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青少年应该知道的艺术知识
38229900000039

第39章 舞蹈艺术(8)

第七节外国舞蹈艺术经典作品赏析

1.《天鹅之死》:芭蕾史上的璀璨明珠

[作品简介]

漆黑的舞台上,一束蓝色的追光随着优美的大提琴声射向一位身穿洁白天鹅舞服的女演员。她的脚尖行着密集的碎步,两臂轻柔地上下波动:这是一只受伤的天鹅缓缓地从天空降到了湖面,悄然飘浮在水上。她的头艰难地转动着,手臂如“翅膀”软弱地在微波上掠过,眼睛里闪现着悲哀的目光。突然她鼓足力量站了起来,两臂朝上高高举起,仿佛立即又会离开湖面重新飞上蓝天。可是死神已向她袭来,她体衰力竭,再也没法振翅飞翔。她的身体痛苦地前倾,两臂颓然垂下,头也因为疼痛而歪向一旁。不!天空仍在向她召唤,求生的欲望也在心中呼喊:“起来!起来!”她又慢慢地直起身子,开始原地旋转、旋转,她越转越快,似乎又产生了飞的希望。然而,生命之火已经燃尽,天鹅终究逃脱不了死神的魔爪。她跪了下来,全身贴近水面,只剩下一个手臂指向天上:原先从容的波动已变成了此刻僵硬的弯曲,一下、两下、三下……终于,大提琴的歌唱和蓝色的追光一起消失,天鹅也在黑暗中合上了翅膀。

[艺术欣赏]

《天鹅之死》是芭蕾史上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在它身上凝聚着三位艺术家——俄国芭蕾编导米哈依尔·福金、法国作曲家圣桑和俄国芭蕾演员安娜.巴甫洛娃的才华。

《天鹅之死》的音乐选自法国作曲家圣一桑的名作《动物狂欢节》中的第13首乐曲《天鹅》。这首仅有两分钟左右的独奏曲并不是专写天鹅之死的。乐曲开始,钢琴先奏出流畅的琶音,象征着碧波荡漾的湖水在宁静中泛起层层涟漪,接着大提琴唱出了柔美的旋律,仿佛一只天鹅安详而高傲地慢慢游来。福金用舞蹈对音乐作了自己独特的解释:在钢琴的伴奏部分,他安排了脚尖碎步,显示“天鹅”心中的不安、焦虑和痛苦;在大提琴的旋律声部,则以手臂的起伏相呼应,使人好像“听”到了“手的歌唱”。整个舞蹈的设计简朴无华。只用脚尖、手臂和眼睛随着音乐的流动而变化,揭示出了“人物”(天鹅)内在的灵魂和精神世界,以此激发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天鹅之死》由巴甫洛娃带向世界,她的名字也和天鹅永远联在了一起。很多年后,福金写道:“这个作品后来成了新俄舞蹈的象征,它实际证明了,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玩意,而应该是通过视觉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

2.《吉赛尔》:浪漫主义舞剧的经典之作

[内容简介]

《吉赛尔》这出浪漫主义舞剧的经典之作,是戈蒂埃受诗人亨利希·海涅的诗歌的启发,为他所仰慕的女演员卡洛塔·戈丽西而创作的。在歌剧院拨给他的助手圣·乔治·德·韦尔卢瓦的协作下,经过顺利排练,《吉赛尔》于1841年6月28日首次在巴黎公演。这出舞剧的音乐作者是年轻的阿道夫·亚当,舞美设计则出自搞过“修女芭蕾”的布景师西塞里之手,舞蹈设计者为让·科拉利以及朱勒·佩罗。

[艺术欣赏]

第1幕:在欢庆丰收的节日里,天真的姑娘吉赛尔与乔装农民的公爵阿尔伯特一见钟情,拒绝了守林人希莱里昂的求爱。外出狩猎的亲王和女儿巴季尔来此休憩,吉赛尔母女殷勤招待,贵族公主赠与项链相报。守林人揭开阿尔伯特的身份,吉赛尔闻知公爵早已与巴季尔定亲犹如霹雳轰顶,她失去理智而狂舞,一剑刺进了自己的胸膛。阿尔伯特恶梦初醒,竭力表白,吉赛尔表示宽恕后螟目长逝。

第2幕:希莱里昂在吉赛尔墓地悲伤不已,伙伴们因惧怕传说中的维丽茜女鬼——婚前被情人遗弃的少女怨魂的出现而匆匆归去。夜色朦胧,白影掠过舞台,鬼王米尔达与众女鬼毫无生气地舞蹈,引出吉赛尔的幽灵。阿尔伯特前来悼念,多情的吉赛尔幽魂在他身边若即若离。众女鬼排成一列斜线,堵住守林人的去路,无情地将他推人湖中。吉赛尔看到被团团围住的阿尔伯特,忙指点他站到十字架下。鬼王见魔法失灵,恼怒地命吉赛尔与他无休止地舞蹈,阿尔伯特最终心力交瘁晕倒在地。黎明,女鬼和吉赛尔被召回坟墓,幸免一死的阿尔伯特永远失去了纯洁可爱的少女——吉赛尔。

