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不如行动”,这是人们在购物场所常见到的一句广告词,但它在生活中还含有另一层深刻的意思:即勇于行动,立即行动,不断行动。只有将心动付诸于行动,才能有所成就。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可就是因为不愿意把想法变成行动,因此,他们一辈子都只能站在失败者的行列中。
想到,更要做到
一位成功学家指出,富裕和成功并不是人们所不敢想,不能想的,许多人恰恰是因为敢于想,敢于干才获得了成功。著名的品牌金利来就是一个从只有一台缝纫机的手工作坊开始,不断发展成为拥有“男人世界”的大公司,靠的就是自信心和立即行动的决心,谈到创业经历,公司创始人曾宪梓回忆说:
“60年代木,70年代初,是我开始家庭作坊,以手工制作领带的时候,那时一家六口人挤在60平方米的屋里,可作工厂的就是那10平方米的房间,l把尺子,l把剪刀,1台蝴蝶牌缝纫机;买料,剪裁、缝纫、销售,全是我一个人,一家6口人生活尚难维持,怎么敢想象创立名牌,创立企业呢,更何况当时法、意、德、美、英等各国名牌货充斥香港。在这种情况下选择领带一行,凭的是信心。但自信心不是盲目的,一是香港西装热逐渐升温,二是我在泰国学做过领带,三是我对外国名牌领带的优点和本港领带的缺点已经看得很明白。外国名牌款式最趋时,选料精良,做工精细,但价格高,香港领带价廉,但质地差,我完全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做出又好又便宜的宜于港人消费的领带来。”
“当时,我采取的第一步就是买来一些名牌领带进行研究;第二步就是买进外国款式质地最好的料子,自己动手精工制作。做好后,我将自己精心制作的领带与外国名牌领带放在一起,送给一间百货公司的领带采购经理,他竟然分不出,就这样,我把产品背在背上沿街推销,进而挤上了百货公司的货架。”
有了自信心之后,要创立名睥产品,还必须有成功的广告宣传:金利来公司作了成功的产品促销宣传,一时间,“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广告词家喻户晓,订单雪片般飘来,金利来声誉鹊起,家庭作坊变成了领带工业。但是,金利来是吹出来的,又不是吹出来的,曾宪梓深为赞同此种说法。他说:“产品的广告要是不真实,就会立刻失去顾客。优良的品质,是名牌产品的根本保证。一种商品如果质量不过关或不稳定,不管你花多大的广告费也不会畅销的。顾客是最好的把关员,换言之,顾客就是上帝,你的产品质量好,它可以捧你,你的质量差,它同样可以毁你。金利来的质量保证是多年来长盛不衰的一个关键。曾经有个国际集团公司提出要重金收购金利来这个牌子,他们的根据就是金利来没有哪一年下跌过,哪怕是在经济衰退时期。”
曾宪梓还回忆说:1973年,由于股灾原因,香港消费力大跌,百货公司因市道不佳而减少进货量。金利来以另一种方式乘虚而入,以厂家方式向各大公司租借柜台,自己派专人在柜台推销自己的产品。这个方式很成功。有趣的是,由于市场不景气,一些产品纷纷采取降价的办法扩大销路,金利来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方面是不降价,坚定自己同时也坚定顾客对金利来的信心,那就是:金利来的产品是货真价实的;另一方面,我们非但不像其它牌子减少入货,而是以更多更齐全更新的花色品种大量投放市场,让顾客有更多的挑选机会。
正是这种敢想敢干的精力和魄力,再加上正确的策略,才使金利来冲过重重困难,成就了胜利的辉煌。
同样的道理,我们要想获得成功,在有了好的想法后,就要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勇气,同时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否则,想法就只能是计划,而不是现实。
心动,不如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这是人们在购物场所常见到的一句广告词,但它在生活中还含有另一层深刻的意思:即勇于行动,立即行动,不断行动,只有将心动的念头付诸于行动,一切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很好的想法,可就是因为不愿意把想法变成行动,因此,他们一辈子只能站在失败者的行列中。其实,心动不如行动,只有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
傍晚,城市广场上来了一群学生模样的人,由一位教师带领。他们竖起一根三米高的竹竿,顶上用细绳挂着一套《红楼梦》,竹竿旁边立着一块大纸牌,写道:智力小测验——不倒下竹竿而获书者,奖励此书。某某学校课外活动小组敬启。
很快来了一些看热闹的人,议论纷纷,觉得怪有趣的。而教师和学生们在附近坐成一圈,静观事情的进展。
