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滴水不漏的口才技巧
38230100000008

第8章 社交语言的技巧(2)

如果你常和别人意见相反,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办公室,或是市场上,这个习惯都需要改。林肯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肯给我一个略说几句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诚然,任何人都喜欢坚持相信自己已经相信的事物,而不希望别人来加以反对。凡是有人对我们表示反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寻找许多的方法、许多的理由来辩证保护。所以,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说:“我要证明这种”,“我要证明那个”,这并不是聪明的办法。这样,你显然就站在了别人的对立面了!假使你一开始就不站在别人的对立面,然后再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说服就容易多了,这好像在和他人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然后再把你观察得十分透彻的事实提出来,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结论,并对你有了十分的信任。

那么,如何预防这种互相“抬杠”的局面产生呢?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有所选择作家尤今说得好:“两个人谈天,就像一对齿轮在转动,能不能相互啮合,全看缘分。碰上好的谈话对象,一壶茶、一把瓜子,天南地北,痛快淋漓。你说出来的,他懂?你没有说出来的,你也懂。偶尔,一个眼神眼色,一个微笑,双方便能不约而同地说出同一句话来。“嗳,真是快活哪!”犹如妙笔生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谈话境界,真有点可遇不可求。

然而,只要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善于选择合适的交谈对象、恰当的时机、温馨的地点,一般都能达到预期的交谈目的。好的交谈对象不是“碰”上的,是“觅”来的。守株待兔,永远会是孤家寡人的自言自语,心里独自。

(2)适可而止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同理,天下也没有说不完的话题,无论多么美妙动听的谈话,总有终结的时候。“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交谈更应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马拉松式的交谈,不但让人感到乏味,也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唠唠叨叨,软磨硬泡,废话连篇的交谈,无疑是制造痛苦。尤其是一方情绪不佳,身体不适,更应该及早把话匣子关闭。

(3)求同存异

人们往往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比别人的更高明。“说服欲”在交谈中不知不觉地膨胀起来,表现为不尊重对方的意见,非让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才罢休。这种想法不但错误而且有害。无论是志同道合的好友,还是恩爱无比的夫妻,思想上总是有差异的。如果两个人的想法总是一模一样,其中有一个存在就是多余的了。

罗斯福曾说过:“如果自己所确信的事,有75%的正确性,就应该觉得非常满意了。而75%也是最大的限度,不能再向上提高了。”

因此,在交谈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求同存异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只能制造麻烦和不快。

4.避免争执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恶语”当然是指那些侮辱贬损、攻击谩骂的话。其实,伤人的话不只是恶语。你没有骂人,但却经常从反面说话,那也照样会伤害别人,至少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阻碍交流,影响人际关系。所以,我们不妨树立这样一种新的意识:正面说话三冬暖,反面说话六月寒。那么究竟什么是正面说话?什么是反面说话?为什么一定要正面说话,而不要反面说话呢?

正面说话就是从肯定的、积极的、鼓励的、满意的、希望的和爱护的等方面说话,给人以良好的刺激;反面说话则是从否定的、消极的、贬斥的、不满的、嫌弃的和责怪的等方面去说话。

比如,一个人打保龄球,一下子打掉了7个瓶子,还有3个没打倒。你作为此人的指导者该怎么说话呢?如果你着眼于还有3个瓶子没打倒,就会以不满意的口气和措词说话。这就是反面说话,会使此人泄气,产生抵触馆绪。如果你从肯定和鼓励的方面去说: “好!打得不错,已经打掉了7个瓶子,继续努力会打掉更多的瓶子!”这就是正面说话,能使对方受到鼓舞,振作精神,把该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为什么正面说话才会有好的效果呢?因为人际交流不仅是彼此交换信息,而且是在感情上的相互刺激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和喜欢良好的刺激,不需要也不喜欢不良的刺激。反面说话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总是给人以不良酌刺激,这就必然会激起对方或大或小的自我防卫心理,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或明或暗地和你唱对台戏。所以,惟有正面说话才能进行正常而有效的人际交流,反面说话只会阻碍交流,有害无益。

我们再以谈生意为例来加以对照比较。甲乙双方在交货的时间上存在矛盾,怎么谈呢?

反面说话:如果贵方不在时间上按我方要求办,那就甭想达成协议!

即使乙方很想达成协议,甲方如此从反面说话,也会使对方抵触反感,从而一口咬定在时间上不可能按甲方的要求办,结果不欢而散。甲方如果能从正面说话,那就会争取成功,至少还有商量的余地,有可能获得成功。

正面说话:如果贵方能在时间上尽力提前20来天,我们达成协议就没多大问题了,请您多加关照好吗?

这样说话会促使对方通过逻辑推理,权衡利弊得失,进一步考虑你的要求,也就很可能改变局面,达成协议了。

假如双方在开价问题上还有差距,你可以比较选择哪一种说法有利。

反面说话:不行,你的开价过高了,你至少低一个百分点,我们才能打交道。要不然,我就去找别的公司了,你可别后悔!

