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同学关系,如果分开之后经过很长的时间不去联系,关系还是会淡下来了,甚至有时相对时,也认不出对方来。只有平时经常联络,同学之情才不至于疏远,同学才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你。如果你与同学分开之后从来没有联络过,你去托他办事时,一些比较重要而且关乎他的利益的事情,他就不会帮你。
三国时蜀国的创建者刘备的一段经历就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刘备还在读私塾时,由于讲义气、聪明,因此成了同学中的头儿。在几年中,他经常帮助其他同学,与他们的关系处得非常好。后来长大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道路要走,刘备与这些要好的同学也就各奔东西了。
虽然大家分开了,刘备却很注重经常与同学保持联系。其中有一位叫石全的人,是刘备读书时最好的朋友。石全读完书后,回家继续供奉自己的老母亲,以尽孝道,靠打柴卖字画为生。刘备不嫌其清贫,经常邀请石全到他家做客,共同探讨当时的天下形势。这样的聚会每次都很融洽,刘备与石全的关系也不断地加强,情同手足。
后来,刘备为了实现自己心中宏伟的目标,就带领一支队伍参加了东汉末年的大混战。初时,刘备军事实力很小,不得不依附他人,在一次交战中,刘备的军队被全部歼灭,只他一人被石全隐藏了起来,逃过了一劫。
可见,同学关系有时在危急关头能帮上大忙,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在与同学分开之后并没有经常性的相聚,关系之好从何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纸空文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你的人际面会更加的广泛,路子也会比别人多出几条。
所以,当你坐在电视前的时候,不妨拿起你的手机给你的同学发个信息,问候一声现在过得还好吗?当你无所事事的时候不妨拿起你手中的笔,为你在远方的同学写封信,寄张贺卡,也许你不久也会收到这样一份意外的惊喜;当你在网上冲浪的时候不妨打开你的邮箱,为你的同学发去一封问候的E-mail。和你的同学联系并不需要浪费你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是在你无聊时,没有事的时候都可以完成,也可以是三言两语,也可以是只言片语,但是效果都是一样的,你的问候传到,同学认为你想到了他,并没有把他忘记,哪个人不为别人的惦记而高兴呢?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不要认为同学之情只有几年,一旦缘尽则情尽,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其实,与同学保持联系,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的事业,都会有好处的,他也许会在很关键的时刻帮上你一个大忙。
5.先得人心,而后得天下
对于人民大众,唐太宗李世民有这样一段精辟论述: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这儿,就是把众人比成了水。
是的,只要能得到人心,就能建筑起无数钢铁长城。作为一代英豪的朱元璋,同样也认识到了众人的力量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依靠,因此,他是如此的重视人心,每到一处地方,便收买一处的人心,朱元璋的天下就是由此而来。
为了谋求新的发展,朱元璋率军进兵江南,以图有新的发展。采石城是一个比较富庶的南岸城池,该城一破,红巾军千军万马顿时如潮水一般涌向城中的各个角落。对于久困和州、粮食供应紧缺、吃过伙食供应不足的苦头的将士来说,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些牲畜、粮食,在他们心目中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的。尽管军纪严明,但出于围粮为公的心理,都想把东西抢到自己的部队里去。因而采石城破之后,各路将士争先恐后,不管是仓里的还是围里的,是官家的还是平民百姓的,也无论是衣是粮,鸡鸭猪狗,你抢我夺,抢到手就往船上装载,弄得满城鸡飞狗跳,乱作一团。此时,将士们全抢红了眼,就是杀几个人也难以遏止。将士们心同此理:饿苦了,饿怕了,因而就是拼命也要饱掠一番,以便能吃上一段时间的好饭。
对此,朱元璋很担心,士兵们都是只图这些眼前利益。他是个很重军纪的人,他为自己军中的一些未直接管辖的部队犯忌而生气,于是抓紧派人组成了纠缉队在街头巡逻,城中秩序才渐归平静。他朗声向部队解释说:“我们这支队伍要成大事,不图眼前的这点儿小利。前面就是太平城,那才是个富庶的去处,兄弟们到那里去,一起去大开眼界吧!”经过这一鼓动,将士们的抱怨才算消退了。接着便是犒赏军队,好猪好牛好米饭,饱餐一顿。
经过这一风波,朱元璋担心在太平城中再起波澜,便在从采石城出发以前命掌书记李善长紧急起草了《戒缉军士榜》,意在约束军队,防止扰民。果然,在太平城,战斗刚一结束,士兵们刚准备动手抢掠、大发横财的时候,却见城中的大街小巷贴满了榜文,上面赫然写道:敢有抢掠财物、杀害百姓者,杀无赦。