在充满幻想的欧洲民间传说相继占据芭蕾舞台的19世纪里,塔里奥妮上演的《仙女》,曾因其服装和舞技上的革新——白纱裙和足尖步法的应用,而作为浪漫主义舞剧形式被后人永久纪念。相距九年后的《吉赛尔》,则又由于其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成果,被视为是更成熟和完美化了的《仙女》,赢得了浪漫主义舞剧结晶“芭蕾之冠”的赞美。

用舞蹈描绘这些难以捉摸的仙女,妖精等形象,反映人们对美的强烈向往,象征人间的爱情和希望。在《吉赛尔》中,我们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两个侧面——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它既有第1幕中村民猎户收获等一幅幅充满田园情趣的场面,又有第2幕中以超自然想像来展开的各种舞蹈。由于它第一次使芭蕾舞女主角同时面临了表演技能和舞蹈技巧的严峻挑战,即所谓:“舞剧的哈姆雷特”。舞剧首演时,格丽西无论是在塑造欢乐、纯真最后在疯狂中死去的少女.还是在扮演柔情绵绵的吉赛尔的怨魂时,她的舞蹈魅力和表演技巧方面都给人留下了隽永的回味。在同时代的光辉舞星中,她被公认为是既有塔里奥妮之轻盈,又有艾尔斯莱之热情的一个“活生生的浪漫主义芭蕾之魂”。

为了使《吉赛尔》的音乐具有浪漫主义的气息,法国作曲家亚当(1803~1856)作了异乎寻常的努力。他为了贯串剧情,首次在舞剧音乐中使用了主旋律贯串法,如第1幕男女主人公相恋的主调在吉赛尔发疯时的回忆中再现等等。这种音乐上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为今后舞剧音乐的创作树立了典范。其次,亚当还打破了“单旋律加伴奏”的传统,首次使用了赋格——主副旋律对位模仿的作曲技巧。从而使整个作品格调一新,包含着旋律美和戏剧性。时至今日,《吉赛尔》的音乐仍是音乐会上的动听曲目,不少人就是从音乐迷上了《吉赛尔》。

3.《天鹅湖》:古典浪漫主义顶峰

[作品简介]

《天鹅湖》舞剧的音乐谱曲完成于1876年,全剧4幕29段。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在此破除了以往那种一味迁就舞蹈家易编易跳、“旋律加伴奏”的模式,充分调动了音乐对舞剧的主导作用,运用了主题动机发展、高密度和声织体等交响乐的创作手法,使之与剧中人物的感情和特定的场面达到了高度的吻合和统一。次年3月4日,《天鹅湖》由列津格尔编导、卡巴柯娃主演在莫斯科问世,但由于编导者的平庸、演员表现力的不足,特别是他们未能理解作曲家的创新意图,为适应旧习竞不按原谱,任意加进了普尼等其他作曲家的音乐,使舞剧的音乐遭到了明显的歪曲,导致了初演的全面失败。直至柴可夫斯基去世一年后,由于俄国芭蕾的奠基人——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的首席芭蕾编导彼季帕和助手伊凡诺夫的努力,才使蒙尘十数年的《天鹅湖》总谱又见天日。1895年1月27日的重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以其独特的抒情性和形式美,登上了古典浪漫主义舞剧的光辉顶峰。

[艺术欣赏]

序幕: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在森林湖畔嬉戏,惊动了魔王罗特巴尔特,他显现出怪鸟本相,将公主变成了天鹅。

第1幕:王子齐格弗里德成年之日,伙伴们前来道贺,村女们欢乐起舞。母后告知明日将为王子举行选妃舞会,好友贝诺为王子解闷与村女表演3人舞。天暗人散,一群天鹅掠过上空,王子尾随而去。

第2幕:湖畔,奥杰塔向持弓欲射的王子委诉不幸,王子深表同情,约定选妃舞会上与她重聚。.他俩信誓旦旦展开了大段的慢板双人舞。机灵的4只小天鹅,舒展的3只大天鹅……构成了一幅幅神奇画景。黑夜将尽,群鹅离去,王子把奥杰塔留下的一枚羽毛紧贴在胸,发誓一定要拯救公主摆脱苦难。

第3幕:王子对前来应选的邻国公主们的舞蹈毫不动心。魔王带着变成奥杰塔模样的女儿奥杰丽雅闯入宫廷。王子误以为真,与奥杰丽雅跳起了技巧卓越的“黑天鹅双人舞”。忽然,天昏地暗,正欲起誓的王子发现了窗外的白天鹅,他悔恨交加,不顾一切冲出宫门。

第4幕:奥杰塔回到湖畔向同伴们诉说痛苦。王子赶来表白,与魔王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一道强烈的闪电中魔王被诛。

