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楔子
于远明没有想到,水居然是改变他命运走向的载体。
那天在于家开的餐馆里,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早就认识的陈斌,另一个不认识的青年男子,整体看起来很精神。
陈斌比于远明小一岁,长期在外面混好像也没混个名堂出来。但是现在在城里开了个音像店,每天把流行音乐放得咚咚响,很有感觉。每次去玩,都可以免费打望那些来买碟子的妹儿。特别是夏天,穿得清凉的妹儿在弯腰的时候,不小心露出的后背,前胸都是于远明几爷子眼神扫射的重点。
陈斌还有一个兄弟,比于远明小三岁,和于远明兄弟是同学。也经常在店里,聊些骚龙门阵,也梦想着找大钱,挣脱这苦闷而无趣的生活。
一开始于远明还不理解陈斌为啥不开心。后来才从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那里知道了原委。
这个音像店也不是陈斌的。是陈斌女朋友的,陈斌也就是经营管理,经济大权还是在女朋友那里。当然年纪轻轻就可以拿几万块钱出来租门面,进货开店还是有些实力。邓洁是一个有些八卦的粗俗妇女,有一次趁陈斌不在的时候不屑地说:日妈哪有啥子实力,不出来卖,有锤子个钱?于远明开始还没懂,后来见过一次陈斌女朋友才明白了。
那天陈斌女朋友来看店里的生意,于远明正好也在。看见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子进来,穿的超短裙,上面是吊带装。眼影浓得化不开。他正准备说妹儿随便看,结果陈斌先他开口:老婆,来了!
这女子就是陈斌的女朋友,当时已经同居在对面的居民楼里一段时间了。名字于远明也没记住。听她说话好像不是本地口音,但是凶巴巴的把陈斌骂了一顿。后来就走了,也没和于远明说一句话。好像看都没看于远明一眼。
后来的后来,于远明知道了软饭的含义。才理解了陈斌不愿意继续守店,要出来做保险的决心。
其实陈斌出来做保险也是偶然。
那天店里来了一个男人,穿的是一套西装,系的领带配的衬衫都很得体,头发和皮鞋一样光亮,手里还提着一个密码箱。他随意看了几张碟片,无意中问生意如何,平常关店以后有哪些爱好。
陈斌本来也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对于来的顾客还是很客气。一看这人颇讲究,回答问题也就比较积极。不过就是几句,两个人聊得很投机。那个男子掏出一张名片,原来是保险公司的什么主任。就住在附近。公司也在对面楼上,叫万家保险。
一来二去的,这个叫王承宽的保险主任成了陈斌店里的常客。说是常客也不准确,因为他基本不买东西,就是来闲聊。有意无意打听陈斌的想法。他有一种能力让陈斌很佩服,就是和每个人都搞得好关系。门口摆福利彩票的邓洁,大家都不太喜欢她。又肥又丑还爱嚼舌头,仗着自己是民政局的关系平常和陈斌他们打交道很有优越感。话说回来,真有硬得很的关系,也不会出来摆摊摊。但是这个王承宽和邓洁也不认识,第一次来就搭上了关系。一声邓姐,一句你一看就是一个有福气的人,所以卖福利彩票是天经地义。漂亮帅哥的恭维让邓姐高兴坏了。隔壁是一个卖观赏鱼的门店,老板和老板娘正在扯皮。王承宽居然能够让他俩吵架中止,还都不讨厌他。有一次陈斌就问王承宽:王哥,你是在哪里学的这些能力?我真的觉得好佩服你!王承宽微微一笑:很简单。你跟着我,去保险公司工作三个月,保证让你脱胎换骨,重新做人。这个能力也一定能够学会。
就这样,陈斌开始兼职做保险。那是在1998年的9月。
说起容易,做了才知道艰难。
陈斌进去了两个月没签到几张单子,反而让女朋友大发雷霆,说他不务正业。
王承宽还经常带他出去拜访客户,用行话说叫展业。
陈斌有些内向,不太会说。像王承宽那种自来熟,见面熟的能力,他试了几次也学不会。
后来回老家,路过于远明家的餐馆。他突然想起,于远明的妈妈四十好几,应该也是一个优质的准客户哦!