朱元璋就是这样重视自己的队伍在民众眼中的形象,他所起草的榜,很有作用,混乱的局面立刻变得井然有序。在战事结束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军士们都有一份。朱元璋的高明做法,既得到了人心,也稳住了军心。
朱元璋在得民心后,根据地得到了很好的巩固,他又在巩固扩大江南根据地的同时,再让自己的新政深入人心。他在占据应天后,并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没让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对自己的每一步路子都有清醒的认识。他深懂人心,只要有人,就算是“地狭人少”,他依然重视。他训诫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未随意杀掠。今尔等带兵出征,望能体察我的心意,严格约束士卒。城破之日,不得妄行杀掠。有违军令者,军法处治。倘再纵容,定当严惩不贷!”诸将战战兢兢,奉命而去,很快就攻下镇江。入城后果然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种情况迅速传到其他地方,各地民众都称颂朱元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这给朱元璋经营江南带来很大便利。攻占镇江后,徐达又分兵占领了金坛、丹阳等县,面向张士诚占领区构筑了一道防线。
朱元璋知道得人心就是自己的靠山,利用人心可以增强自己的后备储力,是自己威力无形的延伸。对边界问题,朱元璋要求“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在攻克江浦时,朱元璋树起“奉天都,统中华”的金牌,他亲自出征,以便更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斗志。而此时敌军人心本已浮动,见救援无望,有些军官便联合起来,开门投降。朱元璋顺利进入婺州,在那里设立军政机构。接着,又分兵四出,占领了婺州周围地区。朱元璋还派人到庆元路(今浙江宁波),招降控制浙江沿海地区的割据首领方国珍。方国珍见朱元璋势力强盛,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又想借为声援,便遣使进献礼物,表示归附。到龙凤五年(公元1359年)下半年,衢州、处州等地也落入朱元璋手里,元军在浙东的据点都被拔掉。朱元璋经略东南的战略决策,获得圆满成功。
古人说,先得人心而后得天下。得人心,才能有坚实的依靠,才能创造“人和”的良好态势,有利于平定天下。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孟子·公孙丑下》有这么一段论人心的话值得后人深思: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衅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衅,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6.科学处理和老板的距离
在现代管理体制中,下属人员被管理者按制度划分成不同的单元,而当他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者的交叉管理或者是重复管理时,他们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这个时候下属人员有必要学一学回避或拒绝的方法。
(1)不要做和事佬
部门主管们之间,有太多的微妙关系存在,大部分是亦敌亦友的。无论私交如何要好,在老板面前,既然是在竞争之下,他们却是有数不完的斗争。今天,某甲跟某乙像最佳搭档、成了“铁哥们儿”,但可能几天后,两人却反目变成仇人。所以,某些人可能为了某些目标,希望化干戈为玉帛,以方便日后做事,但亲自出面又太唐突,于是便找来“和事佬”。本来使人家化敌为友,是一件好事。但做好事之余,请做些保护自己的工作,亦即是给自己的行动定一个界线。
例如有人请你做“和事佬”,你不妨只做饭局的说客,或作为某些聚会的发起人,但不宜将责任全往头上冠,反客为主。你最好是对双方面的对与错,均不予置评,更不宜为某人去作解释,告诉他俩“解铃还须系铃人”,你的义务到此为止。为上司不满、对公司不满,永远大有人在。遇上有同事来诉苦,大指某人有意为难他,或公司某方面对他不公平,应该做既关心同事的利益,又置身事外。
(2)不要忍气吞声
你的上司经常朝令夕改,让你不知所措。究竟上司这种态度的动机是什么?有些人确是优柔寡断,偏偏上司就是有这种性子,加上他地位比你高,自然是改变初衷也无歉意。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什么行动都遵照他的旨意,只是既然有了“随时改变”的心理准备,凡事未到最后期限,就不必切实执行。例如做计划书,只做好草稿,随时再做加减,就是比较聪明的做法。
如果上司这种态度是故意的,目的在挫你的锐气,或是弄权,教你敢怒不敢言。你自忖不能长此忍气吞声,那么来个怎样的对策?在适当时候,作出某些反应吧。例如,你遵照上司指示,做妥了一个计划书,呈给上司时,他竟然力指计划书之不足,不妨这样说:“一切都是依你意思去做的呀,还有什么要改的呢?”
