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下)
38239600000022

第22章 中国近代(8)

清帝溥仪退位

清代末帝溥仪(1906-1967),3岁继帝位,由他的父亲载沣代理主持朝政,年号宣统。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清朝政府岌岌可危。在帝国主义压力下,清廷被迫免去载沣职位,重新起用袁世凯,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组织内阁,负责镇压革命党人。袁世凯一面对南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威胁,一面进行“议和”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多次表示,只要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同时维护共和政体,愿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获得革命党人的保证后,开始进行“逼宫”。他指使北洋军将领段祺瑞等人,联名发出通电,要求清廷立即同意共和,宣布退位。清隆裕太后(慈禧太后的侄女)数次召集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一批年轻的王公贵族组成宗社党,坚决反对皇帝退位。1月26日,同盟会员彭家珍在北京投弹炸死反对共和的贵族良弼,大挫王公贵族锐气。1912年1月30日,隆裕太后在“御前会议”上,同意清帝退位,接受共和政体。2月3日,授权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商订退位条件。2月9日,南北议和代表达成《关于大清皇帝辞位后之优待之条件》、《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关于满蒙回藏各族优待之条件》。对清帝及皇室的优待条件包括:清帝尊号不变,民国待之以外国君主之礼;每年由民国政府拨付经费400万两;清帝仍暂居皇宫,以后移居颐和园;原有私产由民国政府保护等等。2月12清廷颁布退位诏书。至此,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宣告终结。

袁世凯复辟帝制

在史上,有一个仅做了83天皇帝,就在亿万人民大众的声讨和唾骂声中被迫下台的人,他就是被后人称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袁世凯是河南项城人,早年投靠淮军,在淮军与洋人合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时表现得精明能干,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并被荐为清驻朝鲜的全权代表。甲午战争时,清廷为保卫京师筹建新军。袁世凯被任命在天津小站训练陆军。他在戊戌变法时出卖过维新派,又是血腥镇压义和团运动的罪魁。由于他善于见风使舵,玩弄权术,所以晋升很快,不久就代替李鸿章成为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在任职期间,袁世凯大力扶植自己的势力,号称北洋三杰的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就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掌握着清政府北洋新建陆军的大权,人们称之谓“北洋军阀”。袁世凯的权力越来越大,已威胁到满族统治者的地位了,于是清政府解除了他的职务。武昌起义后,南方各省新军纷纷响应,而北洋新军清政府却无法调动,只好请袁世凯出山。从此,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开始做起了他的皇帝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要任务就是镇压南方的革命势力。

袁世凯可是个狡猾的阴谋家,他一方面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派北洋军阀攻打武昌等南方的革命政权,逼迫革命党人屈服于他;一方面又在英国公使朱尔典的策划下,假惺惺地要与革命政权和谈。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宣布退位。这样一下子使袁世凯身价百倍,许多人认为朝廷的倒台是袁世凯的功劳,袁世凯是赞成共和反对帝制的。孙中山为了稳固刚刚诞生的中华民国,也答应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这样,在10月10日,袁世凯成了中华民国的正式大总统。当大总统,并不是袁世凯的最终目的,他每天做的都是皇帝梦。所以,他当上大总统后,变本加厉地镇压革命。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了国民党(1912年宋教仁等将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任理事长,黄兴、宋教仁等任理事)著名领袖宋教仁,下令逮捕黄兴和孙中山,镇压了黄兴、李烈钧领。

导的“二次革命”(把辛亥革命叫做“一次革命”),掀起血腥屠杀革命者的高潮。仅在湖北省,1913年一年中被袁世凯杀害的革命人士就达4000多人。为了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袁世凯首先从俄、英、法、日、德五国手中借来9000万元,作为镇压革命的经费;不久又承认外蒙古“自治”,使我国失去领土的完整;最可恨的是,他为了做皇帝答应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二十一条”,把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许多大权拱手让给了日本人。为使自己做皇帝名正言顺,袁世凯还搜罗了一批反动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在这批反动文人中,最著名的是梁士诒和杨度。梁士诒本来是革命党人,后来投靠了袁世凯,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是他的拿手本领。他办了一份只给袁世凯一人看的报纸,这一张歌功颂德的报纸,很讨袁世凯欢心。杨度也挖空心思去吹捧袁世凯,希望能得到重用。他先后发表了许多“拥袁做皇帝势在必行”的文章,又与孙毓、严复、刘师培、李燮(xiè)和胡瑛六个人组织了一个“筹安会”,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大吹大擂。

