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现状
由于虚无主义态度或出于某种误解,有些学者甚至以为心理学是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以至有少数著名学者也对我国丰富的心理学思想肯定不够。譬如,“中国之心理发达史与西方情形略同,百家而后汉晋无心理可言;唐虽有研究心理者,然多带有宗教色彩,直至宋儒出,心理学始成问题。自宋迄今,无大进步,仅王学及‘儒而逃禅’者偶一论之要为无系统之学”。
这种现象可能是当时的中国心理学史研究开展得不够充分而造成的。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心理学思想非常丰富,而且历代传承、不断发展,是世界心理学发展的策源地之一。就是美国现代著名心理学家墨尔菲也是给予认同的,他说:“……纪元前500年中国的老子和孔子、印度的《奥义书》、从南意大利到小亚细亚许多城邦的希腊思想家等,在哲学和心理学方面都有惊人的兴起。”为了掌握中国心理学思想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秉承与变化,众多的研究者开始了对中国古代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的发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我国近现代心理学思想发展的研究较之于对古代心理学思想脉络的清理要薄弱许多。
其实,自鸦片战争以后,留美学者颜永京(1838—1898)在出任上海圣约翰书院的院长时就开设了心理学课程,并于1889年出版了译著《心灵哲学》。1907年,王国维翻译出版了丹麦心理学家霍普夫丁的《心理学概论》。然而,在清末出版的40多种心理学书籍中,绝大多数都是译著。
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开创始于1917年,它的标志是北京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18年,国内第一本大学心理学教材《心理学大纲》(陈大齐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20年,国内第一个心理学系在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东南大学)成立。次年,中华心理学会在南京宣告成立。1922年,中国第一本心理学杂志——《心理》(张鹤翔主编)在上海问世。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心理学在中国获得了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批诸如陈鹤琴、陆志韦、廖世承、艾伟、周先庚、汪敬熙、郭任远、沈有乾等心理学家。当然,以笔者之见,这其中也应该有梁漱溟先生。
准确地说,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的起步是比较晚的。
自1999年笔者在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科学》杂志发表《梁漱溟心理学思想摭谈》起,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者,研究成果也很鲜见,总的感觉可谓进展缓慢。现有的主要研究成果大概是:《梁漱溟心理学思想摭谈》(柳友荣,1999)、《评梁漱溟大心理学思想》(张海钟,1999)、《再论梁漱溟心理学思想》(柳友荣,2000)、《梁漱溟文化心理学述评》(李振纲等,2000)、《心理学的哲学之光——梁漱溟哲学心理学思想探析》(张秀军,2001)、《基于心理事实探究伦理道德》(陈雷,2001)、《梁漱溟的人类心理学及其理论意义》(陆信礼,2002)等。从研究范围来看,有整体介绍和专题研究之分。整体介绍一般流于浮表,蜻蜓点水,没有深度,也难成系统;而专题研究一般又疏于对历史背景和人物经历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迄今,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和进展:
(一)试图在整体介绍梁漱溟心理学思想上作出努力
从心理发生的动力、身心关系的活动机理、心理构建的方式、心理发展的条件、心理保健的方法和学习心理学思想等多方面、多角度、历史地、系统地论述和评析了梁漱溟先生的心理学思想,阐述了他对我国早期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以期确立他在我国近现代心理学史上的地位和全面认识梁漱溟先生。
(二)对梁漱溟哲学心理学思想的探究
梁漱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以形而上学的方式,由人生探求人心,涉及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和人类心理的基本特征等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问题。他的贡献在于使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从哲学的角度去思考人类心理问题,是对我国心理学发展阶段的重要补缺,并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上给心理学研究以重要启示。
(三)对梁漱溟“人类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梁漱溟先生通过对以华生和郭任远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批判,建立了自己的一整套“人类心理学”理论体系。它既是儒家心性论的现代版,又是一种人性论,在心理学史册和伦理学史上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对梁漱溟在道德心理学上的探索的认识
梁漱溟在促使儒学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众多的举措。
其中,基于“直觉”这一所谓的心理事实来探究儒家的伦理道德,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在梁漱溟看来,伦理道德的本质就在于直觉。这种将伦理道德心理化的做法,最终会有导致道德虚无主义的危险。
(五)对梁漱溟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贡献的看法
梁漱溟提出从意识着手,兼顾行为、个人与社会的两面兼顾、反省与实证的结合、照顾全面、抓住重点等思想,都是我们一直沿用至今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梁漱溟特别强调理性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与超个人心理学的观点是极其相通的。尤其是他的具有道德意义的反省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人现代心理学体系中,这一点对推动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贡献深远。
综上所述,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发掘和整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成就。但是,无论是在对梁漱溟在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现代心理学本土化上的地位的认识,还是对其心理学思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研究的总体水平不高,研究成果也不能令人鼓舞。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研究的立足点普遍不高
在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发掘和整理过程中,不能从中国心理学思想史的整个发展脉络去把握,人为地割裂了梁漱溟心理学思想产生的历史环境、社会态势和个体心理背景,进而影响了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全面性和评价的准确性。
2.研究过程比较粗糙
现有的研究一般都不能对其主要文献作出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致使对先生的心理学思想阐发不够全面、深刻、彻底,甚至出现重要理论观点的疏漏。
3.研究成果不够系统化
尽管对梁漱溟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在“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哲学心理学”、“人类心理学”、“道德心理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研究层面上,系统化程度不高,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
正是出于上述原因,笔者专门申报立项研究梁漱溟心理学思想,并从1997年开始,着手进入前期的研究准备工作。1999始开始有了先期研究成果,2003年正式立项开展系统研究,本书即为项目研究的终期成果。纰缪之处,敬请方家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