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跟专家学心理调适
37559100000014

第14章 职场角逐,打造个人品牌——职场心理调适(2)

2.转换一个工作环境

如果你真感到所从事的职业不适合你,如果你仅仅是看在钱的份儿上才疲于应付,那还是劝你长痛不如短痛,找个机会给自己换个更适合的岗位。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你才不会感到倦怠。

3.为生活制造新鲜感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就算有幸从事感兴趣的工作,但依然有可能会出现心理倦怠,这是因为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为了克服审美疲劳,可偶尔给生活制造一些新鲜感,比如,在办公桌上摆一束鲜花;在同事过生日时送他一个小礼物等,总之,不要放弃每一个可以增加快乐的机会。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虽然机遇很多,但是竞争也很激烈,人们在能够自由选择职业和岗位的同时,也会担心被激烈的竞争吞噬,即职业危机。

心灵故事

37岁的沈玲是一家公司的副经理,进公司时,她是大专学历。这学历在现在是低了点,但当时还算是可以的,加上她肯吃苦,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颇受老板赏识,半年内便升为了主管,两年后便做到了现在的副经理。

然而,即使一切都这样顺利,但她的职业危机感还是从未间断过:刚工作时担心任务做不好,怕丢掉工作;结婚后怕家庭影响工作,担心好不容易拼来的位置会失去;现在,位置虽然坐稳了,但又有了别的忧虑:

看着每年不断进入的新人,学历至少都是本科,硕士、博士也不稀奇,要让他们服服帖帖地在自己手下做事,那自己的学历也得提高;女人在年龄上总是特别敏感,虽然自己的职位不是吃“青春饭”,但总怕被干劲十足的新人挤掉。

心理调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激烈、压力加大在所难免。即使已经很努力地工作了,但是担忧、烦恼、沮丧仍然伴随着不少看上去风光无限的职场人士。

职业危机可能因人、因时间、因环境而异,但总的来说,职业危机主要有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定位危机。定位危机发生在刚从学校毕业时期。大多数毕业生面对眼花缭乱的职业和岗位,在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会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选择。

第二阶段:升职就业危机。中国历来就有“三十而立”的说法,工作几年以后除了少数人能如愿以偿升职高就外,大部分人并不能“万事如意”。如果不能正确地处理这时的危机,就可能会用不正确的方法来发泄自己的失意。

第三阶段:方向危机。这应当是“四十不惑”之时,因为到了40岁,或者你已经担任了一定级别的领导职务,这个时候,再往哪里前进,往往会为方向不明而感到困惑,于是便产生了所谓中年改行转业等问题。

第四阶段:饭碗危机。过了50岁,进入“知天命”的年龄,人也更加成熟。但这个时间段,最让人担忧的可能是自己的饭碗。这个时期,绝不可有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应当保持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否则,真的可能会丢掉饭碗。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面对危机感,心理健康的人们,一方面都不断接纳现实、提高自己,能力和经验才是永远的财富,另一方面也不会过分有危机感,只要努力工作,内心就无愧。

心理调适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有危机感是正常的,也是好事。因为它能促使你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但是,也不要过度地担忧被“炒鱿鱼”、会失业。

那么,应该如何调适自己的职业危机感呢?

1.加强与职场新人的沟通磨合

职场新人时刻都会走在社会潮流的前沿,对于一名“职场老人”来说,应该主动与他们沟通磨合,在他们身上学到更新的理念或知识,如果“职场老人”不主动与他们融洽交流,就等于把自己推进了落伍的漩涡。

2.不断提高自己

一个人如果要谋求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要想摆脱职业危机,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时刻吸纳新的知识养分,用以滋养职业生命,即便是危机来临才会转危为安。

3.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

安全感的缺失好像是提心吊胆的旅行,即使是每天忙碌地奔波,但总是担心意外的事件,其实,这对人的心理健康以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缺乏职业安全感的时候,应强迫自己看清楚最坏的可能局面并勇敢地接受,努力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

职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害怕与老板沟通,面对老板时常常会感到焦虑,听到老板的声音更是神经紧张得不行,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其实,他们患上了“老板恐惧症”。

