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单位有位女职工非常看不惯同部门那个浮躁的、表情矫揉造作的女同事的言行,每当开部门会议或平常闲聊有那位同事在场时,这位职工经常会在那位同事发言时跳出来挑战或反驳对方的言论及观点……终于在某天这位女职工向那同事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甚至发展到了肢体冲突的地步。
这位女职工的严重问题就是冲动。培根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
冲动是指在理性不完整的状况下的心理状态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恶性行为,打架斗殴、杀人越货都是在冲动的意识下发生的犯罪行为。一些心理学家表示,冲动行为是一种司空见惯的强力反抗行为,是强烈愿望的一种表达形式。冲动的反面是冷静,冷静的本质又是理智,只有理智的人才能真正驾驭自己的人生,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拥有平安稳定的一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难免会碰到无事生非的人、制造谣言的人、嫉贤妒能的人、偏听偏信的人,以及各种以权谋私、以势压人、阴谋诡计、欺骗虚伪等。面对这些,最好的办法是“三思而后行”。
三思即冷静,之所以要三思,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其背景是复杂的,单凭直觉很难得出正确结论,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分析归纳或者调查研究,才能理出头绪。而且也有被人制造假象,提供虚假线索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误入歧途的危险。所以,思维必须要精细缜密。思考一遍还不够,还需要检查一遍,然后在行动之前还要复查一遍,确保运行万无一失。
三思以后,在解决问题的方案上,还要再考虑确定行动方向。只有行动方针确定了,才能采取行动。这种行动方针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那种本能冲动型行动。谋略思考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方案。本能冲动型的人总是只想到一种行动,只考虑解决面上的问题,对后续行动和影响却不考虑。仔细考虑对策后,就有可能既能解决问题,又避免了出现副作用,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所以,凡是冲动型的人,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莽撞行事往往会带来更多更大的麻烦。要时刻记住王蒙的话:“在任何处境下保持从容理性的风度。心存制约,遇事三思,留有余地。”让自己成为有勇有谋的人。
实在没有控制住,发了火,生了气,失了态,怎么办?赶快降温灭火,这还算你的一个好处。你的火来得快去得也快,叫作不黏不滞,叫作日月之蚀,叫作迅雷暴雨之后,仍然是雨过天晴。
4.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请不要愤怒
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轻易不要发火;你会发现,理智帮你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不会因误解造成毫无意义的争论,对他人造成伤害,笑容将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有些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总是很喜欢在自己未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胡乱地、果断地、片面地做出对于事情的判断与评论,然后就大发雷霆。其实,这样做是极其不正确的。可能因为你一时之气冤枉一个好人。所以,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请不要愤怒。
在一家西餐厅里,一位美丽的小姐买了一碗汤,在餐桌前坐下,突然想起忘记取汉堡了。
她起身取回汉堡,又重返回餐桌。然而令她惊讶的是,自己的座位上坐着另外一位男子,正在喝着自己的那碗汤。
这位美丽的小姐先是一愣,心想:“这个大无赖,竟然喝我买的汤!哼!”“可是,也许他太饿了,好久没有吃过饭了。我还是一声不吭算了,不过,也不能便宜他。”
于是美丽的小姐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与那个男人同桌,面对面地坐下,拿起了汤匙,不声不响地喝起了汤。
就这样,一碗汤被两个人共同喝着,你喝一口,我喝一口。两个人互相看看,都默默无语。
这时,男人突然站起身,端来一大盘牛排,放在她面前,面条上插着两把叉子和刀子。
两个人继续吃着,你吃一块,我吃一块,依旧是默默无语。
吃完后,美丽的小姐站起身,准备离去,并且友好地说了句“再见”。那位男人也热情地回答说“再见”。他显得特别愉快、感到非常欣慰。因为他自认为今天做了一件好事,帮助了一位饥饿而又美丽的小姐。美丽的小姐在离开桌子的一刹那,发现了旁边的一张饭桌上,放着一碗无人喝的汤,正是她自己的那一碗。
