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中国做生意必读的18条理念书和123个案例
38241500000021

第21章 理念中外通商,跨国经营(6)

除了继续开发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外,华为还积极占领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中东、非洲、南美等。自从1999年进人厄瓜多尔市场后,华为公司与厄方双边合作进展顺利,至今已与厄方签署总价值为1200万美元的四个有关光纤接入、程控交换、城域光传输和智能网系统等合作项目。2002年8月,首项光纤传输网络主环工程开通典礼顺利举行。

目前,在欧洲,华为已经小有名气,他们的STM64光传输系统2000年成功应用于德国PFAIzKOM本地网和BERIIc0M城域网。2003年3月初,又与法国LDcoM公司签订了DWDM国家干线传输网合同。华为的成功拉开了中国高端光网络产品规模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电信市场的序幕,标志着国产光网络产品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同时,华为一直关注着美国市场。早在1993年,华为就在硅谷建立了一个芯片研究所。1999年,他们像国际上所有的大企业一样,在美国的通讯走廊达拉斯开设了一个研究所,专门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产品。2001年6月4日,华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成立全资子公司FutureWei,向当地企业销售宽带和数据产品。对华为来说,进军对手最多、最强的美国市场,标志着华为真正国际化。

除了价格、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因素之外,促使华为海外成功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借助国家外交的力量实现海外市场的开拓。任正非在《走过欧亚分界线》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中国的外交路线是成功的,在世界赢得了更多的朋友……华为公司的跨国营销是跟着我国外交路线走的,相信也会成功的。”

1998年4月,由中国政府出面赠送的华为产08机在乌兹别克网上开始运营,引起乌兹别克邮电总署的关注。8月,华为勾高层应邀对乌进行访问,拉开中亚市场序幕,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2000年,5种主流产品获得市场准人。12月1日,和大字移动在深圳举行GSM合同签字仪式,宜告乌兹别克移动市场的突破。华为进入类似发展中国家市场,通常都由政府牵引和扶持,因为我国和这些发展中国家有着传统的友谊和援助项目,因此,先以产品援助打开大门,逐步取得当地政府和电信部门的信任,然后再由企业自己去开拓。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非洲市场的开拓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中国政府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直接带去了低价格的核心技术产品,削减了西方产品价格,促进了当地电信产业的进步,也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电信设备商开拓非洲市场提供了便利。

从1996年开始走出国门到2004年,华为的产品和销售、研发人员的身影遍及亚非美欧。从2003年开始,华为产品不仅在传统市场销售稳步增长,而且规模挺进西欧、北美等发达国家,实现了国际各大主流市场的全线突破,成为国际电信市场的主流供应商。

在西欧,华为已进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在内的欧洲市场。在英国,英国电信采用华为u—SYSNGN解决方案搭建VoIP长途商用网,英国Fibernet采用华为第五代路由器建设覆盖全英国的MPIs骨干环;在法国,华为与LD一COM公司合作建设DwDM国家干线传输网,覆盖了巴黎、里昂等所有法国重要城市;在德国,严谨的德国人选择了华为的设备建设骨干网络;在葡萄牙,专业无线运营商INOtJAM公司选择华为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为葡萄牙CDMA全国网提供基站于系统设备……

东欧市场,华为已经成为这里最主要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实现每年数亿美元的销售。华为中标俄罗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RostelecomIwDM的第一条国家级干线项目,全长3797千米;承建的俄罗斯主要移动运营商ccB的cDMA450移动通信网正式商用,开了中国cDMA450海外商用的先河;承建白俄罗斯Belel的cDMA国家网……

在亚太,华为产品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了该区域主流供应商之一。

在阿联酋,华为独家承建的全国范围的wcDMA3G网络令阿联酋电信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推出3G商用服务的运营商;文莱电信选择华为U—sYs的解决方案进行文莱电信全网改造;华为还是亚太地区GSM/cDMA系统主要供应商之一,应用国家包括印度、印尼、泰国、孟加拉、柬埔寨和尼泊尔等。

今天,凭借着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华为已经成为国际上颇有声望的通讯设备供应商:

在WCIMA领域,华为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已经取得5%的基本专利,跻身全球前五。截止2005年6月30日,华为WCIMA共取得11个商用合同,HSIPA网络和HSDFlA数据卡在荷兰ElFORT成功商用。华为于2005年2月在全球率先发布了WCIMA分布式基站,这种创新基站体积小,安装容易,可以极大的降低建网成本,提高建网速度,创新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巩固了华为WCIMA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cDMA20001x及lx:EVDo市场上,华为05年上半年连续获得泰国、阿尔及利亚、孟加拉、巴基斯坦以及欧美大单,上半年cDMA出货1000万用户容量。华为已经在10个国家建设了CDMA20001xEV—D0网络,包括美国、泰国、墨西哥、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等。

在固网产品领域,华为新进入27个国家,截至目前,华为固网产品已服务包括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等97个国家和地区。

光网络海外市场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0%。与英国电信BT、荷兰皇家电信KPN以及跨国运营商0RASTEIECOM及wARID等业界著名运营商进行了重要合作,ptiX系列光网络设备新进人22个国家,其中包括荷兰、瑞典、沙特、奥地利、尼日利亚等。

在数据通信领域,今年华为数通产品及解决方案新承建了西班牙、哥伦比亚、巴西、秘鲁、匈牙利、印度、阿联酋等国家的IP骨干网、Met“)Ethemet网络,增长率超过100%,成为全球数据通信市场上成长最快的公司。