正面说话:在开价问题上,咱们是不是再商量一下。你知道,我很愿意和你打交道。我们之间具有长久而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双方都愿意把这种关系发展下去。现在这个价钱,我本人觉得还可以,但我们领导不太同意,因为他刚刚得到一个情报,说有家公司的开价,比你们的开价低一个百分点。我希望咱们还是合作下去,请你照顾一下我的难处,好吗?

显然,你从反面说话,对方即使担心后悔,由于情绪上的抵触反感,也会嘴硬气冲起来,一口拒绝。而正面和婉转地说话,能够争取感情上的沟通,让对方理智地思考,就容易把事情谈成。

某大学管理系邀请一位学者举办现代管理科学的系列讲座,因为内容新颖,表达生动,来听讲的学生不仅有管理系的,而且还有其他系的同学。由于人数众多、座位有限,管理系的学生晚来一步的就没有座位了。为此,负责举办这次讲座的老师向大家发出一个通告:“同学们,我们这次举办的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为了保证我们管理系的同学都有座位,请其他系来的同学一律坐在第10排以后的座位上!谢谢大家的合作。”

这番话的意图无可非议,但这样说会使其他系的同学有一种“外人”的感觉,似乎不受欢迎。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把话说得顺耳中听一些呢?比如这样说效果就比较好:“同学们,这次讲座来听的人很多,不论是哪个系的同学,我们都很欢迎但由于座位有限,为了让别的系的同学也都尽可能坐下,请管理系的同学一律坐在前10排以内!谢谢大家合作!”

你看,同样的事情和意图,可以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从那个角度讲。我们为什么不选取最佳的角度,力求最佳的效果呢?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正面说话,而不要从反面说话。

5.学会应对不同情况

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培根

与人谈话,无非是以下几种目的:或者加深了解,发展相互间的合作关系;或者托人办事,有求于人;或者批评别人的错误,使对方弃旧图新;或者申述事情的原委,让对方弄清真相……但要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任何一种,都必须首先使对方乐意听你谈话。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又必须了解对方,熟悉对方。

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有时是惊人的。独特的个性,独特的爱好,独特的生活习惯,独特的知识结构,尤其是独特的心理态势,这些综合起来就使某个人成为独具异彩的“这一个”。我们与人谈话,就要力求了解站在你面前的“这一个”的方方面面。以个性为例,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豁达开朗、热情活泼的人,那么你在谈话时就可以更加大胆坦率一些,即使偶尔有一两句话失度走火也不要紧,对方决不会与你计较;如果站在你跟前的是深沉多虑、内向含蓄的人,那么你在谈话时就得小心,要字斟句酌,切不可信口开河。

《鬼谷子?权篇》将“看人说话”的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与智者谈话,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谈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者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

不同的人爱听不同的谈话内容,这是容易理解的。但困难的是在对一位陌生的谈话者,你怎么知道他爱听什么、不爱听什么呢?这就要“看”人说话——边“看”边说,边说边“看”。这“看”,即是观察:在与对方谈话时,要善于一边说,一边察言观色。

“看”对方什么呢?

1.看面部表情

狄德罗曾经说过,一个人的“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有时对方口头表示赞同你的意见,但他的眉头却不知不觉地紧皱了起来,或者他的嘴唇突然紧闭,而且嘴角向下撇。这些表情恰恰是内心不愉快的流露。因此他说的赞同的话其实是言不由衷的,或者碍于情面,或者屈于权势,才不得不这样说的。

2.看体态表情 几乎每一种体态,每一种动作都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都在宣泄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问题在于我们要能看懂这些体态表情,要能领会它们的内在含义。假如与你谈话的人双脚并立,双臂交叉在胸前,这就表明此人对你怀有某种敌意,他在作自我防卫;而当他不仅双臂交叉,而且双拳紧握时,那就是说他不只在自卫,还要向你进攻了。又如,如果谈话者常向你摊开双手,这就表明此人是真诚坦率的,他对你毫无提防之心。

3.看语言表情 与人交谈时不但要看他说什么,而且还要看他怎么说。这就是要从对方说话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腔调等看出他的言外之意,听出他的弦外之音。这是因为说话声音的种种变化不但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急性的人说话节奏快,声音响亮;慢性子说话节奏缓慢,声音低沉——而且能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与心境。例如,忧伤时语速慢、声音低、节奏平缓,而兴奋时与之相反,语速快,声音高,节奏强烈。

所谓“看人说话”,主要是“看”上述三种表情。从这些表情变化中,我们便可随时猜度对方的心理态势,透视对方的心理需要,然后也就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谈话的内容与方式,使之更适应对方的思想线索。这样,说话便可获得预期的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