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输得起的年纪,遇见不放弃的自己
37667700000027

第27章 养成良好的习惯(3)

我犹豫了一会儿。虽然我很忙,但我最终决定等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后,教授出来了,我问他:“你为什么要让我等两个小时?”

教授告诉我:他有一个特制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空空荡荡,只有一张躺椅。每天同一时间,他都会准时躺在椅子上默想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是他创造力最旺盛的两个小时,很多优秀的主意都来自于此,所以此时他谁也不见。

听完教授的讲述,我心里突然涌出一个念头:运用思考才是人生成功的要诀——这就是《思考致富》的由来……

无独有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的习惯。1999年,盖茨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谈道,作为微软公司的总裁,他非常忙碌。但是无论多么忙,每周他都会抽出两天时间,到一个宁静的地方待一待。他说,面对烦琐的工作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作为管理者,不能把精力浪费在那些烦琐小事上,他必须有专门的时间去思考问题,才能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盖茨说:“思考是解决问题、促进执行的起点。为此,我经常告诫我的员工们:要带着思考去工作,在工作中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思考、分析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切实地解决好出现的问题。”

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盖茨一个人的想法:试问有哪一家企业、哪一个企业经营者不渴望这样的员工加盟呢?又能有哪一位企业管理者会舍不得给这样的员工晋升和加薪的机会呢?遗憾的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性,更没有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他们只会被动地工作,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做了就去问上司,从不肯独立面对问题、思考问题。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失去了这种成就自我必备的关键能力。另一方面,老板也不愿意甚至不敢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去做。这样的员工,或许从早到晚都忙忙碌碌,但是由于他们每日重复的只是那些没有挑战性的工作,充其量不过是个两脚机器,最终难有多大作为。

也许有人会说,思考可是有学问的人干的事,我没那脑子。其实,生而为人,同样是人,从解剖学上说,一个农民和一个教授的大脑并无本质的区别。相信谁都无法否认,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用脑,都在思考。所不同的是,这种思考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以及思考的深度、广度和专注程度。

生活中,由于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或者外部环境的不适合,我们往往会陷入困境,局限于一个小圈子中,痛苦不堪却无可奈何。其实,登山千条路,同仰一月高。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换个角度看问题,换种方式思考问题。如果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无疑会让我们生活得更快乐,更早一些抵达成功的彼岸。作为一个现代人,一味地墨守成规,刻板守旧,只能让我们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最终被淘汰出局。反之,只要能让更多的梦想变成现实,只要不伤害他人、不危害社会,成功的路又有谁规定你必须怎么走?所以,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了吗?我是否充分运用了我的大脑?

要有负责到底的信念

100多年前,出版家埃尔伯特·哈伯德先生为一本名叫《菲利士人》的杂志撰写了一篇原本只是为了填补空白的小文章,没想到结果这篇文章却成为了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读物。

写这篇文章之前,哈伯德和家人在饭桌上聊起了美西战争的话题,大家都对加西亚将军(率领古巴军队抗击西班牙侵略的领袖)表示赞赏,认为他对于古巴的胜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哈伯德先生的儿子小伯特却提出另一种看法,他说:“依我看,战争中真正的英雄应该是罗文中尉,而不是加西亚将军,是他把信送到了加西亚将军的手中。”哈伯德先生听了孩子的话之后深有感触,于是写了《把信送给加西亚》这篇文章。

文章刊登在《菲利士人》杂志上。起先哈伯德并未太重视,但要求重印那一期杂志的订单却如雪片一样飞来。哈伯德对如此之多的订单大感惊讶,他忍不住询问为什么这期杂志得到读者如此的青睐。让他大为意外的是,引发这期杂志征订如潮的正是他那篇讲述罗文故事的“填版”之作。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篇讲述罗文中尉事迹的文章,引起了那么多人的青睐?答案就是:人人都在寻找罗文那样的人。

