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丹青山
38346300000145

第145章 这个圈子

战江给文山安排的职位是建设局副局长,虽然级别只提了一格但权力要大得多,在TP区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局长是开发商们竟先追逐的对象。

真正迈入官场文山才知道为什么官员看不起商人,因为权力更能体现价值。

权利体现的是一个群体的价值,商人体现的是个体的价值,一个圈子内的个体组成了这个群体,而这个群体的利益分配者,就是权利。

大大小小几十个开发商围绕着文山转就是因为他手中有财富再分配的权利,或许一个工程,一个项目就能让你赚得盆满钵满,对他们来说,文山就是财神爷,就是活祖宗。

穆长青总想要文山弃商从政,是不是他早就看透了这个道理?

原先文山也不是一点不懂,他这几次跟头都是输给了权利,但那时角度不同感受没有这么深刻,如今他才知道,权利确实是个好东西。

上任伊始,开发商们和一些在建项目的负责人就轮流地请他吃饭,饭菜的标准,没有龙虾和鲍鱼那都不叫席,酒就两样,茅台和五粮液,剑南春都拿不出手,烟是清一色的中华,还得是软的,吃多少喝多少抽多少无所谓,就是这个排场。

开始文山还很不习惯,推来推去,但最后还是盛情难却,勉为其难,一来二去他也习惯了,好像家里根本就不开火,他要不去酒店吃就得饿着。

以前是混日子,现在是过日子,结婚后每天下班穆丹都会炒上几个文山爱吃的菜,然后和儿子一起等他回来,然而这样温馨的日子也就不到半个月,之后文山是隔一天回来吃一顿,又半个月后几乎就不在家吃了,等他回来这娘俩早就睡了。

碰上吃得高兴喝得高兴文山还会推醒穆丹,要过夫妻生活,开始穆丹应付着,怕他不高兴,时间长了基本就是拒绝,因为她体验不到乐趣而且第二天起来总是迷迷糊糊的。

然而有些东西一旦习惯了之后就很难改正,况且文山也没想改,他不会喝酒,但在觥筹交错间他能体会到那种被围绕,被尊敬,以你为核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很舒坦。

他不是没被围绕和尊敬过,当厂长,当经理,当矿长时都有过,但那时身边围绕的都是讨饭吃的人,不说财富也不说素质,他们充其量代表的是他们个人,或者是家庭。

如今身边围绕的都是老板或者是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人,很多的老板腰缠万贯,比他的“青山公司”实力还要雄厚,那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法人们不少也比他的级别高,但他们有求于他,或者公或者私,所以这个时候官衔的大小已经没有意义,他就是核心。

这些人都有一定能量,身后或者是一批人或者是一帮人,与四愣子、张六子他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文山不傻,也不是什么人的饭局都去,也不是什么人的请托都办,可以互相帮助的,比如能结成穆长青和战江这样关系的,他会尽力去办,而且要办好。

有一次省实验中学的校长和省教育厅的一位处长同一天请他吃饭,他推了处长的接受了校长的,也赶巧,那位处长被文山推辞后也没闲着,邀请了省财政厅的一位处长吃饭,而且两伙人定在了同一个酒店,期间还碰面了,这位处长当然和这位校长认识,说还是你的面子大,我没请动你给请来了,校长有些不好意思,文山却笑了笑说:“没办法,我不来怕他给我老婆小鞋穿。”

这是第一类人,彼此之间都拥有一定公权力,只不过领域不同,今天我给你办事明天求着你的时候你也不会不管,就算总没有事也有个人情在那放着,你见着我起码要点下头,问声好。

第二类就是掌握着他们经济命脉的那些人,在文山的领域,最大的群体就是开发商们,与他们打交道文山很小心。

上任前战江找他谈了一次,重点指出了这些开发商们,说他们能给你带来财富也能把你送进监狱,掌握一个什么样的尺度你自己琢磨,还有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你也得自己看清,这是智商。