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竹竿周围变得嘈杂了。他们抬头盯着书,有的独自沉思,有的互相商量,但没有人想出办法来。教师对学生们说:“注意观察,给人群分类。”
这时,一个观众问:“嗨,我说,我搬凳子来拿下书,算不算数?”教师点头笑道:“只要竹竿没倒,当然算数。”看客们大哗:“啊?这么简单?我以为好深奥呢!”于是散去一批人,但没有谁赶回家搬凳子来取书。
又一个观众问道:“是不是有更巧妙的办法?”教师回答:“应该有吧。但我们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想请教大家,集思广益。”说话间,又聚拢一些看客,对着题目或沉思,或讨论。时间就这么流逝着,竹竿依然稳稳地立在那里。教师对学生们说:“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像这样,看似简单,但一时就没有人办到,所以,即使简单,在没有办到之前,就是一种困难。”
说话间,来了一位拄拐棍的老者,看见启事,他很高兴,问:“真的吗?这套书好啊,我倒是想要。”围观者起哄:“老人家,想要就拿去吧!”老者转身向旁边一个人借了支烟头,用线绑在拐杖头,举臂,烧断挂书的细绳——啪!《红楼梦》掉在了地上。
教师和学生们热烈鼓掌,围观者哈哈大笑,老者很不好意思的。教师上前拾起书,交给他说:“谢谢您,老人家,这书归您了。”在围观者或羡慕或奇怪的眼光中,老者拎着书走了。
收拾“实验器材”的时候,教师对学生们说:“大家看到了,围观者至少有五十人,大部分在看热闹;少数人想出办法了,却不实施;而最后付诸行动的,却是一位行动不便的老者。你们将来面对的人群,大体上也就是这三类。不要老是抱怨社会竞争激烈,从某种意义上看,那只是围观者在一旁议论纷纷时制造的假象。只要你愿意行动,即使自身条件像那位老者一样弱,也有可能收获最后的果实。”一个学生提出新想法:“老师,毕竟只是一套书的小诱惑,如果竹竿上挂的是金砖,我敢肯定,会有人抢着回家搬凳子。”教师一挥手:“错了!真正的行动者哪会那么迂腐,完全按照既有规则办事?他会直接打倒竹竿!”
不要把自己的行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把想法付诸行动。大胆的迈出前进的步伐,不要为周围人的行为所左右,要成功就得与众不同。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也曾制订过目标,可那只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制定完了就把它束之高阁,没有为此付出行动,最后仍然是一事无成。
卡拉·莎莎是美国纽约百老汇最年轻、最负盛名的年轻演员,她是这样讲述她的成功之路的。
几年前,当莎莎还是一名学生时,她参加了一次校际演讲比赛,她将自己的梦想告诉了在场的所有人:“大学毕业后,我要成为百老汇一名优秀的主角。”
演讲结束后,莎莎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质问她:“为什么现在不去百老汇,非要等到毕业后才去呢?”莎莎想了一下说:“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实现梦想。”于是,她决定一年以后就前往百老汇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老师又生气地问:“为什么今天不去,非要等到一年后去呢?”
听完老师的话,莎莎觉得很有道理,对老师说:“我决定下个月就出发。”
老师又问:“为什么今天不去呢?”莎莎激动不已地说:“好,我现在就去定机票,马上出发。”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机票我已经帮你订好了。”莎莎当天就飞赴她梦想中的殿堂。
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正在征选最佳女主角。要求是在100个人当中挑选10个,然后再在10人中选择最优秀的一个。挑选方式是,让她们每人念一段剧本中主角的台词。
莎莎千方百计地从一个化妆师手里得到了将排的剧本。然后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她是第40个出场的应聘者,制片人问她是否有过表演的经验,莎莎甜甜地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曾经在的大学里演出过的剧目吗?”制片人不愿打击一个热爱艺术的青年的心。可是当制片人听到莎莎使用的台词正是将要上演的剧目中的对白时,被她那真挚的感情、惟妙惟肖的动作惊呆了,他立刻宣布面试结束,女主角已经找到了。
就这样,莎莎刚到纽约就顺利地迈出了实现梦想的第一步,穿上了她人生第一双红舞鞋。
上面这两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获得成功。否则,想法再美好,如果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谈!
