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冰心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380100000014

第14章 再寄小读者(2)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常有人把它比作中国的苏州。但是苏州基本上是陆地上的城市,不过城里有许多河道和桥梁。威尼斯却是由一百多个小岛组成的,一条较宽的曲折的水道,就算是大街,其余许许多多纵横交织的小水道,就算是小巷。三四百座大大小小的桥,将这些小岛上的一簇一簇的楼屋,穿连了起来。这里没有车马,只有往来如织的大小汽艇,代替了公共汽车和小卧车;此外还有黑色的、两端翘起、轻巧可爱的小游船,叫做Gondola,译作“共渡乐”,也还可以谐音会意。

这座小城,是极有趣的!你们想象看:家家户户,面临着水街水巷,一开起门来,就看见荡漾的海水和飞翔的海鸥。门口石阶旁边,长满了厚厚的青苔,从石阶上跳上公共汽艇,就上街去了。这座城里,当然也有教堂,有宫殿,和其他的公共建筑,座座都紧靠着水边。

夜间一行行一串串的灯火,倒影在颤摇的水光里,真是静美极了!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海岸对东方贸易的三大港口之一,其余的两个是它南边的巴利和北边的特利斯提。在它的繁盛的时代,就是公元后十三世纪,那时是中国的元朝,有个商人名叫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扬州作过官。他在中国住了二十多年,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了一本游记,极称中国文物之盛。在他的游记里,曾仔细地描写过卢沟桥,因此直到现在,欧洲人还把卢沟桥称作马可波罗桥。

国际间的贸易,常常是文化交流的开端,精美的商品的互换,促进了两国人民相互的爱慕与了解。和平劳动的人民,是欢迎这种“有无相通”的。近几年来,中意两国间的贸易,由于人为的障碍,大大地减少了。这几个港口的冷落,使得意大利的工商业者,渴望和中国重建邦交,畅通贸易,这种热切的呼声,是我们到处可以听到的。

这几天欧洲的气候,真是反常!昨天在帕都瓦城,遇见大雪,那里本已是桃红似锦,柳碧如茵,而天空中的雪片,却是搓棉扯絮一般,纷纷下落。在雪光之中,看到融融的春景,在我还是第一次!

昨晚起雪化成雨,凉意逼人,现在我的窗外呼啸着呜呜的海风,风声中夹杂着悠扬的钟声;回忆起二十几年前的初春,我也是在阴雨中游了威尼斯,它的明媚的一面,我至今还没有看到!今天又是星期六,在寂静的时间中,我极其亲切地想起了你们。住学校的小朋友们,现在都该回到家里了吧?灯光之下,不知你们和家里人谈了些什么?是你们学习的情况,还是奋进的计划?又有几天没有看到祖国的报纸,消息都非常隔膜了。出国真不能走得太久,思想跟不上就使人落后!小朋友一定会笑我又“想家”了吧?——同行的人都冒雨出去参观,明天又要赶路,我独自留下,抽空再写几行,免得你们盼望,遥祝你们好好地度一个快乐的星期天!

你的朋友冰心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二日夜,意大利,威尼斯。(原载1958年6月2日《人民日报》)通讯七

亲爱的小朋友:

昨天我们从意大利又回到瑞士,明天要出发到英国去了,三星期的意大利之游,应当对你们作一个总结。

我们访问了意大利的大小二十个城市,说一句总话,我实在喜欢意大利,首先是它的首都罗马,和我们的北京一样,是个美丽雄伟的首都。它的古老的建筑,和博物馆里的雕刻、绘画,以及出土的文物,都和北京的建筑和博物馆一样,充分地呈现了它的劳动人民的惊人的智慧!关于意大利,将来有时间再详细地述说,如今先举出几个最突出的印象,给小朋友们画一个轮廓。

第一个是:欧洲人说,意大利是用石头建造起来的,这是古意大利建筑的一个特点。古意大利的教堂、宫殿、城堡、桥梁、街道……绝大部分都是用石头盖起铺起的,至少是建筑物外面都用的是石板、石片;仰顶和墙壁上都有各色花石宝石嵌镶的人物;屋顶上、喷泉上和广场上都有石像,一眼望去,给人一种坚洁清凉的感觉。意大利的美丽的建筑,可描写的真是太多了,我最喜欢的是比萨的斜塔、教堂和洗礼堂。这一簇简洁、玲珑而庄严的白石建筑,相依相衬地排列在一角城墙的前面,使人看过永不会忘记!

