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梦想。要想梦想成为现实,除了采取积极的行动外,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信念就像指南针和地图,指引出我们要去的目标。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像缺少了马达和航舵的小汽艇,无法前进。因此,梦想必须要靠信念来实现。信念能帮助你认准目标,鼓舞你去追求,创造出理想的人生。
守望“生命之塔”
一个佛得里达角雷斯伊翰湾的守塔人,在这个偏僻的孤岛上已生活了将近40年。当他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时,就随他捕鱼的伯父来到这座孤岛。
他和伯父白天捕鱼,晚上点起篝火。从此,辽阔的大西洋岸边多了一座灯塔。
他已记不清楚他和伯父在狂风暴雨的黑夜里或是在飓风季节里救过多少人。那些被救过的人偶尔路过孤岛,总不忘给他叔侄俩捎点什么,但每次都被他们拒绝,他们仅接受了一台发电机,从此灯塔不再用篝火了,叔侄俩在雷斯伊翰湾不知不觉过了20年。
后来,他伯父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现在的雷斯伊翰湾少了一个人,多了一座坟墓。但在他看来,伯父仍陪伴着他。他依旧白天捕鱼,晚上守候在伯父一生中惟一接受的礼物——一台风力发电机旁。雷斯伊翰湾的灯塔不用篝火了。
10月的雷斯伊翰湾气候格外异常,他整夜几乎都醒着。他知道,每年的海滩事故频发季节已经来临。他的小屋外已是惊涛骇浪,他一遍遍检查,给风力发电机的轴承加润滑油。此时的小岛像是要摇动起来。
他从小屋里走出,像伯父一样敏锐地眺望大海,海面上黑压压一片,浪头拍打着礁石,发出一声声巨响。突然,他发现远处的海面上有一点亮光,只有萤火虫的光亮那么大。他立刻意识到什么,便迅速爬上灯塔,将灯塔里的灯又垫高了许多,并在废弃了的火坑里重又燃起了篝火。远处的亮点越来越大,渐渐靠近了他居住的孤岛。等亮点到近处时,他才发现灯火是从一艘瑞典籍的货轮上发出的。
天亮了,船长带领船员在雷斯伊翰湾作短暂的停留,并打算给岛上的工作人员送去几吨食品,可当船长走进岛上他的屋子时,才发现他的屋子还抵不上他船上的一个集装箱大。
“我要带你离开这儿。”船长感激地对他说。
“为什么?”他问。
“不为什么,我至少能给你每月带来3000美元的薪水。”船长继续说。
“10年前,一位像你一样的船长曾答应给我每月4000美元的薪金。”守塔人平静地说。
临别的时刻,船长紧紧地拥抱了他。
人的一生,守着什么岗位并不重要,可贵的是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给自己一个希望
有一位资历高深的医学界教授,在他事业达到巅峰时,他发现自己得了肺癌——那正是他最了解的一种病,也是他多年致力研究的方向。
和其他得癌症的人一样,这位医生也经历了震惊、恐惧、不甘心,以及别人没有的愤怒。凭着多年的医疗经验和理论研究,他很快就知道自己的生命期限:三个月到半年。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他决定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但是,他要在有生之年,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地、快乐地、认真地体验生命,放下以往担在肩上的许多压力,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用爱心去关怀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以期使自己的生命能更充盈、更丰富、更有意义。
抱着这样一种新的目标后,他的整个心态都有了转变。他变得谦和、宽容、懂得珍惜,对身边的一花一草,都怀着一份温柔;对身边的朋友、家人,甚至对陌生人,他都笑颜相对;早上外出运动,他亲切地和别人招呼问好;在医院看病,他比以前更亲切,更关心病人。在日常生活中,他开始注意家里的盆栽,每天浇水、剪枝,看着那些植物欣欣向荣地成长,带给他很大的启示与希望。
他忽然发现,生命原来可以这样丰富,而生活竟是以如此小的代价便获得如此多的快乐。日子一天天过去,他怀着感恩的心,期待着每一个全新的希望。
转眼间,他自认为自己生命的极限——半年过去了,一年也过去了,如今他已经平安地度过了第三个年头。没有人知道他还能活多久,包括他自己。然而,他已经不害怕、不担忧。
有人问他是什么神奇的动力在支撑着他。这位大夫坚定地说:“是希望!我每天给自己一个希望,希望看到一片新叶冒出嫩芽,希望我的病人今天好一点,希望早上运动时看到那些朋友……就是这些希望,促使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很重要,必须打起精神来渡过这一天……”
