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日思夜想
37826600000035

第35章 九数真经(3)

三位回归一体,余海龙盘坐在无量石上,继续修炼“九数真经”九九归一。余海龙日思夜想,翻开史书。数字“九”自初就与始祖神、大物事相合并行。创世英雄盘古“一日九变”,其孕育的开天辟地精神成为人类的灵魂。炎帝神农诞生时“九井自穿”,轩辕黄帝曾居“九井”神山,炎黄子孙将“井”字作为家乡故土的代称。被誉为圣王的尧、舜、禹,都有以九数立言定制的传说。特别是大禹“决九河”、“划九州”、“铸九鼎”的创举,乃至与“九尾白狐”的姻缘故事成为千古传说。

孕育生成、分合交融、凝聚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同时也形成了“龙”这一神圣的民族图腾。作为中国文化产物之龙,它自然与“九”这一阳数之极相得益彰,如“龙有九似”、“九龙”之称、“龙生九子”的传说。在我国悠久的民俗民风中,古老的吉祥观念是民族风俗的永恒主题。不论什么朝代,不论何种身份,人人都在虔诚的祈望、追求和赞美吉祥。而诸多吉祥理念和形式,都是由九数来表达的。如“一株九穗”、“采霞九光”、“九茎莲叶”的美丽。

信奉“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祖辈相传的民族理念和浓厚风俗。中国人自古敬畏天地、依赖天地、赞美天地,而这一切都往往体现在“九天”、“九地”的称谓、衍生、延伸以及无限猜想之中。只有“九”,才能更真切的表达出天地的至高至厚之德;也只有“九”,才能更多的反映出天地自然、时令季节的变化之道。在宗教信仰里,尤其是道教、佛教信仰文化之中,“九”成为其重要的数字符号。“宗庙九制”的沿袭等;如道教的“就本九天,三十六重”天堂说、修炼的“九守”原则、得道成仙的“九转金丹”、叱咤风云的“九天玄女”等;如佛教颂扬佛祖的“九色鹿经”、法力无边的“九体弥勒佛”、大乘菩萨的“九种大禅”、佛学“九识”观点、修行“九住心”之道、佛界仙境“九品莲台”,以及诸多应用九的倍数的模式化现象等等,都反映了“九”在不时发挥着弘扬佛法、彰显道风、传播教义的职责和使命。佛语有云“九九归一、终成正果”。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环,归一。

九九归一:在某种角度上讲指的是“周而复始”,但不是原地轮回,而是由起点到终点、由终点再到新的起点。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螺旋式前进和发展的运动过程。就像圆的度数变化,一圈为360度,绕两圈虽然回到起点既是终点,度数却为720度,这种“周而复始”性体现了人类对一切事物发展认识的辨证唯物论的哲学思想。

数学中蕴含了哪些九九归一思想,下面我们以圆为例子,一起来看看:一、圆的一圈是360度:3+6+0=9。二、圆的一半是180度:1+8+0=9。三、四分之一的圆是90度:9+0=9。四、八分之一的圆是45度:4+5=9。五、十六分之一的圆是22.5度:2+2+5=9。依次等分下去,我们发现结果一样,被分成等分的角度的所有数字之和为9。当圆的度数成倍增加时候,两圈为720度:7+2+0=9。增加1圈,3圈度数为1080度:1+0+8+0=9。增加1圈,4圈度数为1440度:1+4+4+0=9。当圈数为8圈时候度数为2880度:2+8=10,1+0+8+0=9依次倍增上去,我们发现结果一样,所有数字之和为9。这到底是为什么?蕴含什么样秘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对数字0,1,2,3,4,5,6,7,8,我们进行相加可得:0+1+2+3+4+5+6+7+8=36,3+6=9。所以数字0,1,2,3,4,5,6,7,8都指向9。而9加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返回该数:如9+8=17,1+7=8。如9+6=15,1+5=6。如9+4=13,1+3=4。数学这样变化无不透露着“九九归一”思想。

余海龙张开双臂,顿时无量山上云雾弥漫,海龙口中念道:“1、求。2、动。3、生。4、算。5、行。6、顺。7、解。8、位。9、定。一体三位:神龙、智龙、金龙。三位九数,神龙:求龙,动龙,生龙。金龙:算龙,行龙,顺龙。智龙:解龙,位龙,定龙。九数真经,九九归一位”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