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让自己的舌头打个弯
心里藏不住话,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就爱四处传播,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中国有句俗话“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许多是非往往是我们多嘴多舌造成的。
人长了嘴巴,有了舌头,就要开口说话,如果说话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方法,不分责任,不考虑结果,往往容易惹出是非和麻烦来。特别是青年人,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爱说敢说,如果不注意控制,就更容易因话惹祸。这时不管你是有心还是无心,长期下去,最终害了你自己。
提起“精工”手表,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本田精工”的总经理本田秀即使在今天接受采访时,仍是小心翼翼,劈头就说:“千万别这么讲,干我们这一行,嘴巴守紧一点儿,比什么都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手表行业受到大规模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其中以下游手工业者集中地的长野县郭诹访一带,遭受的直接冲击最大。然而现在诹访一带的企业,却出乎意料地稳固,有人说这与诹访人的守口成性有关。诹访一带素有“东洋瑞士”之称,当地技术最进步、收益也最丰硕的“本田精工”,就是最具备这种诹访气质的企业团体。
“不轻露口风”在商场上是极重要的大事。本田秀曾斩钉截铁地说过以下一番话,“我们的工厂一向不给人看。一方面,只要是专家,看了马上就会知道厂中诀窍;另一方面,保密也是我们能提供给买主的一个销售特点。”因此,向“本田精工”采购零件的买主,都不必担心会在零件采购单上,泄露了他们自己正在制造什么新产品的秘密。这就是本田秀做生意成功的诀窍——言多必失,不轻露口风。
生意人在外面跟人谈生意,最忌讳的就是说话时嘴边没有把门的,什么都说。其实,中国古代早就有“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的教导。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更是在《说难》一文中指出:“周泽未济,而语之极,如此者身危。”
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光明磊落,便凡事无不可对人言,但假如对方是个小人时,你的三分话已经显得太多了。在生意场上如果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你却跟人家谈得很深,这就显示你自己没有知人之明。若是你的话题涉及对方本人,但他与你根本就不熟悉,你却硬跟别人说一些纯属私人的事情,就显得唐突冒昧。再说,如果谈话本身涉及商业机密,因为你一时的“畅所欲言”,便将自己的底牌一股脑地兜售给对方,岂不是太过愚蠢了吗?实际上,在生意场上,与一般的客户交谈,三分话已经是太多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自己不愿让人知道的隐私,因此在谈话时千万不要追根问底、探听别人的隐私,这是生意人最忌讳的事。虽说好奇心人皆有之,但此时最好还是将你的好奇心收起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舌头惹出的风波太多了。不负责任的背后瞎说,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不经调查的轻信乱传,东拉西扯的闲言杂语,都会给许多人造成痛苦和烦恼,给人世间增添许多是非和不幸。当然给别人带来不幸的同时,往往最终自己也受到恶报。
“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为怀,特地在舌头外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考虑。”这是文学家的语言,意思是说我们在说话之前要多加考虑,要负责任,不能出口伤人,损害别人。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言为心声,语言受思想支配,反映一个人的品德。不负责任,胡说八道,造谣中伤,搬弄是非等,都是不道德的。
10.不做争辩中的胜利者
艾柏·赫巴是一位独具风格的作家,他很懂得这个道理。赫巴笔触非常尖锐犀利,因此常常引起一些人的强烈不满。但是他总是以少见的处理矛盾的方式,使他的敌人成为他的朋友。
有一次,一位读者写信把赫巴痛骂了一顿,可以说是骂得狗血喷头。他反复把信读了好几遍,然后给这位读者写了一封回信。他在回信中说:“回想起来,我也不能全部同意自己的观点。我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昨天写的东西,今天就不一定很满意了。我很高兴知道你对我的作品的看法。在你方便的时候,我欢迎你驾临,我们还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感谢你的诚意。”
要是我们是这个读者,面对这样一个对待自己的人,我们还能说什么呢?
当你是正确的时候,不妨试着用温和的、巧妙的方式令对方同意你的看法;而当你一旦错了,那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千万不要忘了这句古话:“切勿争辩,争辩的胜利者同时也是失败者。用争辩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用让步的方法,你的收获会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
这种方法,看起来有些消极,但效果却是积极的,正所谓“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里,叙述了他如何克服好辩的坏习惯。当富兰克林还是个毛躁的年轻人时,他以为自己已经很成熟、很精明了,于是表现得狂妄自大、傲慢无礼,经常当众批评有错误的朋友。
有一次,一位教友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
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太珍贵了,使得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自在得多;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能再教你什么,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因为那样会吃力不讨好,又弄得不愉快。如果你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你就不可能再吸收新知识了。
这番话惊醒了富兰克林。他发觉自己正面临社交失败的危险,他决定改掉傲慢、粗野的习性。
富兰克林为自己立下规矩:
决不正面反对别人的意见,也不准自己太武断。甚至不准许自己在文字或语言上措辞太肯定。我不说“当然”、“无疑”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或“我想象”等词语,或者“目前在我看来是如此”。
别人陈述一件我不以为然的事时,我决不会立即指出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不同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我以谦虚的态度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但容易被接受,更减少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有错时,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而我碰巧是对的时候,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我一开始采用这套方法时,确实觉得和我的本性相冲突,但久而久之就变成我的习惯了。50年以来,也许没有人听我讲过太武断的话。我的这个习惯,使我在提出新法案或修改旧条文时,能得到同胞重视,并且在成为民众协会的一员后,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重要原因。因为我并不善于辞令,更谈不上遣词,用字也很迟疑,还会说错话;但一般说来,我的意见还是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富兰克林正是按照这些规矩做,使自己克服了好争辩的习惯,最终使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圆滑的外交家。
争论的结果十有八九会使双方比以前更相信自己是绝对正确的,你赢不了争论。要是输了,当然你就输了;如果你赢了,还是输了。为什么?因为你的胜利,把对方的论点攻击得千疮百孔,证明他一无是处,你会觉得扬扬自得。但他呢?你伤了他的自尊,他会怨恨你的胜利。请记住,争辩的胜利者往往就是失败者。
做人做事智慧箴言:
“切勿争辩,争辩的胜利者同时也是失败者。用争辩的方法,你不可能得到满意的效果;用让步的方法,你的收获会比你预期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