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快乐教育学
38187900000012

第12章 进行语言教育,让孩子快乐地表达自己(1)

对于孩子的教育,全脑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语言。注意教养方式,平时多用清晰的语言和语速与孩子说话,注意语言环境,家里语种最好能统一,这样会增加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促进孩子的语言发育,交流时有意识地减少肢体语言,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需求。

儿童期是发展口语的最佳期,抓紧这个时期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发展智力、口头表达能力、理解知识能力的前提,将受益终生。孩子的知识很缺乏,需要通过多看、多听、多接触许多具体事物来增加知识,扩大眼界。那么,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害能力呢?下面这章就来告诉大家。

进行思维的逻辑性训练,增加孩子表达的条理性

家长朋友们,你们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思维是怎么样发展的吗?

如果不知道的话,这就告诉大家。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和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不到3岁的孩子以动作思维为主,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孩子最初的动作往往是杂乱无章、漫无目的的,以后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了解了动作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例如,1岁的孩子看到桌子上的娃娃,想拿可够不着,他就会一边叫一边无意识地抓桌布,结果娃娃随着桌布被拉过来了,孩子以后就学会了借助别的东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3岁的孩子拍球时,开始是乱拍,不了解自己的动作与弹球的关系,经过学习和训练,他逐渐理解了其中的关系,学会了正确的拍球动作。在这一时期,对孩子的动作、运动训练很重要,因此,训练孩子的爬行、滚翻、蹦跳等平衡协调能力以及捏橡皮泥、摆积木等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活动有助于孩子的思维发展。

相反,限制孩子的活动,只让孩子看电视、玩玩具、玩游戏机则会影响孩子的思维发展。

3~6岁的孩子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他们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不信,你拿两个同等体积但形状不一的杯子,让他们挑出谁大谁小,他们肯定答不出。在做计算时,用苹果来举例子,就容易理解;用数字加减,他们就反应不过来了。在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经验,丰富孩子的词汇,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在孩子拆装玩具或积木时,帮助他们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和孩子玩图片分类和比较游戏,让孩子从具体中学会归纳和抽象,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经常向他们提出各种问题,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和现象等。有些家长和老9币片面地、刻板地教孩子多识字、写字、计算等,对孩子的思维发展并没有好处。

6~11岁是培养孩子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思维程序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家长可以问孩子:“有1只大盒子,内有3只小盒子,每只小盒子里又有4只小盒子,那么,连大带小一共有几只盒子?”有些孩子就不能计算出来,因为他们顾此失彼,不能一步步考虑题目的结构,做出正确的计算。另外,家长还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给孩子现成的答案。

逻辑思维又称抽象思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其特点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

抽象思维既不同于以动作为支柱的动作思维,也不同于以表象为凭借的形象思维,它已摆脱了对感性材料的依赖。形象思维是凭借头脑中储有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这种思维活动是右脑进行的,因为右脑主要负责直观的、综合的、几何的、绘画的思考认识和行为。

家长应该重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具有影响力,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大、更深。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后天环境能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一个新人。

思维能力的训练主要目的是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只要能在实际训练中把握住思维品质,进行有的放矢的努力,就能顺利地卓有成效地坚持下去。思维并非神秘之物,尽管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是实实在在,有特点、有品质的普遍心理现象。说到这里,我们向家长介绍一些思维训练的:方法,供你们参考和借鉴:

1.推陈出新训练法

当看到、听到或者接触到一件事情、一种事物时,应当尽可能赋予它们的新的性质,摆脱旧有方法束缚,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结论,反映出独创性,按照这个思路对孩子进行思维方法训练,往往能收到推陈出新的结果。

2.聚合抽象训练法

把所有感知到的对象依据一定的标准“聚合”起来,显示出它们的共性和本质,这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训练方法首先要对感知材料形成总体轮廓认识,从感觉上发现十分突出的特点;其次要从感觉到共性问题中肢解分析,形成若干分析群,进而抽象出本质特征;再次,要对抽象出来的事物本质进行概括性描述,最后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理性成果。

3.循序渐进训练法

这个训练法对孩子的思维很有裨益,能增强领导者的分析思维能力和预见能力,能够保证领导者事先对某个设想进行严密的思考,在思维上借助于逻辑推理的形式,把结果推导出来。

4.生疑提问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对事物或过去一直被人认为是正确的东西或某种固定的思考模式敢于并且善于或提出新观点和新建议,并能运用各种证据,证明新结论的正确性。这也标志着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训练方法是:首先,每当观察到一件事物或现象时,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接触,都要问“为什么”,并且养成习惯;其次,每当遇到工作中的问题时,尽可能地寻求自身运动的规律性,或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变换观察同一问题,以免被知觉假象所迷惑。

5.集思广益训练法

此训练法是一个组织起来的团体中,借助思维大家彼此交流,集中众多人的集体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从而达到思维能力的提高。此法有利于研究成果的形成,还具有潜在的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作用。因为,当一些富有个性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由于各人的起点、观察问题角度不同,研究方式、分析问题的水平的不同,产生种种不同观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比较、对照、切磋,这之间就会有意无意地学习到对方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改进。