心灵故事

王晓学的是工科,主要研制混凝土,毕业后进入一家私企,在实验室上班。由于同事不多,他经常与老板独处,老板是一个严谨且不苟言笑的人,使得原本就性格内向的王晓常常觉得压力很大。

一次在填实验报告的时候,王晓由于粗心将一个数据写错了,由此导致计算结果千差万别,为此遭到了老板的严厉批评。从那之后,王晓只要看到老板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后来,则越来越严重:每天早晨想到要跟老板面对面工作,王晓就觉得头疼、肚子疼,要上好几次厕所才能出门。到了单位更是焦虑不安。一旦下班铃响,他就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快速走出实验室。

“我最盼望的就是生一场大病,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不去上班了。”王晓的心里话让亲友们不无担心。

心理分析

上班盼望着早点下班;手机响起要深呼吸几秒钟,看看是不是老板打来的;被老板叫去谈话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出了差错,不敢直视老板……请问整天忙碌于工作中的朋友,你也在面临这种情况吗?如果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老板恐惧症”。

“老板恐惧症”已成为职场中困扰人们的新型心理疾病。老板恐惧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是常见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之一,它是一种情绪障碍,主要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

一般来说,容易有“老板恐惧症”倾向的有这样几种人:一是从小就怕家长,上学的时候怕老师,所以工作了就比较容易怕领导;二是有自卑倾向、有敏感倾向、有自我压抑倾向的人,在职场中也容易出现“老板恐惧症”;三是从诱发因素上说,就是由于工作完成得不好,遭到了老板的批评,或偶尔听到的某种传言,都会诱发对老板的恐惧。

如果患上了“老板恐惧症”,会使人心神不安、效率降低、与老板的关系别扭甚至紧张,工作就变成了沉重的苦役。严重的话会使人产生回避动机。如果真的开始回避老板、回避交往、回避工作,人的社会功能就会受到损害。如调整不恰当,就会产生休假甚至辞职等退缩行为。

心理调适

“老板恐惧症”作为一种情绪障碍,给许多职场人士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因此,必须克服。

那么,应该如何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呢?

1.抛弃“不宜与老板过多接触”的观念

有些人认为,和老板走得太近,别人会有看法。而且和老板会说得太多,言多必失。其实,老板也是一个普通人,况且和老板沟通是职场人在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你需要从中了解老板的意图,把握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

2.不要怕“碰钉子”

有些人并不是天生就“怕”老板,可能是有一次向老板请示时,由于老板的言语比较严厉,让人受不了,所以就想避免和老板接触。其实,很多老板并不是真的要“折磨”下属,只是对下属严格要求一下。所以,在沟通时不要怕“碰钉子”,做个“厚脸皮”的人,从心理上增强受挫能力。

3.改进沟通技能

比如在沟通内容上,要坚持使自己的观点清晰且有理有据;在沟通方式上,采用老板容易接受的沟通频率、语言风格、态度、情绪,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更多地采用面对面沟通的方式,熟悉之后可以采用电话、电子邮件的方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和谐的,那么这个前提除了相互协作外,还需要同事间那份美好的友谊。要知道,不管和谁在一起工作,若想获得成绩,就得依靠同事的协作和帮助。因此,与同事搞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心灵故事

某办公室里有四个人,它们的名字分别是:“每个人”、“某个人”、“其他人”、“没有人”。

现在有件很重要的工作要“每个人”去做,但“每个人”以为“某个人”一定会做的,虽然“每个人”可以做得很好,但在这种想法下,最后却是“没有人”去做这件工作。“某个人”后来很生“每个人”的气,因为那原本是“每个人”的工作,但“每个人”想“其他人”会去做,所以就没有去做。但是,“没有人”只知道“每个人”没有去做。

事情的结局是:“没有人”确认过“其他人”有没有做这件事,最后只有“没有人”去做,结果是“每个人”责怪“某个人”。

心理分析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形容爱人之间的默契。如果同事之间也能达到这种默契的话,就如同在人与人之间涂上了一层润滑剂,那么与同事的合作会更愉快,工作效率会更高。

