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在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需要经历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蜕变。换句话说,蜕变是指事物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从一种事物变成了另外一种事物,事物只有不断地蜕变才能实现增长的持续。
生命的价值
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没有目标,你就是行尸走肉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能走出去。
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一个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小伙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立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虽然你每天不停的奔波劳碌,可全是无用功;而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目标明确,所以他们能轻松的一直走到成功。
人的行为的特点是有目的性的行为。一般来说,没有目标的行为很难成功的,有目的的行为,成功的机会很大。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人生的态度不同,他的奋斗大目标自然也是不同的。你可能会想当一名政治家,想当一名流行歌手,或者是想当一名将军……的确,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是可怜的糊涂虫!
奋斗目标对人来说有强大的激励作用。你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吗?你的理想包括什么?其实,理想不仅仅是对物质需要的满足,更是一种对高级精神需要的渴望,就像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励,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造成你这样一副得过且过、浑浑噩噩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昔日曾经鼓舞过你的理想失落了,你的信念动摇了。
抱怨是往鞋子里倒水
抱怨的人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抱怨的人以为自己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难,但他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同样经历过这些,只不过是感受不同。
抱怨是什么?它像烟头烫破一个气球一样,让别人和自己泄气。
天下有好几种无价值的行为。譬如,在沙漠里推销一只船,收藏鱼刺,再就是抱怨。
宽容地说,抱怨属人之常情。“居长安,大不易”,难道不许别人说一说苦闷吗?然而,抱怨之不可取在于:你抱怨,等于你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使行路更难。困难是一回事,抱怨是另外一回事。抱怨的人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是社会太不公平。如同说,全世界的人合伙破坏他的成功。这就可把事情的因果关系弄颠倒了。
抱怨不同于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神色平静的勇士,如同英雄。而抱怨,是明明失败却不承认失败,明明有伤,却把伤口装扮成花朵的懦夫。人本来同情弱者,由于抱怨的人气急败坏,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同情。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怀里的石头不但没减少,反而增多了。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人们之所以倾心于那些乐观的人,是倾心他们表现出的超然与举重若轻。生活需要的信心、勇气和信仰,乐观的人都具备,他们在自己获益的同时,又感染着别人。乐观包括豁达、坚韧、沉着,会觉得困难从来不是生活的障碍,而是勇气的陪衬。和乐观的人在一起,自己也得到了乐观。
许多人都抱怨过处境的艰难,发现无济于事之后便缄口了。抱怨相当于赤脚在石子路上行走,而乐观是一双结结实实的鞋;抱怨丧失的不仅是勇气,还会失去朋友,谁都恐惧牢骚满腹的人,怕自己也受到传染。失去了勇气和朋友,人生会变得很难,所以抱怨的人继续抱怨,他们不知道,人生有许多简单的技艺可以化险为夷,闭嘴是其中妙谛之一。
抱怨让你愈加软弱
抱怨往往在不经意间表现出来,好像也很值得人们理解。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抱怨是很好的发泄工具,在受到挫折或面临困难的时候放松自己的心情,然而往往忽略了这种情绪对自己的严重影响。
你有这么多可抱怨的东西,你在眨着无辜的眼睛哭诉自己的不幸,可是你这个爱抱怨者,难道不知道很多抱怨都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吗?你的工作没做好,上司自然会找你麻烦;你不注意减肥,当然没有适合你的衣服;你不看天气预报,被雨淋了又能怪谁?所以你爱抱怨的时候总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结果养成习惯之后,你更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你的人生还能有什么提高?
也许你真的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但是我得提醒一下你,如果你一直抱怨下去你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会把自己的问题隐瞒起来,结果你成为问题重重的员工,上司只能痛下决心……你会失去你那些本来喜欢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抱怨让他们烦的够呛;你的家人会感到失望,因为你让他们跟着你遭受了太多的不愉快;你照样被天气折磨,你以为只有你头上才会下雨;你继续你的那些恶习……这之后,你的抱怨更加严重,你的心境简直变的糟糕至极了。
一场大雨毁了你的烤肉大餐,你以为大雨只会降临到你家的后院,你感到沮丧,你把每一件不如意的事情都私人化,你相信坏运气会渗透于你人生的每一处,所以你会不敢冒险追求成功;你看到的是一个半空的玻璃杯,而那些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是一个半满的玻璃杯。你这个悲观的抱怨者,当飞机在跑道上误点了45分钟,或当你已经下载了80%的免费软件,网络突然断线,或一场重要的球票卖完了,或必须在一家餐厅等半个小时才有座位,你会说:“我怎么这么倒霉!”