第二个是:在意大利旅行,到处都离不了水。意大利的边界,有四分之三与水为邻,北部多山的地方,却有许多大大小小美丽的湖泊。各个城市里都有形形色色的喷泉,最奇丽的是罗马郊外的提伏里泉园。这座泉园原是皇家别墅,建造在小山上,园里大小有六千条喷泉,在山巅,在池上,在路旁……宽者如帘,细者如线,大的奔越下流,如同山间的瀑布,小的轻莹上喷,如同火树银花,一片清辉交织之中,再听到那“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大小错落的泉声,这个新奇的感受,也是使人永不忘记的!

但是,最使人不能忘却的,是意大利的可爱的人民!他们是才气横溢,热情奔放的;这表现在他们的天才的文艺创造上,科学的发明上;表现在他们为自由和独立的斗争上;表现在对朋友的热爱上。意大利人民把中国人民当作最好的朋友。他们关心我们、热爱我们,他们认为我们的成就,就是他们的成就;我们的胜利就是他们的胜利;中国人民一寸一尺的进步,都给他们以莫大的鼓舞。当我们离开意大利的前夕,在他们的英雄城市都灵,我们被邀到一个群众的集会——在这里应当补述一下:都灵城是在一九四五年,在它自己人民的艰苦斗争之下,得到解放的。这次的斗争,人民游击队死亡的数目,在百分之四十七以上!我们曾到烈士墓前,献过花束——这集会是在一个工人俱乐部召开的,会场上挤满了热情的男女老幼,台上横挂着“欢迎中国来宾”的中文标语(是意大利人自己写的),长桌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酒杯。他们送给我们都灵市特产的蜜甜的巧克力糖,猩红的玫瑰花,给我们满满地斟上香醇的都灵酒。他们的欢迎词,是真挚而热烈的。我们的每一句答词,都得到春雷般的鼓掌与欢呼。在饮酒叙谈的中间,都不断地有群众过来和我们握手拥抱,不断地也有儿童们送上画片,要求我们签名——谈到意大利的儿童,他们真是可爱!他们是那样地天真活泼,又是那样地温文有礼。在以后的通讯里,我要对你们谈一个意大利小姑娘所给我的深刻的印象。我们又在整装待发之中。“且听下回分解”吧!

我们在意大利的访问,就在上述的高涨的热潮中结束。回到旅馆已是半夜,我久久不能入睡!国际间劳动人民的和平友谊,是世界持久和平的最巩固的基础。在亚洲,在非洲,在欧洲,我们已有了亿万的和平宫的建筑工人,正在一砖一石地把屋基垒了起来。你们是我们的接班人,好好地继续努力吧!

祝你们健康快乐。

你的朋友冰心

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一日,瑞士,波尔尼。(收入《小橘灯》,作家出版社1960年版)

通讯八

亲爱的小朋友:

来到英国已经十天了,访问的日程是忙逼的。我现在是在英国北部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一座旅馆的窗前,时间已过半夜,树影摇曳,满月的银光,射在我的信纸上,活泼而激越的苏格兰民歌的余音,还在我耳边荡漾。趁着我睡不着的时间,来给我所惦念的小朋友写几个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九三六年的冬天,我曾到过英国,那时只在伦敦住了一两星期,在牛津和剑桥两个大学作了很短的访问。这次重来,走的地方较多,接触的方面也较广,有许多感想,真不知从哪里说起——先从“一世之雄”的“大英帝国”说起吧!

英国——大不列颠,是由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中南部的英格兰,西部的威尔士,和爱尔兰岛北部一角组成的。这个位置在欧洲西北部大西洋中的岛国,面积不过二十四万多平方公里,而它却占有着比本土大过一百五十倍的殖民地!原因是:在它十七世纪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十八世纪,苏格兰工人瓦特又完成了蒸汽机的制造,从此英国进入工业革命后的大生产时期,林立的工厂,纵横交错的铁路,往来如梭的船只,使得“英国成了世界的工厂,世界成了英国的市场”!工商业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发达,殖民地的侵占,资本的积累,使它掌握了海上的霸权。三百年中,它巧取豪夺,从殖民地榨取了无限的财富,来建设和供养它的本土。因此在英国土地上,到处可以看见外面被烟雾熏得灰暗而里面富丽堂皇的宫室、教堂、银行……等石头建筑;碧绿辽阔的,贵族地主的花园;近代化的华丽舒适的旅馆、俱乐部……“大英帝国”的统治者,在这里过着不劳而获,穷奢极欲的生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的海上霸权,逐渐转移到美国手里,它的经济实力就开始动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洲和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更是风起云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大英帝国”在衰落解体之中,而英国广大劳动人民和进步人士,却坚持着在保卫和平、保卫劳动人民权利的斗争中,寻求正确而光明的出路!

