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认命不如拼命
37998200000037

第37章 要拼命,一定要学会正确的取舍(2)

另外那个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个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地,这位教徒的一个眼睛马上瞎掉,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两个眼睛都瞎掉了。

原本,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礼物,可以使两位好朋友互相共享,但是他们的“贪念”左右了心中的情绪,所以使得“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两人瞎眼的“双输”!

可见,欲望能够毁灭我们的一切,所以,对一些身外之物,能放弃的就放弃,能给予的就大方地给别人。当我们对物质和金钱的索取不再贪婪时,精神上就会获得解放,心情也会随之放松起来,在这种平和的心态下,我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谁说这不是人生的另一种收获呢?

利用缺陷而不是被缺陷所困

在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当小白兔第一次出现在动物王国时,立即成了其他动物嘲笑的对象。因为小白兔有一条短得可怜的小尾巴。

一头黄牛朝小白兔走了过来,往它面前一站,神气地说:“你这个小东西,看看我的尾巴吧,它既长又实用,还能够为我驱打苍蝇呢。”黄牛说完,便把尾巴猛地一甩,身上的苍蝇一哄而散,并有几只被打死在身上。

“好!”动物们都鼓起掌来。小白兔听后,只是平静地笑了笑。

“你的身材和我差不多,可咱俩的尾巴却太不一样了。”松鼠一下跳到小白兔面前,卷起那条长长的、蓬松的尾巴不怀好意地说。

“是呀,你俩的尾巴相差太远了。如果不拿着放大镜仔细寻找,我们还真认为小白兔是没尾巴的小怪物呢。”狐狸说完,和松鼠一起开心地大笑起来。

小白兔在动物们的冷嘲热讽中依然保持着冷静,它始终未反驳任何人。

后来,动物王国与外星人发动了一场战争。外星人凭借自己的优势,团团包围了动物王国。在这关系到动物王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狮王命令黄牛、松鼠、小白兔三人突出重围,去向玉帝请求救兵。

三人领命,想趁着夜色冲出包围圈,谁知被外星人发现了。外星人拿着火把在后面拼命追赶。由于黄牛奔跑时,尾巴总是一甩一甩的,外星人便把火把掷向黄牛,黄牛的尾巴被火把点着了,它痛得在地上打滚,就这样黄牛成了外星人的俘虏。

松鼠见状,边跑边想:“天啊,我得赶紧找个地洞躲起来,不然我的尾巴也要着火了,还是先躲躲再说。”松鼠便一头钻进了路旁的一个地洞中。

小白兔则不顾自身安危,任凭火把从自己身后呼呼地飞过来,仍继续向前奔跑。

“这下我可安全了。哼,让小白兔一个人见鬼去吧。”躲在地洞中的松鼠刚美滋滋地想到这里,却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尾巴一阵巨痛,原来外星人追赶上来时,发现了松鼠露在洞外的尾巴。就这样,松鼠丧命于那一直引以为豪的漂亮尾巴上。

外星人继续追赶小白兔,但始终就差那么一点点距离。于是,他们也想用火烧黄牛、松鼠尾巴的那招来置小白兔于死地,但他们却没想到小白兔的尾巴又短又小,不容易被火把点着。就这样,小白兔安全地逃出了外星人的包围圈,搬来了救兵,拯救了整个动物王国。

鉴于小白兔对动物王国的杰出贡献,狮王授予了它“英雄”称号,小白兔也受到了动物们的爱戴。

从那以后,似乎所有的动物都忘了它有一条又短又丑陋的尾巴了。

卡耐基曾经说过:一种缺陷,如果生在一个庸人身上,他会把它看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借口,竭力利用它来偷懒、求恕、懦弱。但如果生长在一个有作为的人身上,他不仅会用种种方法来将它克服,还会利用它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来。

奥姆出生时,双目失明。医生说:“他患的是先天性白内障。”

父亲不甘心:“难道你就束手无策了吗?手术也无济于事了吗?”

医生摇摇头:“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找到治疗这种病的方法。”奥姆看不见东西,但是他的双亲的爱和信心,使他的生活过得很丰富。

作为一个小孩,他还不知道自己失去的东西。不过,在他6岁时,发生了他不能理解的一件事。

一天下午,他正在同另一个孩子玩耍。那个孩子忘了奥姆是瞎子,抛了一个球给他:“当心,球要击中你了!”这个球确实击中了奥姆。此后,在他的一生中再没有发生过那样的事了。

奥姆虽没有受伤,但觉得极为迷惑不解。后来他问母亲:“约翰怎么在我之前先知道我将要发生的事?”