在西班牙入侵古巴的1897年,美国的麦金利总统派“缅因号”战舰出征,以表明保卫本国在古巴的利益的决心。美国战舰停泊在哈瓦那港口,但并没有采取任何针对西班牙的军事行动。可是,1898年2月15日,哈瓦那港口被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这次针对“缅因号”的公然挑衅,竟然就在距离美国海域不到100英里的地方。美国人民一片震惊。麦金利总统立即给西班牙政府发去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撤出古巴。4月,美国正式对西班牙宣战。

麦金利总统在宣战前召见了美国军事情报局的局长阿瑟·瓦格纳上校,他问上校:“到哪儿能找一个信使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赢得这场战争的关键就是和古巴起义军合作,尽快同古巴起义军的领导人加西亚将军联络上。而加西亚将军此刻正在古巴的丛林中,率领部队为独立而战。西班牙人在全力搜捕他,但谁也不知道他确切的消息。

瓦格纳上校想到了年轻的中尉军官安德鲁·罗文。1个小时后,罗文中尉来到瓦格纳上校跟前。“小伙子,”这位军官说,“你的任务是把这封信送给加西亚将军,他在古巴西部的某个地方……你必须独立计划并完成这项任务,现在任务就交给你了。”说完瓦格纳上校和罗文握了握手,罗文一个字也没问就走了:他动身寻找加西亚去了。

罗文没有问瓦格纳上校:“加西亚在什么地方?他长什么样?有谁经常和他联系?我怎么才能到那儿去?”他接受了任务之后立刻去执行,最终历经千难万险,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并把加西亚的回复也转达给了麦金利总统。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做到罗文这样——接受任务后,一句多余的话也不问就去执行呢?

难怪埃尔伯特·哈伯德要在那篇文章里说:我们真应该为罗文立一座不朽的青铜雕像,并且在全国每所大学都安放他的雕像。青年人要的不是死读书,也不是各种教诲,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认真负责的精神,这样才能不负重托,才能倾尽全力,才能雷厉风行。

罗文的故事之所以能征服人心,就是因为他身上潜伏着一种主动精神。这种精神说来平常,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极为罕见。而也正因如此,罗文的故事才那么令人折服,那么激动人心。

拖拉会把你拖入平庸的深渊

“今日事要今日毕,明天还有明天的事”,这是大家从小就知道的道理。谁都明白“行动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行动,想法再好也是空中楼阁;没有行动,梦想再美也是画饼充饥。然而,想要彻底摒弃拖拉的恶习,实在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证言法师说过:“人有无限的可能、无限的力量,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会因为某些因素,在面对工作时产生‘等一等’的想法。结果工作越积越多,事情越拖越复杂,因此就会无端地增加工作时间,影响整体效率和进度。你会看到,由于没能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很多人在新的一天还在忙碌着昨天的事情,用今天为昨天还债,同时欠下新债。如此恶性循环,又怎么能成就自己呢?”

谁都知道“今日事,今日毕”的好处,大多数人也都想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以便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明天的事情。不过今日事今日都能“毕”者,身上得有一股狠劲才行。

“那个美国客户太难对付了!”几年前,海尔洗衣机海外产品经理崔淑立接手美国市场时,听得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反映。其实也难怪大家这么说,因为前任各产品经理在这位客户面前都业绩平平。

真的那么不好对付吗?崔淑立暗中憋着一股劲。第二天一上班,崔淑立就看到了该客户发来的要求设计洗衣机新外观的邮件。由于时差的原因,当时已经是美国的晚上。崔淑立很后悔:如果能即时回复,客户就不用等到第二天了!崔淑立当即决定,为了能够即时回复美国客户的信息,以后晚上过了11点再下班。

3天过去了,在崔淑立与客户保持积极沟通的同时,开发部完成了新外观洗衣机的设计图。可是在准备给客户发图样时,崔淑立突然发现,应该配上整机图,以免影响确认。于是,当她“逼着”自己和同事们完成“日清”——把整机外观图一并发给客户时,已经是晚上12点了。第二天凌晨1点,崔淑立回到家中,在电脑里她看到了客户的回复:“产品非常有吸引力,这就是美国人喜欢的。”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崔淑立常常半夜醒来打开电脑看邮件,确保在第一时间给客户答复。美国客户被崔淑立的精神彻底打动了,推进速度更快了,很快便敲定了第一批订单。