于是你变得非常软弱,你经常思考那些让你抱怨的事情,你的心态低迷,别说做一番事业出来,就是连最基本的生活你都感到厌倦。这个时候,自杀已经离你越来越近了,我的一个医学教授朋友告诉我,很多自杀的人在死前经常抱怨自己的生活,他们愤世嫉俗并且事事不顺心,仿佛人人都在针对他们;而且在死者的最后留言中,满篇的抱怨之辞。
当你把抱怨当成习惯的时候,会让你失去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你心情很好的时候碰到一个家伙,这个家伙上来就说天气有多么糟糕,他的生活多么黯然无光,这个时候你的大脑会随着他的语言思考,结果你脑中的画面便是一副副不愉快的景象,相信你的心情会因此大打折扣。在下一次,你会尽量避开与这个家伙交流。
为自己播下希望的种子
世事无常,我们无时无刻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遇见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时,你都是怎么看待的呢?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远一点,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
有个突然失去双亲的孤儿,生活过得非常贫穷,今年惟一能让他熬过冬天的粮食,就只剩下父母生前留下的一小袋豆子了。但是,此刻的他,却决定要忍受饥饿,他将豆子收藏起来,饿着肚子开始四处捡拾破烂,这个寒冬他就靠着微薄的收入度过了。也许有人要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委屈和折磨自己,何不先用这些豆子充饥,熬过了冬天再说?或许,聪明的人已经猜到了,原来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充满着发了芽的脆绿豆苗,整个冬天,在孩子的心中,充满着播种豆苗的希望与梦想。因此,即使这个冬天他过得再辛苦,即使饿昏过去,他也不曾去触碰那袋豆子,只因那是他的“希望种子”!当春光温柔地照着大地,孤儿立即将那一小袋豆子播种下去,经过夏天的辛勤劳动,到了秋天,他果然得到丰富的收获;然而,面对这次的丰收,他却一点也不满足,因为他还想要得到更多的收获,于是他把今年收获的豆子再次存留下来,以便来年继续播种、收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种了又收,收了又种。终于,孤儿的房前屋后全都种满了豆子,他也告别了贫穷,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农人。
在不断前进的人生中,凡是看得见未来的人,也一定能掌握现在,因为明天的方向他已经规划好了,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走向何方。就像故事里的主人翁,即使当下贫苦挨饿,却对未来充满憧憬,在饥寒交迫的冬天里,希望成为他支持下去的重要动力。留住心中的“希望种子”,相信自己会有一个无可限量的未来,心存希望,任何艰难都不会成为我们的阻碍。只要怀抱希望,生命自然会充满激情与活力。
一千次失败以后
在西班牙文坛上,有一位作家,人称获奖专家;有史以来,没有哪一个作家获得过像他那么多的文学奖。他是谁?他就是年逾六旬的西班牙科尔多瓦作家曼努埃尔·特林·贝纳维德斯。
据西班牙《时代》周刊1999年10月18日一期报道,迄今为止,他已获得各种文学奖一千次,在世界文坛上是绝无仅有的;从70年代初以来,他获奖的金额不下五千万比塞塔,也就是说,他平均每年获200万,每月获17万。他那支生花妙笔征服了马德里、巴塞罗那、圣保罗、伦敦、布宜诺斯艾利斯甚至好莱坞的评奖人。这位和蔼可亲、朴实憨厚的老者对记者说,获得一千次奖励后,有点儿让他“松劲儿”,但是他表示,他将继续写作,继续参加评奖,直到“寿终正寝”;当记者问他从何时起对文学奖发生兴趣时,他说:“我一直有两个爱好:一是走路爬山,挖蘑菇;二是作诗写小说。前者是一种乐趣,后者是为了体现我的价值,所以我决定拿作品去评奖;那是在1971年,在卡迪斯,我寄去一首诗参赛,结果获奖。当时我想,如果一连参加三次,一次也得不了奖,我就会心灰意冷地罢休了。但是第一次就获奖,我便着迷了。”
从那以后,他不断获奖。事实上,他的每篇作品都获了奖,如果某篇作品在一次评奖活动中未获奖,他就拿它去参加第二次、第三次,最终总能获奖。他的获奖作品大多数是诗,少数是短篇小说,大约诗有800首,短篇小说有200篇。
他承认,他写不了长篇小说;他试过三次,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当写到第五页的时候他想:“不应该让读者去读我写的这种干巴巴的东西。”实际上,他不但没写成过长篇小说,而且他生来也几乎没有读过长篇小说。他只读过《堂吉诃德》,他忍受不了长篇小说,他厌恶长篇小说,读三五页就读不下去了;“我知道,这是一个缺点。”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