是的,希望是催促人们向前的最大动力,也是生命存在的最主要的激励因素。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相对的,只要抱有希望,生命便不会枯竭。希望,不一定是多么伟大的目标,它可以缩小到平淡生活中的一些小期待、小盼望、小快乐、小满足。譬如下星期约了老朋友去喝茶;下个月即将有一小笔奖金;阳台上的盆花,即将盛开;要去参加一个活动,去见一个甜美的笑靥;明天将穿一件新衣。虽然在别人眼里,或许只是些微不足道的细碎小事,但是,对个人而言,却能带来一些乐趣,也都值得等待,这些都是喜悦的希望。
总之,不论希望大小,只要值得我们去期待、去完成、去实现,都是美好的,而当我们在进行的过程中,必然会体会到其中的快乐,生命便也因此更丰盈、更有意义。
若是能每天给自己一个小小希望,生活定将充满无限活力,然后,你将会忙得没有时间去想东想西,去悲春叹秋了。
坚守梦想
一个已逾天命之年的老师,带着30多个学生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来到了大卫的农场参观。老师对眼前这个拥有200多亩农场,占地2000平方米豪华住宅的人表示出敬意,同时含有一种内疚。
老师对大卫说:“说来有些惭愧,你读初中时,我曾给你泼过冷水,这些年来,我也对不少学生说过相同的话,幸亏你有毅力坚持自己的梦想。”
大卫笑了笑,回想起当年的事:
大卫的父亲是位驯马师,他从小就必须跟着父亲东奔西跑,一个马厩接着一个马厩,一个农场接着一个农场地去训练马匹。经常的奔波造成大卫求学过程的不顺利。
初中时,有次老师叫全班同学写作文,题目是“长大后的志愿”。那晚他洋洋洒洒写了八张纸,描述了他的伟大志愿,那就是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牧马农场,并且仔细画了一张200亩农场的设计图,上面标有马厩、跑道等的位置,然后在这一大片农场中央,还要建造一栋占地2000平方米的豪宅。
他花了好大心血把作文完成,第二天交给了老师。两天后他拿回了作文,老师在第一页上打了一个又红又大的叉,旁边还写了一句话:“不要痴心妄想。”
大卫承受着老师带给他的压力,他很疑惑,不知该怎么办。他回到家中还是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反复思量着,于是他去征询父亲的意见。父亲只是告诉他:“儿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你必须自己拿定主意。”
再三考虑了好几天后,他决定原稿交回,一个字都不改。他告诉老师:“即使拿个大红叉,我也不愿放弃梦想。”大卫最终还是得了个大红叉,但是他没有被击倒。他坚持努力,终于获得了今天的成绩,他实现了当初的理想。
老师的讥讽带给他的是动力,面对今天的成绩,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得到鼓励和表扬,哪怕是一个不经意赞许的眼;然而有时尖酸刻薄的讥讽却能激起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最终走向成功。
在自卑中奋起
有一个自卑的男人:从小患了小儿麻痹症,童年、青年时代是在痛苦中度过的。相对这个世界,他是一名需要照顾的人,说白了,他就是“残疾”。在别人或怜悯、或嘲笑、或漠然的眼光中,他的内心曾经充满了自卑,他被自己的缺陷深深地击中了。他的名字叫罗斯福。
罗斯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在美国家喻户晓。
有一个高傲的男人:他的思想特立独行,充满了叛逆精神。为此,皇帝很讨厌他,想狠狠教训他一次。如果砍他头,那也罢了;但是,皇帝阉割了他的生殖器!这种奇耻大辱几乎可以毁灭一个男人的终生。无论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都不再是个正常人,甚至连“残废”的称号也不配!他叫司马迁。
司马迁发奋著述,写下《史记》,在中国妇孺皆知。
他们的成就与他们的缺陷形成鲜明对照。成功者离不开自卑,他们必须在自卑的动力驱使下,走出自卑的阴影,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寻找生命的补偿。
自卑可以毁灭一个人的意志,也可以促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动力,使人在绝望中奋起,爆发出灿烂炫目的光芒。
永存希望之心
有一名记者因失业而挨饿。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乱走,目的只有一个,躲避房东讨债。一天他在42号街碰到著名音乐家舒伯特。
他在失业前,曾经采访过舒伯特。但是,他没想到的是,舒伯特竟然一眼就认出了他。
“很忙吗?”舒伯特问他。
他含糊地回答了舒伯特,他想舒伯特看出了自己的境遇。
“我住的旅馆在第98号街,跟我一同走过去好不好?”
