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再爱一次
380700000024

第24章 译后记(2)

谈及作品主题,渡边淳一说:“很多人以为情爱只是青年人的事,其实老年人对爱情的渴望也很强烈。”“正因为失去了一些东西,以前从未有过的强烈爱意才会被唤醒,这就是《再爱一次》的立意所在。”他在《再爱一次》中指出,六十五岁以上男性老人的ED患病率已升至百分之七十,另一方面,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男性老人仍有性欲。但老年人的情爱与年轻人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男性的阳刚已不复存在,个中的心理转换可谓巨大。探讨肉体对人的精神影响,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老年,提高生活质量,是渡边进入老年后一直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渡边文学一贯的人文关怀与美学追求。

日本早已进入了老龄社会,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也正在步入老龄社会。关注老年人情爱的社会意义和个体意义已毋庸赘述。由渡边作品诞生的流行语,如孤舟族(《孤舟》的作品名)、白金一代(《优雅地老去》中提出的新造语,将老年人称为白金一代,以区别银发一代等用法)、老活(渡边淳一在《老人这宝贝》里提出的新造语,老活即养老活动)等,以及他在书中提出了广交朋友(主要是女朋友)、写自传、去图书馆、去棋牌室、参加兴趣小组、参加慈善活动、学习插花茶道等充实晚年生活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他对老年人情感与生活的关注。

他的随笔《优雅地老去》(2008)、《老人这宝贝》(2012),《优雅地老去》可以说全面地讲述了老年人如何才能活得更好的问题。

《优雅地老去》中专门谈及了老年人的性爱这个问题,他倡导“SlowLove(慢爱)”这一时尚的说法,即,熟年一代的性行为,最适合慢节奏。性交不能代表性爱的一切,女人是用全部身心来感受性爱的。只有温柔的爱抚与女人的细腻感受相吻合,才能将女性引导到愉悦的高潮,而不慌不忙的慢节奏正可以把老年人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精力不济使男人减分不少,但就性行为而言,这非但不是劣势,反而是会加分的优势。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应该在这一点上越来越有自信。为此,渡边在这部随笔中,特意将老年人称为白金一代。

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

对于为什么选择婚外恋题材的问题,渡边如是说:“家庭内部之爱,很难充满激情,要想描写热情奔放的爱,终归还是要采取婚外恋的形式。”

各自与配偶离婚后的爱侣“如果在一起生活,曾经燃烧的激情会渐渐淡漠下去,要想让他们的热情不减,继续突飞猛进,就不得不去写性爱的深奥之处。”

说到渡边情爱文学的特色,可梳理如下:

首先,医生出身的作家渡边,将这一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把医生对人的生理认识与作家对人的心理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尽管题材不同,但始终贯穿了对人的心理、生理、性行为、社会现实等的深刻剖析,使医生的冷静与作家的浪漫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对于人性,尤其是对男女性爱探究的纵深程度很少有人可以比肩。

二,许多作品的内容可以说来自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具有日本私小说的特点。

从他早期的作品到晚期作品,其情节构成与他的亲身经历、切实感受紧密相连。为了艺术追求,他不惜将自己的个人隐私袒露无遗。“我无论怎么说,都算是一个‘私小说家’,我的情爱小说里几乎都是以自己的经历为蓝本。”

自传体小说,像《何处是归程》《魂归阿寒》这样的作品自不必说,《一片雪》《化身》等婚外恋内容的作品,可以说也都有着作者经历的影子。《瞬间》干脆就是作者婚外情经历的真情实录。对此,渡边说过“如果没有生动的体验,就无法表现出生动具体的情节和扣人心弦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我自身的经历促成了这部作品。”“描写对等的关系中的恋情,不能不说与时代的潮流有关系,但激发我创作欲望的还是更加贴近实际的感受,更加贴近私生活的因素。”

三,渡边的作品总是能够与他的生活共时,与他的年龄同步,因此能够与时代的脉搏息息相通,与社会人生紧密相连。用一句通俗的表达就是很“接地气”,从创作初期直到后期的作品内容,无不如此。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达到饱和,女性在各方面地位的增强,婚外情大量出现,渡边的“不伦”作品也应运而生。

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渡边淳一也关注起老年人的生存状态。比如,《再爱一次》中主人公隆一郎与现年七十九岁的作者属于同一年龄段,同样有着整形外科医生的经历,同样丧失了性能力,等等。

四,渡边的作品追求人性的真实,追求唯美浪漫的情爱,认为性爱至上。

渡边的小说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已有定评。他的作品在表现手法上与日本古典文学一脉相承。婚外恋情侣约会,总是风花雪月相伴,情调格外优美,他们的情爱既优雅含蓄,又狂野放浪,收放自如。并且常常营造出极尽浪漫超脱的氛围,一对有情人沉浸于自然美、女体美、服饰美、性格美、艺术美、美酒美食之中,愈加情深意浓,与不如意而枯燥的家庭生活形成巨大反差,令他们欲罢不能。

更重要的是,渡边的作品中对人性真实的追求。在他的作品中登场的男性主人公里,很难找到道德完美的君子,然而,正是这种不完美,才体现了渡边孜孜以求的毫无矫饰的人性。渡边认为,倘若不能够去描绘饮食男女的真实欲求,就枉为文学家。

五,渡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反道德、反传统、超世俗的特点。相对于既追求性爱的愉悦,也强调责任和义务的传统道德观,渡边则强调为了爱的愉悦,不能不舍弃承担道德责任。因此,从这样的男性角度描绘的理想女性,无一不是既温婉端庄又放浪多情的女性,对于情爱的追求本能,让她们的道德感责任感在偷情的紧张感与性爱的快乐面前不堪一击,甚至可以为了所爱的人抛弃生命。

