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盗:惊心动魄的海上劫杀
38245500000019

第19章 英法海盗(2)

“太无耻了!”米松惊讶之余,显得非常气愤!他连忙召集自己的船员,发表了一番精彩的演讲。“这就是我们要反对的——可耻的法律和现世的陈规陋俗!拿活生生的人来做交易,还有什么比这更违背上帝的正义原则吗?难道这些不幸的人就可以像牲畜一样被卖来卖去吗?这一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有着与我们不同的肤色吗?这些贩卖奴隶的荷兰强盗既没有灵魂、也没有良心,他们应该遭受地狱火焰永久痛苦的焚烧!我们宣布:所有的人毫无例外地一律平等!根据我们的理想,我宣布这些非洲人都获得解放,成为自由人!我还号召你们,我的兄弟们,教会他们说我们的语言,信仰我们的宗教,恪守我们的风俗习惯并教给他们航海技术,以便使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劳动来谋生,并捍卫自己做人的权利。”米松这段话义正词严、铿锵有力,其历史价值丝毫不逊于林肯的《解放黑奴宣言》。如今,一切人类平等已经成为人类的主流价值观,但是在当时那个时代,贩卖黑奴是历史形成的风气和惯例,是法律允许的,所以很少有人敢于公开对它提出异议。然而,米松敢于向那个野兽世界发出不同的声音。他愿意尽他所能还黑奴以自由。这需要多大的勇气!米松的思想具有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他应该算是一名具有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的仁义海盗。

“米松船长万岁!”米松结束了演讲后,船员们一起高呼起来。

荷兰船上的水手虽然听不懂他们的语言,但通过法国全体船员的高昂情绪也领会到了他们的博大的道德情怀。

“请允许我们加入到你们这个集体中来。”精明的荷兰人表示。

“我们对于外来者向来是来者不拒、欢迎之至,不过有一个前提:你们要完全遵守水上共和国的法律。”米松道。

“我们会的。”荷兰人答应了米松的要求,如愿以偿的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但是仅仅过了几天,米松就开始后悔接收了这些荷兰人。好些非洲人表现得很顺从和善,而那些荷兰人则喜欢酗酒、打架、斗殴,恶习难改,不大服从劝诫,严重影响了“维多利亚”号上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看来,现在只有将这些恶习难改的荷兰人送到邻近的岸上去。”米松显得很无奈。

“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帮助这些荷兰人改掉恶习,既然我们接纳了他们,就有责任这么做。”卡拉契奥利说话了。

“如果你们不改掉恶习,我们水上共和国的生存和安全将受到威胁。你们之中,谁若玷污了上帝的名声,将受到重打50皮鞭的惩罚。”米松听从了导师的劝告,把所有的法国人和荷兰人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进行教育警告。同时,他用自己的善良和宽容慢慢地感化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荷兰人最终开始真正地服从米松,并发自内心地尊重他。

梦碎科摩罗

长期以来,米松主要以位于非洲东海岸和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科摩罗群岛为据点从事海盗活动。科摩罗群岛是一个印度洋岛国,具体位于非洲东侧,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入口处,由大科摩罗、昂儒昂、莫埃利和马约特四个主岛和诸多小岛组成的群岛国家,国名大号科摩罗联盟(Union of Comoros),总面积约2236平方公里。

“如今,我们的队伍已经足够壮大,我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资本,我想我们进一步实现理想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应该在此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米松踌躇满志地对自己的导师卡拉契奥利说。

“而要想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首先就要取得民众的信任,而要想充分赢得当地居民的信任,最迅速便捷、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联姻。只有形成了婚姻这种契约的关系,你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我建议你娶当地头领的女儿为妻。”卡拉契奥利建议。

“非常遗憾,头领的女儿没法让我动心。毕竟我也是凡人,我想追求自己的爱情,我不愿意为了理想牺牲掉自己的终生幸福。”米松很认真地说。

幸运的是,米松爱上了头领妻子的妹妹,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两人终于结成了美满的姻缘,婚礼举行的极为隆重。

米松作为领袖率先娶了当地的姑娘,这样一来,许多船员都纷纷仿效,在当地娶妻生子。

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米松本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在岛上建立起一个自由的共和国,没想到在计划的实施上却遇到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激烈反对。

“米松的变革无异于是在挑战我们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

米松的新思想和岛上旧思想和现实思想的对峙不断引发激烈的冲突。

“当地的土著居民根本不愿意放弃自己古老的宗教和习惯。有时候习惯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也是一种麻醉神经的药物,习惯了,就不会去思考,不会去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

“当地的头领们哪里会愿意自动放弃他们已经掌控的各种封建特权呢?手握特权的人脑瓜子里永远都不会有民主二字,他们对生活的现状十分满意,为什么要改革而不安于现状呢?为什么要放弃已经获得的这一切优待呢?再者,这些土著头领的思想十分保守落后,他们又怎能理解您的这些奇思异想呢?”

