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舍得放下,就是智慧
37998900000023

第23章 我选择,我精彩(5)

不变的梦想

从前,一个男孩家里很穷,父亲是位马术师,男孩就每天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由于四处奔波,他求学并不顺利,成绩也不理想。但是,男孩却有着很美丽的梦想,那就是,有一天能够住上很大很大的房子,房子里面宽敞明亮,外面是广阔的农场,养了很多的奶牛和高大的马,那样他们就不用总是从这里搬到那里,可以过上安定的生活了。

有一天,老师要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那一晚,男孩洋洋洒洒写了7张纸,向老师描述了自己藏在心底的梦想。

第二天他把作业交上去时,老师给他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F,还叫他下课后去见他。

“老师,为什么给我不及格?”男孩不解地问老师。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的愿望是不切实际的。你敢肯定长大后能住上大房子吗?能买得起农场吗?如果你肯重写一个志愿,写得实际点,我会考虑给你重新打分。”老师回答说。

男孩回家后反复思量,最后忍不住询问父亲。父亲见他犹豫不决,语重心长地说:“儿子,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决定。你认为,在一个大红的F和你的梦想之间,哪个更重要呢?”

儿子听后,反复思量,最后他没有重写那篇文章,也没有更改自己的志愿。

二十年后,这个男孩真的拥有了一大片农场,在这个农场的中央真的建造了一栋舒适而漂亮的豪宅。

这个男孩就是美国著名的马术师杰克·亚当斯。

智慧感言:没有梦想就没有方向,如果真的要在梦想与现实的荣誉面前进行抉择,就果断放下任何可能有碍梦想实现的东西。我们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荣誉能让我们得到片刻的欢愉,欢愉之后呢?是没有梦想支撑的茫然。扼杀梦想的人像犯罪那样不值得原谅。

暂时放弃

有个年轻的建筑师,一直苦闷自己无法突破前辈们出色的建筑设计,他只能跟在大师的后面亦步亦趋,因而他感到十分沮丧。

于是,他暂时告别了自己热爱的工作,带上所有的积蓄,准备游览全世界的著名建筑。

他跋山涉水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市,游览一个又一个国家的雄伟建筑,最后走到一个无与伦比的辉煌建筑——闻名世界的泰姬陵时,他被眼前这绝无仅有的建筑迷住了。

他的灵感顿时泉涌般地喷泻而出,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出色的建筑设计,成为著名的建筑大师。

智慧感言:暂时放弃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到达。前进并非指永远不停的奔跑,暂时的停歇也是前进的一部分,没有停歇,怎来得更充足的体力和更旺盛的精力去前行呢?

“忍”字为高

在重重叠叠的人际关系中,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矛盾中,人们以糊涂态度处世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汉代丞相陈平素以品行端正著称,且才智过人,但他明白糊涂的真谛,该糊涂时巧装糊涂。他曾两次装糊涂,却为稳定汉室江山起到不可小视的作用,一直被世人称道。

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把自己诸多的儿子都分封为王,各据一方,在他临死时又召集列侯群臣于病榻前郑重嘱托:“此后非刘姓不得封王,如违此约,天下共击之”。他撒手归西后,就把皇位传给太子,时为汉惠帝,可惜这位年轻皇帝命薄福浅,登基后不久就病逝了。作为生母的吕后,对自己的皇帝儿子的死,理应悲痛难忍,可是在为汉惠帝发丧时,这位母后只是干嚎,没有眼泪,还不时用眼看在场的大臣们,丞相陈平一时不解,张良的儿子张群悄悄地对他说:“驾崩的皇上眼下没有年纪大的儿子,幼主登基太后担心大臣们不服管制,若是丞相请太后命吕氏之吕产、吕召、吕禄为将,统帅京城禁军,掌握大汉重权,我想太后就会安心了。”

丞相陈平从大局出发,为稳定时局,安定人心,照张群的建议做了,吕后果真动情地哭起来了。

可是,吕后并不甘心于她的家族兄弟只作为将,在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后,得寸进尺想封诸吕为王。刘邦临终前曾当众立遗言:“非刘姓子弟而称王,天下共诛之”。如今吕后要这样做,明显是要变刘姓汉室为吕氏王朝了,面对这种明目张胆的越轨行为,该怎么办?