事后,美丽的小姐在想,幸好自己没有发怒,否则那会多尴尬呀。
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刚开始时原本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好事,到后来被一些有妒忌心的人散播已经扭曲真相的谣言,并且还有不知羞耻的厚脸皮向大众宣传着错误的消息。一些爱批评的人士,听信了这些不是事实的话之后,就会因此胡乱地批评一件事情的对错,以为自己很懂得事情的真相,进而那些人就会因此大怒,导致家庭破裂、友情中断,让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冤枉的是那个被人制造谣言的受害者,有冤无处可申,尤其是遇到迷信颠倒的谣言多过自己所说的事实。因此,事情还没弄清楚的时候请不要发怒。
一定要记住,在事情还没弄清楚之前请不要愤怒。
5.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肯比斯所言:“我们很少用同样的天平去衡量邻居。”是呀,的确如此。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的过错那么严重。这大概与我们对于自己所犯过错的原因、背景、理由都清楚得很有关,但对于别人的过错我们往往看到的全是不可原谅的错误。因此,一定要记住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
有的人往往因为一时之气而争得面红耳赤;往往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据理力争;往往因为对方的一点点错误就把别人攻击得体无完肤。其实,这些做法是不友好的,极容易伤害到别人的感情,也极容易失去自己的朋友。
对他人宽容,就是对自己宽容;对他人苛刻,就是对自己苛刻。即使是你的下属或是你花钱雇佣的临时工,如果你对他颐指气使、随意叱责的话,今天他可能会忍气吞声,但只要有机会就会报复你,给你制造麻烦。到那时候,吃亏的还是你自己。相反,如果你待人和善,谦虚诚恳,那么即使你做错了什么,你周围的人也会谅解你,甚至会帮你补过,将坏事变成好事。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家中养了上千食客。食客中有一个与孟的妾私通。有人向孟进言道:“身为食客,却与主人之妾私通,有悖道义,应当处死!”
孟尝君却说道:“英雄难过美人关。这是人之常情,不宜再提。”
后来,孟尝君确实没有再提及此事,就像没有发生过一样,仍然对私通的食客施之以惠。有一次,他对那个食客说:“你在我门下多日,一直没能重用,对此我十分抱歉。时下卫国国君与我交情甚好,我替你备好车马银两,送你到卫国去做官。”
此食客到卫国后,深得卫王器重。孰料,后来卫、齐关系紧张,卫欲联众攻齐,那位食客向卫王进言道:“齐、卫两国的先王曾经约定,两国的子孙后代要世代为友,决不相互残杀。臣之所以能够来到卫国,全凭孟尝君不计臣的无能与过错,把臣推荐给大王。如今,陛下却欲联众攻齐,这于情于理都是说不过去的,恳请陛下取消攻齐国的念头!”说完便跪倒在地。
卫王听他说得有理,被他的话所感动,于是打消了联众攻打齐国的念头。如果当初孟尝君不能原谅那个食客,那么,那个食客就不会在卫王面前求情,这场战争也就不可避免。
古希腊的神话里有一位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便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变得更大了。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棍棒砸它,那东西竟然膨胀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见到此状,他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理它,它就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生活中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这时你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愤怒,要宽容待人。宽容他人是一种境界,宽容别人就等于宽容自己!如果你经常能宽容他人,不久你就会发现心宽路也宽了。
6.原谅远比愤怒要更有效
发不发脾气、原不原谅他人似乎是由自己来决定,但是一定要懂得适当的原谅别人的错误比你大动肝火更有效。
拿破仑就是一个能宽容他人的元帅。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战斗打得很苦,士兵们都很疲劳。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过程中,发现一名站岗士兵在大树底下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站岗士兵醒来发现是自己的最高统帅在替自己站岗,便战战兢兢地说:“对不起,长官……”
拿破仑看士兵要解释,和蔼地对他说:“不必解释了,这是你的枪,你们作战很苦,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导致全军覆灭。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一定要注意。”
