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几岁男人的资本
37987000000006

第6章 二十几岁,这样思考人生的开始(2)

除此之外,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学会自我调控心态,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心境中度过每一天。因为只有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才会使人心情开朗,轻松乐观,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有助于你目标的实现。

明确的人生目标,不仅仅是界定人生的最终结果,它会把命运之船驶向我们希望到达的地方。

那么,作为二十几岁的男人又将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首先,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很确定,是否已经量化。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再看看自己是否有坚定的决心。

其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件事对我的目标是否有帮助”。倘若答案是否定的,你自然不必去做,干脆想都别想了;如果是肯定的,就要加紧推进。

再次,现在开始“30天改善计划”,你可以在你计划的标题下填入你1个月以内必须做到的事情,1个月以后再检查一下进度,并再次定立新的目标。例如,你可以在你的计划中写上:

(一)坚决改掉坏习惯。不按时完成各种事情;消极性的话语;每天看电视超过60分钟;无意义的闲聊。

(二)养成好习惯。每天早上出门前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前一天晚上就计划好;任何场合尽量赞美别人。

(三)增加改进效率的方法。

最后,坚持到底。绝不能因为一点点挫折就半途而废。

5.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男人资本箴言:

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你内心的声音。二十几岁的男人要学会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二十几岁的男人大部分都是刚刚走出大学校园步入社会的,由于刚接触这变化莫测的社会,往往会觉得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中很多人,认识或不认识的,他们的话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二十几岁的男人。比如自己的母亲说:“找一份薪水较高且离家又近的工作吧!”你的大学老师说:“你应该选择继续学习深造,将来定会有很大发展。”自己也经常在电视或书上看到,“某某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上进,事业上小有成绩。”诸如此类的观念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决定着你的想法。为此,二十几岁的男人不要受外界的影响,要自己去感知并发现什么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只有遵从自己内心意愿去做事,才会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参加工作三年的李志就是一个能够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做事的人。因为他懂得只有遵循自己内心生活的人,才会自己掌握命运。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他遇到了有生以来关乎自己的一个最大的难关,他挑选爱人的标准和父母的眼光意见相左。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昔日发生在故事书里或是发生在言情剧的煽情片段里的因父母不同意自己的恋爱,发生激烈冲突,最后导致私奔或自主成婚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这件事真的很让他为难,一方面是女友的鼓励,让自己保持乐观和信心,并坚持做父母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是父亲斩钉截铁的话:“你要娶她,你就别认我这个家,你就走!”也就是从那一刻起,让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辈子的决定,“我现在要变得独立和强大,真正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如果他自己在婚姻问题上妥协了,他这一辈子可能就都要过妥协的生活了。会因为这个,他要刻意地去讨好自己的父母,讨好女朋友及其家人,以后会为了过平稳安逸的生活而谨小慎微,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所以,他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作小有成绩,以便证明自己能完全独立并且能成功,父母就会完全放心自己的生活,也无法再干涉什么了。

从此,他更加努力地工作,并在一年内两次升职。最后以事实赢得了父母对自己能力和婚姻的认同。

还有一部分二十几岁的男人经常是在背负着世俗或是别人约定俗成的东西活着,他们从来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真正的声音是什么。

25岁的王雷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很不满,但又一脸无助地在努力追求着什么。大学毕业,取得了设计专业的文凭后,他不断地跳槽找工作。他不愿意在那些没有什么规模的小公司里干活,因为他觉得那对自己的发展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但是目前的就业形势是不容大学生乐观的,有哪家大单位会要一个没有什么经验的设计师呢?当然也许会有,那也是个别的。于是,一年下来他总是在不停地辞职、找工作。

其实,现实生活中,像王雷这样的人还真不少,他们往往都是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现状不满意,不断追求着也不断改变着,但是他们有时又很厌倦这样的生活。因为这些想法并不是他们内心真正想要的,他们只不过是在背负着世俗或是别人约定俗成的东西活着。比如王雷就觉得自己应该一毕业就有一份受人尊重且又有发展的工作。这些想法是外界包括家人对大学生的期望。所以,像王雷这样的人是生活在别人的思维里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苏格拉底的一个学生问他:“什么是成功之道?”

