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四章,将易经八卦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化,以至于今天在世界各国,在各个行业里面仍能发生影响与重大作用,从不同的层面与角度予以阐明与揭示,使广大读者皆能从中受益。,又由于本书是采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手法编写的,通过大量的历史故事与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来说明其中的哲理,读起来不仅容易理解,而且生动有趣,不觉得枯燥无味,使人于潜移默化之中得到启示与感悟,有益于身心的健康与事业的成功发展。
《易经》,是一部大智慧的书,博大精深,学问渊薮,是中华民族理性思维的集中体现。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就是受到了《易经》的启示,破译了二进位制的奥秘,研制成功了手摇计算器——电子计算机的前身。世界上有许多大企业家,如丰田、三星的创始人,都是凭借《易经》的引发与感悟,成就了一番大事业。本书既依据传统的历史文化又结合现代科学理论,揭示出《易经》八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创建原理,阐明了伏羲氏结绳记事(实际上是结绳记数,事是无法用绳子记的)的理性思维过程。这种理性思维就孕育了二进位制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又通过符号语言的更替与演化,便产生了人类智慧结晶的八卦。
随着社会的发展,八卦被广泛地运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军事、政治、人文风化、道德理念等各个方面。我国历史中许多圣王先哲,诸如神农、黄帝、大禹、文王、周公、孔子等,以及秦汉之后许多大儒们的研究、发展,使《易经》日新其德,汲进了人类的全部聪明才智,甚至像莱布尼茨等一些外国的思想家、科学家、企业家,也对《易经》的揭示与开发做出了贡献。本书的特点,就是将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凝聚在《易经》上的智慧结晶,历史重现般地展示出来;用大量的篇章,结合古往今来认读《易经》、破译《译经》、应用《易经》的生动事例,来阐述《易经》八卦的内涵和它所阐发的深邃哲理。通过古今中外大师们成功地开发、推演与感悟《易经》的闪光思想与杰出成就,来说明和论证《易经》的博大精深。
本书既已立足于一个通俗易懂、普及大众的基点上,因而也就破除了各种《易经》读本的惯例,不仅讲解那些卦辞和爻辞,不仅只在这些文字语言上进行阐发,而且对构建八卦的那些符号语言也做了详细的注解与阐释。过去的书都只讲结果,而没有讲解那些看起来神神道道、曲里拐弯的符号语言都代表些什么,没有讲八卦的卦画是怎么构建起来的,每一个构建的线条(在易经上叫作爻)都标明什么,按照什么原理将六根线排列在一起的,又是怎么发展演变的?这种演变意味着什么?周公、孔子等古代先哲是怎么认读这些卦画,并依此而写出他们的l、辞与诠释文字来?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个读者不仅都能看懂那些卦辞,也能看懂那些卦画,看明白每一条线(郭沫若曾经称这些线条为构造易经神圣殿堂的“神秘的砖块”)的符号语言和它们所要说出的话。
为此目的,本书还专门选了《易经》中重要的充满着辩证哲理的几个卦作为范文,开辟了《导读》的范例,将这些卦画中的每一条线的符号语言,都做了注解与诠释,以求举一反三,通过这些例卦的导读,能够让读者读通和读懂八卦的所有符号语言和它们的排列组合原理,以期对于卦辞的文字语言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
勿庸怀疑,也不需要做任何掩饰,《易经》是作为一部占卜的书而留传下来的,虽然那些卦辞与诠释文字充满着无限的智慧和深邃的哲理。承认这一点,丝毫不影响《易经》的哲学性和理性思维的价值。为此,本书也对历代人所使用的占卜方法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因为揭示出这种演进与发展的过程,也更能说清这部充满着理性思维结晶的哲理书的发展演化过程。
《易经》的大智慧,不在于通过一定程序的演算而求得某一卦某一爻,那里边含有一种很高的概率,《易经》的深邃意义(即所谓的哲理性和启发性)更在于择(选择)。《吕氏春秋》中说:“卜,择也。”可见,古代人的占卜也都把注意力放在“择”上。
一个占卜演算过程下来,可以得到某个卦、某个爻,但你要依据自己的目标作何种何样的选择,可是个大智慧。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一种选择。选择得当,获得好的结果;选择不当,效果就不那么理想。本书详尽地讲述了《易经》择卦的规则和选择的智慧与智能。
《易经》的高深智慧,更在于理解与感悟。同样的一段卦辞,由于感悟的深浅、理解的厚薄,会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据汉朝人著书记载,鲁哀公欲伐越国,得了一个鼎卦去找孔子,问伐越是吉是凶?子贡依据卦理,认定当以鼎卦的四爻爻辞为准。其辞是“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子:寿说:“行军打仗要靠两条腿,腿折了走不了路,还不打败仗?再说那‘覆公餗,其形渥’,就是说要被打得一塌糊涂,狼狈不堪。所以说凶。”可是孔子却另有解释,他说:“越国是水乡,伐越根本不用走路,靠的是舟船。只要把船只准备充足就行了。至于‘其形渥’,说的正是越国。他们临水而居,所以才满地湿漉漉的。鼎折足而弄撒了美食的是越国,而不是鲁国。凶,也指的是越国。”鲁哀公听信了孔子的话,果然伐越获胜。
再说,纪晓岚赶考前占卜得了个“困卦”,其爻辞是“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老师为他解卦说:“这一卦不吉利。困于石,据于蒺藜,不是明明在说困于考场之上,拮据于佶屈聱牙的文字之中吗?而且归家之后连妻子都见不到了,不是凶是什么?”可是悟性很高的纪晓岚却不那么认为,他说:“我还没结婚,哪有回家见不到妻子之说?那不过是个虚词。困于石,是说我困于一个姓石的,或者是带石字偏旁的同年之手。是他考了第一,我考了第二名。”有人问:“为什么说考上第二名而不是第三名呢?”他说:“据于蒺藜,你们看,铁蒺藜像不像个米字,我据于他之上,就是据于姓米的同年之上。”发榜后,纪晓岚果然考得了个第二名。
《易经》所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大的趋势,不是对某件事物的具体答案。“灵不灵,照书行”,那是绝对不行的。人们能否从《易经》中得到启发与感召,全在于感悟的能力。感悟到了,你就会得到应有的感召与启迪,然后根据得到的感召与启迪,采取相应的态度与应变的措施。这样,你就会使事业得到成功,或者是趋利避害,减少损失。如果没有感悟,或者是感悟不深,浮在表皮的层面上,就会看不到《易经》兆示的深邃内涵;看到了也不懂得怎样正确地选择,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和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这样,就会使机会失之交臂,当面错过;有时不仅不能够减少损失和减轻打击,反而还会使悔咎更加严厉。
本书引用许多古今明哲的人的感悟事例,阐述了提高感悟智能的几种办法与途径,相信对于人们会有启发和感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