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父母炼成的:22位成功父母对我们的家教启迪
38189600000009

第9章 特长生父母是怎样培养孩子的(1)

每个人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只要父母用细心、精心和耐心加以启发引导和发掘培养,孩子被潜藏的天生才能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

任寰:在父毋的帮助下她成为少年作家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多灌输知识,而且要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培养他为实现理想、奔向目标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被称为少年天才小作家的任寰,她的父母就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任寰初上学时,学习不好。一次考试完了,老师要求学生把发下的试卷拿给家长签字,再交给老师。任寰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便自己代家长签了字。老师把家长找去一看,那上面写了这样的话:“任寰学习不好,请老师多加帮助!

家长”。父母看了那歪歪扭扭的字儿,当时真是哭笑不得。不过,通过这件事,他们发现了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他们想,要爱护这种自尊心,它是孩子前进的一种动力,不能伤害。

在任寰二年级的时候,母亲收拾她的床,发现她的被褥下有《中国少年报》给任寰的信,打开一看,是退稿。任寰回家,妈妈问她:“为什么投稿不让爸妈知道?你投过多少?”她说:“等报上登出来,才让你们知道哩!”她说,她已寄过几次了。

这时,爸爸对她说:“爸爸也是从十来岁开始投稿的,也是在许多退稿中学习的。就是到今天,爸爸也还有退稿。不能怕退稿。人家不给你登,说明你的水平还不够,就更应该努力。以后,你想寄哪篇稿,先给爸妈看一下,行不行?”并且就此引导她:“你想当作家,就要有远大目标,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你老怕吃苦,就别想当作家!没有坚持性,没有毅力,什么事也干不成。”

为了树立孩子的理想,培养任寰的毅力,父母下了很大的工夫,时刻不放松,从每件事上入手,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目标。他们还根据孩子的心理,给她讲乐于接受的道理。

后来,记者采访任寰的父母,请他们谈谈教子心得,他们说:

“我们的做法,一是教育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为社会作贡献,而不做只求索取的人。要作贡献,就要学本领;目标要高,才有巨大的动力。任寰很爱听我们讲烈士的故事,听我们讲自己的人生历程,她还爱听奶奶、听革命前辈讲过去的斗争生活,这些故事让她明白怎样度过一生才有意义。

“二是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家长的理想追求,对孩子的影响最深刻。孩子第一次发表作品,得了5元稿费,孩子决定全部交给学校,给教育她成长的老师。这种决定得到我们的鼓励、支持,我们还告诉她:永远不要忘记知识是社会给予的,你应无私地交给社会。所以任寰特别厌恶自私的人和把知识视为私有财产的人。

“我们教育她敢于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要写真话。有时,她也有过编谎话的事,对这点,我们极为严厉,绝不容许!一个孩子的品德比她的学识更要紧。德、智相较,我们是以德放在首位的,哪怕你成不了大才,也要成为一个好公民!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正直的人。

“三是用孩子自己的体验去教育她自己。孩子的事迹被报道后,有时也会引起一些误解。让孩子正确对待这些,对培养孩子是有好处的。这可以让她更多地了解社会的复杂,也可以促使她更快地、更健康地成长,让她增强抵抗病毒力,是好事。

“啥此之外,孩子的毅力培养也至关重要。

“孩子从三年级以后,每天一首诗,一篇日记,从未间断过,这就是毅力。

任寰自己从三年级立志:要当21世纪的大作家。我就说:目标远大,得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空想,心浮躁,不踏实是不行的。孩子好奇心强,总愿干新鲜事儿,而一件事干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了。最初要有一定的强制性,打掉她不时出现的浮躁,最后习惯成自然,她便自觉地去做了。这得天天检查、时时提醒。

家长要有耐心,孩子才会有毅力。天才在于勤奋,我们是相信这句话的。

“任寰三年级时,兴趣转到舞蹈上去了。我们没有拦她,她上了少年宫业余文艺学校的舞蹈班,学了半年,感到自己成绩不突出,便放弃了,没有坚持下去。我们以此事教育她,干什么都要艰苦努力,都要坚持下去,你写作想有成绩,就不要像学舞蹈一样,半途而废。这下刺激了她,使她增强了毅力,坚持下来了。到了初中毕业那年,她已写了1000多首诗,发表了50多万字的小说、诗歌、童话作品。