苏格拉底看了看学生什么也没有说,就直接将学生带到沿城湖边对学生说:“跳下去!”

学生不解地看了看苏格拉底,没有说什么,就起身跳下湖。湖水不深,却刚好没胸。这时,苏格拉底也跳了下去,拼命把学生的头往湖里按。学生几乎快要窒息了,最后被迫开始反抗。

苏格拉底停下手来说:“懂了吗?这就是成功!”

学生明白了似的点点头。

我想这个小故事对那些二十几岁的男人会有所启发,成功就像渴望生存的强烈的欲望一样,是人从内心里真正想要的,然后自己再全身心投入地去获得它的一种目标。

6.二十几岁的男人别依赖自己的父母

男人资本箴言:

世上有一种人,总是存在极深的依靠心理——依靠拐杖走路,尤其是依靠别人的拐杖走路。二十几岁的男人应该扔掉拐杖自己走路。

人们常常以为自己永远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也不会自己站起来走路,也不会有创造力。所以,想要有所成就就应该抛弃依赖人的坏习惯,学会自己走路。

现在有一些二十几岁的男人心安理得地依赖着自己的父母,在父母的溺爱和庇护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什么父母就得给他什么,慢慢地就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天经地义。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既然有父母在,那就先不用我们自己出去辛辛苦苦地赚钱了,反正父母的钱也还够自己花一阵子。殊不知,这样做自己是最大的受害者。

要想自己将来有所成就,那么就行动起来,依靠自己的本事,发挥自己的潜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希尔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独立生活。

“二战”时,他的父亲在国外,希尔9岁那一年,特别想让妈妈带他去钓鱼。有一天,妈妈终于答应他:“明天一早六点,我带你去钓鱼。”当时,希尔高兴极了,整晚上都在想钓鱼的事情。还没到早晨6点,他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准备好了渔具箱,另外还带了备用的鱼钩和鱼线,将钓竿上好润滑油。希尔还自己到厨房做了两份花生酱和三明治。可是等到了6点的时候,却发现妈妈已经出去了,不能陪他一起去钓鱼了。

希尔起初比较失望,但后来他想没有妈妈,那我就自己去吧!这是我锻炼的最好时机。于是,他跑到附近的售货摊,花光了自己身上的零花钱,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单人橡胶救生艇。快到中午的时候,希尔才将救生艇吹满气。于是,希尔把钓鱼用的工具放在救生艇里,然后用头顶着来到了海边。他把救生艇滑入海中,自己摇着桨。他在救生艇上享用了三明治,还喝了一些自带的果汁,他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妙的时光。

希尔通过这次出行,懂得了一个道理:凡事都要靠自己。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就要靠自己亲自去行动。如果希尔在妈妈失约之后,比较沮丧、抱怨,那么很可能他就不能实现钓鱼的愿望。但是,他没有被失约的情绪击败,而是自己立即行动起来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于他人,依靠他人只会导致懦弱。现在有好多成功的企业家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农村或者是别人家的企业里去工作,目的都是想让他们在那里锻炼锻炼,吃点苦,希望让自己的儿子明白,不能依赖自己的父母。只有自立精神才能给人以力量与自信,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培养成就感和做事能力。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就是一个典型的依靠自己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在向人谈及自己成功的秘诀时说:“我之所以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艰苦的环境里磨炼成长。一个人若想成功,必须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因为今天的社会处处凶险,犹如巨浪滔天的汪洋大海,所以必须要有坚强的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开拓美好的前程。创业时,最好是一无所凭,才不会产生依赖的心理,要想成为成功的人,最要紧的就是要有独立精神。而一般生长在豪门富室的公子哥儿,由于有父母作依靠,他们过惯了享受挥霍的日子,很难再要求他们刻苦耐劳,所以往往就成为不幸的失败者。”卡内基的成功例子再次说明了:要想成就事业必须独立自主,不要有依靠的心理。

莎士比亚的家境比较富裕,但是他没有依赖自己的父母,而是自己独立闯出一条路来。13岁时,他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16岁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在伦敦一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们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提词或跑跑龙套。此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给人家做过书童,做过乡村教师,当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谋生,他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