右丞相王陵为人正直,敢于直言,他是刘邦的同乡。当吕后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态度坚决地说:“高帝宰白马,和大臣立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封诸吕为王违反盟约,不可!”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又去问左丞相陈乎,陈乎却是不假思索地说:“高帝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如今太后执掌朝政,封自己的弟兄为王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大喜,于是择日封吕召为东平王、吕禄为西平王、吕产为中平王。

右丞相王陵见陈平欣然同意吕氏分封三王,怒不可遏,但又无能为力,于是转而责备陈平“当初与高帝歃血为盟,你难道不在场吗?现在高帝去世,太后要封诸吕为王,你们阿谀奉迎,违背了盟约,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呢?”陈乎却是不急不躁,用坚定的语气回答道:“眼下你在朝廷据理力争,我不如你,至于保住刘氏宗庙,安定刘氏天下,你恐怕会不如我的。”

陈平明明知道刘邦的遗嘱,为什么还要同意吕后的要求?是胆小怕事、贪生怕死吗,非也!他把自己的意图隐藏起来,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举事发难。眼下的迎合只是暂时的,眼下的牺牲是局部的,等待时机、保住根本、保住大局则是真实的目的。

吕氏封了三个王位后,陈平一直在观察吕后的动静。这位吕太后一旦大权在握便想杀尽朝中老臣以及刘氏各王,以变汉朝为吕家天下。说干就干,利用手中权力,刘氏各王她已杀害了几个,未遭毒手的,她也在寻机下手。陈平想如此下去,汉朝将不复存在了,自己决不能坐以待毙,让吕氏的阴谋得逞,便派出心腹到虎口余生的刘氏王爷住处探听情况。来到齐王刘泽处的是陈平府上的谋士田子春。临行前陈平对田子春面授机宜,叫他须如此如此,劝说齐王。齐王刘泽,眼见各兄弟被吕后迫害到这般地步,禁不住在院子里仰面大哭起来。正当他大放悲声时,忽然背后人说:“大王,有什么事竟这般悲伤?”

刘泽回头一看,原来是田子春,便对他说:“我虽封王,却一点权力都没有,当日父王给我的20万兵,被吕后追回去了,如今我救不了兄弟,挽救不了危机,而且我恐怕自身性命难保。”

田子春笑着说:“眼下虽然形势危急,但只要肯下决心,也不是没有办法可想。”刘泽赶忙问计,田子春即按陈平的嘱托,要求刘泽花重金贿赂吕后身边的爪牙张石庆。

齐王刘泽见是陈平献的计,说道:“计虽可行,只是本王身边缺少能言善辩的心腹。”

田子春答道:“大王如果相信我,小的不才,愿当此任。”

刘泽大喜过望,让田子春带着重金,扮成商人模样,来到京城。暗地来到吕后新近宠臣张石庆住处献上礼物,并对张石庆极尽奉承之言。

张石庆是个爱财如命的人,见有人重金巴结自己,好不得意,便把田子春作为贵宾留在府上。田子春更是个善于见机行事之人,他见张对自己并无半点怀疑,更是每天与张石庆高谈阔论。更得张石庆的欢心,两人称兄道弟起来。

一日,在闲谈间,张石庆谈起吕后的事,张石庆问道:“你从外面来京,外界对吕氏封王有何反应?”

田子春就是为吕氏封王的事来的,但他不能露出声色,张石庆问起,他便故意吞吞吐吐不愿明说,只是模糊地应一句:“小弟不敢妄言。”

张石庆见田子春欲言又止,倒更想弄个明白,便追问道:“你听到什么尽管说,我们兄弟相称,不会责怪你的。”

田子春见状,便答道,“既然兄长问起,我不妨直说,事情是这样的,刘氏还有三个王在外,无兵无权的,今见一天之内封三个姓吕的为王,自然不喜欢,再说朝野中多有异议,万一疑心,造起反来,事情不是弄糟了吗?”

张石庆本是一个脓包,听他一说,连忙问道:“那怎么办好?”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也给刘氏子孙一点好处,如此就不会有异议了。”接着,田子春便附在张石庆耳边嘀咕了一阵,叫张石庆如此这般。说得张石庆眉毛都跳起来了。

当晚,张石庆入宫见太后,奏说:“外间已传开了,说关外三王刘泽、刘号、刘长,知封三吕为王,心中不服,想造反了。”

太后问:“那要用什么方法制止他们呢?”

“可不可以这样?”张石庆说:“将三王中的有官者赐赏,无官者付给兵权,他们尝到了甜头就自然不会作乱了。”

“对!你说的是。”

太后便马上将丞相陈平召进宫来,商议此事,陈平听了,心中暗喜,心想一定是田子春得手了。

太后问陈平:“三王中谁无兵权?”

陈平立即答道:“启禀太后,只有山东刘泽无职无兵。”

“好,就召刘泽入朝!”

