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38239600000028

第28章 中国现代(6)

第二次国共合作

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之后,从1937年2月至7月,中国共产党派******、叶剑英等多次同国民党代表就两党合作抗日的问题举行谈判。7月7日,日本侵略军炮轰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天,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并再次提出“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的问题。不久,共产党又将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实行民主政治的前提下,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编红军,从而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创造了重要条件。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在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后来,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9月22日,国民党公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23日,******发表了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这样,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由于共产党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原则,执行了坚持抗日、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等一系列正确方针,最终战胜了反共逆流,维护了同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并壮大了抗日力量。历史证明,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抢夺胜利果实,于1946年6月发动了全面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人民解放战争全面展开。

卢沟桥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逐步向中国华北扩展其侵略势力。1933年日寇侵占热河,1935年又策动汉奸成立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蚕食了华北北部广大地区。当时,北平的丰台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有日本在华北驻军;北平东面是日本羽翼下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北面和西北面,有日本豢养的察北伪蒙军,北平几乎已完全处于日伪军的包围之中。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已成为北平与内地交通联系的唯一门户。日军如果占领卢沟桥,就可以孤立平津。于是,日军就以卢沟桥为突破口,策划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的开始。在卢沟桥东端约200米处,耸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池——宛平城,是当时宛平县政府的所在地,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也驻扎在城中。该部队属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一零旅。驻防宛平城并负责守卫卢沟桥的是二一九团三营。营长金振中当年曾参加过长城抗战,作战英勇,屡立战功。一一零旅旅长何基沣1933年曾率全旅官兵在长城喜峰口英勇抗击日军进犯,是著名的长城抗战英雄。

该部官兵在进驻卢沟桥地区后,深受当时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抗日激情高昂。何基沣旅驻扎卢沟桥地区后,经常遭遇日本军队的骚扰挑衅,他始终据理力争、针锋相对、寸土不让。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从中国分裂出去。阴谋未能得逞,便大举增兵华北北部,企图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进而侵占整个华北。自1937年4月起,驻丰台地区的日军开始在卢沟桥附近频繁地举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以期挑起事端,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借口。1937年7月7日夜10时,日军在距北平(今北京)10余千米的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挑衅。日军诡称有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桥边的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就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开枪开炮。在日军侵略军的疯狂进攻面前,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日军进攻,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由此爆发。日本侵略军兵分两路,一路直扑龙王庙,另一路从东面进攻宛平城。日军企图迅速攻占两地,进而占领卢沟桥和铁路桥。进攻龙王庙的日军排成四路纵队,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杀气腾腾地直扑龙王庙。龙王庙的中国守军约两个排,一排排长申仲明挺身而出,迎着日军的枪口走上前去,以理阻止前进。日军突然开枪,申排长当即重伤倒地。中国士兵们早已对日军恨之入骨,日军的突然袭击激起了士兵们的极大义愤,在另一位排长的指挥下,士兵们拿起武器,向敌人射出一排排仇恨的子弹。不久,敌人冲上了阵地,士兵们挥起大刀,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拼杀。士兵们虽拼死战斗,但由于寡不敌众,大部分壮烈牺牲。龙王庙遂落入日军手中。另一路日军,先以大炮猛烈轰击宛平城,随后在炮火掩护下,向宛平城发起冲击。城上中国守军以城垣为依托,待日军进入有效射程后,再以猛烈的火力在短距离内消灭敌人,一次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傍晚时分,日军再次向宛平城发起进攻。