(3)不要做夹心饼干
两位经理大斗法,你是中间人物,应该如何应付呢?最大的可能性是,两人都希望拉拢你,却又不能太露骨,在言辞上表达,或在工作上给甜头,聪明的你当然明白其用意。但同时,你是不可能一直装蒜下去,必然要表明立场,否则会被视为两面派,那就更不妙了。
那么如何抉择呢?要顺利地踏上青云路,你当然也得选择自己要走什么路。例如决定了朝业务发展的方向走。自然是倚向业务经理那一边了,他把你当心腹,自然对你好好的。但你的难处就是,要令另一经理不至于把你视作眼中钉,给自己树大敌,埋下定时炸弹。所以,你在业务经理眼前,最好只着重听他的指示,不随便提意见,尤其是不要讲另一位经理的坏话。同时,在后者面前,要有意无意间表示你只是人在江湖,并非针对他本人。
遇上人事问题,你的态度最好是保持中立。
例如有别的主管犯了大错,公司的高层人员大为震惊,又开会又讨论的,而且老板还可能私下召见你,问你各方面的意见,就是其他部门主管(受牵连的与不受牵连的),也有可能找你倾谈。这种种情况,你都不能够一一回避,你还需好好地面对。
聪明的你,最好是耍太极,这样不明,那样不知,归后还补充说:“老板,你究竟对整件事有何见解?我倒想跟你学习去观察观察。”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别人。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聪明的你,最好是耍太极,这样不明,那样不知,这样,既保护了自己,又没有伤害别人。
7.想要有朋友,先要够朋友
人与人之间的邂逅,有所谓见过一面即不再相逢的缘分;有倘若彼此都不曾发起行动,立即淡化成陌生人般的缘分。能否有效利用这种浅薄的缘分,大体左右着此人的交际范围。
即使是男女之间的邂逅,如果将在办公室毗邻而坐视作缘分深厚,则擦身而过之类的相遇则属于浅薄的缘分。所谓深厚的缘分,即使闲置不顾,也仍可凭之建立相当程度的人际关系。然而换作浅薄的缘分,则十分难以维系。比方说台球,想从正面击中球并非十分困难。然而决定胜负的关键,却在于如何使几乎接近彼此的球发挥作用。同样地,愈薄弱的人际关系也必须愈加珍惜。
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秦桧还有一位好朋友呢。”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几个比较贴近的朋友。连秦桧那样的大奸臣都有一位好朋友,谁人能例外?朋友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对象,在人与人之间,其影响力最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真正的朋友。”然而,朋友不是偶然遇见的,而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能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所以,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朋友关系虽然没有血缘的成分,但由于其真诚和正直的特质而显得更加珍贵。有人说朋友是温暖的源泉,那么如何保持和发展朋友之间的这种沟通关系,便成了我们能否获得幸福的条件了。
朋友关系不像上下级关系那样有尊卑之分,也不像售货员和顾客的关系那样掺杂着功利的目的。朋友关系的特点便是:平等、自由、亲密、随便。
朋友之间的沟通应该是轻松自然、令人欣慰的,无须客套,无所顾忌,没有官场上的战斗气,没有生意场上的铜臭味,也没有外交谈判中的虚假、小心谨慎。朋友之间多的是温暖和坦诚、谐趣和欢笑。所以与朋友沟通的第一个技巧就是要创造宽松自由的气氛,要讲情义。朋友之间不需要虚假的客套,随和的沟通反而有利于友情的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