与同事相处,最重要的是要先了解对方,比如他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我们要做的就是站在对方和全局的立场上想问题,以求理解他人,来达到工作中的高度默契。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与各种人的交往中,如果相互之间能培养高度的默契感,将会对双方大有益处。这种默契会使你们之间越过心理障碍,从而友好合作,走向成功。

存在默契,同事间的心理距离会很近,在平时相处的过程中也会减少很多摩擦。同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关系独特的、较亲密的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除了亲友、同学之外,同事也是日常接触最多的人。与同事交往多了,会加深彼此了解,更有利于以后的工作协作。

工作中,与同事达成默契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肯于细心观察,了解同事是很容易的。只要同事之间的价值观相同、利益目标相同和协作意识相同,那么自然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心理调适

职场也是需要很多“心机”的。这里说的“心机”并不是叫你钩心斗角、互使绊子,而是要学会与同事沟通相处的技巧,以便更好地合作共事。

那么,应如何调适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呢?

1.不要有“酸葡萄心理”

酸葡萄心理是一种嫉妒心理。如果你的业绩突出,则可能引起其他同事嫉妒;如果同事的业绩突出,则你也可能嫉妒同事。酸葡萄心理对人际关系和工作都很不利。这就需要了解酸葡萄心理产生的原因,然后踏实努力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友好、默契地和同事相处,努力做个受人欢迎的好同事。

2.不要拉帮结派

身在职场,不要企图凭借某种势力提升自己的职位,因为这不会得到好结果的。明智的人应该做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合作者,而不是帮派中人。应该了解同事的各种心理,并从中判断他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分寸,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3.学会成人之美

对同事的褒贬,也是是否能获得同事友谊的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不要在公共场合说同事的缺点和毛病。如果他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可以私下里沟通交流。

相信你真诚的态度会打动你的同事,并可能发展成一段友谊。

4.和同事交流一些私事

有时,适当和同事交流一些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私事,可以很容易拉近彼此的友谊。比如,股票的涨跌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等都可以在工作之余,随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升迁是每一个人所期盼的事,但有一天当你真的被提拔了,从一名普通的员工成为一名领导,或从较低职位升到了较高的职位,你的心理状态会是怎样的呢?有的人会骄傲自满,有的人“新官上任三把火”,更有的人因升职而压力加大了……心灵故事

孙胜是从基层技术人员提到公司总部的。刚到公司总部时,他曾想着大干一场。

但是,随着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孙胜渐渐发现,在总部工作压力很大,总部每一个决策、每一个计划的制订和实施都关系整个集团的利益,稍有不慎,损失重大;关系复杂,大企业中,关系往往盘根错节,很容易与人陷入争斗中。总之,在总部工作远没有基层轻松。一段时间下来,孙胜便感到心力交瘁,很是沮丧。

他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去请教他大学的一位导师。导师听了他的述说后,问道:“你到公司总部工作的初衷是什么?”

孙胜脱口而出:“当然是做好工作,力争出成绩了。”

导师又问道:“你手下有多少人,他们怎么样?”

孙胜答道:“有6个人,他们都是很出色的人才。”

听完后,导师说道:“其实你的工作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干好工作,其他的可以一概不管,一切以工作为出发点。这样可以避免陷入到人事纷争中。你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做工作。至于你说的任务重、压力大,为什么不交给你出色的手下人办呢?你只抓主要工作就行了。”

孙胜听了导师的一席话,茅塞顿开。

心理调适

升迁固然可喜,但是如何做领导,做什么样的领导,怎样做好领导,你都要心中有数,万不可被高兴或压力冲昏头脑,乱了分寸。

由于受传统政治中“官本位”影响,很多人感觉“一朝权力在手”,便心理平衡了,其实,升迁后出现的一些心理障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骄傲自满不能服众,众也不服;迫不及待不但无用,反而“欲速则不达”;压力重重则会心力交瘁,等等。这些都不是作为一个心理健康的领导干部所应有的状态。

当好一个领导,当一个好领导看来也是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多的技巧和方法。

但也有一条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则,那就是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