其实,市场没变,客户没变,订单的难度也没变,变的只是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崔淑立。她完全有理由说:“有‘时差’,我没法当天处理客户邮件。”但她不找借口,不说理由,她说:“有‘时差’,也要日清!”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海尔集团便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这中间崔淑立的“夜半日清”肯定不是个案。回头想想,“今日事要今日毕”,成就的又岂止一个人而已。可是,就像“海尔中国造”在世界家电领域的孤军奋战一样,相对于那些能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的人来说,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却长期习惯于拖拉、散漫的生活,在平庸的怪圈里挣扎、徘徊。“今日事要今日毕”,就像他们曾经开出过的无数空头支票一样,从来都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今天做完了明天做什么?”如此振振有词的反问,怎不令人哑然?他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蜗牛的世界里”,同时,他们也注定了自己没有成就的人生。

在国人看来,拖拉不算什么,但喜欢较真的欧美人士却不那么认为,他们直接称其为“拖延症”,视其为“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而在《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拉”则更多被译成“罪过”。而这种罪过,势必需要你用平庸的代价乃至血的教训去偿还。普通人拖延一会儿,也许真的影响不大。但一个医生拖拉,就意味着一个生命可能就此撒手人寰;而一位将军拖拉,则意味着丧失千载难逢的战机,牺牲无数战士的生命!虽然当今社会,拖拉在多数情况不会导致如此惨重的后果,但它毫无疑问地会迟滞我们成功的脚步。一个商人拖拉几分钟,就有可能失去一个重要客户,或者是一个蕴含着巨大价值的商机。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又容得了几次拖拉?可能你仅仅拖延了几分钟,却要为此搭上一生的时间!成功贵在行动,正所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只要本着一个执着的信念,你能想多远,就能走多远。所以,我们必须像根治某些疾病一样去根治拖拉的恶习。

美国人史东自幼家贫,辍学后只能靠卖报纸生活,后来他进入了保险业,并逐渐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销售队伍。

有一天,他听说一度生意兴隆的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因为经济大萧条出现了经营危机,现已停业。该公司隶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他们决定以160万美元的低价将其出售。

做了多年保险的史东知道这是个好机会,但他拿不出那么多钱。最后,居然被他想到了一条妙计。只是这个想法实在太美妙了,美妙得让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但他不想放弃,而是立即带上自己的律师,找到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进行谈判。让我们听听那段史无前例的精彩对话吧。

史东:“我想购买你们的保险公司。”

巴尔的摩公司:“可以,请问你准备好了160万美元吗?”

史东:“没有,不过我可以向你们借。”

巴尔的摩公司:“什么?(对方以为自己听错了!)”

史东:“是这样的,先生,巴尔的摩公司不是一向提供对外放款的业务吗?我有把握将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我得向你们借钱来经营……”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荒谬的想法了。史东想购买别人的公司,非但不给钱,还得向对方借钱来经营。而支持这一想法的唯一理由,就是他拥有一帮出色的保险推销员和一定能经营好这家公司的信念。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经过周密的调查,巴尔的摩公司对史东很有信心,结果史东没花一分钱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保险公司。之后,他将公司经营得有声有色,一举跨入了富豪行列。

那些习惯抱怨的人肯定会说,史东能成功,完全是命好,奇迹不是他创造的,完全是巴尔的摩愿给他这个机会。但是你错了——假如史东也只是想想而已,那么有谁知道他的想法?不要在羡慕和忌妒中虚耗时间了。在这个高度商业化的时代,无论你现在从事什么,也无论你身处顺流逆流,任何憧憬、理想和计划,都有可能在具体行动中实现。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按照自己的规划发展,那么请立即把那些想法付诸行动。只有把握好此刻,你才有资格展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