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文化名人谈治学
38238800000037

第37章 著书与教书

郁达夫

著书者与教书者,所走的,虽然都是关于书的一条路,但这两种职业,却是绝对相克的事实,是一般没有身历其境的人所不能了解的。大家总只以为教教书,就可以把教材来出一本书。著书的人,于未完成他的书之先,就可以拿了他所收集的材料去教教。这两件事情,是一而二,二而一,最容易简单也没有的事,殊不知其中的甘苦,却有远超出乎寻常人所能猜度的范围之外者。

先来说著书与教书的目的。两者的主要目的当然是一样,都在传播智识,创造文化。其次,副目的当然也是什么人都所不能免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吃饭。

不错,著书者与教书者的目的,完全是一样的。不过世人若只因目的的相司,而即认这两件事情为合一体,那就不对了,因为为达到这目的之故,而经过的过程,有大不相同的地方在那里。

第一,两者的群众,或者说听讲者The Audience与读者The Reading Public之间就有大大的差别。著作家的读者群,是没有时地、年龄、智识、阶级、职业等的限制的,而教书先生的听众,则大抵都须受着上举的各种限制。

还有著作者的读者群,是不大会与著作者见面的,而教书先生的听众,却是面对面的活着跃动着的人。单就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就可以感到,著作者是何等的自由,而教书者又须受几多的束缚!所以有许多学问很好的人,一·立上讲台,往往会说不出话来;而有许多辩才雄健的人,就是没有真学问,也会说得头头是道,使听者倾心。

第二,是著作者与教书者的心理的变化。著作者,因为享受着上面所说的许多自由,所以他的全部心灵,可以专注在著作的一点上。不嫌精细,不怕深沉,推敲磨练,到自己觉得满意的时候,方将他的著作拿出去问世。而教书者,因对方坐在那里恭听的,是名为人的感情动物,所以因时因地都不得不受着听众的感情的支配。感情一动,思路就要散乱,先且不必说讲者自己的情感气分,就是单以听众的情感反映到讲者的心里去之后的那一种反应作用来说,教书先生就不容易有十足的把握了,更何况现代的青年或大众,都是富有着叛逆心理的生物呢!

第三,是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从事于创造文学Creative Litemture或者说创作的人,是绝对不宜于教书的;因为创作者须以情感为根底,而教书者所独重的是理智。理智的伸展培养,往往可以把情感杀死,而情感的热浪高潮,也容易把理智搅乱。所以一位大诗人,而请他来教诗的时候,也许会变成一个最坏的诗学教授。诗人的朗读,有时候还远不及三等优伶的演习Rehearsal的说白。但中国却有一个恶习,每喜欢请那些创作者去教书或讲演,这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勾当。听众一时失了望,致生出后悔被骗的心来,倒还事小,若创作家因受了一时的牵掣,而永久失去了他的灵感与诗情,那才是民族的一大损失呢!

1993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