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无限风光之万家灯火
38144800000197

第197章 漂泊者(113)--再次出发

这个男人叫潘华安。

长得虽然不像潘安,倒也不丑。戴个眼镜,见了谁都笑嘻嘻的,属于讨人喜欢的类型。又是教师出身,有文化有修养,更比一般的业务员受欢迎。

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表达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决定着一个业务员的职业生涯。

潘华安很快就转正,再然后就晋升为主管了。

当然晋升主管相对容易,再往上走就非常困难。

于远明那个时候也不明白,后来才知道总公司设计基本法就是这样的导向。依靠大量的主管来支撑营业部的发展,当然后来又因为主管流失严重而放宽了晋升条件,从而造成高级主管与部经理之间的矛盾。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公司的基本法就是一个魔术棒,在调动着众多的业务人员自觉自愿地随之舞动。

潘华安做主管本来也好好的,却因为扣税的问题对公司有意见。其实扣税这个事情公司也很冤枉。

因为保险公司不是扣税的主体,只是代扣代缴而已。

国家对于保险代理人的征税有两道:所得税和营业税。

所得税好理解,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就得上税。营业税是怎么回事呢?

一般是企业才上营业税啊,业务员为啥上营业税?

因为税务局是根据代理人的法律定位来确定的,在目前的法律中代理人是属于与保险公司签订代理合同的“个体”,并不是保险公司的员工或雇员。法律地位就是代理商,老板。所以达到一定的营业额就需要缴营业税。

这个税负肯定是有道理的,却并不是有充足的道理。因为代理人就算是代理商,个体户,或者老板。他的收入也并不是纯收入,还必须面临着不少的成本支出。比如交通费,通讯费,礼品费,就算复印打印资料也得不少钱。更不用说,客户做个什么事情,比如过生日,结婚,搬新房,孩子过生,过年过节什么的,你得表示表示。这方面税务是不管的,但却是实际生活中必须支出的。

代理人有什么办法,嘀咕几句罢了。

别人就只是嘀咕,潘华安却不管。他非要搞个清楚,一来二去就和公司方面结下了梁子。双方都觉得对方不讲道理,都觉得对方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再后来,因为闹得不愉快,潘华安就离开了万家,去了海洋保险。

离职本来也没什么,代理人来来去去的,这几年大家也习惯了。

但是潘华安的问题在于被扣了几百块的续期佣金。一般的业务员扣了就扣了,反正就离开了。他不一样,就这个事情反复交涉,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狄胜青离开龙城,到观音区做负责人了,这个问题还没解决。

潘华安去了一次分公司,找营销部,也被踢皮球。

齐友鹏和于远明摆了半天龙门阵,肯定是有目的的。

原来袁石峰现在离开贵溪了,四海人寿贵溪机构,分公司准备撤掉。但是房租还有几个月,没有到期。齐友鹏想到于远明在贵溪曾经工作过一段时间,万家人寿的主管们也认识。可以去重新筹备,说不定就把队伍拉起来了。那个时候就可以说服分公司,继续把机构开下去。

于远明听了这想法,没有表态。

因为从龙城到贵溪,地理距离不远,但市场还是不一样。自己在贵溪也没做几张保单,人脉还是很重要。

另一方面,没有了聘才,特别是职级聘才都没有,怎么去引队伍?

哪个万家的主管愿意放弃续期和现有的队伍,收入来你四海做保险?

再说了,自己的孩子还那么小,老婆也不一定同意。

当然,父母倒是不管。工作怎么样,他们不懂。

想到这个房子,每月的按揭和生活开支,于远明越来越感到紧张与吃力。

每个月将近一千元的按揭,生活开支也需要。娃娃吃的奶粉,用的各种花销,都需要自己的收入。

老婆要带孩子,也无法上班。

而且为了钱,一家人开始闹矛盾了。

本来钱各花各的没有矛盾,生活费用,水电气什么的也好计算。问题的关键出在房子上。

这套房子是于家三父子共同出钱买的,写的却是于远明一个人的名字。装修也是于远明一个人出钱或借款装修的。

现在的问题是每月按揭还是由于远明来偿还。如果按照原来在乾坤的收入,一个月千把元的按揭根本就不是问题。

但现在,到了四海,除了第一个月有三千块,后面就很少。收入减少,开销却并不会因此减少。捉襟见肘的情况时有发生,按揭耽搁了几天,银行就会打电话来催。

于远明鬼火冒!

找爸爸拿钱应付了一次,又找弟弟拿钱,弟弟倒是没什么,弟媳妇却不干了。

就这样,三方甚至四方的矛盾集中到一块儿,于远明深感疲惫和劳累。

累的不是身体,而是心。

每次回家看到家人疑惑的眼神,探究的表情,想问又欲言又止的神态,于远明都明白,他们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离开乾坤人寿?

他们不理解,不明白,无法参透其中的玄机。

他们也不知道四海人寿有什么吸引的地方,并不了解于远明现在的工作情况。每天还是很早就出去了,和原来一样。就是收入降低了很多,无法通过结果来推理出过程。但结果是冷冰冰的,硬邦邦的,是实实在在的。

钱越来越少,笑容也越来越少。

于远明到底怎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