“走过去?但是,舒伯特先生,50个路口,可不近呢。”
“胡说”,舒伯特笑着说,“只有3个街口。是的,我说的是一家射击游艺场。”
这有些所答非所问,但他还是顺从地跟舒伯特走了。
到达射击场时,舒伯特先生说:“现在,只有12个街口了。”
不多一会儿,他们又到了一个剧院。
舒伯特说:“现在,只有6个街口就到动物园了。”
又走了12个街口,他们在舒伯特先生住的旅馆前停了下来。奇怪得很,这个失业的记者并不觉得怎么疲惫。
舒伯特给他解释了其中的理由:
“今天走的路,你可以记在心里。这是生活的一个经验。无论你与你的目标有多遥远的距离,都不要担心,把你的精神集中在3个街口的距离,别让那遥远的未来令你烦恼。”
希望与幻想不同,希望是很有可能实现的未来,每一个明天都是希望。无论身陷怎样的逆境,人都不应该绝望,因为前面还有许多明天。
希望是“下一个”
有一个身体硬朗、很有声望的老人,在他百岁寿宴上,他的一个孙子问他:“爷爷,您这一辈子中,在那么多领域做出了那么多的成绩,您最得意的是哪一件事情呢?”
老人想了想说:“是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
另一个孙子问:“那么,您最高兴的一天是哪一天呢?”
老人回答:“是明天,明天我就要着手新的工作,这对于我来说是最高兴的事。”
这时,老人的一个不到30岁的重孙子、一个蜚声全国的作家,站起来问:“那么,太爷爷,最令你感到骄傲的子孙是哪一个呢?”说完,他就支起耳朵,等着老人宣布自己的名字。没想到老人竟说:“我对你们每个人都是满意的,但要说最满意的人,现在还没有。”这个重孙子的脸陡然红了,他心有不甘地问:“您这一辈子没有做成一件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没有过过一天最高兴的日子,也没有一个令您最满意的子孙,您这100年不是白活了吗?”
此言一出,立即受到了几个叔叔的斥责。老人却不以为忤,反而哈哈大笑起来。“我的孩子,你们或许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吧:一个在沙漠里迷路的人,就剩下半瓶水,整整5天,他一直没舍得喝一口,后来,他终于走出大沙漠。”
“现在,我来问你,如果他当天喝完那瓶水的话,他还能走出大沙漠吗?”老人的子孙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能!”老人问:“为什么呢?”他的重孙子作家说:“因为他会丧失希望和欲念,丧失了希望他的生命很快就会枯竭。”
老人捋着须髯说:“你既然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不明白我刚才的回答呢?希望和欲念,也正是我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呀!”
希望和欲念是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记住无论在什么境况中,我们都必须有继续向前行的信心和勇气,生命的生动在于我们永远向前永不停步。
哥伦布的信念
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
这是哥伦布航海历史上遭遇的最大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海浪打翻了,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渊。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叹口气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几页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后,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冲击,或许会深埋沙底,但它不可能被冲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去!”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是一年两年,也许是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决定一个人的生存状态的往往是他所持有的信念。它可以超越困难,可以粉碎障碍,最终达成你的期望。
从窗子爬进去
阿亮从小就立志经商。他在大学时代就与学校附近的菜农、果农商量好,利用课余时间摆起蔬菜摊来。他和市场的小贩们并肩叫卖,与他们一起吃盒饭,尽管受了许多苦,但是,这些都增强了他的信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