在猛烈炮火轰击后,日军以9辆坦克为先导,掩护步兵向中国守军猛攻。此时,宛平城内早已被炸成一片废墟,城内守军仅有一个连的兵力,但士兵们人人斗志旺盛,个个抱定誓与城共存亡的决心,依靠手中的手榴弹、步枪等简陋武器,激战3个多小时,终于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入夜之后,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为夺回白天被敌人占领的阵地,组织了大刀突击队,用绳梯悄悄坠出城墙,以庄稼地做掩护,沿永定河岸无声无息地逼近日军占领的铁路桥。午夜12时,大刀队突然冲向敌人阵地,士兵们齐声呐喊,举刀砍杀。日军遭此突袭,顿时张皇失措,东逃西窜。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侵占铁路桥的日军几乎被全歼于桥上,铁路桥阵地再次回到中国军队手中。激烈的战斗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7月10日。7月11日,中日双方在北平达成3项停战撤军协议。中国军队开始遵协议撤退。日军方面一边以和谈为缓兵之计,一边将关东军2个旅团、驻朝鲜的1个师团、国内的3个师团派往华北,又将18个中队战斗机编为临时航空兵团,从国内派往山海关、锦州、大连。到7月中旬,日本在平津一带的兵力已达10万人,并完成了对平津的战斗部署。7月25日,日军连续在北平西郊发动攻击。26日,日军强占廊坊,切断了北平与天津的联系,并企图派兵进入北平城,与中国守军发生战斗。当日日军向二十九军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于28日正午前退出北平附近地区。未等中国方面答复,日军便于28日早晨对北平发动总攻。二十九军奋起反击,在南苑等地与日军激战,副军长佟麟阁和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激战中殉国,成为抗战以来最先殉国的高级将领。为配合二十九军保卫北平,卢沟桥守军在何基沣、吉星文等将领率领下,主动向驻守在丰台车站的日军出击。他们设计将日军引出车站阵地,然后集中优势兵力加以包围歼灭,并夺回丰台车站。然而局部的胜利已无法扭转整个战局的失败。

29日,北平沦陷。北平失守后,坚守卢沟桥已毫无意义。30日深夜,卢沟桥的保卫者眼含热泪,离开了浴血奋战20多天的卢沟桥,怀着满腔的悲愤,与二十九军余部一同撤出了北平地区。30日,天津也落入日军的铁蹄之下。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央向全国发布通电,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用武力侵占平津和华北的阴谋,指出中华民族已到危急关头,疾呼全国同胞实行全民族抗战,号召全国人民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国民党爱国将领及地方人士也纷纷发表通电,主张坚决抗战。许多民众团体及文化界人士也积极支援前方抗战部队。7月17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主席******发表“庐山谈话”:“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表明了南京政府的抗战立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

知识加油站

卢沟桥的历史与今天卢沟桥位于北京西南约15千米丰台区永定河上。该桥始建于金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自该桥建成之日起,便成为华北西南部以至中原地区进出北京的咽喉要道。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进入近代之后,在卢沟桥附近又修建了铁路桥,于是这里又成为京汉铁路和北宁铁路的交汇点,其地位愈加重要。

“八一三”事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发动卢沟桥事变以后,又大举进攻上海,实施南北夹攻,企图速战速决,迫使国民政府投降。8月9日,日本官兵两人,驾驶军用汽车冲入上海虹桥机场,开枪打死中国卫兵一名。日本以此为借口,于8月13日向上海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还击。这就是“八一三”事变,亦称“淞沪抗战”。事变发生后,国民政府被迫发表了“自卫”声明,先后调集40万军队,保卫上海。9月中旬,日军亦增兵至10余万人。中国军队英勇抗战,曾一度打退日军的进攻。守卫宝山县城的500名官兵,在日军炮火猛烈轰击下,激战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10月下旬,日本调集大批军队,进攻上海市区。谢晋元团长率800名战士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他们孤军奋战四昼夜,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在完成掩护任务后撤退。11月9日,日军占领上海。

南京大屠杀

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它是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侵占中国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后进行的。日军一开进南京城,就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烧杀抢掠“大竞赛”。他们用机枪、步枪疯狂地向居民射击。在城南一带,有的街巷堆成了有一人多高的尸山,所有的防空洞也都填满了尸体。在燕子矶,日军把大批中国军民驱赶到江滩上,然后用机枪扫射。仅一处就先后有5万多人被杀害,江滩上尸体成堆,江水也被血染红。在日军对南京居民和中国军人所进行的几次大规模的集体屠杀中,以下关草鞋峡的屠杀规模最大。12月18日,日军用铅丝把中国男女老幼5.7万多人捆住,然后把他们驱赶到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凡中弹未死的,再用刺刀刺死。事后,日军在尸骸上浇上煤油焚化。一些日军官兵还举行了“杀人竞赛”,以此取乐,日军大本营竟认为这是“耀扬国威”的“光荣”举动。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日军在为期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共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在日军的铁蹄下,南京变成了人间地狱。南京大屠杀充分表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野蛮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