以上是英国现在社会状况的一个轮廓,如今我带着小朋友,从伦敦起,游览一番吧。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位置在泰晤士河入海处的两岸,人口将近九百万。这里有许多高大的建筑,平整的街道,但是我最欣赏的,是城里散布着的几个阔大的公园!西方的公园设计是:亭台楼阁少(或者没有),而树木花卉多。一大片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一大堆一大堆葱郁的树木,草地边缘种着各种各色鲜艳的花,这时正是春天,花园里盛开着黄色的迎春,紫色的丁香,红色的杜鹃……最爽心悦目的是红紫黄白各色的郁金香,一朵朵像玲珑的宝石制成的杯盏一样,在朝阳下承接着清露。树下和路旁,都安放着长椅,老人们在椅子上休息,看报,织活,小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走游戏。中午下班的时候,更有许多职工人员,在草地上坐、卧、吃干粮、晒太阳——这当然是在春天有阳光的日子,一般说来,伦敦的晴天比北京是少多了。

从伦敦一路往北走,坐汽车、坐火车,一路看见的也都是一绿无际的牧场和田野。英国虽然在纬度上和我们的黑龙江同一方位——北纬五十至六十度之间,只因它是海洋气候,潮湿多雨,宜于绿化,积雪化后,下面露出的却是绿绒绒的青草,因此在学校里,乡村中,到处都有一片一方的大草地,旁边种些杂花。这种花园或草场,对于居民的游息和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苏格兰是田地少,牧场多。我们到了两个城市,就是格拉斯哥和爱丁堡。我很喜欢爱丁堡!这座城依山傍海,人口不过五十万,大街的设计是一边楼屋,一边花园,这样显得清旷而幽静,郊外的山间有许多小湖。我们看见故宫山后的广场上,张起几十个彩色的帐幕,旗帜飘扬。据说苏格兰的矿工,照例在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这里庆祝自己的节日。庆祝的节目中有游行,跳舞,各种工人体育竞赛,工人铜乐队和管乐队的竞赛等等。可惜我们昨天晚上就走了,没有能够参加。

苏格兰的管乐队是有名的,演奏者穿着民族服装——多褶的方格子短裙和长袜,长袜口上斜插一把小刀,腰间挂一个刻花的皮袋。他们演奏的常常是苏格兰最动人的民歌。谈到苏格兰民歌,昨天晚上在格拉斯哥城,英中友好协会的欢迎会上,听到许多首多半是十八世纪苏格兰诗人勃恩斯写的。勃恩斯是农民的儿子,苏格兰人民所最喜爱的诗人。他的诗都是用方言写的,富于人民性、正义感,淳朴、美丽,音乐性也极强。当手风琴拉起,短笛吹起,歌唱家唱起,刚唱过一两句,观众就会情不自禁地,眉飞色舞地和将起来,全场欢动,就这样一首又一首地几乎唱到夜半!今天晚上,有几位苏格兰诗人约我在一个小酒馆聚谈,又谈到民歌,正好隔座有几个青年学生,正在低声合唱,诗人们把其中一位少女,簇拥到我面前来请她为我这远客歌唱。她很羞涩地望着我,——一面放开她的清脆柔婉的歌喉,不到一会儿,那几个男女学生,以及许多客人,都围了上来,有的高声合唱,有的含笑静听,直到酒馆关门的时间——夜里十点钟——我们还从门内移到门外,踏着皎洁的月光,在马路边的树下,唱到半夜……听人家唱民歌,使我亲切地回忆起许多我们自己的民歌,尤其是兄弟民族同胞所唱的,翻身的和歌颂毛主席的热情奔放的民歌!回来一路在浓密的树影中穿行,月亮大得很,街上是一片静寂。今天又是五一节,这里没有放假,也没有游行,遥想祖国北京的天安门前,今夜正是灯月交辉,焰火烛天。小朋友,尽情地欢乐吧,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青少年是幸福的!

在脑海里音乐浪潮的澎湃声中,我向我的小朋友说一句热情的晚安!

你的朋友冰心

一九五八年五月二日,英国,爱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