总之,孩子的思维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在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孩子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非常重要。明白了孩子思维的特点后,家长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训练思维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每个人都期待有个美满家庭,但若要家庭充满温馨与幸福的感觉,首先就得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许多父母,遇到孩子叛逆的态度时,大都会摇头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都不肯告诉我?想要打开孩子心门,探一探他的内心世界,是为人父母者需要加油的课题。

孩子作为个体的人,也有自己的主见和看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对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不当回事。父母总是漠视或训斥,这显然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孩子也不愿和我们说心里话,更不会听我们的。我们应该给孩子尊重和鼓励,帮助孩子。

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他们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地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所希望的人。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这有利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有利于父母对他们进行目标明确的指导。父母可以通过培养与孩子共同的爱好来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如与孩子下棋、一起听音乐、看球赛、游泳等。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一定要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平时与他相处大部分时间,应当轻松愉快,和他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与游乐,也可以打闹和开玩笑,让家庭充满幽默和情趣。与孩子说话时,应当以信任亲切的目光看着他,让孩子说话时看着自己。因为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

有一个6岁的孩子,刚从奶奶家回到父母身边,有一天,母亲炒了一盘鸡蛋,端到桌子上,接着进厨房继续炒别的菜,等母亲再次来到桌旁时,孩子已把鸡蛋吃得精光。

但妈妈并未责骂他,只对他说:“父母都还没有吃,你怎么可以一个人把鸡蛋都吃光了呢?”孩子不吭声,却在一旁悄悄掉眼泪。母亲问:“你这孩子怎么这样,我又没训斥你,你还哭?”经询问才知道,他在奶奶家里时,吃得越多,奶奶越高兴,多吃点儿,奶奶还表扬呢,从没有告诉过他,别人没吃的时候,自己不能都吃完。母亲告诉孩子后,孩子从此便知道了做事还要为他人着想。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父母若一味责怪而不与孩子交流,只能让孩子徒受委屈而又得不到教育,对于年龄大的孩子更是如此。

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先说,父母再加以评论与引导,着重对事态的现状,进行一些得失利害的分析,鼓励他自己去面对与战胜困难。孩子说出了心里话,尽管有时很荒唐,父母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责。父母要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意见父母是重视的。

家长应该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做错事,说错话,父母应语重心长地耐心开导,让他真正知道自己的错误所在。父母与孩子谈话时,既要抱平等的、朋友式的态度,又要满怀作为父母的慈爱。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自己。

孩子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那是自信的表现。看似很简单的行为方式,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做到的。有的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敢于在爷爷奶奶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还有的孩子,胆子大,一贯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却不敢在教室、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通常来说,孩子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因为害怕说错。

对于美国的总统选举,看起来是成年人的事情,但是在美国,总统选举的话题也是孩子们的话题。孩子们也会选出自己喜欢的总统,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选总统,选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总统,是每一个人的事情。对于孩子,他们也是独立体,也有自己的思维,当然选择总统也是他们的事情,他们也有发言权。这就:是思考,联系生活的思考。

有些家长对待孩子的不正确态度和语言使得孩子要么不敢说话,要么寻找可以信任的人悄悄地说。如果不找到孩子的问题所在,这些不良习惯会跟随孩子一生,影响其今后对他人和自己的看法,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李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经验时说到,通过与孩子的交谈以及其他渠道了解孩子以往的经历,设法弄清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源自哪里,帮助孩子把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然后忘记它。家长一定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心理氛围,努力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人。同时带领孩子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话,并为孩子提供示范。李先生说,孩子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自我介绍时,一开始不敢说,或者趴到父母耳边说,这时,李先生就在旁边做示范:“大家好,我叫李小兵,今年6岁了。”然后鼓励孩子大声地重复一遍。当孩子有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孩子逐渐地敢于面对他人、面对事情,敢于表达。这样他的孩子越来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总之,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让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思考,自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有有自己观点的人,才是有自信的人,才是一个有思考的人。家长应该支持孩子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培养他们思维的能力。

教授孩子精读与泛读的不同技巧

精度和泛读,两者是不同的,在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家长要教会孩子如何进行精读和泛读,如何进行阅读方法的选择,使孩子在有限的时间能读到更多的东西。

所谓精读,就是细细品尝文章字里行间的韵味,理解那种意境。所谓泛读,是我们对各方面知识广泛吸取的过程,做到对这类知识有所了解就行,可以粗略地看,不用一个字一个字去考究。

可能有家长要问了:什么书要精读,什么书要泛读呢?首先,语文书里的课文要精读。读时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去弄懂,因为那都是专家们经过精心研究和多方考虑才选出来的;对名家文集可精读重要章节,其他的就可以泛读;至于像我们比较喜欢的青春文学、笑话等娱乐方面的书只要略知故事便可,这样就可以节省多点的时间来阅读其他对我们有帮助的书籍。

可能有家长又要问了:要是泛读记不住,怎么办?泛读内容之所以要泛读,那是因为有很多事我们没必要去考证,只要知道了就行了,所以泛读内容没必要像背课文那样死记下来。

如果孩子在阅读中能灵活运用精读和泛读的方法,可节省下大量时间去看更多的书,在无限的书海里获取更多的知识。用好的方法来学习,会得心应手,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