筹安会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组织各种请愿团,什么“商会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还有什么“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他们拿着杨度等人起草的“请愿书”,高呼“袁世凯万岁”在北京游行,要求袁大总统“高升一步”。有一次,由流氓地痞组成的“乞丐请愿团”嫌筹安会给的赏钱太少,就在杨度回家途中将他痛打了一顿。经过袁世凯的文臣武将的一番折腾,在北京拥戴袁世凯做皇帝的呼声表面看来还挺高。袁世凯看火候已到,就搜罗他的党羽进行所谓公民投票,其实选票都是事先填好了的。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做了中华帝国的皇帝,并下令将1916年改为“洪宪”元年,元旦正式登基。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卖国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各地反袁斗争此起彼伏。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发表《讨袁檄文》,号召人民起来“杀此民贼,以救我国民”,并曾联合广东陈炯明、广西陆荣廷的军队准备北伐,虽然都因陈炯明等人的叛变而失败,但人民反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在众叛亲离的状况下,袁世凯既无力镇压护国军,又难以维护自己的帝位,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并废止“洪宪”年号,仅做了83天的皇帝。下台后的袁世凯仍要做大总统,但护国军和各阶层坚决要他下台,并宣布他为“民族罪人”。袁世凯在人民群众一片声讨声中一病不起,于6月6日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知识加油站

袁世凯皇帝梦的故事传说袁世凯有一个精巧的玉杯,杯把上有一条盘旋的玉龙,每天早上他都要用这支玉杯喝上一杯龙井茶。有一天,一个仆人照例将一杯茶送到袁世凯卧室,忽然看见在袁世凯的床上趴着一只大癞蛤蟆。仆人惊得目瞪口呆,一失手竟将玉龙杯摔在地上。仆人没敢声张,慌忙到庙里找一个老和尚求救,老和尚就给他出了个主意。等到袁世凯醒来,不见了玉龙杯,就把那个仆人叫进来训斥。仆人说,在早上送茶时,忽然看到玉龙杯上的龙活了起来,飞到袁世凯的身上,变成一条大金龙,他一害怕,就把那玉杯给摔碎了。袁世凯一听,大为喜悦,认为自己是真龙附体了,所以不但没责怪仆人,反而给了他许多钱。其实这都是人们为讽刺袁世凯而编造的,但他想做皇帝是千真万确的。

陈独秀与《新青年》

杂志《新青年》是史上最重要的革命报刊之一,它从1915年创办到1926年停刊,历经10年,始终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新思想宣传的主要阵地。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人,早年曾经留学日本。1915年9月,他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自任主编。1917年,陈独秀应蔡元培之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往北京,并得以扩大。李大钊、鲁迅等先后成为《新青年》的编辑或主要撰稿人。陈独秀仍担任主编,因此早期的《新青年》主要反映了陈独秀当时的认识和观点。《新青年》创刊伊始就揭起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向封建主义及其意识形态发起猛攻。在创刊号上,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政治民主、信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伦理民主。他大张旗鼓地宣传民主和科学,这是陈独秀的一大贡献。新文化运动从《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起,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以该刊编辑部为中心的统一战线。1919年1月,《新青年》成立编辑委员会,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组成,实行轮流编辑制。李大钊利用他负责6卷5号编辑的机会编成了“马克思研究专号”。从此,《新青年》逐渐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1920年9月,《新青年》从8卷1号起,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陈独秀在这一号上发表《谈政治》一文,从此开始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为反封建****斗争的主将和急先锋,陈独秀凭借《新青年》向封建壁垒发起了猛烈冲击,在新文化运动的史册上功不可没;在革命知识分子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同李大钊一起被誉为“南陈北李”,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界的领袖和党的创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