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策略已具备了“宽容性”的成功原则,可却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在一个较好的环境中它是一个相对较成功的策略,它在避免偶然的过失上要强于“一报还一报”的。而在应对那些不好的家伙时,显然没有竞争力。如果主要的危险是来自那些投机策略,那么太多的宽恕就要付出代价。
因此,决定你所采用的最优的宽恕水平是与环境有关的。对一个给定的环境,准确的平衡是很难确定的。
公平的回报
尽管我们说“一报还一报”是一个反击自私者占我们便宜的有效策略。但是,它是一个人或国家要遵循的道德策略吗?
我们知道一个最广泛被接受的道德标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囚犯困境的情况下,这标准似乎意味着你应该总是合作,因为合作是你希望从对方得到的。这种解释说明,从道德的观点看,最好的策略是无条件合作而不是“一报还一报了”。
不过,这个观点的问题在于:人家打你一巴掌,你还把另一边脸转过去,等于鼓励对方再占你便宜。
无条件的合作不仅伤害你自己,而且也会伤害了这个成功的剥削者接下来所要遇到的无辜者。要知道,无条件合作将会宠坏对方,并为社会留下了改造被宠坏者的负担。这说明回报要比无条件合作具备更好的道德的基础。
这样说来,基于回报的策略似乎没有达到道德的高度,至少按照我们的日常的直觉是没有。回报当然不是道德的一个好的基础,但它也不是自私自利者的道德。它确实不仅帮助自己,而且帮助了别人。它是通过使剥削性策略难以生存来帮助别人。一个基于回报的策略能让对方从合作中得到奖励,当双方合作最好时它自己也能得到同样的报酬。
坚持公平是许多基于回报的规则的基本特征,它的胜利不是靠比对方做得好,而是靠引导出对方的合作。靠促进双方的利益而不是靠剥削对方的弱点来取得胜利。
你所学到的第一个关于“赢”的概念,就是其他人必须输。往往在一些情况中仅能有一个胜利者,就像运动,除了第一名,其他的人都输了。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之下,人们可以既无须打败他人,也可达到远比自己所想像的还要成功。
人们对于赢了别人这件事,通常会用以下类似的句子形容:“让他出局”、“扳倒他”、“把他打倒在地上。”他们惯于用暴力色彩的名词来形容战胜对手的事,其实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看法。
你可以对此事采取新的态度,假如胜利对你而言,意味着要打败某些人,最终你就可能发现,你失去的远比你赢的要多。
规避可激怒性的危险
当然在回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可激怒性有它的危险,即如果对方确实只想尝试一次背叛,报复将导致进一步的报复,冲突将恶化成无止境的双方背叛,这当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样的自我控制的策略必须是可激怒的,但是回应必须不是太激烈以免导致一个无止境的背叛震荡。例如,在许多文化中家族之间的仇恨会持续几年甚至几代。世界上很多宗族观念和********强烈的地区,家族之间的仇恨有时持续了几十年。
巴基斯坦与印度之间的对抗,一个搞了军事演习,另一个也马上实施有效反应。无论哪一方都应该认识到,这只不过是对方的一个反应而已,不应该看成是威胁。其实对方的反应,两方面都能预料得到。如果双方能认识这一点,而将反应适当减弱(不反应就会显得无能,但反应过激就会招来麻烦),双方的战备升级竞赛就会稳定下来,并可能反过来回到正常的状态。
一个伤害由另一个伤害来偿还,并且每一次报复都引起了一轮新的报复。这种伤害来回反射直到最初的暴行消失在遥远的过去中。这是“一报还一报”的严重的问题,一个更好的策略可能是一报还十分之九报。这样既能够减弱冲突的震荡,又能提供一个信号使对方不敢尝试无缘无故的背叛。它是一个基于回报的但又比“一报还一报”多一点宽容的策略。它也是大致公平的。尤其在一个自私自利的没有集权的世界里,它确实不仅促进它自己的福利,而且增加其他人的福利。
有限的可激怒性是一个用来达到稳定合作的策略的有效的特性。“一报还一报”是用与对方背叛完全等量的背叛来反应。但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这个反应次数稍稍少于挑衅次数的话,合作的稳定性便可以得到增强。要不然,就很容易陷入彼此无止境地反应对方的上一步背叛的情况中。有几个方法可以控制反射作用。一个方法是首先背叛的一方要认识到对方的反应不应该再引起自己的另一个背叛。
例如,两个有争端的国家就应该彼此认识到对方的行动只不过是对自己行为的一个反应而已,不应该被看成是威胁。即使这样的反应是自动的和可预测的,如果一方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小于对方的心理承受力时还是有用的。那么战备竞赛的升级就会稳定下来,并可能反过来会回到正常状态上。
相互纠缠的结果是双方吃亏
世界上某些国家之间的冲突的持续,多是由于反射作用而产生的,即双方用各自的新的背叛反应对方上一次的背叛。这也是多年来世界战火一直不断的一个原因。
解决办法有两个,一种是找一个中央权威,通过法律条款来控制双方。联合国就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它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协调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
但不幸的是,这种方法有时是行不通的。联合国不过是一个协调机构,而这个协调机构中本身就凝聚了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常常为某些强势国家所操纵。
当采用集权命令是不可能实现的或代价太高的时候最好的办法是依靠一个能自我控制的策略。“囚犯困境”游戏还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在双方竞争的环境下,避免反射效应是很重要的。一旦一方的背叛诱发一长串的报复和反报复,双方都要吃亏。
所谓反射效应集中于下面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分析是选择的直接效果。这是很容易的,因为背叛总是比合作赢得多。
第二层次是考虑间接效果,即考虑对方是否处罚背叛。
第三层次的考虑要深刻得多,即为了反应对方的背叛,有人就会重复甚至扩大自己以前的挑衅性选择。
因此,一个单一的背叛从它的直接效果甚至第二层次的效果来说是成功的。但是真正代价的付出在于第三层次,即一个孤立的背叛变成了一连串无休止的报复。由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许多的情况是到头来惩罚了自己。
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无人地带》便将这种逻辑以一种冷幽默的方式表述出来。
故事发生在1993年6月,那时正是波黑在打仗的时候,一群波斯尼亚士兵发现他们被大雾困在了前沿阵地。在大雾散去以后,塞尔维亚士兵发现了这群波斯尼亚人,并发起了进攻。
西基,这个波斯尼亚士兵,他似乎是惟一的幸存者。他设法隐藏在了“无人地带”处的一个废弃战壕里。但是他还是被塞尔维亚人尼诺发现,但是不巧的是他们同时又发现一个塞尔维亚士兵塞拉。他受伤了,而且他竟然躺在一颗地雷上面,如果他稍微动一下的话,三个人都要死。
事情开始变得有意思了,由于相互之间的不信任,他们争吵,被各自的部队发现,双方都向联合国部队请求援助,而联合国内部也有不和谐的声音,这些都被一个记者察觉到。由于媒体的曝光,全世界都关注这起事件来,联合国不得不派遣高级官员前往解决,但还是无能为力……夜幕降临,塞拉还是躺在那颗该死的地雷上,等待着他的命运……
这部影片被称为喜剧,观众也许更愿意看到一个出人意料的喜剧结局。然而事与愿违的是,故事的结局却让人很沉重,编剧似乎在以此警示战争的残酷。
两人在战壕已经开始有了合作的条件(尼诺认识西基的女朋友),但最终由于两人所缺乏的宽容并进行无休止的报复,终于导致两人的送命。这种可怕的结局,在人类的历史上出现得还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