但是怎么去开口?这个一个难题。
于是,向他的师父王承宽求救,王承宽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陪同展业了。今后要学会自己独立作业。
2,
陈斌带着师父王承宽来到于远明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两点了。
这个时间正是餐馆相对空闲的时间。
这也是王承宽给陈斌交代的最佳拜访时间。当然是特指餐饮业。
进得门来,陈斌和于远明随便聊了几句,介绍了师父王承宽。
王承宽很会察言观色,一会儿问生意,一会儿赞美。
哎呀,你们这个店好啊,我最想有这样一个店了。
哎呀,阿姨好能干啊!
你们人缘好,生意才会好。说明人品很重要!
每句话都像是裹了蜜一样,让人舒服地接受并且欲罢不能。
于远明倒是不客气,看到他们手里拿了一瓶纯净水。好心地说今后不要买这种水。喝了不好!
王承宽很惊讶,问:小伙子,你这个说法我还听到过。这个纯净水是名牌产品哦!
其实在十月后,很少有人买纯净水喝,都是喝热水居多。但那天恰好王承宽在外面小商店买了一瓶哈哈牌纯净水,三块钱。台湾一个优质偶像代言,拿在手里很有时髦的感觉!
于远明说:这个纯净水是城市里的自来水生产的,依靠机器的净化而来。本身去除了杂质,但是也去除了有益的养分。如果长期饮用,对身体的免疫力是一种伤害。不信你看看这个标牌上的厂址,就在离龙城不远的一个地方。
这种说法其实是于远明在书上看来的。
王承宽听了以后,拿着纯净水瓶子看了看,不禁大为高兴:你这样一说,我明白了。那什么水最好呢?
于远明继续卖弄:一般最好的水是有水源地的矿泉水。比如龙城自己出的甘家坝矿泉水或者省城出的青玉山矿泉水,都很好。差一点的是浙江千岛湖出的农夫山泉,天然水,不含矿物质。但是也干净又有营养。实在不行就喝白开水,也比纯净水要好。
这下,王承宽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了:确实长知识啊!小伙子很有学问啊!
于远明笑了:没有没有。只是喜欢看这些资料。
王承宽进一步询问:你平时很喜欢看书吗?
于远明妈妈这个时候回答:就是啊,我家的娃娃没有别的爱好,就喜欢看书。他看的书比很多大学生都多嘛!
于远明急忙转头制止妈妈:妈,你莫吹牛。我看这些书哪里有大学生多嘛?
王承宽又问了些问题,好多岁啊,结婚没有啊,原来干过什么工作啊!
其实于远明的情况,陈斌都知道。于是三个人一起聊了起来。包括原来在省城一起吃盒饭,一起从珊瑚坝走回谢家坪的事情都摆谈了。
聊了一个多小时,王承宽突然问于远明一个问题:你愿意一辈子就在这里开餐馆吗?
于远明回答:那还能做什么?
王承宽说:我看你很有学问,可以到我们万家保险公司来试试。你这么优秀一个小伙子,一辈子在这里炒菜煮饭,好可惜哦!
配合着这句话,王承宽的表情真的很惋惜!
这句话,瞬间击中了于远明的心。只不过当时他还不知道这句话里面的套路。
于远明顿了一下:我也不懂保险啊!怎么做?
王承宽说:没关系,你可以学啊!你看陈斌,才来了两个月,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你考虑一下,可以先来看看。
我们今天就先走了。
于远明:好吧,我考虑一下。
3,
1997年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是香港回归,万众瞩目,举国欢腾。看到查尔斯王子和国家领导人****的握手,看到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国旗,和很多中国人一样,观看电视直播的于远明落下了滚烫的泪水。百年屈辱,一朝荡平。
另一个大事就是重庆市从四川独立出来,成为中央直辖市。原来的民间传闻终于在1997年成为了事实。三峡工程也上马了,于远明所在的江南省由于地理优势,也占有了先机。
这个消息最早给于远明带来的却是一个同学的讽刺。
那是在九十年代的前几年,具体时间也记不住了。于远明有一次很兴奋地告诉同学杨三:
杨三,你知道不?重庆要直辖了!
杨三扭过头问:
你是从哪儿听说的?
杨三这样反问是有原因的。他哥哥杨老大是县里的干部,招生办主任。据说和县高官关系很好,他都没听说。于远明倒是知道了,杨三有些不屑。
于远明说:
你不管,我是听到一个人说的。说中央正在讨论。到底是成立三峡省还是重庆直辖市,还没定。
杨三继续不屑:哪有什么?就算是直辖了,对你有什么好处?
