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38346300000164

第164章 开闸放水

姜亚梅是第一次到文山的办公室来,她不由得惊叹内部之奢华,说恐怕省长的办公室也不过如此。

省长的办公室什么样文山不知道,但他知道市长的办公室绝对没有自己这里好,因为穆长青的办公室既谈不上奢华也谈不上宽敞,想必市长的办公室也是如此。

姜亚梅还喜欢文山办公室里摆放的艺术品原石,但文山给她她不要,说文山要是真想给她的话就送她一个红宝石戒指。

文山有些心惊,这里是矿山,当然不会有成品,但他的抽屉里确实有一只,当初答应穆丹给她做的那枚,她走的时候还没做好,就在前两天给他邮寄了回来,他放在了抽屉里。

但文山不能把这枚戒指给她,他能猜出姜亚梅的言下之意是什么,但他真没有这方面的打算。

文山不但没有和姜亚梅结婚的打算,也没有和任何人结婚的打算,随着事业一步步迈向成功,他想要女人的话一抓一把,尽管姜亚梅这样的女人也不多,但他还是不想。

或许从民政局出来的那一刻起,他就打消了再次结婚的念头,女人嘛,不结婚也可以一样享受。

但这一年来他很忙,忙得顾不上想女人,办公室也没有电脑,更不可能谈那样的虚拟情爱,实在憋得慌的时候他就自己解决,倒也没了很多烦恼。

所以他想和姜亚梅深谈一次,让她别对自己抱有希望,该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就去追求,她这一百万放在这,他不会让她感受到经济压力。

关于这一点姜亚梅相信,但她说自己已经想好了,不管文山接不接受,她都要把话说出来,省得自己后悔,并且保证文山的拒绝也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原先什么样,以后还什么样。

文山很欣慰,但同时也很落寞,这似乎标志着他们的关系从此步入正常阶段,再不可能发生暧昧的事了,其实他更希望保持的,是那种关系。

但谁都知道,暧昧阶段只是过渡,或者跨越或者倒退,它不可能持久。

可能姜亚梅也看懂了文山的落寞,她亲吻了他,这一吻把已经退了一步的双脚重新推了回来,并且借助惯性往前又跨了一步,俩人似乎都有些迫不及待,几乎没有前奏就完成了身体上的真正接触,似乎都来得及感觉到快乐就结束了。

有些事情,当到达终点时,并不一定真的快乐,反而是有些遗憾。

姜亚梅遗憾的是她始终得不到他的心,不论穆丹在或不在,都是一样。

文山遗憾的是,这次远没有在洗浴中心的那次兴奋,她能给他的,在那一次达到顶峰。

姜亚梅就这么走了,留有遗憾也没有了遗憾,文山也是,但这对他来说还有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已经和除了穆丹之外的女人有了真真切切的肉体关系,就像一个蓄满水的水库,时常拍打着那道闸门,有一天这道闸门被打开后,已经变得一发不可收。

姜亚梅刚走几天文青回来了,她和凌霄已经领了结婚证,回来就是结婚来了,但她不想再那么操办一次,一家人吃顿团圆饭就可以了,并且已经取得了父母的同意。

在扬州他们就是这么办的,最后一站是深圳,他们也打算这么办。

尽管没有大摆筵席,但文山还是坚持放了礼花,村里的人都以为是文家高兴才放的,其实只有文山知道,这礼花是放给文青的,放给他们青葱的岁月。

除了烟花文山还送给了文青一枚胸坠,不过不是红宝石饰品,因为文青不要,他送她的是一个翡翠挂件,老坑冰种的,绿中透着青,青中透着绿,犹如当初“秀水青”的颜色。

这也是十年前他的承诺,在十年后终于还了这个心愿。

文青走后不到两月,康馨和刘良印也结了婚,但这次是文山操办的,大摆了三天宴席,他又一次兑现承诺,除了所有的花销由他支付外还给了康馨一份大礼,提升她为总经理助理,待遇参照经理级别,股份数额升到了1%。

一切都很顺利,文山的事业也像步入了快车道,产量越来越高,销售也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到了年底“青山公司”第二次分红,分了将近八百万的现金,而根据最新的统计结果,文山的股份由最初的79%降到了65%,下降了整整十四个百分点。

当初为了刺激生产才给了巨大的优惠,如今文山才知道,照此下去两年后他将失去绝对控股权,十年之后他的股份将没有一个经理的股份多。

当初的承诺犹言在耳,他不能这么快就出尔反尔,所以他在寻找一条能继续保持绝对控股权的可行之道。

就在这时,一份邀请函摆在了他的面前,如果说以前他不会去,现在他觉得有必要去。

这是一个速成的MBA培训班,为期三个月,在广州举办,举办方是李嘉诚基金会,虽然培训费用高达三十万港币,但这绝对是一场货真价实的培训,不是骗钱的。

这个培训班是首次举办,也是后来的“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的前身,只不过当时不为人熟知罢了。

文山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把邀请函寄到自己这,或许人家的眼光不一样,看中的是潜力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把家里的事安排好后文山首次来到了这个南方重镇,有着“羊城”和“花城”美誉的广州。

来了之后文山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选中自己,除了资产这个硬性标准外还有两个标准,一是年龄,二是公司的性质。

年龄要求三十五岁以下,这已经很苛刻了,更苛刻的是公司必须是民营并且实施了股份制的企业,还要求没有上市。

这样的条件即使在全国遴选也不会很多,刨去不愿意来的,这一期的学员只有三十二个人。

其中男性二十五人,女性七人,长江以南二十八人,长江以北四人,具体到BJ以北,只有文山一人。

课程安排也极具针对性,主要是讲股权制度的运作以及上市方面的知识,两个月的课程之后是一个月的实地考察,考察对象包括内地和香港的一些大企业和上市公司,然后写出结业报告,合格者由香港大学代为颁发工商管理学课程研究生班的结业证书。

什么证书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知识都是文山需要的,可能李嘉诚基金会通过调研也知道了内地的企业处于什么样的关口,在香港回归两年之后他们想把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传播开来,于是举办了这一期的培训班。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可能是他们认为这些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更能接受新生事物,更能给企业带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