如果说同第一类人打交道属于情商的话,那么第二类人确实属于智商的范畴,因为这伙人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有的背景强大,一个电话直接打到省里、部里,然后就是一层层的指示下来,对于这样的,文山一推了事,他上面还有局长,局长上面还有区长,只要他们同意自己就同意,犯不着得罪人但也要找个个头比自己大的,万一出了事也有人扛着。

有的财大气粗凭实力说话,直接把一箱子钱放到你的办公桌上,对于这样的,文山不愠不怒,他见过钱,不是农村的土豹子。

有的既怕烫又怕凉,许了很多空头支票,文山一笑了之,他奶奶的这点肚量都没有你还办什么事,回家抱孩子去得了。

有的有黑道背景,整天缠着你,文山敬而远之,他不想得罪他们但也别做得过分,胡林茂怎么样,不也服软了么,要是斗心眼别说我还管着你们,就是管不着也能让你们一个个倾家荡产,与公权力之外的势力斗,他还没输过。

刨去这些人,只有一种开发商是文山重点需要观察的,那就是人还算实诚,财力也还可以,没有多大的背景,不吹牛逼或者少吹牛逼,自身社会关系比较干净的这些人。

文山是见过钱,但正因为见过所以更需要,只不过这种需要要取之有道。

战江、马耀庭、季福德,各有各的套路,他的套路既是走出来的,也是领悟出来的。

筛来筛去只剩下三个人,一个叫周天顺,是战江介绍来的,这个人做事干净,一把一结,从不拖泥带水,也许这正是战江能看上他的原因。

还有一个叫万全,是万山县人,也算文山的老乡,早年在滨州打拼积攒了一定家业,后来转入房地产,口碑不错。

最后一个是孔茂华,严格意思上说他还算不得一个开发商,之前只做过一些小的楼盘,资金量也不大,但他是姜亚梅介绍来的。

不是说姜亚梅和自己关系很近文山就把他列为重点观察对象,而是这个人看上去很实诚,不会那么多花言巧语,社会关系也并不复杂。

姜亚梅说,孔茂华并不是滨州人,原先也是农村人,在滨州中专毕业后没找到工作,于是到工地打工,赶巧的是,他的班上工人们挖出了古墓,别人都抢这抢那,唯恐抢的少的,他却拿了一块玉之后就跑了,后来文管所的人和警察们都来了,没跑的都交了出去,只有他一个人没被逮着。

这块玉他卖了三十万,买了近郊的一处地皮,原打算开个养鸡场什么的,但没想到刚买到手就被征收了,政府给补偿了八十万。

从这时起他就跟地皮和房子打起了交道,不过都是小打小闹,最大的工程是去年盖了两栋居民楼,就在TP区由于价格优惠几天时间就一扫而空,如今没什么工程,在家闲了快一年了。

实诚并不表示笨,文山喜欢和实诚但并不笨的人打交道,何况这个人运气不错,和自己有几分相像,没什么背景也不千方百计地去巴结,还不太贪。

姜亚梅和他认识也有几分戏剧性,一次爬山的时候姜亚梅掉进了沟里,是孔茂华不顾危险救起了她,后来再出去玩基本都是孔茂华花钱,从没说过什么。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孔茂华的人品,确实不错,但文山也想到了其他方面,问道:“他不会是对你有意思吧?”

“没有,他比我还小,再说人家刚结婚,老婆可漂亮了。”

文山本来不信,但见过孔茂华和他老婆之后他相信了,孔茂华其貌不扬,皮肤黝黑黝黑的,就算再有钱可能姜亚梅也看不上,他老婆确实挺漂亮,但没姜亚梅说的那么漂亮,只是年龄小一点,才二十,像个小孩似的。

或许她就是个小孩,所以对姜亚梅和他丈夫的关系不闻不问,一天只要吃好穿好玩好就行了,文山敢断定,虽然姜亚梅和孔茂华之间没有什么,但也不是那么单纯,用一句时髦的话说,人家玩的是暧昧。

这要是让徐柏松知道了怎么办,文山替姜亚梅有些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