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易经的智慧与应用
38220100000021

第21章 《易经》概述(20)

谁知他自此一去,两年没有音信,‘姣鸾思念得人比黄花瘦,心如苦油煎。正巧,父亲差下有人要去I临安办交公文。姣鸾就托差人照廷章临走时留下地址去打听。差人走到廷章家乡一打听,知道他已经又娶了当地富翁魏家之女,夫妻恩爱已深,早把姣鸾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差人找到廷章,当面就把他臭骂了一顿,回去之后如实地把情由给姣鸾说了,只气得姣鸾把悔恨的眼泪朝夕不停地流,每日里手拿着廷章退回的婚书与香罗帕,愁肠万断,泣血涟涟,在绝望之中,写了一首哀恸九重的《绝命诗》。正巧,她在处理父亲的文案中,发现有一件公文要发送到临安县去的。她灵机一动,就将两人的婚约、香罗帕、绝命诗,连同公函一起都装到公文袋里,然后封好派差人送到临安县衙。

临安县令拆开公文袋,详睹了所有的信物和《绝命诗》,深为姣鸾的痴情所感动,说这是千古少见的一段衷情。正巧,这时府里的刑事推官也在场,两人在一起一商量,就把周廷章拘来,当堂审讯,判定他的罪过是:调戏职官之女,一罪;停妻再娶,二罪:致死前妻王姣鸾,三罪。县尹说:“你在婚约上说得明白,你如他日背毁前盟,万箭穿身;今日老爷堂上没有万箭,只能用乱棒将你打死。”也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就在小姐悬梁自缢之时,周廷章在大堂之上被乱棒打死。

十二、小狐狸过河的前前后后

《易经》八八六十四卦的最后两卦,是“既济”与“未济”,意思是已经渡过河去与尚未渡过河去。很明显,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是发展转化的两个不同阶段。在整部《易经》中,像这种互相对立、互相转化的卦很多很多,像乾坤、泰否、损益、蹇解、剥复、革鼎、萃升等等,比比皆是。这样的安排与构造,正是《易经》不同寻常的玄妙之处;换句话说,也正是它充满着辩证思维的精髓之所在。例如泰否两卦,“泰卦”兆示吉祥和顺利;“否卦”兆示不祥和不顺,二者是对立的,但二者也向对立面转化。泰的结果就是否,否的结果也是泰,二者是互相依存的,人们经常说的“否极泰来”,后来老子又发展成为“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等至理名言,全是从这里来的。

损益二卦的情形也是这样。“损卦”兆示损失,消减;“益卦”兆示受益,增多。二者明显是互相对立的,但又是互相依附与转化的,正如孔子在《卦彖》中诠释的那样:“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后来,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有句话概括得更为准确,叫作“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剥复二卦也是如此,“剥卦”兆示剥落、耗损;“复卦”兆示恢复,复兴。显而易见,:黾明显的对立两个方面,又是必然要向对立面转化的两个阶段。这种必然性,孔子在《序卦》中指出得很清楚:“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事情不会总是剥落,穷困下去,剥的终极必然要向对立面转化,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剥落到极点必然要向恢复与复兴的方向发展。

最后,我们落实到“既济”与“未济”两卦上面,详细地看看它这个发展与转化过程。这两卦都是以小狐狸过河这个具体形象来说明事理的。这就叫作以小喻大、以近喻远,这正是《易经》非凡的大手笔方法。像这种以小喻大的方法,还有井、鼎、萃、升等卦。

“既济”的初爻爻辞是:“曳其轮,濡其尾,无咎。”意思是说,小狐狸过河曳住了车轮子,河水仅仅打湿了尾部,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比喻得很形象,道理也很明显。它告诉我们,大河是能够渡过的,事情是能够成功的,虽然中间会有些风浪波折,但不会有多大危险。卜得此卦的人,有什么犹豫狐疑之事当会立即解决的。

“既济”卦的二爻爻辞是:“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讲过小狐狸过河之后,这里又讲了生活中另一件活生生的现实故事。说有个妇女,在过河的路上丢了头上的发饰。但不要着急,也不必去寻找,七天之后就会失而复得。这位妇女是谁,《易经》作者没说,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我们不好去猜,但肯定是他身边的人所发生的事。这个故事蕴含什么寓意,给人们什么启示呢?它所告诉我们的事理,正像民间口头语中说的,“金钏掉井里,是你的,早晚还是你的!”偶有丧失,不必着急,这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难免的,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总会得到补偿的。北京大学解放后的第一位中文系主任、著名作家杨晦,曾经经常劝告他所带领的研究生,做学问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就譬如攀登高山一样,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登上主峰,切不要为路旁的闲花野草分心劳神,它会影响你对主峰攀登的速度和对主要目标的专攻。