“从写作的角度看,寰寰虽时有玩心,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毅力的。不过她的毅力和好奇心也经常打架。为了让她有更好的收效,她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清晨背一首诗,中午写一首诗,晚上写日记和人物素描。在功课完成好的情况下,没有特殊任务便每天都要坚持。冬天看书,常常一看就把该做的日常工作耽误了,偶然发生是可以谅解的,可有时她一连几天迷在里面什么也不想干。她毕竟是个孩子,不是专业作家,还要以完成本学科为重点,这就需要反复督促。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要玩,玩娃娃、玩猫、玩狗,捉虫子、游泳、滑冰、逛公园,去百货商场,和同学们来往,这些都是正常的,我们不主张让孩子是呆子型的。

“但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可要动一番脑筋。比方说:今晚电视有值得孩子看的节目,我们便主动告诉孩子,抓紧干哪,有你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星期天、节假日要出去玩也事先打招呼,先做自己的事,在一切都按质按量完成后,时间多便玩个痛快,让她充分享受劳动后的欢乐。

“毅力来自理想,每当她缺乏毅力时,我们就讲她应有的理想和目标,她的劲就有了。

“再就是让她珍惜时代给她创造的好条件,让她不要辜负祖国、人民、前辈及爸妈的希望。

“任寰因为有大目标,所以她有这样的特点:无论如何宣传她或哪儿发表了她什么作品,她都很平静,看不出特别的高兴;哪儿退了稿或受到什么挫折、不顺,她也从不沮丧、灰心。这点,使我们放心了。容易骄傲的孩子,也是容易灰心的。”

目标是人生的导向灯,能够将人引向卓越的成功之巅。目标是人生的推动器,能够推动人前进。因此,父母们一定要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起正确、合适的人生目标。

卜镐:父母感情熏陶下成长的小画家

人类最能震撼心灵的是感情,感情的表露是所有表达方式中最有力的一种。有生活火花的点燃和炽烈感情的触发,才会产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艺术作品。

孩子对于超越他本身年龄的深沉的人生感情的体验,往往是通过人类长期积累起的精神财富——伟大的艺术作品作为媒介的。

小画家卜镝正是父母通过艺术作品对其进行感情的熏陶而成长起来的。

小时候,妈妈就经常给卜镝讲动人的童话故事。9岁时,听了妈妈讲安徒生童话中《海的女儿》的故事后,卜镝画了一幅饱含感情的画。诗人柯岩看了这幅画后为之感动,她说:“从这幅画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童年的梦,我不仅从画面上感到了那串串泪珠的热度,而且海的女儿那追求为人而终不可得的绝望与痛苦,使我几天都笼罩在深深的灰色的寂寞里。作为成人,我是完全懂得海的女儿宁愿化为泡沫的执著的追求的,而小小的l、镝几乎是泼彩的画法,又使我想起自己童年时无助于海的女儿而顿足痛哭的情景。”

“卜镝,你画这幅画时哭了么?”柯岩问。

“哭完了一场画的。”卜镝答。

“就哭了一场么?”柯岩又接着问。

“不,一边画一边还哭呢,画完了就不哭了。”卜镝接连回答诗人的问话。

柯岩又接着说:“卜镝画完了就不哭了!多么可爱而又稚气的自信呵!他比小时的我积极,哭完了之后立即行动起来,把人间的颜色送到海底去了。”

伟大的作品对人的心灵震撼和感情拨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动人的感情,才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安徒生的故事太美了。卜镝向妈妈要来《安徒生童话集》自己读了起来。

随着故事的情节,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低声叹息,时而流泪,时而深思。

最使他难忘的是那卖火柴的女孩,她和自己差不多年纪,却没有欢乐的童年,在圣诞节之夜,蜷曲在路边被冻死了。她的愿望是多么简单:她只要一盆炉火,能烤烤她冻僵的双脚;她只要有一只烤鹅,能和所有的人一样过个圣诞节;她只要再看看亲爱的祖母,再得到她的爱抚……

但是随着小小火柴的熄灭,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也没有了,只剩下寒冷、黑暗、饥饿……

卜镝揉揉发红的眼睛,抬头看着周围的一切:窗外寒风怒号,室内却温暖如春,连棉衣都用不着穿。雪白的灯光照着整齐的书柜、沙发和果盘里的大苹果。爸爸在案头看书,妈妈在厨房忙碌,小妹妹正在翻看新买的画册,她的小脸蛋红彤彤的,和她的毛衣一样颜色……

卜镝看着,想着,一幅画的构思诞生了,他赶紧找纸,想尽快把这张画画下来。可是不巧,裁好的纸都用完了。怎么办?忽然他看见身边有几张蓝色的卡片纸,“对,就用这个画”。

灰蓝的纸成了夜空的底色,画的下部是白雪覆盖的田野、城市和村庄。卜镝在空中画了一辆飞驰的鹿橇,上面坐着他和妹妹卜桦,身边还有一袋丰盛的礼物,是送给卖火柴的小姑娘的,有面包、香肠、苹果,还有奶奶的大皮袄。