尾声:乌云消散,大地生辉,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邪恶。天鹅姑娘恢复了人形,王子与奥杰塔迎着晨曦,庆幸新生。

《天鹅湖》这出舞剧取材于德国中世纪民间童话。在音乐上,彼季帕和伊凡诺夫认真研究了1877年初演失败的原因,并通过与柴可夫斯基合作上演《睡美人》、《胡桃夹子》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在把握作曲家音乐的基本逻辑的基础上,由德里果协助,对舞剧的原谱进行了必要的增删和次序上的调整。如今天所见的“黑天鹅双人舞”原来是第l幕中的3人舞;第2幕中:原结尾处的大段慢板即第5曲被移到了前面,而第2曲则作为奥杰塔的独舞放到了后面;第4幕由于加进了作曲家去世那年创作的两首钢琴曲的音乐,故略去了原终曲的一部分……

在编舞上,编导者也作了种种革新,特别是由伊凡诺夫编导的第2、4幕,他一方面遵循19世纪浪漫主义舞剧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以树立新的舞蹈美学为目标,成功地创造了交响乐般地多层次结构的编舞形式,使群鹅的舞蹈成为贯串女主人公悲剧性格的统一整体。《天鹅湖》在以后年代久远的演出中历经演变,唯有第2幕,至今仍按原样被保留着。另外,编导者为了突出奥杰塔和奥杰丽雅善与恶的鲜明对比,赋予了她们不同的个性、风格和节奏。当时担任女主角的意大利舞蹈家莱格那妮,以细腻的感觉,轻盈的舞姿,强韧的耐久力,完备的技巧,体现和发展了这一意图。据说在第3幕的黑天鹅变奏中,她竟一口气超额完成了32个单腿挥鞭旋转,首次开创了这一芭蕾舞女演员的绝技。

4.《罗密欧与朱丽叶》:舞蹈艺术的不朽之作

[作品简介]

几百年来,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飞越国界,激发着无数艺匠们的创作热望,在交响乐、绘画、歌剧领域里留下了一系列感人的杰作。同样,也为历代舞蹈家提供了驰骋舞台的理想题材。自1785年贝莱蒂在威尼斯首演了同名舞蹈剧后,这部不朽之作更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芭蕾大师们的青睐,性格各异的舞剧版本接踵而出,其中最成功且有影响的则是由普罗科菲耶夫作曲、拉甫罗夫斯基编导,于1940年1月11日问世的列宁格勒基洛夫芭蕾舞团的演出。当时,著名舞星乌兰诺娃的主演,更使舞剧增色生辉。1954年被搬上银幕后,遥隔千万里的各国舞迷们也无不为之倾倒。

[艺术欣赏]

第1幕,共5场。意大利古城维洛那广场上,仆役们掀起了两大世仇家族的恶斗。闺房里,朱丽叶淘气地与乳娘逗乐,母亲提起帕里斯伯爵前来求婚,使她羞怯不安。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舞会,蒙泰玖之子罗密欧乔装前往。邂逅初遇的年轻人欢乐起舞,面具被摘,爱神之箭贯穿了两颗纯洁的心。花园里,柔情绵绵的双人舞如两人窃窃私语,倾吐着肺腑情话。

第2幕,共3场。人群里,乳娘为罗密欧送来朱丽叶的佳音。在劳伦斯神父的主婚下,一对情侣怀着美好的憧憬默祷,让爱情之火熔化世族纷斗的干戈,抹去这心头的阴影。在家族的混战中,朱丽叶的表兄提巴尔特一剑刺穿了罗密欧的好友麦克西奥的胸膛,罗密欧因杀死提巴尔特而被终生流放。

第3幕,共5场。朱丽叶拒绝提亲。在神父的帮助下,她暂且允婚,偷服假死药,欲待两天后与罗密欧在坟地重逢出逃。因信使路遇瘟疫被阻,不知内情的罗密欧痛不欲生,自刎殉情。朱丽叶悠然苏醒后发现情人的尸体,顿时天旋地转,她胸怀不尽的悲痛,匕首一闪,血泊中躺着一对情人。儿女们用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世代的宿怨。

整部舞剧忠实于原著,强调了在新与旧、明与暗、善与恶的斗争中,前者必胜的美好心愿。在编舞上,废除了“纯表演插舞”,力图使所有的舞段都纳入剧情发展的轨道。尤其值得一提是在这部较现代化的音乐面前,乌兰诺娃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表露了朱丽叶错综复杂的内心剧变。她天真、稚气、娇嗔、羞怯、疑惑、不安、愤慨、矛盾、悲痛等,一招一式仿佛都在朗诵诗句,复活了莎翁笔下勇于向旧礼教宣战的叛逆女性。作曲家即剧本执笔者之一的普罗科菲耶夫对此也称颂道:“基洛夫的演出确实精彩,这应归功于表演者都是技巧娴熟的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