米松的部下纷纷劝告他。但米松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

果然,岛上的土著头领失去了耐性,撕破脸皮,不再念及和米松的亲戚关系,以战争威胁米松放弃自己的改革设想。结果,传统思想最终占了上风,米松代表的新思想落荒而逃。他之前付出的一切努力也都付诸东流。

梦燃马达加斯加

“科摩罗群岛不再是我们的乐土。我们应该将财产全部装到船上,带领自己的妻儿赶往马达加斯加。”米松和追随他的成员们显得非常的沮丧。

“我们可以在马达加斯加东部沿岸的一个海湾里安定下来,避免与占据西部沿岸的其他海盗引起冲突。”米松带领大家赶往马达加斯继续编织他的梦想。

马达加斯加人对米松这些外来移民十分友好,这使米松和他的导师卡拉契奥利重新燃起了实现理想的信心与希望。

“现在,我宣布,我们正式成立我们的民主共和国,国名为‘自由’。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学说的精髓、思想的轴心。”登陆之后,米松和他的导师卡拉契奥利立即郑重宣布。

这样,历经千难万险,米松和他的导师卡拉契奥利终于带领他们的船员们建立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一个名副其实的自由王国。

一开始,已经习惯了海上冒险生活的海盗们并不适应这种和平、宁静、安逸、闲适的定居生活。但他们很快克服了这种不适应,慢慢地开始自愿地组织起来,迅速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并表现出了高度的纪律性,这令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相形见绌。

第一步,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立起一座座整齐的村落,解决了大家居住的需求。“自由”国的公民多数是海盗出身,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实干精神,干这些工作对他们而言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第二步,他们建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以防村落遭到袭击和破坏。

“我们不必完全放弃有利可图的海上事业。”

“我们的一部分成员离开了,后方就会空虚。如果我们的村落遭到袭击怎么办?”

“我们必然有一个稳定的后方。”

“我们可以和当地人结成联盟。”

“这个主意好。”

不久,米松带领大家和当地的一个部落结成了联盟。

“我们可以负责保护你们免受其他部落及欧洲人的侵袭。”

“我们可以提供劳动力和武器。”

“很好,这样我们双方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所长。”

靠着富有远见的军事策略,米松建立了他们充分体现民主的“自由国”。

米松被选举为“保卫者”,以他为首的一个委员会负责管理整个国家,“保卫者”和其他职位一样都要靠选举产生,任期三年。米松只是第一届的国家最高领导者,接下来的领导者由人民自己选举产生。

“自由”国在经济上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公用国库用于满足全体公民的需求。他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欧洲人与当地人拥有同样的权利。劳动是每位公民的义务,不设任何劳动奖励。

米松等人建立的“自由”国已经呈现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雏形,竟然比后来的共产主义思想提前了三四个世纪。

由于“自由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方面面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许多其他国家的水手也纷纷加入了这个“自由”国度。

“自由国”国内流行着四种欧洲语言:法语、英语、荷兰语和葡萄牙语,此外还有各种当地土著民族的语言。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一片乐土。

在米松的领导下,“自由”国的事业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他们实行社会分工:一部分人直接从事海盗活动,另一部分人则从事农耕、饲养业及手工业。

他们有不同的劳动号子,出海时有起锚号子,有绞车号子,有竖式绞盘号子,还有一种是张帆的时候喊的号子。每当海盗喊起这些号子的时候,海面上都回荡着一股豪气。

拉缆索吧!真吓人呀!

长长的缆绳!你真没用!

棒小伙子们!抓住绳头!

肉——撕烂啦!上衣——破啦!

背土布满伤疤!真糟糕!

辫子是棕红色的!背再低一点!

快动手吧,平民百姓!跳板正在等着你们!

老老少少一起上呀!无一例外!

拉吧!拉紧!叫得应天响吧!