于远明可不这样觉得:
那至少重庆就提一级了噻,和四川平起平坐了。我们江南省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了。
杨三接下来的话就难听了,让于远明心里几天都不舒服:
哦,重庆成为三峡省,我们江南省升一级,龙城成为市,日妈我们这个桃花镇就成为桃花县,陈集村就成为陈集镇,你成为于远明大队?
一番话堵得于远明怔了半天。
在重庆直辖以后,中央给了重庆很多优惠政策。所以那几年的重庆媒体上是生机勃勃,一片欢腾。
但是在隔壁江南省的龙城县,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
在龙城的城郊桃花镇,还是与原来一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房子也是破旧,商业也不发达。
于远明心想,杨三说得对。
隔壁直辖不直辖和我们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唉,我还是做我的饭菜吧!
于远明家在桃花镇的边缘开了一家餐馆。这种位置的馆子,主要的顾客都是到镇上或城里卖菜,卖农产品的过路农民。饿了吃碗面条,米粉。渴了找杯免费的开水喝。也有些人会点上一碟油酥花生米或豆腐干,打二两老白干喝一顿。能够炒个菜,切几两猪头肉来下酒的就算这个店里比较阔绰的客人了。
于远明家本不是桃花镇的人,他的家乡在离镇上有五里地的高脚村。那是桃花镇最穷的一个村子了,顺着山脊往上走,半个小时就可以看到几个自然村落。中间还是有一个宽大的石坝,由于原来在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堆过大量的煤炭,所以叫煤炭石塔。于家就在这个石坝边上,中间隔了一块水田。他家门口栽了几棵洋槐树,土墙房子旁边有两窝竹子,一窝水竹一窝楠竹。
于远明的爸爸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上班,大家羡慕吃公家饭的工人。妈妈就在家种田挖土,操持家务,喂鸡喂猪的。这种家庭结构是很受人羡慕的,俗话说一工一农,辈子不穷嘛!
其实于家是光有架子,并没有什么钱。
一方面种田没有什么收入。另一方面于父的工资本身不高,剩余部分都用于交朋结友了。于远明还记得读小学的时候,爸爸给老师说学费欠一段时间的事情。
如果没有那次厂房拆迁,于远明也许一辈子就在高脚村生活了。
于远明的爸爸叫于洪生,在桃花镇农机修理厂算老工人了。孤儿出身的他在六十年代就来到这家号称地方国营的厂子上班,车床磨床都是一把好手。技术好,为人也喜乐随和,所以人缘不错。虽然工资不高,但是每天两顿酒是免不了的。闲暇之余,还会钓鱼。下班了,在家门口摆一张小方桌,一把躺椅。桌上两个小菜,偶尔就会是油煎的小鱼,再加一杯白酒,一杯下关沱茶。这就是一个充满幸福的黄昏了。
于远明的妈妈倒不是高脚村的人,她本是陈集村的姑娘。因为和老于是同学,顺理成章地和他结了婚。几十年后还在和于远明念叨:你爸爸一个是有个正式单位,二是人还是有模有样的。说来也是,于家虽然不富有。但是基因不错,老于和于远明两弟兄都长得周周正正的。个子不高,五官端正,皮肤尤其好。
于远明弟弟叫志明,比远明小三岁。那个时候也在家里待着,两弟兄虽然一起长大,但性情迥异,爱好不同。于远明从小爱看书,受文学作品影响多;武侠英雄,飘逸侠女,行走江湖无拘无束;徐文长郑板桥怪诞多才,嵇康阮籍奇言怪形等等。后来是琼瑶式的爱情给了他太多的情感启蒙。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东西形成了他的性格特质。弟弟于志明不爱读书,也不学老于喝酒。但是车床上还学的有模有样,也学老于钓鱼。家里的餐馆于远明倒是做得愉快,虽然是家常菜,也做得有趣。只是内心深处不喜欢那些油盐酱醋和煤炭渣滓。
农村的孩子有几个出路,成绩好的考大学,跃出农门当干部当工人看自我造化。吃得苦的学手艺,泥瓦工,木匠,钢筋工,理发,补皮鞋,裁缝,杀猪匠都可以。总之需要先吃苦后出师。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当兵,当时流行一句话: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时兵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第一,不知道当年的兵到哪里,当什么兵。只是认为肯定比农村好。第二,不知道当地有多少名额。从龙城到桃花镇,不知道还有多少?第三,桃花镇各个关系也多,镇上的,村上的,有关系的都在想办法。武装部马部长那段时间可是大家极力巴结的对象。用农村话说那硬是瘸子的屁股--翘得很哦!