飞奔的鹿撒开四蹄,疾驰的车掠过月亮,可卜镝还嫌它慢:“小鹿,你快跑,快快地跑,千万别让——她的火柴燃尽了……”

画完了画,卜镝才舒了一口气,好像是完成了一件大事,他似乎看见卖火柴的小女孩穿上了大皮袄,脸上露出了微笑。

卜镝的性格与妹妹不同,他平时不太爱讲话,尤其在生人面前,显得格外腼腆,只会憨厚地一笑。因此,许多人初次与他见面竟然以为他是女孩。

比他小两岁的妹妹恰恰相反,妹妹在幼儿园时就能绘声绘色地复述出老师讲的故事;家里来了客人,她都主动打招呼,给客人拿糖送茶;假如两个人一起上街或办事,总是妹妹讲得细致,叙述得生动;就是两个人吵起架来,妹妹的小嘴像连珠炮似的说个不停,哥哥总是说不过妹妹。

然而尽管卜镝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的内心世界却是非常丰富的,他更长于用形象表达小小心灵的爱。

卜镝7岁时爸爸带他看了罗马尼亚影片《波隆贝斯库》,影片的结尾是年轻的音乐家被疾病、宗教分歧摧残致死,卜镝难过地哭了。

回家后他画了一幅大部分以重墨为线条的画,题为《献给波隆贝斯库的一束花》:一扇巨大的黑色窗子,窗前一架黑色的钢琴,波隆贝斯库身穿黑衣望着窗外,一束金色的阳光透过大窗射进屋子。画面的左下方有个小孩子,手擎一臾鲜红的花。

原电影中的孩子是个身穿纱裙的小姑娘,卜镝在这幅画里却画了个小男孩。也许这就是卜镝自己吧?记者袁莉莉在介绍卜镝创作的文中写道:“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立刻为小作者深情的笔调所感动,他是那样地同情这位早逝的天才音乐家。”

卜镝8岁时爸爸又带他看了印度电影《流浪者》,主人公拉兹在少年时曾一度误入歧途。当他认识了美丽善良的少女丽达时,便弃暗投明,一心踏上真正的人生。但那不公平的社会又使他美好的追求一个一个地破灭,使他经历了种种痛苦的遭遇……

卜镝边看边流泪,回家后,他的美术日记不是简单记述影片中的自然情节或某些段落,而是反映了小作者强烈的爱和憎,他画了一幅体现拉兹和丽达理想追求和美好愿望的《拉兹的梦》。画面上云雾缭绕,琼楼玉宇,到处都是鲜花,一对幸福的恋人——拉兹和丽达并肩挽手奔向那闪光的未来。

电视剧《响铃公主》讲的是王爷的女儿响铃公主爱上了自幼青梅竹马的青年猎人刘刚,由于门第悬殊,狠毒的王爷设计害死了刘刚,痴情的公主最后以死殉情。

卜镝边看电视,边画人物速写,边流泪。为什么好人总要死呢?不,我要让他们活下去,活在我的画中。

这次他用了一张长方形的纸,在一边画了美丽的响铃公主,另一边画了勇敢的猎人刘刚,周围用几组小画表现了他们儿时欢乐嬉戏的场面和他们之间纯真的爱情。画的下面写道:“响铃公主和刘刚叔叔,狠心的王爷把你们杀害了,但我永远让你们活在我的画上。”

感情是艺术创作之母,有生活火花的点燃和炽烈感情的触发,才会产生具有感人力量的艺术作品。

胡莎:父母精心培育出来的音乐才女

对一位音乐才女的培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父母的辛勤培育。音乐小才女胡莎的父母都不懂音乐,然而他们却懂得如何培养孩子。

江苏省“音乐小才女”胡莎既没有音乐世家的特殊成长背景,又没有投拜过专家名师,得到重点培养,却能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才艺出众,在这成功的背后,小小少女,流淌过多少苦涩的汗水和泪水?正所谓“不经几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发展音乐特长与自身努力息息相关。

胡莎在学校时就充分表现了她的音乐特长,例如她在学校担任少先队大队部文艺部长,能根据学校和少先队大队部的工作安排,制定出适合本校特色的文艺活动方案,充分活跃同学们的文艺生活,积极调动同学们的文艺积极性。她还能结合学校要参加全市校园艺术节和学校百年校庆的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大合唱,抓好乐器和鼓号队的训练,举行全校性的歌咏比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