拿破仑的一番话深深打动了士兵,同时也使士兵更加英勇作战。试想一下,如果拿破仑破口大骂,严厉训斥士兵,恐怕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位士兵很有可能就会反抗,觉得拿破仑没有人性。这样做就会丧失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原谅他人是一种艺术,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而是另一种有效措施。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为了庆祝战争大获全胜,也为了要犒劳将士,便摆了一桌庆功宴。不仅大鱼大肉款待众位将领,更安排自己的一位宠妃,到席间亲自为将士斟酒,借此表示奖励。
在庆功宴上,将士们喝了很多酒,大有醉意。当这位妃子穿梭席间替将士们斟酒时,大厅上的蜡烛突然被风吹灭了,黑暗中,妃子感觉到有人趁机摸了她一把。
这位妃子也没有大喊,而是趁机便把那个人头盔上的帽带扯了下来交给楚庄王,并且委屈地对他说:“一定要好好惩罚一下那个没有了帽带的人,他趁黑暗的时候调戏我。”
楚庄王听说有人调戏自己的爱妃,当然怒火中烧,但是转念一想,今天这可是庆功宴,在座的诸位将士都是有功之臣,而且每个人都喝醉了。所以,何必要小题大做呢?以后的战争还要靠诸位将士。想到这儿,怒气就全消了。
于是楚庄王举起酒杯,对所有的将士们说:“诸位爱将,一定要玩得尽兴,不醉不归,因此请所有人都摘下头盔,不必拘泥礼节,大家一起狂欢吧!”
说罢,全场的人皆摘下头盔,就再也分不出谁是那个被扯下帽带的无礼军官了,大家也就更加高兴了。那位将士心里很清楚,特别感激楚庄王,因此也更加效力于楚庄王。
楚庄王宽宏大量,并体恤军心,不拘小节,顾全大局,因此能在春秋时代,为楚国开拓出一个繁荣盛世。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大可小,每个人也不可能十分完美。因此,我们应该看到他人的优点,尽量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为原谅远比愤怒更有效。
7.坏脾气并不是天生的
坏脾气并不是天生的。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改不了的恶习。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在发过脾气之后这样说:“我天生就这样。”“我也没办法呀!”“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并以此来求得别人的原谅。难道说坏脾气是天生的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你就错了。坏脾气并不是天生的。
有这样一个禅故事,很能说明道理。
盘圭禅师是一代禅宗大师。他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提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有很多信徒都会不远千里而来。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圭:“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的发脾气了。
我相信大家也明白了,坏脾气并不是天生的。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任何人只要有心,没有改不了的恶习。
既然坏脾气不是天生的,那么愤怒是怎样产生的呢?
(1)不良社会风气是滋生愤怒的外在因素
现在社会上的“老实人吃亏”、“爱哭的小孩多吃奶”的风气,武打片、凶杀片等精神产品的污染,以及看不惯的社会事件增多等等,都成为愤怒情绪滋生的诱因。
(2)错误的认知是愤怒情绪产生的内在因素
有的人认为发怒可以抵挡责难,发怒可以推卸责任,发怒可以威胁他人,发怒可以逃避努力,发怒可以满足愿望。不正确的认知使他们变得简单、幼稚,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事后却后悔不迭。正如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所言:“愤怒以愚蠢开始,以后悔告终。”
(3)溺爱型家庭的教育环境也容易产生愤怒
这种家庭一般经济条件较好,对子女溺爱,无论他们的要求合不合理,家长都要满足。为此,任性的脾气往往得不到必要的限制。一些人年龄虽小,怒气却不小,追究其原因都与早期的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4)疲劳也是使人容易发怒的一个原因
古代孙子说:“吏怒者倦也。”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本是一个性格温顺的人,但他后来为了赚钱,拼命多干活,脾气也就变得暴躁起来。
从以上愤怒产生的原因来看,坏脾气并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能克服的。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改掉坏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