对于于家这样的家庭,有一个难题。因为是两个儿子,谁接班就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难题。据说有的姐弟就是因为接班搞得手足反目,还有更离奇的是说有女儿为了在众多的子女中获得接班资格,愿意让自己的父亲睡。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结果其实不过是一个民办教师的资格。都以为这个事情隐瞒得严密,没想到多年以后在一次和学生家长的争吵中被翻出来,当时那女教师羞愤得差点自杀。由此可见摆脱农村在当时是一个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动力。
还好当时的社会已经发生巨变,于洪生的厂子也不景气。所以于家两弟兄对于接班都没什么兴趣。说起来,一个月三百多的工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旱涝保收,还有退休工资的未来保证,还有周末休息,劳保待遇等一系列内容吸引那些求稳求长远的人。
1986年,于洪生单位上要把一间车间拆掉重修,于是处理旧砖旧瓦,旧的梁柱木料。命运在这个时候神奇地击中了于洪生,他突发奇想找到厂长,愿意把这些废旧物资买下来。厂长当然高兴,于是约定2000元全部卖给于洪生。奇怪的是第二天,厂长却变卦了,说有人愿意多出500元买。原来是单位的其他人觉得于洪生捡了便宜,于是连夜找到厂长七拱八翘地抬高了价格。于洪生虽然生气,也很豪气地做了决定:2500就2500,马上写协议,不能再变了。
于是依靠于远明大舅舅的关系,在单位附近找到一块自留地。和小舅舅一起建了这个房子,现在来看是自建房。当时可是少见的白沙砖,有些时代的气息。这栋房子也让村子里和厂子里的人刮目相看。1988年,本着楼上住家楼下开店的设计,“家常便饭”这个幺店子就开始在桃花镇的边缘开始营业。那个时候于远明还在读初中。
十年后,这个龙城城郊的镇上,桃花镇上的边缘店里,来了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天,于远明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那天王承宽,陈斌他们走了以后,于远明和妈妈也说了这个事情。弟弟于志明明确表示反对。
原来在两年前,于志明就参加了龙城第一个保险公司,还是去江南省党校参加的培训。回来后也跑了一个月,包括同学什么的也找过多次,一张单子都没签。志明说:哥哥,我看做保险做得好的要么是关系硬,要么是脸皮厚。你我这种人啥子都没有,很难做下去。没得业绩,底薪也没得。
于志明去的那家公司叫神州人寿,据说是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有一次于志明去拜访他的同学张忠平的时候,于远明也在一起。因为家都离得不远,又是同学。志明直接给张忠平说这个产品,每年交400多块钱,交20年,死了神州人寿赔10000元。张忠平说考虑一下,志明就不好说什么了。后来又说了两次,张忠平明说了:这个保险我各人又用不到,没什么意思呀!现在女朋友都没有,未来赔10000元我也得不到。算了算了。志明觉得无话可说了。如此这般,几个回合下来,觉得自己不适合做这个保险。就没有去了。
于远明妈妈叫杨凤翔,这个时候倒是心平气和地劝:远明,我说远处打鱼不如近处捞虾。你看你两弟兄,原来去省城,一年到处跑,钱也没找到。安安心心在屋里开这个食店,并不算辛苦,发不了大财总不缺碗饭吃啊!