成大事者,必然行动
“行动是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径”,这是所有成功者的共识。
美国海岸警卫队有一名厨师。他从确立了自己的目标开始,就时刻记得行动才是第一位的。
这名厨师在空余时间里,代同事们写情书,写了一段时间以后,他觉得自己突然爱上了写作。他给自己订立了一个目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写一本长篇小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立刻行动起来。每天晚上,大家都去娱乐了,他却躲在屋子里不停地写啊写。
这样整整写了8年以后,他终于第一次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作品,可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豆腐块而已,稿酬也只不过是100美元。他没有灰心,相反他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潜能。
从美国海岸警卫队退役以后,他仍然写个不停。虽然稿费没有多少,欠款却越来越多了。有时候,他甚至没有买一个面包的钱。尽管如此,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写着。朋友们见他实在太贫穷了,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到政府部门工作的差事。可他却拒绝了。他说:“我要做一个作家,我必须不停地写作。”
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他终于写出了预想的那本书。为了这本书,他花费了整整12年的时间,忍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难困苦。因为不停地写作,他的手指已经变形,他的视力也下降了许多。
然而,他成功了!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巨大轰动,仅在美国就发行了160万册精装本和370万册平装本。
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超过了一亿三千万人,创电视收视率历史最高记录。
这位作家的名字叫哈里,他获得了普利策奖,收入一下子超过500万美元。他的成名之作就是我们今天经常读到的《根》。
哈里说:“取得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立刻行动’,努力工作,并且对自己的目标深信不疑。”
的确,生活中那些各个行业的成功者,都是敢于行动的人。行动是取得成功的惟一途径。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要想取得某种成绩,就必须行动。一张地图,不论多么精确,它永远不可能带着它的主人在地面上移动半步;一个国家的法律,不论多么的公正,永远不可能防止罪恶的发生;任何宝典也无法让你真正的创造财富或是成功。事实上,只有行动才能使地图、法律、宝典、梦想和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而犹豫、观望、盘算都只能成为羁绊你停滞不前的“枷锁”。
渴望成功几乎是每个职场人士的梦想,但成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你努力,需要你付出,需要你去行动。如果一味坐等或行动迟缓,都有可能遭遇失败。
行动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有一位年轻人,他家世代以养羊为生。到了他这代,经过努力,羊群数量逐年递增,已经发展到10万只的规模。为此,年轻人感到十分自豪,但又有些困惑,因为,尽管他一再努力,羊群的数量却只维持在10万只上下,不再增长,他非常不解。
有一天,他的爷爷来到他放牧的农场。见爷爷来了,年轻人便用手指着漫山遍野的羊群,很有成就地告诉爷爷自己的功劳。
哪知爷爷一脸不屑地说:“我也一样。”
年轻人大为不解,正要细问缘故,爷爷却一声不响地走了。年轻人不明白爷爷所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夜色降临,四散的羊群逐渐安静下来。淡淡的月光下,他望着一望无际的羊群若有所思。因为最近一段时间,每当夜幕降临时,年轻人总能听见羊群发出的哀号。第二天,至少有50只羊被咬死、肚子被撕开,死于非命,被咬死的羊羔数量更是无以计数。他想这一定是狼干的坏事,但狼的胃口似乎没这么好。
一天,一位动物学家经过牧场,年轻人求教于这位专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原来,在澳大利亚境内有一种野狗,是澳洲的头号食肉兽,估计整个澳洲约有100万只,正是这种动物的存在,才使他的羊群数量不再递增。年轻人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我也一样”的话,原来,早在爷爷放牧的时代,就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谁也没有办法解决而已。
既然问题已经找到,能不能彻底解决呢?善于思考的他又开始了富有想像力的思维,年轻人决心在全澳大利亚建一道防护墙。
但年轻人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极力反对,几千公里的围墙,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极难维护。但他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