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红楼梦(青少年四大名著)
37529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它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末期的社会状况。

《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独具匠心,语言生动优美,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最令人惊叹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它创造了众多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性格叛逆、行为偏僻而乖张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才华横溢、生性孤傲、天真率直、蔑视功名权贵的“病西施”林黛玉;容貌美丽、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八面玲珑,热衷于“仕途经济”的“冷美人”薛宝钗;弄权作势、两面三刀、精明强干,极度贪婪的“凤辣子”王熙凤;风流灵巧、口齿伶俐,反抗性最强的晴雯……这些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色调是那样鲜明、不可更易。

其次,《红楼梦》在语言特色上,主要表现为晓畅、洗练,极富表现力。它晓畅而不流于浅露,洗练却又无刻削之痕。至于它的表现力,也不是呈现于辞句的表面,而是常常深含在内里,使人能领略到它语言的美妙和神韵。

为了使青少年读者更好地阅读这本经典之作,我们精心对原著进行了改编,既保留了原著的精髓,又照顾到了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心理。除此之外,本书与其他版本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对其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知识作了精彩的注释。衷心希望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从中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走进这座神奇瑰丽的文学殿堂。

编者

作者简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故事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描写,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内容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末期的社会状况。

曹雪芹(约1715耀1763年),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清代小说家,满洲人。祖籍辽阳,生于江苏南京。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幼子夭亡,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死后遗留《红楼梦》前八十回稿子。

写作背景:

《红楼梦》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康乾盛世,其实在王朝鼎盛的背后存在着种种的矛盾,如清朝政治的腐朽和封建剥削的加强、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立即开展了一场穷治政敌的凶残斗争,残酷地迫害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曹雪芹从小在富贵荣华中长大。雍正初年,曹雪芹的嗣父曹頫因跟皇室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举家迁回北京,家道从此日渐衰落。这一转折,使曹雪芹更清醒地认识了社会制度的实质。从此他的生活一贫如洗,但他能诗会画,擅长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小说《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这部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巅峰的文学巨著。

内容梗概: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为故事中心,真实、生动地描写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话说女娲炼石补天时,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至在青埂峰下。此石已通灵性,因未被选补天而整日悲伤自怨。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来到青埂峰,说起人间繁华,石头听后动了凡心。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头上刻着它下界游历的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交给曹雪芹披阅增删,以下便为石上所刻内容。

姑苏闾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居住在庙旁,庙内寄居着穷儒贾雨村,两人相交不错,甄士隐赠银子让贾雨村前去考科举。元宵之夜,甄士隐的女儿英莲被拐走,不久因葫芦庙失火,甄家又被烧毁。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岳父,遭白眼,随跛道人出家。

贾雨村中进土,任县令,由于贪财被革职,只得来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读书。不久,黛玉的母亲去世,她的外祖母,即金陵贾家的太夫人来信要接黛玉去身边。林如海便托贾雨村送黛玉进京,并得林如海写信给内兄贾政,举荐贾雨村。

贾家有宁、荣二府,荣国府公子贾宝玉生性聪慧,赢得祖母史太君宠爱。贾宝玉自幼不爱读书,却喜爱胭脂红粉,整天与家里的姐妹丫鬟打成一片。宝、黛二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但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无玉,便砸自己的通灵玉,惹起一场不快。

女子英莲被拐卖,金陵恶少薛蟠为争英莲打死原买主,此时升为应天府知府的贾雨村却胡乱判案,放了薛蟠。薛蟠与母亲、妹妹薛宝钗也一同住进荣国府。

薛宝钗曾得癞头和尚赠金锁治病,以后一直佩带,黛玉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挖苦宝玉,但两人的感情却在争吵中越来越深。

贾政长女贾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家。贾母为迎接元春,修建了极尽奢华的大观园。省亲之后,宝玉与众姐妹都住进了大观园。

贾琏的妻子王熙凤精明能干,受贾母之命执掌贾府,她泼辣、有才干,但却脸酸心硬、收受贿赂、好弄权势,设计害死调戏她的贾瑞,又害死贾琏的二房尤二姐。

贾府看似热闹非凡、欣欣向荣,却已经逐渐走向衰败。王夫人生怕宝玉混在丫鬟中被带坏,便抄检大观园,将宝玉的丫鬟晴雯赶了出去,致使晴雯抱病而死。

日后,贾府日渐衰落,迎春被夫家虐待而死,探春远嫁海外,最小的惜春也因看破红尘而出家。不久,黛玉因闻宝玉与宝钗成婚含恨而死。宝玉又因黛玉的死悲痛不已,出家做了和尚。紧接着,贾家因朝廷叛乱受牵连而抄家,就这样,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走向毁灭。

作品赏析:

《红楼梦》全书注重的是气势和神韵,既具大气飘逸,又兼细腻逼真。当人们沉醉于其情节的生动丰富时,千万不可忘记其隐喻意味;而在读者领略其高远的意境时,又必须将种种意象融入小说中的细节。

读者在了解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背景的基础上,可从两条矛盾线索来展开阅读和理解分析。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是贯穿全书的主线。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叛逆精神。

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全书的艺术结构独具匠心,语言生动优美,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即便在同一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

阅读指导:

《红楼梦》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故事。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但作者却没有从表面简单地表现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从人物思想性格的深处,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去挖掘这一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充分地揭露封建主义的残酷虚伪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

作品的主题也没有限制于个人爱情悲剧的本身,而是围绕着中心事件,展开了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说明了整个封建社会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

全书的结构特征新颖而奇巧。曹雪芹脱出中国章回小说的窠臼,改变了说书人那种叙述格的体例,以散文化的描写为主,进行着生活全景的创造,不以情节取胜,而以人情世态和人物刻画见长。

全书语言优美,塑造了诸如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王熙凤、晴雯、袭人等一大批美丽聪慧、活泼动人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红楼梦》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高度统一,达到了古典小说现实主义艺术的高峰。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大胆锐敏地预示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