几番言语下来,远明沉默了。他当时已经26岁了,还没有女朋友。父母倒是着急,八方四邻的也介绍了不少,他都不愿意。不是瞧不上,而是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不想继续做这个食店,又不知自己能做什么。学历只是初中,接班也不喜欢那些机油磨床,除了会炒几个家常菜其他技术也没有。读了些书,会写几个字又怎样?没有谁真的喜欢你这些。内心是茫然的,又是不甘的,浑身的力气没有一个使力点。其实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过这种状态。
第二天,远明给王承宽打了传呼。很快,王承宽就回了电话。远明没有说妈妈和弟弟的话,只是说先不忙,过了年再说。王承宽说:没什么。你自己考虑一下。但是我有两个消息告诉你:一个是过年后我们可能就不招人了。二个是你来保险公司一个月莫找多了,一千块还是要找。
一听这个话,于远明又有些犹豫了,于是想自己哪天去看看。看保险公司到底如何。
某一天,于远明没有给父母兄弟说,单独去找万家保险公司。
地方很好找,就像王承宽说的那样,在龙城县信用社楼上。在外面公路上,于远明远远就瞧见了万家保险的招牌。白底绿字,镶边的又是红色,显得有些怪异。于远明心想也奇怪,原来无数次路过这个地方,怎么一次都没发现这个招牌。今天一看,还蛮显眼的嘛。于是上得楼去,进门打听。一进去就有一张桌子横在距离门口三米的地方,好像接待又不像。里面正好坐了一个百无聊赖的女子,于远明正在准备开口询问,没想到那个女子主动问:老师你找哪个?于远明喉咙有些干,咽了口口水说:王承宽。说王承宽三个字的时候,不知道怎么,竟然有些紧张。那女子倒是没有注意这些,扭头就喊:王承宽!有人找!一会儿里面有人回答:出去了,没在。啥子事?
那女子也就问:啥子事嘛?他出去了。一般都是九点半以前在,九点半后都在外面展业。
于远明说:也没什么。就是王承宽那天到我家里来玩,说喊我到保险公司上班,我来看看。
那女子一下子就变了态度:哦,你好你好!来,进来坐。我叫陈蓉。是王承宽的朋友。你是怎么一个情况?
于远明有些意外,客气着:不用不用。就这么站着说也可以。
陈蓉:无所谓嘛,要不这样,王承宽不在,我喊另外一个人给你介绍介绍?
于远明:谢谢!真的不用了。我还要回桃花镇。
话音未落,一边摆手,一边就有转身的动作。
陈蓉笑容未减:好嘛,那你慢慢的哦!回头我给王承宽说一下。或者你给他打传呼也可以。
于远明说:好的好的。
于是就怀着新奇的心情下楼了。
当天晚上,王承宽就打电话过来了。说他到狮子湖去了,那边也是有个客户要买保险。
于是约定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到公司再谈。
第二天一早,于远明就从桃花镇走路到城里,也就三十分钟。
这次不一样,一进公司大门把于远明吓了一跳。
里面黑压压地站了一屋子的人,一个个都很严肃。正在唱歌,但是这个歌于远明从来没有听过,觉得很怪异,有瞬间通电的感觉。看大家都扭头看他,他更紧张了,不知所措立在门口。这个时候王承宽从侧路过来,快速地把他拉到后面。见于远明还想问什么,悄声告诉他,先别动,等早会完了再说。
于是于远明就听周围那些人唱歌,听前面音响里放的好像是美声唱法,但是身边那些人也是唱得不伦不类的。唱歌终于结束了,还有几句口号在念。什么信誉第一,客户第一。太多了也记不住,但是很新鲜。
早会结束了,大家各自找桌子围着坐。这个时候于远明才发现这个办公室是一个大的通间,中间一些办公桌隔开,有些椅子散在期间。右手边是一个大门,里面不知道是什么,门楣上贴了一个小牌,上面是:核保核赔四个字。挨着的还有一间房门是关着的,上面门楣上写的是经理室。拐过来就是大通间的背后,有一间用毛玻璃隔出来的房间,上面写的是财务部。
正在打量各个房间的于远明被人拍肩膀:嗨,怎么样?
回头一看是王承宽,笑了一下说:什么怎么样?
王承宽:公司啊!
于远明敷衍道:还可以。
在龙城,很多时候说还可以等于没说。这是一种不好表态但又不得不表态的状况下一般的选择。
王承宽顺手一拉:来来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桌子那边一群人本来是嘻嘻哈哈,正在谈论什么的。一听王承宽的声音就集体安静下来,把目光聚焦在这两个人身上。
于远明瞬间就觉得不自在了,极力稳定,还是觉得那些眼光像刺,像枪,让人躲闪不及。
王承宽笑嘻嘻地说:请大家伸出发财的双手,欢迎来自桃花镇最帅的小伙子于远明!
一下子掌声雷动,桌子周围的大姐们都喜笑颜开,连其他几张桌子的人也被吸引了眼光,看这边发生了什么。
于远明被这句话极大地羞愧了,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连连摆手:没有没有。王老师你莫乱说。
王承宽可管不了那么多,继续发挥:伙伴们,这个远明才刚刚来,今后还要大家多帮助啊!