那么,渡边为什么会毕生致力于探索男女情爱呢?应该说与他自身经历所形成的人生观密不可分。青年时代,他的女友突然自杀;中年时期,相爱十多年的情人因不堪忍受病苦投海自杀,让他体味到爱的虚无。外科医生的经历,使他见多了生离死别,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同时也发现了对异性的爱有时能够让人忘却生老病死之苦。他认识到爱欲与食欲乃是人之大欲,肉体之爱或可暂时填补人们无助的心灵,尤其是激情四溢的不伦之爱,更是平淡婚姻中无法获得的特别体验。然而家庭是社会和谐的根基,人的欲求必然受到社会伦理的制约,于是,在貌似稳定的家庭关系纱幕下,掩盖的是性的压抑和虚伪,因此,人的爱欲在现实面前举步维艰。而作者正是将现代人的这些困惑、挣扎、欢愉、无奈、孤独、贪求等都曝光于笔端。

渡边以冷峻的观察力,捕捉到了现代人追求自我实现与社会伦理道德的矛盾。他浓墨重彩地描绘已婚男女的婚外情,绝不是肤浅的言情写性,而是为了表现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和忧虑,呼吁人们关注精神健康,重视个体生命的需要,回归人类的伊甸园。

对渡边情爱文学的评价与接受

对渡边情爱文学的评价,自然是见仁见智。尽管渡边的情爱理念倡导对人的原初欲望的释放,过多强调性爱的作用,认为爱情无关道德、爱情与婚姻不可共存等,招致了诸多负面评价,但是都无法遮蔽其文学价值的光芒。

他的作品中虽然描写了情欲,却并不龌龊,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并非以满足情欲为目的。男主人公虽风流倜傥,却不是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而是懂得欣赏女人、爱怜女性的有情人。或可说,堪比多愁善感的光源氏,一生为了追求完美女性,遍尝了与众多女性的悲欢离合。

渡边也同样是通过作品反复表达内心深处对完美女性的期待。“这是人类共有的,并无对错之分”,因此,渡边笔下的女性大都是男人审美意识的折射,是为男人而存在的客体,因而她们大多是同一个模式,无一不是在男人的引导下,从端庄的人妻逐渐变成彻底沉迷性爱、对男人无条件地服从、全身心投入爱情的完美女性。他作品中的女性都是在男人的影响下慢慢变成完全不具备社会、家庭角色,一味贪恋情爱的纯而又纯的毫无功利性的女人。

渡边在随笔《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中,写了十五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故事,可以说写尽了多情公子光源氏令人眼花缭乱的风雅恋情。渡边上初二时第一次接触了《源氏物语》,当时感触并不多,二十五岁时再读《源氏物语》,“恍然发现飘溢着王朝的优雅和纤细,蕴涵着深深的物哀情绪。让人有种顿悟的感觉。无论我写什么样的小说,研读《源氏物语》为代表的王朝文学,无疑是在确认自己的‘根’,也拓展了自己的文学视野”“为什么这部小说历经千年,还在现代人的心中挥之不去?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它把人间永恒不变的真实,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真情率直地表现了出来。”我们能够理解日本和西方古老的文学作品,是“因为在我们人类身上,有着亘古不变、从未进步的东西,这看似顽固而可悲,但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执着,人才有别于他物,才称之为人。”(《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的自序)

描写宫廷恋爱故事的《源氏物语》,是在上古时期的审美理念“真实”和“哀”的基础上,形成的日本式的“物之哀”的审美意识。在写实(“真实”)和浪漫的感叹与观照(“物之哀”)的接点上确立了“好色”的美学意识,着力表现种种人之爱欲。紫式部的《源氏物语》的中心思想是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烦恼是现实的、写实的,菩提是理想的、浪漫的,而“物哀”存在于这两者的调和之中。渡边对于男女情爱本质的不懈探索,力求从不尽完满的现实生活中去观照和发现人性的真实,为人们描绘出美好的愿景,可以说是与日本好色文学乃至日本传统美学理念“物哀”一脉相承,体现了他对人性、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深刻思考。

纵观日本近现代文学,应该说还没有一个作家像渡边淳一这样执着地关注现代社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普通人的情感生活,还没有一个作家像他这样终生为人们的情感生活解除困惑、指点迷津、大声疾呼的。渡边一生的文学追求,旨在描述出不甘寂寞的人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对虚伪伦理道德的反抗。他笔下的“不伦”的痴男怨女,折射出了现代社会婚姻家庭面临的危机,他的情爱作品畅销不衰,正是表现了人性的本真欲求,特别是中老年人对情爱的激情与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日本文化对性的宽容态度以及近代日本女性经济独立等社会现实。

渡边晚年对老年人性爱的探索,标志着他的文学到达了一个崭新的高度。或许有人会认为作者在鼓吹不伦、老不正经或其他负面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自然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是人的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文学表现的丰富性。尽可能客观地解读和评价渡边文学的情爱理念,或可更接近其文学实质。

渡边文学最早介绍到中国是在1984年,但真正为我国读者熟知,是1997年《失乐园》的引进。而后,渡边的作品大量译介到中国,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所认可和接受。

由于种种原因,此类情爱文学的创作与研究在当代中国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究其原因,恐怕与相对于乡土文学而言的都市文学的薄弱,以及中国文以载道的传统创作理念、性爱文学不登大雅之堂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有关。无论怎么说,渡边淳一的情爱文学在中国畅销不衰,起到了某种填补空白的作用,可以暂时满足读者的此类需求。作为译者,我期待中国读者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以及对于人性、爱情的关注与思考,也期待看到渡边淳一先生新的佳作问世,也希望渡边淳一的优秀作品能够更多地翻译成中文,并继续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

竺家荣

2013年10月11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