“既济”卦的三爻爻辞是:“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这是历史上的一件真实故事。因为《易》作者在这里点名点事,所以在历史书上很容易查找到。在《后汉书·西羌传》中就记载:“及殷室中衰,诸夷皆叛,至于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故其诗日:‘自彼氐羌,莫敢不来王。”’原来,这位殷高宗名叫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代帝王。在他以前的几位帝王都荒于朝政,国势倾危,北方夷狄之族经常向中原地区侵犯。高宗是位中兴之主,他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国势逐渐强盛起来,于是他便发兵去征讨北狄的鬼方。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终于将它攻克。这一仗打得很艰苦,军民都劳累不堪,中间也吃了不少败仗。通过这场战争,殷高宗得出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小人不能用。《易经》作者将这一真实历史故事放在此爻里,很明显也在于启示和告诫人们:无论办什么事情,过河也好,造桥也好,领兵打仗也好,谨防小人从中坏事,切切记住,小人是一定不能用的!殷高宗多年来得出的这一条血的教训,还不够明确吗?也毋须我们再举别的现实例子了!

“既济”卦的四爻爻辞是:“繻有衣{如,终日戒。”孔子在《卦象》中诠释说:“终日戒,有所疑也。”孺,是华丽的衣服;{如,是露出败絮的衣服。全句总的意思是,即便是锦绣华丽的帛衣,也有变成露出败絮的破衣之时,所以要终朝警惕。为什么呢,因为心中存有疑虑,用现在的话来说,存有忧患意识,必须要时时地警惕。

《易经》作者用这么个浅显的事物放在“既济”卦里作比喻,其用心是非常明显的。他告诫人们即使已经渡过了河,事情已经取得了成功,也还是不能放松警惕,应当常存忧患意识。殷高宗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他征服了鬼方,打了胜仗还朝,臣民朝贺,史官献诗,已经够光彩的了。但他心中仍然常存忧患,居安思危。念念不忘北方的叛乱不知何时将又再兴。后来事实果然证实了他的这种戒虑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远见卓识的。到了他的曾孙武乙时,鬼方果然再犯,掠夺了我大片土地。这个卦对人的启迪与兆示,也应当说是昭之如日月了。

“既济”卦的五爻爻辞是:“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榆祭,实受其福。”孔子在《卦象》中诠释说:“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这又是从历史的一段真实故事中演绎出来的,意思是说,东邻宰杀牛羊,搞盛大的仪式祭祀上天,还不如西邻用朴素的五谷菜蔬及时祭祀,因为西邻上应天时,下顺民心,所以实受老天赐下的大福。作者虽然没有明文讲出东邻西舍指的是谁,但只要细心一点就会看出,他所举的是自家的实事。周文王居歧山,在今之陕西凤翔附近,自然是西邻;殷纣王居朝歌,在今之河南安阳,自然是东邻。殷纣王荒淫无道,暴虐黎民,虽然每年搞盛大无比的祭祀典礼…但是上天不会福祐他的。周文王在西歧顺天爱民,虽然春秋两祭只用五谷菜蔬等薄薄礼物,但却得到上天的保祜,让他后来代替殷商登上了帝王的宝座。这就像《周书》上说的:“皇天无亲,唯德是辅。…‘黍稷非馨,明德唯馨。”

《易》作者在这里提出这样一个鲜明对照的史实,给人的启示更是用心良苦,寄寓弥深。它告诫人们要常存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居易思难。应当怎样做才能消除安易中的隐患呢?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要广积善,厚修德,以德治国,以德治业,什么忧患来了都不怕。就像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的:“重积德,则无不克。”

《左传》中也说:“有德,不可敌。”“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也。有德则乐,乐则能久。”治国是这样,有了厚德,国家就有了雄厚的根基,有了这个根基,国家自然能够长治久安;办企业、建事业也是一样,能够以德兴业,能够为社会多办好事,你的事业便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如果是暴贪厚利,违法乱纪,倾害善良,还能维持得长久吗?现实中这方面的例子,不是举不胜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