大家都随声附和着:那肯定,那肯定。
于远明心里还在嘀咕,我也没同意就来上班啊?
介绍完毕,王承宽把于远明叫到另一边,给他介绍行业和公司。
王承宽先拿出他的密码箱,打开以后,取了一本印刷精美的本子出来。认真一看,不是什么本子,是一个画册。
于是王承宽就从每个人面临的风险谈起,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但是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安康。这是一个矛盾,怎么解决?外国人发明了人寿保险,中国在前几年也开始了人寿保险行业。他可以解决重大疾病,养老安排,娃娃教育,意外伤害等等问题。而万家保险公司就是诞生在改革的前沿阵地,成立以来已经获得了很多的荣誉。香港回归了,重庆直辖了,我们省也加快发展的步伐,去年万家保险就来到龙城开天辟地,我们这些人将来都是万家的开业功勋。
讲到这里,于远明突然想起了杨三,看来香港回归,重庆直辖与个人的命运也有关系啊!只不过不是马上就有效应,也不是直接就有变化。但是没有直辖,也许我们这个江南省就继续慢悠悠地发展,万家可能就不会来龙城。我与万家也就没有了关系。
喝了一口水,王承宽继续介绍公司的发展模式和产品。于远明也直言不讳:你们这种模式不就是传销吗?你看这个形状就是金字塔嘛!
王承宽一点不生气,也不着急:你说得有道理。其实人寿保险的组织形式与传销有些类似,不过不同之处也请你注意。第一,传销是非法的。今年4月1日国务院已经宣布所有传销都取缔。而我们是合法的。第二,传销的所有产品都是高价,大部分的收益都来自于人传人。而我们的产品定价都是人民银行确定,与现行的银行同期利率保持紧密关系。收益也是销售与组织利益各有千秋。第三,传销的所有产品无论是保健品,还是保健器械还是生活用品,都是可以通过传统店铺销售的。而我们是金融产品,无法通过店铺销售。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沟通而销售。你明白没有?
于远明略一思考,又问了一个问题:那这就是你找我来做保险的意义?问题是我来做保险了,你们的客户就会少了一个。这不是矛盾的吗?
王承宽笑了:你想得太远了。其实中国是一个保险落后的国家。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你的客户我可能认识,但是只有你的关系才能做。因为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很多人只是相信熟人,而不是相信保险。你来了就晓得,现在的客户做不完,就看你愿不愿意去拜访。
于远明又问:陈斌到哪里去了,今天怎么没有看到呢?
王承宽淡淡回应:他今天有事没来。
于远明明显动心了,问那我要怎么开始这个工作呢?
王承宽笑了:不急。还需要参加公司的培训呢!我去问一下,多久开培训班。
于是他去问情况,于远明又打量了一下公司的情况。原来他们谈话的地方是客户服务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旁边还有团体保险部。里面有几个人在吞云吐雾,显得乌烟瘴气的。公司的墙上到处都是一些标语,口号。什么意气风发不在一时,持续奋斗才是英雄。什么没有过不去的坎,只有战胜不了的自己。反正都是激发人的斗志的那些东西。
一会儿王承宽就回来了,说三天后举办培训班,一共要培训五天。全天都要参加,而且要交150元的费用。其中100元的培训费,50元的资料费。
交钱这个事情倒不是很难,请五天假倒是个难题。
不过于远明认定了,就不想半途而废。
王承宽看他神色有些沉吟不定,就问她:有什么问题?
于远明明确说了内心的想法,担心父母不同意。
王承宽说:没什么。或者我去你家说一声?
于远明说算了,我不愿意节外生枝。到时候我来就是。
王承宽说:那就今天把培训费交了吧!
跟着王承宽,去财务室叫培训费。于远明不禁多看了两眼收费的那个小妹,瓜子脸,皮肤白嫩,嘴唇微微翘起,让人忍不住想去亲。说话声音也很好听,温柔中带有亲切。开收据的时候还专门确认于远明的名字,好像写错了是很大的罪过。后来在收据的下面,于远明看到了一个小章,盖的应该是她的名字:候玉珠。
把收据认真折叠好放到口袋里,于远明在回家的路上就想如何与父母开口。想了一路,也没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