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日思夜想
37826600000020

第20章 金兰之说(5)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喜欢弄狗骑马,喜欢结交豪爽之士。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这是他性格的优点。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善于收买、笼络人心。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因而深得民心。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在爱才、用才上,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刘备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性格是他成功的关键。”

关羽性格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不二心。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会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体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张飞,既不像诸葛亮一样被神化得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赵云一样形神完美,毫无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贴近我们生活的有瑕疵的英雄人物。

张飞是性情中人,是本色英雄,他的身上既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又有一般市井小民的粗俗鲁莽,甚至有着重大的性格缺陷。

“粗犷鲁莽”就是张飞最好的性格标签。

每个人都有性格缺陷,而性格互补是成就大业的关键,这是结义的真正内涵。但每个人的性格缺陷而导致误事,也成了成就大业的绊脚石。张飞性格为人性急、勇猛、率直,可他的性格,曾率二十骑兵于长坂坡吓退曹军。张飞对有学问的人也是很有礼遇,如刘巴初降,张飞立即到其家拜访,但刘巴没有和他说过一句话,张飞虽然气愤,但没有抱怨说一句。张飞也惜英雄重英雄,如捉到严颜时,严颜宁死不屈,张飞敬重其为人,将严颜待为宾客。可是张飞的性格缺陷脾气暴躁,对士兵非常严厉。刘备时常劝张飞:“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但张飞不听。果然张飞就是死在其部下之手。性子急成了他张飞治下是相当的严厉,当然作为张飞的性格来讲他认为唯有严厉才能把军队治理好,手下挨他打的人不计其数!而且张飞最喜欢喝酒,经常是把自己喝得大醉,一醉了之后就用鞭子抽人了,因此部下对其多有怨恨,大家表面上对于张飞相当的恭敬,其实内心都不是蛮买他的帐,“貌恭而不心服”的下属可要千万当心了!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刘备的性格缺陷,身份卑微,导致他缺乏自信,凡事依附他人。生性懦弱:无论大家怎么喜欢刘备,他的好哭都无法找到合理的借口,可以说他是感情丰富,重情重义,但是一个男人,更何况是方霸主怎么能没有一点矜持呢!遇事犹豫:当时拜徐州,占荆州,夺西川。要不是刘备老是那么犹豫拿不下主意,哪会死那么多百姓和将士?虽说同宗基业不可夺取,但是当时情况大家也都知道,如果荆州早取刘综也不用被曹操弄死了不是么?军事才能欠缺:一生中似乎没怎么亲自领兵打过仗,尽管后来成立蜀国但是我们发现,刘备发迹史远没有曹操的那种霸气,他只不过是选择了众多路线中的一条,得到几位大贤的帮助才有一席之地。所以在关羽张飞死后,刘备亲自率军出讨东吴就暴露了他浅薄的军事才能。

关羽的性格缺陷,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丧失了群众基础。看过三国的人都可以感觉到,在三国中,关羽有一种说不出的傲气,有时候让我们崇拜,有时候让我们痛惜。三国中,关羽的狂傲是有名的,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狂妄自信,刚愎自用,导致大意失荆州。关羽作为刘备的二弟,五虎大将之一,坐据荆州,手握重兵。他对自己的实力很有信心,自认可以牢守荆关。这也正是他觉得自己狂的资本。殊不知,三国的时候真的是群英聚会,人才辈出,强中自有强中手,长江后浪推前浪。正因为他的狂傲,导致他对于诸葛亮再三警告的“东和东吴,北拒曹操”之说逐渐不放在心上。把刘备兄长的忠告也当成了耳旁风,甚至在单刀赴会之时,关羽还说:“我曾在百万军马中,箭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沙场,如入无人之境,难道还怕江东一群老鼠吗?”关羽看了陆逊写给他的封赞扬的信,原本就没把吕蒙陆逊放在心上的他,一看来信更是将东吴忘却脑后,把荆州的兵都调去攻曹。如此便中了计!吕蒙引兵扮作商贩,混入了城,夺了荆州。而刘封还因关羽反对刘备纳刘封作义子而不肯出兵相救。糜芳也因私怨而不肯相救。从而导致了关羽走麦城的悲剧。

结义金兰成就一方事业,然而性格缺陷而导致他们一个个的倒下,无法继续续写他们的神话传说。桃园三结义,第一次结的是缘,第二次结是神话,第三次是金钱。而真正让英雄成败的是性格,结义真正的目的是让性格缺陷上能够形成一个互补,各自的扬长避短,成就一个英雄无泪的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