今年业务与软件产品新进入18个国家,包括印度TATA、印尼rrelkoml、苏丹电信、泰国CAT、哥伦比亚电信、摩洛哥电信等,其中彩铃首次进入欧洲,突破葡萄牙OPTIMUS市场。2005年上半年,华为uMTs手机与数据卡进入了欧洲主流运营商采购名单。其中华为CDMA手机C218单机销量超过200万台。华为手机、数据卡相继在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典、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上市销售。

今年6月,华为L~6263G手机荣获查尔顿媒体集团颁发的“最佳3G手机”奖。

华为1999年的海外销售收人是5000万美元,2000年是1.28亿美元,2001年是3.3亿美元,2002年是5.5亿美元,到2003年达到10.5亿美元,2004年华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额22.8亿美元,较2003年的10.5亿美元增长了117%,占公司总销售额462亿元人民币的40%以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产品已经进入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400多个运营商,包括22个全球排名前50名的运营商都采用了华为公司的设备。

背景资料:华为公司海外市场拓展的成功经验: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以及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强的影响力,直接帮助中国企业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品牌影响力。政府主管部门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在项目招投标上的竞争力,缩短了国际运营商对我国企业的认可时间。

将国际市场作为战略市场持续投入,避免机会主义和短期行为。通信行业的产品是投资类产品,国际市场中,西方公司早已经营了几十年,要取得运营商的信任和最终认证,平均需要3~5年的时间,仅靠参加短期的招投标项目,不可能真正被运营商接纳,公司要持续地投入。华为1996年就开始拓展东欧俄罗斯市场,直到2002年才真正获得认可和实现规模销售,目前已经成为俄罗斯电信市场上主要的设备供应商之一。

按国际公司的职业化水平运作,才能在国际市场立足。从1997年开始,华为经过7年的努力,基本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运作体系,这使华为终于有能力通过英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新加坡电信、德国柏林电信等最严格运营商的认证,在业内得到了尊重和认可。

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优势互补,进入国际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摩托罗拉进行OEM方式的合作;与320M成立的合资企业成功地进入美国数据通信市场;与NEC、松下、西门子等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进入全球市场。

合资建厂,通过当地化生产进入市场。从1998年开始,华为先后在俄罗斯、巴西、埃及等国家建立合资厂。通过俄罗斯的当地合作伙伴,产品已经成功应用到周边的十多个独联体国家。华为还在沙特、伊朗、印度等国,通过当地合作伙伴,成功实现了当地生产。

坚持保证研发投入,长期注重知识产权的积累和保护。华为始终注重对研发的投入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即使在最困难的IT低谷时期,华为也保证了销售收入10%以上的研发投入。在美国、瑞典、印度和俄罗斯设立了研究所。累计申请国内专利5310件,其中授权1028件,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累计申请专利400多件次。

【感悟中华商魂】

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所面临的首要战略问题就是:如何建立和保持国际化经营竞争优势,即凭借什么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所谓跨国经营竞争优势是指跨国经营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拥有的超过本国国内企业、东道国企业和第三国企业的优越条件或地位。正因为企业具有跨国竞争优势才能优于对手而满足客户的需要,即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提供超过对手的客户价值,或者比对手更能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或者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核心能力论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是企业拥有的特定资源和能力。我国一些跨国经营企业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拥有了国际化经营需要的资源和能力,这些特定资源和能力构成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竞争优势的来源,比如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成熟的生产技术、中国传统技术和特殊产品、小规模制造产品。华为公司就是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将其拥有的一流技术作为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据具体情况,在自身发展和依靠国家力量两种方式带动下,产品渗透90多个国家和地区,灵活运用价格、技术、市场等因素,成为了国际上知名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它的发展路径为我国企业寻求跨国经营道路起到了启发作用。

奇瑞:经济轿车国际化

奇瑞是我国轿车行业少有的一个没有国际血统的本土品牌,也是最年轻的品牌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奇瑞执著地探索着国际化的道路:2001年投产的当年就开始产品出口,2002年的北京车展上率先进驻国际展馆,2003年又在全行业首先实现海外建厂,奇瑞巧妙地为自己打上了国际化的烙印。

奇瑞的国际化之路主要是通过向海外出口整车和在国外建立组装厂两种形式进行的。目前,奇瑞出口建厂的地方通常是跨国公司巨头们力量相对薄弱的市场。

在那些市场上,奇瑞公司受到了相当的礼遇和捧场。“他们把奇瑞看成了1970年代的丰田汽车和1980年代的现代汽车,因此有很多人看好奇瑞的未来,愿意卖奇瑞轿车。”奇瑞公司高层说。

在整车出口方面,奇瑞一投产就开始出口。从150辆(2002年)到1200辆(2003年),再到8000辆(2004年),出口的数量成几何级增长,而且出口的国家也迅速增加,目前已经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开始向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拓展。

2004年初,古巴购买了四辆QQ,两台旗云。古巴政府企业副总裁说这几辆车现在是古巴的“******用车”。9月初,古巴的政府企业副总裁又带来了1100台轿车的订单,但谈判的数量却是5100台,因为他还受古巴旅游局的委托订购4000辆供旅游局使用,奇瑞车成为古巴政府的高级官员用车后,受到市场的追捧也在意料之中。

2004年,以色列最大汽车零配件经销商之一BENNYMSt{EKADuRI公司已与奇瑞汽车公司签订轿车进口协议。奇瑞汽车公司将于2005年初首次在以色列销售中国汽车,售价约为10万谢克尔(约合2.2万美元)。虽然这次只是一个小批量,但据说。BENNY公司还打算投资,50多万美元建立汽车展销厅。

在叙利亚市场,奇瑞的经销商已经建立了2l家专卖店,今年有3000辆的出口,明年料定超过1万辆。奇瑞给当地的经销商带来了滚滚财源,东方之子价格卖到了3.7万美元,除去关税,利润率超过了国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