在“自由国”安定下来之后,米松开始对马达加斯加岛沿海地带进行了考察,绘制了周围水域的详尽地图,以备“自由国”的向外发展。

在考察过程中,米松又解放了一大批奴隶,并将他们带回了“自由国”。

这个自由的国度,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一个没有阶级、种族和民族差别的国家。他们的主张显然已经超越了同时代人以及包括现代人的眼光的局限。

然而好景不长,灾难却突然降临。

“自由”国的繁荣富强招来了岛内一些贫穷落后部落的嫉妒。他们联合起来,武力征讨“自由国”。

“自由国”的居民几乎全部被杀,一小部分人逃到海上后又遇到了强烈龙卷风的袭击。

“上帝啊,难道,一切都这样结果了么?”米松、卡拉契奥利连同他们拯救世界、建立人间天堂的梦想一并沉入了海底。“自由国”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销声匿迹了。

米松和卡拉契奥利的“自由国”因自由而生,因遭遇袭击而突然灭亡。它留给我们的是刻骨铭心的痛和无穷无尽的追思。

“自由国”虽然只短暂存在过,但是米松和卡拉契奥利等人一度开创的辉煌以及他们的奋斗精神和超前思想却是值得今人敬仰、追思和学习的。

他们确确实实地建立起了这样一个“自由国”,确确实实地将他们的思想付诸实践了,虽然遭遇到过许多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都曾经凭借智慧和坚毅精神一一化解了。

“这些海盗的事迹感动着我们,如果他们具有与他们不可制服的勇敢精神相应的政治策略的话,那么他们会建立一个伟大的帝国……无论是罗马人还是其他任何从事掠夺的民族都从未达到如此惊人的成就。”启蒙运动的杰出思想家伏尔泰在《百科全书》的“海盗”词条中这样赞扬米松和卡拉契奥利的“自由国”,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他们还曾受到17—18世纪欧洲其他先进思想家的赞扬。

“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民主,法制……”米松和卡拉契奥利的“自由国”代表了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形态,遗憾的是,米松等人创建的乌托邦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

“凶残母狮”贝利维

“我要报复!”法国海盗让娜·德·贝利维代表了海盗史上的两个例外:

投身海盗事业的,大多为男性,他们往往拥有强有力的身体和杀人不眨眼的冷酷心肠。在海盗这个行业中,绝少看到女性的身影。但让娜·德·贝利维却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写进历史作品的著名女海盗,号称“英吉利海峡凶残的母狮”。

投身海盗事业的,大多为生计所迫的苦难的底层人民。而法国女海盗贝利维本是法国的贵族,然而一次宫廷政变却毁掉了她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眼睁睁地看着丈夫被人处死,自己被祖国放逐,复仇的烈火在贝利维的血液中燃烧!原本柔情似水的她变成了令整个英吉利海峡闻名色变的“凶残母狮”!她手执利斧,用无数法国人的生命来祭奠丈夫的亡灵。在一次次疯狂的战斗中,她又赔上了小儿子的性命。最终,法国原谅了她,恢复了她贵妇人的身份。

至今,有关贝利维的故事,仍然在英吉利海峡广泛流传着,在全世界流传着。

“复仇!”“复仇!”“复仇!”

让娜·德·贝利维出生于法国西部布列塔尼城的一个名门望族。她曾经得到父母的百般宠爱,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环境。父母希望她能够知书达理,成为社会名流。

但贝利维天生像个男孩,她活泼好动,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枪,她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那些披着锃亮的铠甲,威风凛凛,风度翩翩的骑士。

贝利维的家乡布列塔尼城位于一个半岛之上,三面分别被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比斯开湾环绕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贝利维从孩提时期就时常和女伴们一起泛舟于英吉利海峡的广阔水面上。

在女伴中,贝利维表现得性格刚烈,遇事果断,临危不惧。她披着自己做的小铠甲,站在甲板上,很有海军司令的风范。

在贝利维出嫁的前两年,百年战争的硝烟开始在法国领土四处腾起。乱世出英豪,这为她以后成为海上母狮的经历埋下了伏笔。

1335年,已经长大成人、出落得美丽动人的贝利维嫁给了布列塔尼的贵族青年克里松。两人相亲相爱,如胶似漆。

像大部分贵族青年一样,克里松想要在政治仕途上有所作为。贝利维对丈夫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