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38238800000072

第72章 谈谈我治学的体会

王焕镳

治学,即做学问,这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青年同志希望我们老一辈的人,谈谈自己治学的经验,以作为有益的借鉴,这是很令人感到欣慰的。对我们年长的人来说,回顾一下自己所走过的漫长的治学道路,确实有许多经验教训,可以提供给青年同志。今天,我不谈自己具体的治学过程,我只想归纳出几点体会,或许对青年同志有所帮助。

我认为,要治学,必先修身,这是我所坚信的,也是我经常告诫青年同志的一句话。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意思也是说为人品德的重要。做任何学问,都必须将陶冶自己崇高的品德放在第一位,我是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我看到古人有许多关于品德修养的言论,对我们是很有启发和教益的。例如:孟子说“不动心”,我体会就是要有对于一切邪恶的东西不为所动的功夫:要做到并不容易。对于有益的言教,要不断地汲取。我们做学问,假如在思想品质上不能切己,那方向就大错了。品德的涵养,应该与学术水平与日俱进。我年轻时候所崇敬的师长,也是品德高尚、学问精深的人。例如王伯沆先生,他崇高的品行,熏陶着受教的每一个人。他给我们讲古文,大家静静地坐在那里听着,觉得有一种把自己从平庸中超脱出来的力量。像这样的师长,他们的为人为学,影响到我的一生。这是从立身方面讲。而从做学问方面讲,也必须有崇高的品德作为基础。做学问是老老实实的功夫,它与投机取巧、爱出风头、为名为利等等是不相容的,后者诸点都是阻碍目已学问长进的绊脚石。

做学问,必须有谦逊的学习态度。《尚书》上说:“谦受益”,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读书读了七十多年了,天天都跟古书相伴。我们祖国的古籍之多,浩如烟海,我所读的,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越读越觉得不足。读书成了我最大的乐事。我体会到,只有读书,才日有所进。我晚年致力于古籍的校释工作。古代的书籍,文字缺损错乱的地方很多,虽然经过历代注释家的校勘,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其中疑难之处仍为数不少。为了使它们尽可能地恢复本来面目,我付出了许多心血,自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在与一些年轻朋友交谈中,我发现他们有的看法很好,对我有启发,我就采取。例如,《晏子春秋》上有这样的文字:“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瞿然日:‘从寡人始;”’文字有误,我校释时疑原作“骁桀支解人,从何时始?公瞿然曰:‘从寡人始。”’

有一位年轻朋友不主张改首二句,我根据他的意见,再加琢磨,认为有当,方才改定为“敢问古时(四字从王念孙补)支解人躯,从尧舜始乎?公瞿然日:‘从寡人始,一如此则文从字顺,与景公所答相应。我常鼓励年轻同志,自己要学有所得,有创见。我认为,师徒之间,可存异见,不然学术就不会发展了。《周易》谦卦说:“劳谦君子,有终,吉。”勤勉有功,又要谦逊,持之终身,就有好的成果。我认为这意思很好,所以,我把自己的书室,名为“劳谦之室”,以此自勉。

做学问,必须有崇高的抱负,并为之孜孜奋斗一生。我们读书,不能漫无目的,或者只是为了消遗,为了炫耀,而应该是为了事业。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兴趣爱好,逐步地选择与确定自己的进修目标。目标确定之后,就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前人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做学问就要有这样一种精神。我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表示对国民党不抵抗主义的愤慨和抗议,我积半年的时间,研究《春秋》大义,写成了《〈春秋>;攘夷说》。有的朋友为我捏一把汗,说:“你的文章幸好他们看不懂,不然会杀头的。”我晚年有志于治墨(《墨于》),寒去暑来,几经春秋,终不稍怠。也时时碰到疑难,潜心移日,每有所得,欣喜无以复加。杜甫诗说:“更觉良工心独苦”,成功的乐趣,也只有备尝艰辛的人才能领略。《庄子》上说: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做学问完全和耕耘一样,成果的好坏,取决于你付出劳动代价的多少,是容不得丝毫虚假的。

做学问,不能急于求成,切忌好名图利。做学问,知识要慢慢地积累。《周易》说:“学以聚之”,“聚”就是积累储存的意思,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地积累知识。不要浅尝辄止,得少为足;也不要有皮毛之得,就敷衍成长篇巨文,这害了自己,更有害于别人。写文章,要有所为而发,确有所得而发,应该有价值,有较高的乃至永久的价值。我们读读古代流传下来的、为后代人们所称道的文章,就知道写文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古人写文章,功夫都是很深的。

例如:《周易》的“文言”、《诗经》的“大序”等,不是大家手笔,能写得出来吗?真是千锤百炼之功。我想,我们做学问,出成果,好比栽花草,有的花草一栽下去,扎了一点根,长了一点枝叶,就马上开花了;有的却久久不开花,它在那里深深地扎根,广泛地扎根,在大量地吸收养料,在生长挺拔的枝干和稠密的叶片,最后,才开出一批又一批姣艳芳香的鲜花。老子《道德经》上说:“大器晚成”,成器之材,要趁着年轻的时候,多学习一点本领,把基础打好,那么,终究能够为事业贡献出光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