设立分号,不数年间全国设立一百多处,总号设于平遥城内西大街(今县供销社院)。号章规是上下同人不准在外买实缺官职、赌博娶妾等,如有违者立时出号。雷在号中总理、指挥、调度有方,存款、汇兑者络绎不绝,一年汇兑业务达3000多万两。

继“日升昌”票号创办后,平遥、介休、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商人相继效法开办票号,设总号于平、祁、太各县,分号按于全国各地。因“票号”系山西商人创办、经营,故叫“山西票号”。在票号闻世之前,我国虽在唐朝就有汇票——“飞钱”的出现,宋、元、明及清前期民间汇票也有所见,但作为存放款和经营汇兑的专业信用组织,在票号出现之后才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使我国商业埠际的结算方式由主要运送现金变革为汇兑手段。

道光二十年(1840年),雷履泰70大寿时,“日升昌”在总号修建纪念楼一座,并将“拔乎其萃”四个金字大牌匾悬挂于楼中央,以褒扬其首创票号之业绩。道光二十九年,雷履泰去世。之后,“日升昌”日渐衰落,于民国14年(1925年)改组为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