他母亲叹了一口气,因为她所害怕的事终于发生了,现在有必要告诉她的儿子:“你是瞎子。”

“孩子,坐下。”她很温柔地说道,同时伸过手去抓住他的一只手,“我不可能向你解释清楚,你也不可能理解得清楚,但是让我努力用这种方式来解释这件事。”她同情地把他的一只小手握在手中,开始计算手指头。

“1—2—3—4—5,这些手指头代表着人的五种感觉。”她讲道,同时用她的大拇指和食指顺次捏着奥姆的每个手指。

“这个手指表示听觉,这个手指表示触觉,这个手指表示嗅觉,这个手指表示味觉。”然后她犹豫了一下,又继续说:“这个手指表示视觉。这五种感觉中的每一种都能把信息传送到你的大脑。”她把那表示视觉的手指弯起来,按住,放在奥姆的手心里,慢慢地说道:“你和别的孩子不同。因为你仅仅用了四种感觉,并没有用你的视觉。现在我要给你一样东西。你站起来。”

奥姆站起来了。母亲拾起他的球。“现在,伸出你的手,就像你将抓住这个球。”她说。奥姆抓住了球。

“好,好。”他母亲说,“我希望你永远别忘记你刚才所做的事,你能用四个而不用五个手指抓住球。如果你由那里入门,并不断努力,你也能用四种感觉代替五种感觉,抓住丰富而幸福的生活。”

奥姆绝不会忘记“用四个手指代替五个手指”的信条。这对他说来意味着希望。每当他由于生理的障碍而感到沮丧的时候,他就用这个信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他发觉母亲是对的。如果他能应用他所有的四种感觉,他确实能抓住完美的生活。

生活中,希望那些深为自己相貌不佳而苦恼、自卑的人,能从奥姆的故事中得到启迪,甩掉包袱,重新塑造一个美好的形象。

少一分物欲,多一分追求成功的决心

在某地流传着一个扫地和尚的故事:

说的是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枝发芽,可也不再见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部队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这个故事就说明了平淡对人心清静的重要。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十岁时被点心、二十岁被恋人、三十岁被快乐、四十岁被野心、五十岁是因为物欲太盛。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人还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就必然会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

有位老总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上“自由人”。有人问他何故要给自己加上这么个头衔,他说:“我现在离了婚,无牵无挂,在公司里我说了算,在外面可以随心所欲。”他的话语刚落,包里的手机就响了。他掏出手机听了不大一会儿,脸色骤变,匆匆向别人告辞说:“有人把我告了,我得马上到工商局去一趟。”其实,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这位老总虽然有权有钱,可以随心所欲,但这一切并不等于自由。因为别人告他,除了诬陷之外,八成与自己随心所欲有关。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做他愿意做的事,而在于永远做他不愿做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物欲和虚荣心,那么他在行走时,就会因这些重负而寸步难行。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无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头乳牛,这样,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单身汉,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单身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单身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于是同意让单身汉回村庄里找个好女孩成立一个家庭。单身汉回村庄娶回一个妻子,10个月后他们就生了一个小孩……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到了后来,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一个人如果物欲太盛,那么他的心就永远难以平静,也就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在生活中,如果你物欲之心太重,就会削弱追求事业成功的心理,所以,我们不能过分追求物质的多少,而要把心思多放在如何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上。

不贪婪,多不一定就是好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自作聪明的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在吃饭时,年轻人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听说后,赶忙往菜里加了点盐,菜里的味道便鲜美多了。年轻人尝了尝,心里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加了盐。加一点点的盐味道便如此的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

回到家后,这位年轻人便抓了一把盐放进嘴里,吃了以后,又苦又咸又涩,并且伤了味蕾,年轻人从此以后失去了味觉。

盐能使菜的味道鲜美,但如果放得太多,菜就会咸得没法入口,这本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人却不懂,他们都盲目地喜欢一个“多”字,比如认为钱越多越好,却不知钱越多,快乐就有可能减少;比如认为房子越多越好,却不知房子的面积每增加一平米,绿地就减少一平米,而沙尘暴可能就多一次。

既然多不一定就是好,那么,是不是钱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呢?答案是肯定的。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效果。有钱虽然在物质上能够比别人多一些享受,但是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钱财如果处理得不当,还会为自己带来祸害。而没有多少钱的人往往过得轻松、惬意。

唐代中叶德宗时的王锷是个赳赳武夫,凭着血气之勇打了几次胜仗,最后一步一步位极人臣。此公生性吝啬贪鄙,凡是他经手的工程建设,哪怕琐屑小事也要躬亲,不过,这完全不是出于对工作的谨慎负责,而是怕肥水落入外人田。每次公家设宴请客的剩菜剩饭,他要么自己全部兜回家,要么全部当下卖掉,反正不白白便宜了手下的人。

跟随他多年的一个旧友,看到他这样富贵了还见钱忘命,便善意而又委婉地对他说:“相爷要把身外之物看淡一点,对于金钱要有聚有散,好让社会上知道相爷重义不重财。”过几天后那位旧友又去见王锷,王锷十分诚恳地对他说:“前天你的劝告太及时了,我已按你的意思把钱财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