刘泽一见诏书,大喜。便即刻赶到京城。太后殿上召见刘泽说:“我儿长住京外,少不了劳顿之苦,我会赋予你一些军权,望你要谨慎从事。”

刘泽大喜,赶快叩头谢恩。太后一见刘泽那急不可耐的架势,又见刘泽身材魁梧、气宇不凡,话虽出口,心中不免有些后悔起来,她拿着兵符不撒手,只是瞟着陈平问道:“可不可以给他!”

陈平怕太后临时变卦,赶忙应道:“太后圣鉴不错!”

太后这才把兵符给了刘泽。

兵印是交了,该给多少兵马呢?给兵印太后已犯嘀咕,在给兵问题上她更是犹豫再三。给多了怕日后成为后患,给少了又怕世人说她虚情假意,会引起众人更多猜疑。一时下不了决心,又扭头问陈平:“你看该给多少兵马?”

“凭太后定夺。”陈平把球又踢给了太后。

“3万?”太后伸指对刘泽说。

陈平赶紧向刘泽使眼色,不能应允。刘泽不说话。

“是这个数?”吕后伸出右手的五个指头,意思是5万。她见刘泽还是不说话,便把右手掌翻过来,再加上左手两个指头,大声说:“这个数足够了!”她的意思是7万。刘泽见太后只伸着指头比划,闹不清是什么数,愣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吕太后见刘泽只是呆立着不说话,发火了,已想收回兵权,陈平立即喝醒刘泽:“刘泽还不叩头谢恩,太后手摆了两下,已给了你五五二十五万兵马了。”刘泽如梦初醒,急忙跪下谢恩。这下急坏了吕太后,她想不到陈平来这一手,“君”无戏言,她不好申辩,只好无可奈何地对刘泽说:“看在高祖面上,就给你吧!”

第二天一早。刘泽就前往兵部交割兵马,25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长安城。

刘氏王爷有了兵权,又有陈平、周勃等一帮旧臣的辅佐和支持,终于顺利地铲除了吕姓势力,恢复了汉室江山。

在这场政治斗争中,陈平前后糊涂了两次。第一次是汉惠帝新逝,吕后发难,一来为国家新丧期间稳定局势,二来也是迫于反吕时机不成熟,用韬光养晦之计,顺其自然装糊涂,同意了吕氏封王的做法,使政权得以平稳过渡,又免去了吕太后许多疑心,减少了许多麻烦,为日后待机举事创造了条件。第二次是在宫殿之上,将计就计,和吕太后玩了一次“模糊数学”,让吕太后有苦说不出,却让刘泽轻松得到25万兵马,从而使后来平定诸吕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正因为这两次糊涂,才有效地保住了汉室的江山,才清楚地表明了陈平的一世聪明。

智慧感言:我们总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成心中所愿,但是有很多事情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做好一件事,客观条件极有限时,不如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从长远考虑,这是在蓄积力量,当时机来临时,变被动为主动,再发出最有利的一击。

选择适合自己的

有一位富翁,用一生的艰辛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当他快要撒手人寰的时候,他把两个儿子叫到了身边。

两个儿子风华正茂,一样的聪明,一样的踏实能干。这是他一生的骄傲,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把钥匙,抬起头,缓慢而清楚地说道:“我一生所赚得的财富,都锁在这把钥匙能打开的箱子里。可是现在,我只能把钥匙给你们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俩惊讶地看着父亲,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这太残忍了!”

“是有些残忍,但这也是一种善良。”父亲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现在,我让你们自己选择。选择这把钥匙的人,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按照我的意愿和方式,去经营和管理这些财富。拒绝这把钥匙的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生命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赚取我箱子以外的财富。”

兄弟俩听完,心里开始有了动摇。接过这把钥匙,可以保证你一生没有苦难,没有风险,但也因此而被束缚,失去自由。拒绝它?毕竟箱子里的财富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但是那样的人生充满不测,前途未卜,万一……

父亲早已猜出兄弟俩的心思,他用微弱的声音说:“每一种选择都不是最好,有快乐,也有痛苦,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把快乐集中,把痛苦消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想要什么?要过程,还是要结果?”兄弟俩豁然开朗。弟弟说:“哥哥,这把钥匙就给你了,我希望有更广阔的空间去施展我的才能。”

哥哥微笑着对弟弟说:“当然可以,那我就尽责管理好父亲的基业。”二人权衡利弊,最终各取所需。这样的结局,与父亲先前的预料不谋而合,因为最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看着他们长大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